李顯龍與新加坡:不可避免的走向平庸和政治世家的崛起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被自己的弟弟妹妹「將了一軍」,一封包含不信任感的公開信,質疑的不僅僅是李顯龍的能力,還有他的人品。

畢竟,連自己的家事都處理不好的人,連親弟弟、親妹妹都公然反對他的人,指望他能一心為公地處理公共事務,恐怕是很令人生疑的。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李顯龍現在所受到的質疑以及新加坡的逐漸平庸其實是一種歷史的必然。

最近兩年,面對新加坡,你有沒有這樣的疑惑:

曾經在東南亞頗為活躍隱約為東盟精神領袖的新加坡,為什麼最近越來越平庸了?

曾經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的新加坡,為什麼最近外交政策越來越僵化了?

為什麼中國對新加坡越來越無法忍受以至於要採取行動了?(取消市長培訓班,裝甲車被扣)

這一切都要從兩年前李光耀去世說起。

作為一個擁有巨大威望的大政治家,李光耀已經把自己的一生與新加坡牢牢捆綁,外人看來,頗有一種「李即國家」的感覺。所以,李光耀的去世就不單單是一個人在世間的消失,而是一個新時代的開端,一個政治世家正式形成並傳承的標誌。

通常,一個大政治家死後,其光環的一部分將自動落到其兒子(在中國是長子)頭上,這是一種自然的人情。只要這個兒子沒有大的過錯,沒有其他名望極高的領導人的競爭,大位自然就會落到這位兒子的頭上。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這個過程,在中國部落民主時代的堯舜禹時期表現得頗為明顯。堯死後,堯的兒子丹朱「不肖」,眾臣紛紛選擇舜,雖然有堯的指認,但更重要的是舜在實際工作中形成的個人聲望實在太高。舜死後,眾臣們也沒有選擇商均,而是選擇了舜制定的繼承人禹,這也是因為禹治水的功勞實在太大,威望太高造成的。而禹死後,情形則為之一變,禹選定的繼承人伯益聲望不足,而禹的兒子啟沒有明顯的失德行為,而且禮賢下士、敬天愛民,聲望頗高,之前的遊戲規則便無法繼續下去了,只能付諸於戰爭。

在印度和東南亞國家,這種遊戲規則與現代民主政治結合,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豪門勢力——政治世家。其形成方式也很簡單,世家一代為國家、民族做出巨大貢獻,擁有較大聲望,世家二代、三代就在這個基礎上繼續開拓,在選舉中獲得政權,不斷執政,如印度的甘地家族、尼赫魯家族,菲律賓的阿基諾家族等。現在,李光耀巨大的政治聲望所帶來的將是另外一個政治世家,這是最符合李家利益的一種選擇。

現在,李顯揚、李偉玲的作為只表明這個政治世家正在磨合,估計這種磨合用不了太長時間。

作為李家的長子,李顯龍很早就被李光耀寄予厚望,海外留學,跑基層,參軍,議員,部長……一路下來,成為總理可謂水到渠成。

在很多人看來,李顯龍能成為總理,只因為他是李光耀的長子,繼承了李光耀的聲望。

這種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並不全面。

李光耀的光環加持肯定是有的是,但如果李顯龍「不肖」,像帝堯的兒子丹朱那樣令人失望,他恐怕也很難維持下去。

不管是從那一個角度來看,李顯龍都是一個不錯的接班人。他溫文儒雅,瑾守過去行之有效的規則,總是在各種矛盾有了三四分的時候去解決問題。金融危機問題,旅遊業發展問題,人口減少問題,反對派問題等等,都解決得不錯,是一個合格的守成之人。

但和父親李光耀相比,他就大為遜色了。

很明顯,他欠缺父親那種深刻的洞察力和判斷力,往往被一些莫名其妙的理念所束縛;他也沒有父親那種睥睨一切的自信和縱橫捭闔的外交技巧;更重要的是,他缺乏父親那種不甘心只做一個小城邦的領導人而要讓全世界都知道新加坡和李光耀存在的強大野心。

沒辦法,李光耀的這種天才素質,學校教育是永遠教不會的。

在過去半個世紀里,新加坡以一個小小城邦國家卻擁有巨大的影響力,與李光耀本人的這種天才素質密不可分。

李靠著自己的洞察力,在各國之間尋找機會,縱橫捭闔,見縫插針,在中美之間玩平衡,為美國航母提供基地,為中國市長提供培訓班,為東南亞諸國指明方向,成為東盟的領導者。猶如延安時期的毛澤東,雖然只有幾萬人槍,卻能在思想上、路線上、策略上領導抗戰,顯示自己的存在。

可惜的是這種素質李光耀無法傳給自己的兒子。這樣你就明白這兩年新加坡的所作所為了。

政治繼續穩定,經濟繼續繁榮,社會治理沒有什麼明顯的漏洞,一切都按照李光耀生前的路線繼續前進。李顯龍確實是一個不錯的守成領導人。

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他看不清方向,有點手忙腳亂,無形中得罪了許多不該得罪的國家。

面對東南亞諸國,新加坡的影響力逐漸式微,不再是精神領袖的角色,逐漸成為一個正常的東盟國家。

面對中美兩強,他明顯站在了美國一方,這很好理解,但後果也是嚴重的。

……

總之,這個國家在他的領導下是越來越平庸,或者說是越來越回歸正常。

這難道不好嗎?

諸君自判。

(圖片來自網路歸原作者所有)


推薦閱讀:

新加坡,真名其實是「李家坡」
新加坡第一家庭因房決裂,會給國家帶來什麼傷害?
李光耀病逝會有哪些影響?
李光耀是不是相對更無私、廉潔?
新加坡是否正在從精英政治走向民粹主義?

TAG:国际政治 | 李光耀 | 新加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