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年前因綁架慘死的這個小女孩,改變了 800 多個孩子的命運

手機響起刺耳的警報聲,屏幕上彈出走失兒童的消息推送。經常看美劇小夥伴,或許對這樣的畫面頗有印象。

(美劇《斷頭谷 第 2 季》)

這個被稱之為 「安珀警報」(Amber Alert)的系統並非編輯杜撰,而是真實存在於美國和加拿大社會的一種警報系統。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這個警報系統的故事。

血的教訓促成的警報系統

「安珀警報」 是 「America』s Missing: Broadcasting Emergency Response」 的縮寫,即 「美國失蹤人口:廣播緊急回應」。當確認發生兒童綁架案後,政府部門會通各種媒體向公眾發布 「安珀警告」,以藉助全社會的力量幫助尋找失蹤兒童。

這套系統的名字也來自於一名已故女孩,正是她的悲劇,才促成了今日美國這套完善的廣播警報系統。

(安珀生前的照片,圖片來自:Yahoo)

故事發生在 1996 年 1 月 13 日,主人公安珀 · 海格曼(Amber Hagerman)是美國德州阿靈頓一名 9 歲的小姑娘。這一天,她正在祖母家附近騎著單車玩耍,卻不想厄運悄然而至。一名陌生男子突然出現在安珀身邊,將她從單車上拽下,隨後用一輛黑色的皮卡車帶走了她。

安珀的鄰居目睹了綁架案的整個經過:

她尖叫了一下,一直在踢打著。

案情很快傳遍了全美,安珀的命運牽動著人們的心。然而,安珀的家人、鄰居和警方四處搜尋卻始終找不到她的下落。四天後的凌晨,人們最不願意看到的事還是發生了。

(尋找殺手的懸賞,圖片來自:Yahoo)

就在距離安珀失蹤不到 5 英里的一幢公寓樓後的一條小溪里,人們發現了一具兒童裸屍,屍體脖子上有刀砍傷痕,喉嚨被割開。經過與學校安全卡的指紋匹配,警方確認這具屍體的身份正是安珀,但兇手至今逍遙法外。

安珀的父母在悲痛之餘,成立了 「人民對抗性犯罪者組織」(People Against Sex Offenders,簡稱 P.A.S.O),他們收集了各界人士的簽名,希望能夠迫使政府加強在兒童保護方面的立法。

德州的一位議員馬丁 ? 佛斯特起草了《安珀 · 海格曼兒童保護法》,同年該法案由時任美國總統比爾 ? 柯林頓簽署通過。

(圖片來自:Yahoo)

除了立法,這件悲劇的另一個貢獻則是促成了 「安珀警報」 的誕生。關於它的由來,有兩種說法。目前普遍認為安珀生前的好友的父親塞伯特(Seybert)是這套系統的創建者,是他在案發後四年里積極推動警方與電台合作,部署了 「安珀警報」 系統。

另一種說法則稱這一想法最初來自於一位與安珀素未謀面的母親黛安娜 ? 西蒙尼,她在小女孩的葬禮上提出:如果廣播機構可以提醒公眾惡劣天氣的來臨,為什麼當孩子被綁架時他們不能這麼做呢?

問題不在於人們沒看到他們(綁架犯和安珀),而是人們根本不知道他們看到的是什麼。

不管 「安珀警報」 最初是由誰提出的,它最終在各方的努力下得以施行。「安珀警報」 的工作原理並不複雜:兒童失蹤→目擊者或親屬報案→警方審核→通過 「安珀警報」 系統發布警報。警報內容通常包含被綁架者及嫌疑犯的描述、綁匪車輛特徵及車牌號碼等。

(高速公路指示牌上的 「安珀警報」,圖片來自:Hot DC Homes)

一開始,警方主要通過電台發布 「安珀警報」,更多的還是依靠聽眾口口相傳。1998 年,第一個全自動化的警報通知系統建成,警報的傳播途徑擴大至傳真機、電子郵件、手機和廣告牌。

到了 2002 年,互聯網已經得到了普及,此時 「安珀警報」 已經可以通過社交網路傳播,蘋果、Google 和 Facebook 等互聯網巨頭先後開啟了安珀警報,Uber 也於 2015 年宣布了對安珀警報的支持。此時 「安珀警報」 已經推廣至全美 50 個州,加拿大和墨西哥邊境的幾個省份也接入了該系統。

(蘋果官網對於 「安珀警報」 功能的介紹)

為了防止濫用,「安珀警報」 的發布有著相當嚴格的規定,各州都有自己的標準,但美國司法部門規定了最低標準:

  1. 司法機構必須確認綁架案件實際發生;
  2. 被綁架兒童必須有受到重傷或死亡的危險;
  3. 必須有關於被綁架兒童、嫌疑犯或嫌疑犯車輛的詳細資料用於發布警報;
  4. 被綁架者必須是 17 歲及以下兒童。

建立 20 多年來,「安珀警報」 已經多次立功。德州的 Rae Leigh Bradbury 是第一個因 「安珀警報」 獲救的孩子,她被保姆綁架時只有 8 周大。在警方發出 「安珀警報」 90 分鐘後,一名路人發現了保姆的卡車,當時 Bradbury 正在車上熟睡。

(Bradbury 在 2007 年得到了當時第一夫人勞拉的接見,圖片來自:AJC)

如今 Bradbury 已是一名快樂的高中生,她並不記得嬰兒時期曾遭遇過的危險,但她成為了 「安珀警報」 系統堅定不移的宣傳員。

最新的數據顯示,這套系統拯救了美國超過 800 名兒童,美國失蹤兒童的尋回比例從 1990 年的 62% 提升至 98%(2015 年)。

值得一提的是,有 20% 的案件是綁架犯在接到 「安珀警報」 後,出於害怕等心理主動釋放了人質,超過一半的案件是有民眾或警察認出了綁匪的車輛,從而找到了失蹤兒童。

美國的這套系統也為其他國家所借鑒。英國就在 2002 年從薩塞克斯郡開始試行類似的 「兒童救援警戒系統」(Child Rescue Alert system),歐洲不少國家的安珀警報已經實現了跨國協同。

(圖片來自:Mashable)

此外,Facebook 也成為了不少國家發布失蹤兒童警報的平台,在失蹤兒童最後一次現身位置 160 公里以內的用戶會收到相關信息,從而協助搜索。

「安珀警報」 在中國

在中國,類似於 「安珀警報」 的系統起初主要由民間及商業公司發起,如手機 QQ 的 「QQ 全城助力」,還有號稱 「中國版安珀警報」 的中國兒童失蹤預警平台(CCSER),但後者在 2015 年年底登陸微信平台後,由於引發用戶對於隱私收集的擔憂而被騰訊叫停。

(圖片來自:搜狐)

光靠民間的力量,並不足以建成完善的警報系統,卻也或多或少推進了國家在這方向的建設。 2016 年 5 月,官方版的 「安珀警報」 正式上線,公安部發布了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台 「團圓」 系統,並繼續接入了高德地圖、新浪微博、滴滴出行等公司。

當然,相比於美國的 「安珀警報」 可全方位調用全國民用通訊平台,「團圓」 的信息發布渠道仍非常有限,但藉助互聯網的力量進行 「全民打拐」 仍不失為幫助失蹤兒童回家的新思路。

愛范兒在《在互聯網時代防兒童拐賣,中國的企業和政府都做了什麼?》一文中對此有詳細解讀,可以關注愛范兒(微信號:ifanr),回復關鍵詞「兒童」了解。

爭議:「安珀警報」 是否過譽?

面世 21 年來,「安珀警報」 在被推上神壇的同時,關於它的質疑之聲也始終不斷。有專家認為,「安珀警報」 的作用有被誇大甚至神化之嫌。

來自美國國家失蹤和受虐兒童保護中心(NCMEC)的報告顯示,2013 年美國一共發出了 194 次 「安珀警報」,其中 185 次都成功找回了失蹤兒童,但 「安珀警報」 只在其中 20% 的案件中真正起到了作用。

Nevada 大學的 Timothy Griffin 教授從 2003 年起研究了 2000 多起由 「安珀警報」 發出的案件,他也得到了類似的數據:在這些案件中,「安珀警報」 找回兒童的成功率僅為 20%。

Griffin 指出,「安珀警報」 的成功之處主要在於對兒童的保護,避免了孩子們陷於危險境地,但遇上綁架者打算強姦甚至殺害孩子的這類罕見情況,它通常是無能為力的。

整套系統的運轉也並非如當初設想般的順利。由於警方對於 「安珀警報」 的發布非常謹慎,很多時候會錯過兒童失蹤後 3 小時以內的最佳尋回時機,這可能也是導致其尋回成功率並不高的原因之一,同時也招致不少家長報怨。

此外,還有不少群眾報怨 「安珀警報」 在深夜或凌晨響起時,它刺耳的鈴聲以及簡短的信息讓從睡夢中驚醒的他們摸不著頭腦,根本無法搞清楚狀況。

(安珀的母親,圖片來自:CNN)

「安珀警報」 的擁護者認為,即使它並不總是行之有效,但也總比什麼都不做好,只要它能挽回哪怕是一個孩子的生命,它就的存在就是有意義的。然而,也有反對者指出,一味地守著舊制度只會阻止人們去尋找更有效的方案。

但無論如何,我們都無法否認 「安珀警報」 的功勞。21 年過去了,警方對於殺害安珀 · 海格曼殺手的追查仍在繼續,願每一個孩子都能被這個世界善待。

作者:吳羚

推薦閱讀:

滴滴順風車安全嗎?
SecWiki周刊(第186期)
求教一下被人威脅付出喋血的代價怎麼辦,僅憑這些可以報警嗎?
雙十一行車記錄儀怎麼選?四大品牌500元左右新品諜報

TAG:教育 | 犯罪 | 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