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遠也叫不醒一個不想上班的人 | 職業倦怠怎麼辦
小友說:是不是每個星期總有那麼 7 天,會懷疑人生?每個月總有 22 天,不知道自己的工作有沒有意義。
現代人常常會問:為什麼我工作那麼不開心?
「是因為你沒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有人說。
但是,「因為不喜歡,所以不開心」可能並不是問題的全部,你還可能遇上「工作倦怠」這隻磨人的小妖精。
一到工作日就起不來床,我怎麼了?
累到調了 8 個鬧鐘也爬不起來,不是真的那麼困,只是不願意麵對周一。明明手頭上有成堆的工作,to do list 比廁所的捲紙還長,但只想昏睡到晚上,獨對四面牆。我也覺得這樣很不好,但真的不想爬起來面對。
「人生成功組」可能會告訴你,哭是沒有用的,硬著頭皮上吧。
「過來人組」可能會告訴你,沒什麼大不了的,都會過去的。
而心理學家可能會告訴你,這可能就是工作倦怠(Job Burnout)的表現。
幾十年前,心理學家用倦怠來形容助人行業的從業人員等因為工作時間過長、工作量過大、工作強度過高而產生的一種疲憊不堪的狀態。在工作對個人的能力、精力以及資源要求過度,從而使工作者感到情緒枯竭、精疲力盡時,倦怠就悄悄產生了。
那是一種難以描述的不開心,沒有力氣敘述的疲倦,自責和持續透支感。
現在的社會環境中,不僅僅是助人行業才會出現工作倦怠的現象。上班面癱,下班迷離,常常失眠又不願起床,工作倦怠就在我們的生活里。
一個現象出現背後總是有原因,具體來說,可能有幾種原因導致了這樣的情況:
① 長期出現工作量過大或者過少、對工作任務的控制感太弱、得不到合適的報酬、沒有有效的溝通對象或者渠道、感受到了職場不公平對待、自身價值觀和工作要求的不一致等等。如果加班之後是無盡的加班,假期是無緣的幻想,真的很絕望啊。
② 對個人要求過高,如角色衝突(又做決策又做執行)、角色模糊、有壓力事件、過重的工作負擔和緊張的工作氛圍等等。工作要求過高容易讓人感到耗竭,在工作中表現麻木,缺乏同理心,「周五前必須完成那麼多事,沒時間照顧你的玻璃心。」
③ 工作資源缺乏,也即為了完成工作你可以運用的資源不足,如時間、能力和機會不足等等。就像讓你每天跳起來摘果子卻沒有梯子,資源不足讓人難以從耗竭的狀態中恢復起來。
④ 不值得,當我們的「投入」遠遠超過「產出」時,往往容易產生工作倦怠感。
比起工作做什麼,更重要的是和誰一起
明明照著老闆意思做事,老闆還說我做錯,冤枉啊。
明明這個項目不是我跟開,突然就被逼著接手,誰能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
坑爹的下屬做錯事還要我背鍋,難道我叫他自己搞定嗎?
1. 和領導八字不合
八字合不合要算過才知道,但是領導風格合不合,可能工作第一天就知道了。管理理論中,將領導風格分為四種:
① 專制風格,高任務、低關係風格,適用於成熟度非常低的下屬。
② 教練風格,或稱教練式風格,高任務、高關係風格,適用於成熟度較低的下屬。
③ 支持風格,低任務、高關係風格,在下屬成熟度較高的情況想有效。
④ 授權風格,低任務、低關係風格,在下屬有很高成熟度的情況下有效。
簡單來說,對剛入職的員工採用「放羊式」的管理會讓人不知所措,沒有得到足夠的指導,以至於難以完成任務,也無法在工作中學習和成長。而對於能力很強,熟悉業務的員工採用「無微不至」的管理辦法,會讓人感到束手束腳,打破了自己做事的規律。
企業的收益是由外部收益和內部效率決定的,如果沒有使用合適情景的管理風格,團隊的效率就會下降,希望領導看到了也可以改變一下對不同員工的帶領方式吧。
2. 和同事交情太淺
「任何一次與他人的積極交往都可能潛在的成為高質量的聯結。一次交談或回憶上的互動都能為參與的雙方注入更大的火力,推動他們前進,賦予他們更強的行動力。」
——Jane Dutton
自從我們開始把辦公桌之間的隔板拿掉,高質量的聯結就更有可能發生。高質量的聯結指:
工作中短期的積極互動關係,它能使同事/上下級之間體驗到活力,例如一句充滿精神氣的「早安!」;
來自對方的關愛、尊重與照顧,例如加班時同事拿來的泡麵或毯子;
感受到彼此積極甚至是全身心的投入,例如轉過頭去看到同樣在奮鬥的友鄰;
等等……
高質量的聯結可能有利於你的身體健康。從長期來看,高質量的聯結能夠增強人體的免疫系統,降低血壓,幫助人更有下的應對持久性壓力。短期來看,在高質量聯結的環境下,人體會釋放一種能夠降低高焦慮並增加親和行為的荷爾蒙,舒緩情緒,保持健康。就像 Jane Dutton 說的,工作中發生的、短暫的,甚至是瞬間的互動,就像是維生素,能使你一整天都精力充沛。
高質量的聯結還可能使你更投入於你的工作中。《從優秀到卓越》的作者 Collins(2006)提出,人們喜歡自己所從事的工作,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喜歡跟他們一起做事的人。
高質量的聯結也可能有助於你的個人學習。我們可能在互動的過程中,聊天或者吃飯時產生新的點子;也可能從同事那裡得知一份新的資料和充滿熱情的推薦,讓你想馬上看完它,這些學習後來可能幫助了你更好的完成任務。
每天工作累到鬼一樣真的有意義嗎?
港真,我覺得我現在做的事情一點意義也沒有,它賺不到成就生活的費用,也不會讓任何事情有所進步。我覺得我的工作就和世界上無數被生產出來的平庸工作一樣,只是為了填補人類生命長河中日復一日無聊中的空白,只是為了繼續這日復一日螻蟻般的生活。我到底在做什麼啊?
關於生命意義,Stegar 把它分為意義尋求(search for meaning)和意義的體驗(presence of meaning)兩個方面。一項來自北京大學的研究發現了一個有悖於他們研究假設的結果:
越勤于思考意義,越有可能工作倦怠。
「別找了,找不到的,上帝已如此忙碌。」正如《不找了》歌詞說的那樣,這或許是因為一個人如果不斷的努力尋求意義,但卻體驗不到意義的存在,就會像被困住了一樣,進而產生一種「空虛感」,引發更多的負性情緒和心理問題。但如果在思考意義的過程中可以產生更加主動工作的動力,從而滿足了基本的心理需要,就有可能緩解工作倦怠。
有的人可以忍受沒有意義的生活和工作,覺得「人有兩個選擇,一是回到娘胎,二是活著,既然不可以把你按回媽媽的子宮,那就活著吧」,也有人時時刻刻都需要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找到意義。
如果你剛好是非常需要意義的群體,嘗試著做自己的生活意義體驗設計師吧,開始主動行動!
另一方面,眼下你的工作甚至你的公司可能正處於瓶頸期,沒錢又迷茫。但無論如何,我們還有團隊,一群為了某種目標聚在一起的人。Wrzesniewsk (2003) 曾提到,工作意義不僅體現於自我實現中, 還體現在高質量的關係中——與工作、他人、偉大事物(如宗教或公益組織的使命)的關係。比如:
工作的意義來自於怎麼看待工作,是謀生的途徑還是一所讀不完的大學(和工作的關係);
當人與人之間有更多的交談,當清潔工覺得自己和醫院的醫生護士是同一個組織的時候,能夠使從事較「臟」工作的他更感受到自我價值的存在(和他人的關係);
NGO、藝術從業者的工作可能還養不活自己,但還是會看到他們對人和生活充滿了感恩和希望,想要改變發生(和偉大事物的關係)。
上班老不開心,但這樣好像不太好?
估計世界上絕大部分的普通公司都希望員工像果粒橙陽光牧場的工人一樣,每天笑容燦爛,穿著整齊,不要時不時逃去沙發上休息。如果你敢面癱著面對老闆,估計老闆會回報你一張更面癱還可能有點憤怒的臉龐。
大多數組織通常要求員工盡量展現正面情緒,而且壓抑負面情緒。但我們總會有「壞心情」出現的,為了適應要求而不得不調製情緒時,往往就是壓力產生的時候。
如果有用,我也想拿出兩根食指,將一字唇戳成微笑,但是這樣好像更累了呢。我們天生就是把情緒感受寫在臉上的物種,假裝(表面表演)會讓發泄的通路受阻,反而帶來額外的負擔,加重了不好的情緒體驗,久而久之,累到耗竭。
如果要調節,你可以參考還有一種調節方式,叫深層表演,類似於發自內心的熱愛,可以帶來積極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人通過調節內心的情緒體驗,從而使外在的情緒表現可以滿足組織的需求。表面改變情緒會加重我們的倦怠程度,深層的調整情緒體驗才可能減緩疲倦。
總的來說,擁有更多情緒資源有助於我們更好的應對調節情緒帶來的壓力,從而降低由於調整情緒帶來的工作倦怠。具體的方法包括:
「認知重評」等情緒調節技巧,更多可參考:不用找了,史上最全友心人情緒主題文章都在這裡
來自領導的支持也可以增加我們的資源,有助於壓力應對
HR部門組織更多的培訓提升員工情緒調節的能力
為員工提供支持性的資源,可能是合理的物質回報或者良好的組織氛圍
我想換工作,但又不知道不做這個還能做什麼...
紐約臨床心理學家 Freudenberger 認為倦怠的典型表現之一是有強烈的離職意願。
如果你對這份工作很不滿意,早有做不下去的想法,但礙於經濟或其他現實因素考量,或擔心自己之後找不到更好的工作, 不敢輕易辭職……
來自職業生涯發展師盧美妏的建議是:可以積極尋覓新工作,多問問總沒錯,或是投入學習與進修,尋找下一步的方向。
還可以嘗試一種雙軌轉職的辦法,主要分為兩個步驟:
步驟一:
花 60% 的時間精力專註把現有工作做好;花 40% 做各種嘗試、體驗。
參與你平常覺得沒心力去的各類型活動,發掘興趣、找尋自己能夠投入熱情的方向。
步驟二:
花 40% 的時間精力專註且高效的把現有工作做到過門檻;花 60% 經營新方向。
找到有興趣的新方向後評估自身狀態,開始學習、讀書,與該專業的職人、社群互動,在把現有工作做好的前提下開始發展新的專業領域。
在保有穩定工作與收入的狀態下,同時探索與經營新方向,等到新的專業領域發展得越來越好、收入能達到一定水平,就可以果斷離開現有崗位了!
道理我都懂,就是不想解決怎麼辦?
那就不要解決了,用力堅持吧。作者在陪你(微笑)。
關於壽司的紀錄片《壽司之神》的主角二郎是一位捏壽司捏了 75 年的職人,他說:「一件做了 75 年的事是很難停下來的。」,除了驚訝於他的堅持,還會發現他在片子里的笑容是最多的。這位平時認真嚴肅的師傅,在生活中看起來很開心,不知道是因為每天吃到自己做的美味壽司還是因為對工作很滿意。如果,一件事情堅持了 75 年,想必會熱愛吧。熱愛就會夢到,熱愛就會不知疲倦。
回到是否喜歡的問題,我們可以選擇「拖延可恥但有用」,還可以選擇「辭職一了百了」。選擇可以有千千萬,只要始終記得我們不僅僅是一台工作機器,我們有選擇的權利。
要是捫心自問,或者經過測評,發現真的非常不喜歡現在的工作,到了哭對老闆都起不來床的地步,都還是找個機會,找相關領域專家或職涯諮詢師好好重新規劃一下發展方向吧。
- end -
作者:簡
一個遊走在LGBTQIA+、女權議題邊緣的參與者。熱愛心理學。
參考文獻
馬珂, 田喜洲. (2016). 組織中的高質量聯結. 心理科學進展, 24(10), 1636-1646.
趙崇蓮, 蘇銘鑫. (2009). 職業倦怠研究綜述. 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31(4).
陳煒夷, 甘怡群, 郭兆龍, 聶晗穎, 馮瑩, 柳之嘯. (2014). 自我決定理論視角下意義思考與工作倦怠的關係.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 22(4), 646.
程紅玲, 陳維政. (2010). 情緒調節對工作倦怠的影響作用分析. 心理科學進展, 18(6), 971-979.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友心人」原創出品,轉載前請聯繫郵箱media@yoxinli.com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些女生20多歲了,單身,一天到晚都在空間微博里發五月天,說愛死五月天,五月天是她的命?
※心理距離決定了你的理性程度
※人為什麼會不由自主地有一種優越感?
※自己的內心不堅定,總容易受別人的觀點影響!如何讓自己內心強大起來?
※把妹和泡妞就是對女生進行心理操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