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站立格鬥訓練差異
2015年的TOPKING WORLD SERIES明斯克站的比賽中,中國小將張春雨頑強的對抗泰拳王子播求的那一場更是引得泰國直播解說員的讚歎「張春雨的表現很頑強、動作技術很標準、中國這幾年泰拳進步很快、如果有一天中國小孩也從5,6歲開始練泰拳,那麼將會是泰國人最頭痛的事情。」確實,這些年泰籍教練北上中國賺錢和傳播泰拳成為了一種風氣,其中更不乏有泰京兩大拳場的金腰帶獲得者參與進來。也有越來越多的中國拳手在泰國訓練正統的泰拳,但是由於泰國和中國的比賽差異和兩地練習者對於泰拳的領悟差異導致了極大的技術差異。筆者曾經走訪過中泰多家拳館,也觀摩了不少泰拳練習者的訓練和實戰,總結了一些差異看點,和大家分享。
對於硬度的理解:大部分國內的泰拳練習者往往過於重視硬度,而導致泰拳訓練進入一個誤區,希望自己的脛骨和手肘都能練得堅硬無比,而且認為泰拳手的堅硬是靠打擊硬物獲得的,其實這是個嚴重的錯誤,首先被傳得神乎其神的香蕉樹踢擊法,這就算在泰國,除了極少數古泰拳流派仍然保留這種練習方法以外,幾乎所有的職業泰拳館都早已取消了這種古老的方法,取而代之的是更為專業的泰拳內硬外軟的沙袋以及腳靶,通過循序漸進的訓練讓自己的脛骨適應,並且注意保養恢復,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硬度去擊打硬物。
對於節奏的控制:三輕一重,注重重擊是泰國泰拳手的基本節奏,這也與泰國拳手在本國所參加的比賽評分機制有關,泰拳注重重擊有效得分,摔法不得分,肘膝分數在比賽中占的比例很高,加上5回合的賽制,導致泰拳手的節奏都是不緊不慢的尋求重擊,而在中國的大部分比賽,包括歐美日本,都是快節奏的踢拳風格比賽,所以導致許多中國泰拳練習者訓練泰拳的時候都過於放快節奏乃至掃踢的速度,其實就筆者經歷而言,也多次受到泰國本土冠軍選手的告誡「中國人太心急了,喜歡快。」導致腿法雖然看上去中規中矩,但是缺乏泰拳最有效的掃腿重擊,所以泰拳習練者在訓練中還是要注意控制自己的節奏,多練習一些三輕一重的組合動作。
內圍:說實話,如果不是在泰國本土長期訓練,是很難理解何為內圍的,也難以體會到內圍技術的強大殺傷力和作用,泰拳來自軍拳,許多動作是面臨兩軍肉搏絞殺在一起的時候用,貼身技術其實是泰拳的精華技術,可惜國內的拳館大都忽視這一點,或者說沒有掌握好這一點,貼身內圍的纏抱角力,以及如何配合肘膝技術對於身體協調性要求很高,對於泰拳節奏的控制要求也很高,所以,區分一個人是不是真正能掌握好泰拳的一個方法就是看他會不會,敢不敢打內圍。泰拳練習者不可不重視。
軟實戰是國內訓練站立格鬥最忽視的一個環節
軟實戰:俗稱的打反應,但是這個打反應和國內的不一樣,國內的拳館和俱樂部在訓練氛圍上還是容易形成一種比較對立的爭強好勝心態,這與國內目前的職業氛圍不成熟有關,所以在業餘訓練中非常在意被打中或者打中別人,但是不少有泰籍教練的俱樂部學員也感受到了,和泰國教練訓練泰國教練很會調動你的攻擊慾望,但是也會把力道控制得很好,讓你受到擊打但是不會有任何受傷,一步一步的引導你學會泰拳,學會實戰,其實這也和泰國的訓練氛圍有關,因為大部分學員都是職業拳手,明白真正分高下的地方是職業比賽中,而不是平時訓練里,所以心態調整得很好,學員之間的實戰互動很良性,而國內大都瞧不起這種「摸摸拳」方式的訓練,殊不知,在泰國訓練,軟實戰中如果你打重了,教練是不會給好臉色看的,節奏也是三輕一重的節奏,可以在連續動作的最後一下稍微加力,然後每周一次的真實實戰才是發力打的時候,平時的反應訓練是鍛煉身體協調和攻防轉換的秘籍,不可不重視。
原文寫與2015年,轉載註明作者。
文/@雷武龍Tian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 2017 年林丹在馬來西亞奪冠?
※全運會乒乓球比賽、奧運會乒乓球比賽和乒乓球世錦賽等比賽整體水平哪個高?
※網球比賽中的「非受迫性失誤」是如何判定的?
※如何評價傅園慧在2016年體壇風雲人物頒獎典禮上的表現?
※CBA 和 NBA 比賽的差距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