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終南山「歸隱」的,你們的心真的準備好了嗎?
師父我想修真
我想走向修行這一條道路上面去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夠明白修行這一條路是應該如何去行走和所需要作出的準備有一句話就是你不先入凡塵又如何能出塵
如果只是為了逃避現實就想走向歸隱這一條路那麼我覺得這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因為最終你會失望而回人生到來最大的目的就是要學習做人之道如果連做人都不懂就不要談論如何修仙修佛了
這篇闡述「道教歸隱」本質的文章,是整理與道友的幾次通話。愚不才,從小因受神仙故事的影響,所以腦袋進了水,入道以來寫了些訪道遊記以及歸隱詩篇等破文章,引得一些入道不久的道友遐想聯翩,於是經常會有人與我聯繫,要捨棄塵緣,放棄社會責任和我一起去歸隱山林。
(還好都是男性道友,否則麻煩大了)這讓我恐懼異常,我的這些破文章以及描寫歸隱情緒的詩篇,只不過是我骨子裡面文人情結的另類意淫」而已。儘管我現在很忙,我還是要抽出些時間寫點東西以糾正我對入道不久的一些年輕信仰者的誤導,否則業障大矣!生活很美好,我不想因為我的一點無端的「意淫」而背上某些沒必要的因果。所以我把開導道友的談話,整理出這篇談「道教歸隱」本質的文章。
1、首先,要談的是初信道者如何擺好頭腦中對道教的認知。
初入道者都易犯這個毛病,就是把信道的內容建立在神異、神通以及神仙世界光怪陸離的追求上。這些初入道時對修行的幼稚認識是不適合現代社會的修道者。因為古今是不同的,氣場變了,地氣變了,人心也變了,道教祖師大德們修行的極端行為是不適合現代人模仿的。人更三聖,世歷三古。天道演化,人的純樸漸失,機心卻越來越重,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更是什麼都變了,想修行的我們是不能跟以往的那些道教祖師相比擬了。現在這個時代,全人道」比全仙道」還要重要,全仙道」是建立全人道」基礎之上的,沒有全人道」作為修行的基礎,一切都將是空中樓閣。所以,對道教信仰的初發心,應該是建立一種正確的人生觀之上的,然後在這種人生觀之上過一種道化人生,在生活中體現道家的行世方式,積累自己的福德和慧德,然後以待後緣,即使今世道果無成,來世也不至於墮落,這才是適合現代人的信仰方式。大家要知道,修行不是一生兩生的事情,我們在無量無邊生以來積累的業障不是靠某種極端的短期的行為就能突破的,尤其是出生在我們這個時代的人,都是業障深重的,大家要對此有個清醒的認識。
2、人【心】-【性】上的真正成熟,跟年齡有很大關係,【心】-【性】的成熟和淡定是入道的基石。
孔子說過:「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之類的話。道教中祖師晚年才遇聖成真的例子更是舉不勝舉,都是在老年以後才遇到真師點化而成真,更何況我們這些造化平平的下品根基的修真之士了。不要幻想某種極端的行為帶來的奇蹟了。心性沒成熟,就想去成真證果,這不是對修行的執著而是一種對修行認識的幼稚。尹志平早年跟隨邱祖,厭煩弘法佈道的塵世忙碌,早早就想隱居山林,被邱祖呵斥後,才明白心性不成,德業未就,就去盲修瞎煉,無疑等於自毀道基,於是尹志平老老實實的與邱祖弘法佈道,「打塵勞」去了。(道門傳統中所謂的「打塵勞」,就是源於尹志平那裡,尹祖在全真教中也是個優秀的人物,金庸在《射鵰英雄傳》中杜撰小龍女被尹志平「強姦」,實在是給尹祖摸了一臉黑,真是罪過大矣。)
鍾離十試呂洞賓,呂祖最終經過考驗,才被鍾離最後收為徒弟,了去塵緣,這除了呂祖根基和定力超於常人以外(據傳呂祖是東華帝君轉世),跟呂祖當時遇鍾離的年齡也有直接的關係。很多事情,都是在人生真正經歷、磨練了之後,才能夠明白。人生的淡定從容也不是從書本看看或者單純地憑著浮光掠影的領悟就能能得來的。修真的我們在人生的路途,一定要把腳步落在實處,一步步來,不要在年紀輕輕就談什麼歸隱、出家類的東東,這都是妄談,與修行無益。
3、道教歸隱是一種勢能」的轉化,而不是人生的一種逃避行為。
老子云: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道教的歸隱是修行者由「人道」轉為「天道」的最後階段,這是一種「勢」的轉化,而不應該是一種逃避現實的行為亦或是過某種另類的山林小資」生活。
老子說的很明白了,這種「天之道」,是有階梯性的,「身退」是建立在「功成、名遂」之後的,這才是道家的行世原則。不要在你沒有什麼都沒有做到,什麼責任都沒有完成的時候,就妄想去做「歸隱、出家」一類的行為,這只是一種失敗者的逃避行為,這與道教歸隱的本質無關。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道教歸隱就好比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當速度到一定臨界點的時候,物質就完全消失以轉化為其他方式的「能量」了。道教歸隱就是修行者的一種勢能轉化的超越狀態,絕對不是單純的到山林裡面生體驗另類的「小資」生活。
道教的歸隱是修行者能量積聚到達臨界點後所選擇的生活方式,表現為拋家舍業,廢棄功名、歸隱山林等等,歸隱在這時候是因為修行者物質上的力量已經完全轉化為精神能量了。像金庸武俠小說中形容的劍魔獨孤求敗,從年輕時候使用「青鋒寶劍」到「玄鐵劍」到「木劍」到最後的「無劍勝有劍」,莊子寓言中對「呆若木雞」的鬥雞狀態的描寫,這都屬於道教之隱另類詮釋方式!這就是「天之道」的實質。
我們每個人的能力和命運不一樣,我們不可能都像張良、范蠡玩的那麼瀟洒,但作為三清的道教弟子,應該懂得道教之隱的真正意義,才不會給祖師爺丟臉,逃避和退縮不是我們道家人的行世作風。
我寫這篇帖子主要是針對初信道者一些錯誤的思想認識,沒有涉及別的,其實,道教歸隱的真正目的是為了「命功」修鍊,這部分的內容我不談了,談了也沒用,因為我也沒走到這一步的修為。尋仙訪道不是根本,做人做明白了,才是修行的根本,近在身邊的道理都沒弄明白,卻奢求遠在天邊的指點,這有點本末倒置的諷刺了!因為我現在有點俗務纏身,也沒有很多時間和精力答對初學者對信仰上的錯誤認知。因為現在實在是太忙,這篇帖子是針對初學者而言,我抽出點時間匆匆而寫,基本沒有顧及語言的簡練和表達的條理,闡述膚淺之處,還望大家海涵!..... 靈道擇罡...........此文來自網絡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