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難相處?像安吉和小魚兒兩兄弟那樣相愛不難啊
作為一個兩個男孩子的媽,看《媽媽是超人》,確實對沙溢胡可家的兩孩子百看不厭,儼然看到了我家兩孩子相處的典型「表情包」,真是過癮。↓↓↓
△ 沙溢胡可家的安吉和小魚兒
我家哥哥和弟弟現在也是親密得不得了哦!↓↓↓
不過弟弟剛出生的時候,可不是這樣子……
我家弟弟出生的時候,哥哥1歲多。弟弟出生後的三個月里,我發現,每天兩個孩子一睜開眼睛,那一天他們的任務似乎是為了做一件事情:讓對方不好過!
看到媽媽抱弟弟,大哭;
看到弟弟睡覺,一定要吵醒,連半夜都會嚎啕大哭,硬是把睡夢中的弟弟嚇醒;
弟弟想要拿一下哥哥的玩具,哥哥會覺得這是世界上最不可以容忍的事情,殘酷地拒絕,或者拍打,或者把玩具藏起來——是的,寧肯藏起來也不會給弟弟玩一下。
我開始以為只要我們是好脾氣的父母、友愛的家庭,孩子們也會相親相愛,一定不會相互吃醋、妒忌、打鬧和爭吵。弟弟出生後,我們家人也常互相提醒,要照顧到哥哥的情緒。
也曾經有過這樣的疑惑:
難道是哥哥的個性不好?
不,哥哥心情好的時候還是會抱抱弟弟,有時候也會哄他,買東西的時候會特地要求,也要給弟弟一份,這些點滴細節,這些溫情,怎能視而不見呢?
是弟弟做錯了什麼呢?
不,弟弟還只是一個伊呀呀呀什麼都不懂的小嬰兒啊,眼神里只有看哥哥時的好奇,和對世界的懵懂。
剛開始面對這手足問題的時候,我也曾經很沮喪。想破了腦袋卻搞不懂,感覺自己在情緒管理和親子溝通上的豐富經驗,在嗷嗷大哭的小嬰兒面前都「失靈」了一樣。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呢?
△ 繪本《我的新寶貝》
「這也許才是孩子們相處的常態呢?」
弟弟還沒滿三個月的時候,我的督導來看望我,我傾吐了我的苦惱。
督導是香港業內top1的溝通諮詢師,有跟過很多父母引導小組,我雖然是她的得意弟子,但也充滿深深挫敗感。
「你有沒有想過,這也許才是孩子們相處的一種常態呢?」
督導給了我一個數據。她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發現,在任何一個社會,都存在頭胎、二胎之間的利益爭奪關係。對於先出生的孩子來說,新生命的降生是一種壓力,是兒童期一種重大的創傷經歷,他們會體驗到強烈的嫉妒。即使在多子常態化的美國,父母也不可避免地需要面對「手足之爭」。
「給孩子長大的時間,也給自己允許孩子長大的時間」,督導對我說。
兩年來,我把這句話時刻記在心裡。在督導的指導下,我嘗試對我家裡的親子關係進行了調整。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對於做父母的我們來說,肯定希望做好兩個孩子之間的橋樑,是不是?
△ 繪本《跟屁蟲》
既然新生兒對兒童的安全感是一種威脅,已經是無法改變的事實,那麼我們就不要迴避吧。
孩子心生嫉妒,是源於不理解和陌生感,那就讓孩子們多了解對方,自然地相處,不要因為擔心他們打架,總想辦法隔離他們。
比如我曾和哥哥這樣說:
「唉,弟弟有時候很好玩對不對,他笑起來萌萌的,手腳肉肉的,摸起來很舒服,像一個布公仔(我做鬼臉,描述一下布公仔的樣子,哥哥笑)。
但是弟弟有時候也有點麻煩呢,因為他還小,經常大哭,會撒尿、拉屎到床上,媽媽昨天剛換了一大床單是不是?
所以媽媽需要做很多事情,你會覺得媽媽沒有理你,大家沒有照顧你,你心裡不舒服,你甚至可能會想,媽媽不愛我了,媽媽只愛小寶寶。
如果你這麼想的,別怕,一定要來告訴我,你知道的,媽媽愛你,你是我唯一一個哥哥,我們始終如一地愛你。
什麼時候你感到傷心和生氣,都可以來找我們,我們可以一起來解決,好不好?」
不管兩個孩子再爭、再吵、再鬧、再打,我都讓他們天天在一起,一起玩耍,在同樣的環境中,接受同步的生活頻率。
漸漸地,兩兄弟兩早已經習慣了一起起床、吃飯、出遊、玩耍、讀書、睡覺和洗澡的生活模式——真的已經持續兩年了。
一開始,我會抱著弟弟一邊餵奶,一邊給哥哥講睡前故事,互相道晚安。哥哥從一開始拒絕,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他接受了這樣的模式。
而弟弟,也因為習慣了,現在可以自如在我懷裡安靜地睡著。最後順理成章,兩個孩子很早便一起睡覺,滿滿安全感的哥哥,也不再夜醒和夜驚。
△ 哥哥的畫
孩子有時候也會觀察大人,媽媽有沒有分配給我足夠的時間,跟那個弟弟(妹妹)一樣多?
其實,我為了給兩個孩子相同的關注時間,我都會給自己和孩子們相處的時間做個規劃。
比如一天之內陪哥哥多久,陪弟弟多久,三個人相處的時間是多久,和其他人相處的時間是多久,相處的質量如何。
時間的量度,我會自己在心底默默記錄,而相處的質量我會用「專門時間」來提醒自己。「專門時間」就是和孩子創造高質量的陪玩專門時間,我之前也寫過一篇文章專門來闡述,可以移步我的專欄去找出來看一看。
這裡有一個要點是,專門時間必須得是持續性、真正的高質量的時間,而不是讓孩子拿著日曆表,看著日期來赴約的「偶發性的、假性高質量」時間。父母其實就像是一本無字天書,每一個字都能寫在孩子的心裡和血液里,父母表現出來的所作所為,在很多時候給予孩子無限的力量。
所以即使弟弟年紀小,我還是會用背帶背著弟弟,和哥哥一起出遊,玩耍,上早教。
我們三個一起出行,弟弟也很早就習慣了安全座椅和背帶的狀態,也進化出一種本領——想睡就自然入睡,無需哄睡。
而哥哥和弟弟的互動也成為越來越自然的狀態,漸漸地弟弟也成了哥哥最關心的事物之一。不管去哪裡,做什麼,哥哥都要問一句:「弟弟呢,弟弟快來吧!」
△ 哥哥的畫
要記住,衝突即是機會,是培養孩子間關係的好時刻。
我們對於衝突發生的本能反應是,隔絕衝突。但其實並不是的,當孩子們發生衝突的時候,其實是很好的契機,讓我們去觀察、培養、和優化孩子們的關係。有時候,哥哥和弟弟之間也會產生一些不愉快與矛盾,當他們沒有辦法很好地表達出自己的情緒時,作為父母的我們,需要陪著他們去面對。
有個周末,哥哥在看書,弟弟在玩賽車軌道。弟弟追逐賽車軌道的時候,轉身卻重重地踩了哥哥一腳。哥哥哇一聲就大喊起來,看起來是特別疼。哥哥氣得把弟弟一把推開,弟弟趴一聲摔在地上。接下來我將詳細地還原這場衝突,更加清晰地表達我的解決做法和思路。
每個家庭的情況都有些不同,比如大孩和二孩的年齡差距不一樣,又比如可能是兩個男孩、兩個女孩或一男一女,處理方式都會有不同。不過我建議大家多嘗試以上的方式調整、溝通,這也是我在自己的親子關係實踐中檢驗可行的親子溝通方法:
1)多促進兩個孩子了解和共處。
2)孩子有情緒,要引導孩子說出來,並試圖理解孩子——哪怕下意識覺得並不合情理。
3)尊重孩子的決定,並且讓孩子提出解決辦法。父母不應該是孩子的獨裁者,讓孩子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找到創造性的方法,最後再強化,並積極化方法的影響。
4)如果孩子的生活狀態,比如睡覺質量、作息和飲食都處在不良狀態,比如已經出現了半夜尖叫、不睡覺、缺覺等行為,孩子的情緒會進一步惡化,那麼我們首要解決的是孩子的睡眠質量。當孩子心情好的時候,再著手改善手足關係,會比較容易。
親子關係的改善,絕非一朝一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父母也會有很多壓力,我們也要找到調整的方式,真的累的時候,要多尋找幫助,讓自己也有喘口氣的空間。
父母和孩子的關係一定是互相調頻的過程,我們需要在細心觀察及不斷嘗試中改進,學習觸摸孩子的感受,窺探孩子的心靈,也需要看到自己的感受,走進自己的內心,一起通過鼓勵和自我鼓勵的方式去調頻與孩子的關係。
推薦閱讀:
※韋斯萊夫婦的家庭教育有什麼過人之處,使韋斯萊家的七個孩子都這麼正直和優秀?
※你的身體屬於你自己(3 歲到 4 歲)第二天課程
※替孩子代勞,還是教他們方法|一起看粉豬 S1E02
※孩子的創造力,竟然可以這樣畫出來!|談創造力培養
※2017諾獎落幕,中國繼續陪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