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和愛因斯坦被鼓搗成了這樣
當科學遇上讀庫,當讀庫遇上科學,會發生什麼?當然是「科學讀庫」。
讀庫最近上架了幾種科學圖書,手快的讀者或許已經下單。一直以來,大家可能更多地看到我們在人文社科這片莊稼地里渾汗如雨,似乎對科學、技術選題鮮有涉及。
其實,《讀庫0600》就曾刊發過數學學霸老六張立憲對證明了「費馬大定理」的數學家安德魯·懷爾斯的採訪。而《讀庫1701》刊發的一篇《無窮大平話》,負責的美編哭了:四十一頁的篇幅,數學示意圖有十二個,公式竟然超過二十個。這堪稱《讀庫》史上公式最多的一篇文章,害得老六還專門發了一條微博:
科學一直是讀庫的基因,只不過長久以來有些「隱性」罷了。如今,既然我們已經賤嗖嗖地做好了幾本,請容我們輕輕地吆喝幾聲(更多的傢伙追隨其後)。關於科學讀庫的使命,我心儀的說法是「為高高的科學殿堂,開幾扇低低的窗」。我們剛剛出品的「100 系列」版權引進自美國知名科技生活雜誌 Popular Science,國內一般譯作《大眾科學》,這四個字也正可以說明科學讀庫的讀者定位。
我們想做的是大眾和科學之間的連接,在大眾科學素養日漸提高,科技也正快速而深刻地改變人類生活的當今,這是十分自然的選擇。
每一本書,都是一扇窗。我們要拂去籠罩科學殿堂的重重迷霧——有多少關於科學的誤會、惡搞和騙局在流傳,就該有多少扇《100傳言》這樣的閱讀之窗出版。我們也想擦亮大眾的雙眼,看清科學的真正面目,無論是其迷人的魅力,還是驚人的力量,甚至是可能的風險,都需要我們理性地面對。
至於這一扇又一扇窗會開向什麼方向——是開向過去的科學歷史、未來的科技展望,還是當今的科學進展?又會開到什麼高度——是十歲之下的孩子即能觸手可及,還是風華正茂的大學生也需踮起腳尖?這還需要我們一本本書、一扇扇窗扎紮實實地做下去,也請大家給我們留些時間和空間,以及一點點期待。
科學不分國界,版權卻是國界分明。無論是美國《大眾科學》《科學新聞》這樣蜚聲國際的知名雜誌,還是其他也許國內還並不知名的專業出版機構,我們遴選選題只有兩個標準,一是內容在科學領域的價值,二是選題對於讀庫的價值——用優質的科學內容為各年齡段讀者系統地鋪就基本素養,構建底層數據。這算是選題的「讀庫化」。國界不重要,名氣也不重要。但是必須承認,在一定的時間內,科學讀庫的選題還將以引進版權為主。我們在原創圖書方面的努力,有一天你也會看到。
除了為大家遴選優質的選題內容,科學讀庫還有一個小小的野心,就是打通科學與人文的隔閡。在最近的選題表中,我啰嗦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人文和科學精神兼具,人文和科學之美交融」,科學讀庫最想做的是跨越甚至可以說超越人文與科學的「文明之書」。
或者說,是想「為高高的科學殿堂,開幾扇美美的窗」。
即將上架的《讀庫1703》中有一段吳冠中先生談東西方藝術的話:「這就像一座大山,沙子在兩邊,互相不見,彼此很隔膜,但是你往山上爬,一點一點地爬,到山頂上了,喔,相見了,相遇了!」我想,對於科學與人文這兩個面貌完全不同、實則水乳交融的人類文明的側面來說,這段話也是適用的。
為了追求美的形態,在裝幀、排版、印製等操作層面,我們也在努力地「讀庫化」,從封面到內文,從紙張到文字,希望能用更直觀的外在之美,引起大家對圖書內在人文與理性之美的關注。
通過近期推出的幾本科學圖書,你也許能發現讀庫小夥伴努力的影子。
「100系列」原版書與讀庫版封面對比。「科學讀庫」系列後續的幾本也會以牛皮、精裝的風格陸續和大家見面。《丈量宇宙》原版與讀庫版內頁對比。
《100謎題》原版與讀庫版內頁對比。當然,相對於形態之美,更重要的是內容之美。但真正能將兩種美感完美交融的選題還有待於我們進一步的努力。而且,科學讀庫目前還只是剛畫了寥寥幾筆的素描,整體面目尚不夠清晰。這才只是開始,我們做得還很不夠。
科學×讀庫=?
這道題目對我們來說,難度很大。好在來日方長,讓我們攜手同行,一起探索其中的萬千可能。
點擊藍字,可進入「科學讀庫」專題頁面。
推薦閱讀:
※用那麼大篇幅,謳歌了一群人渣
※願不願意你的孩子未來還做自己這份工作?
※個人已經破產,靠還沒倒閉的行業活著
※我為這本書感到驕傲
※DK-11:老朋友,新起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