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急著去買一件衣服:快時尚文化下的制衣行業

永遠缺一件衣服嗎?

1960年代,美國人均每年購入25件衣物,如今,這個數字漲到了人均每年75件,是當年的三倍之多。宜家的管理層最近表示,人們已經達到了「物資頂峰階段-Peak Stuff」。在中國,同樣的「物資爆棚時代」也正勢頭強勁地衝擊著我們的生活。

圖片、數據來源於TED.com

奇怪的是,人們一邊瘋狂地享受購物,一邊又面臨如下煩惱:衣櫃里的衣服再多,卻沒有幾件可以穿的。被翻牌的永遠都是那麼幾件,剩下的絕大多數的衣服都逃脫不了壓箱底的命運。

那麼,為何這麼多人會持續處在「有的衣服我不要,要的衣服我沒有」這樣尷尬的狀態呢?

看著衣櫃被撐爆,卻仍在為了沒衣服穿而發愁的我們,是缺失了理性購物和穿衣搭配的能力,還是沒有適應這種全新的穿衣消費方式?

快時尚Fast Fashion-平價表面的背後

女生們經常光臨的H&M,Zara,優衣庫,Gap,這些都屬於快時尚品牌。

Fast Fashion:An approach to the design, creation, and marketing of clothing fashions that emphasizes making fashion trends quickly and cheaply available to consumers.

——《Merrian Webster》

以上是《Merrian Webster》詞典對快時尚的解釋:快時尚是一種設計、創造和銷售服裝時尚的方法,強調快速,便宜地為消費者提供時尚趨勢

一年有四季。然而在快時尚行業,一年有52季,所謂的時尚潮流在一周之後就會過時。快時尚品牌商的「設計師」們通過大牌新品發布會,迅速抓住最新流行趨勢,將大牌的設計精華收為己用,「借鑒」完成服裝款式打樣,然後立即投入生產。快時尚品牌的產品從設計到生產,再到上架銷售,整個過程只需要兩周,也就是14天。

大多數消費者們在購買衣服時最先關注的都是衣服的款式和價格。買到一件好看又便宜的衣服是一件幸福的事,而快時尚產品款式多又便宜的特點正好滿足了許多人的這個心愿

「我承認,當我第一次從明尼蘇達州飛去紐約H&M商店的開張儀式時,我完全無法抵抗瘋狂購物的誘惑,」TED演講人,環保服裝品牌Zady創始人Maxine Bédat說,「整個商店是如此之大,明亮的光線、輕快的音樂、清新的香味、時尚的款式,加上讓人難以拒絕的低價,使得我忍不住買了塞滿大包小包的衣服。其實當時的我在購物時也沒有明確的目標,我甚至不知道自己為何要買其中的很多件衣服——但是衣服實在是太便宜了,一件連衣套裝都只要不到20美金,似乎讓精挑細選不再成為購物過程中的必要步驟。」

快時尚產業的興起也對成品服飾的價格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以美國為例:2016年美國綜合物價指數較1984年上漲了約2.4倍,但服飾的物價指數僅是1984年的約1.2倍。在整體物價飛速攀升的過去20年中,成衣製品的物價基本持平,並總體呈下降趨勢

圖表摘取自美國勞工部勞工統計局

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圖中參照1982-84年物價基準

藍線:美國所有商品CPI指數走勢

紅線:美國居民服飾CPI指數走勢

而大家似乎也已經習慣了衣服的平價,習慣享受這種輕易就能將喜歡的衣服收入囊中的感覺。很少有人會去質疑衣服為何如此便宜,去探究平價背後的代價。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為什麼衣服會越來越平價?對於美國人來說,問題的答案之一是全球化貿易的興起。

在1960年代,超過95%的美國成衣製品都出自本土匠人之手,但隨著國際貿易壁壘的削弱和服裝行業的轉型升級,今天美國人的衣櫃中只有少於3%的衣服產於本地(數據來源:紀錄片《The True Cost》)。

那麼,這些進口衣服主要來自哪裡呢?據WordPress截止2015年的數據顯示,美國服裝產業最大的進口國是中國,占整個進口市場的35.9%(305億美元),越南(12.4%,105億美元)、孟加拉國(6.3%,54億美元)分列第二、三名。

圖片摘取WordPress,數據出自特拉華大學Sheng Lu教授

有人在商場里血拚買買買,有人在流水線上日復一日。快時尚盛行的背後隱藏著的是跨國生產模式下,由廉價勞動力資源被不合理配置與利用而引發的各種問題。

孟加拉國、越南,以及中國,作為擁有大量服裝出口額的國家,都有著巨大的廉價勞動力市場。低價快時尚產品要求工廠在最短時間內趕工,而這個壓力全都落到了工人們身上。在老舊骯髒並缺乏各種安全措施的工廠里日夜趕工的工人們拿到手的,是微薄到令人難以想像的工資(紀錄片《The True Cost》對一名孟加拉國普通制衣工人進行了採訪,她的年薪只有120美元)。

在龐大的快時尚產業的陰影下,他們無能為力。紀錄片《The Ture Cost》中,還能看到那些要求更好的工作環境的工人被驅逐毆打甚至致死。

我的名字是Shima,今年23歲,是孟加拉國的一名制衣工人。

我曾在我的工廠建立並領導了一個公會組織。我們把一些訴求列成清單提交給工廠的經理,但是他們在收到之後與我們發生了爭執。爭執過後,管理人員鎖上了房門,帶著30-40個其他員工,開始毆打我們。他們用椅子、棒子、秤,以及剪刀之類的東西作為武器,對我們的胸部和腹部拳打腳踢,還把我們的頭往牆上撞。

Benjamin Powell是美國自由市場協會的會長,他在接受採訪時說:

圖片截取自《The True Cost》

似乎對於Benjamin來說,所有的問題都可以用一句話帶過:「這是制衣工人們所在國家必經的發展階段,他們並沒有更好的選擇。

然而快時尚行業在提供工作機會的同時也利用了各種制度與法規上的漏洞,不斷暴力剝削勞動力,甚至剝奪人性。是的,沒有這份工作他們可能更慘,制衣工人們也不需要我們去反對他們的工作,畢竟這是他們的飯碗。他們需要的可能只是一份可以維持生活基本的工資,和一個不需要整天提醒吊膽的工作環境。

環境為時尚買單

快時尚使人們更新衣服的頻率大大增加,衣服從生產到銷售,再到被丟棄的時間跨度變得越來越短。

快時尚文化加快了如山般堆積的服裝垃圾

圖片來源trustedclothes.com

而衣服生產階段帶來的大量污染同樣不容小覷:事實上,造成全球氣候變暖溫室氣體的10%來源於成衣製造行業

快時尚主流品牌的成衣大多使用一種叫聚酯纖維(Polyester)的材料。這是一種比棉花污染大很多的人工合成材料,其製作過程需要消耗大量原油,並且同時排放大量容易造成呼吸道疾病的污染物;聚酯纖維在清洗過程中會掉落細小塑料顆粒,這些塑料會隨著排水系統進入河流和海洋,並最終污染人類的飲用水源,進入海洋生物的體內。

「你知道我們正在吃自己的衣服嗎?」

一個最近在加州的研究結果驚人地發現,在加州海鮮市場售賣的超過四分之一的魚體內都含有這些細小的塑料顆粒!

聚酯纖維衣物與棉質衣物不同,透氣性非常差,也更不貼身。身著聚酯纖維衣物的人們猶如穿著塑料服,更容易出汗,久穿甚至有致癌的危險。而這些本就不舒適的人造纖維製品在被我們購買又迅速喜新厭舊丟棄後,卻需要花上幾十年的時間來降解

而就算是看上去最無害的棉花,在其種植過程中也會消耗大量水資源,同時農藥以及殺蟲劑的使用也會對環境造成極大污染。

另外,在消費、物流運輸環節也存在環境污染隱患,衣服的印染環節也會排放大量污水廢氣,人造毛也非常不環保,等等等等。

不要急著去買一件衣服

似乎說了很多快時尚的「壞話」,但是快時尚是有價值的,它符合當下人們的心理需求,也在穿衣上體現了一定程度的平等。

買衣服穿本身就是很個人化的事情,也許承載不了勞工壓迫、環境污染等這些大問題。但是在買買買之前可以先關心一下一件衣服背後的故事,不要急著去買一件只穿一兩次就閑置丟棄的衣服,不要被時尚牽著鼻子走,良心消費,僅此而已

參考資料

1. 《Forget Fast Fashion: Slow Fashion Industry』S Sustainable Efforts》by Carolyn Bailey

2. 《Global Apparel & Textile Trade and Sourcing》by Sheng Lu

3. 《The True Cost 》by Michael Ross (強烈推薦)

4. 《The High Cost of Our Cheap Fashion》 by Maxine Bédat

5. 《We are eating our own clothes. Pollution by microparticles》by Reflexe

推薦閱讀:

草木染的工序是怎樣的?
怎麼樣做出一件不掉色的衣服?
制衣工廠"產前準備"全流程!

TAG:快时尚 | 快销行业 | 制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