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的抑鬱與行為科學的政治正確——《習得自助》Live 後記

上周四晚 Live《習得自助 》,前半部分圍繞 Seligman 習得無助實驗及其抑鬱症模型,可參考本專欄《事上磨練自信成長 習得自助破心中賊 》。時間所限,Live 沒講文中的 Clifton 優勢心理學、Dweck 成長心理定勢。

  • 虎飼丰容

「丰容(Enrichment)」是動物蓄養術語,包括:環境丰容、行為丰容、社會丰容。食物丰容屬於行為丰容。比如,高掛食物,老虎努力跳躍剛剛夠著;又如,埋藏食物,動物嗅尋刨挖勞而有獲。如果只是簡單宰殺到點投喂,蓄養動物易罹患抑鬱。

  • 習得無助的抑鬱模型

抑鬱症習得無助模型 Live 講得較多而專欄文章未談及。其中,發達國家 1960 - 2000 期間抑鬱症發病率十倍增長,相關研究和 Seligman 的解釋詳見知乎回答「如何評價文章《北大四成新生認為活著人生沒有意義,甚至已經放棄自己》中的觀點」第一小節,亦可見於 Seligman 《真實的幸福》中譯本 (Kindle Location 1571~1628 / 3333)。

Live 講到美國保留傳統生活方式社區的篩查數據,證偽排除了兩個常見的競爭解釋。第一個解釋是「不同年代篩查口徑不同」——然而,傳統保留地人口與城市帶主流人口的篩查年代、診斷口徑相同;第二個解釋是老生常談的偽科學養生說辭,諸如環境污染、轉基因食物泛濫、核輻射蔓延等等——然而,傳統生活方式社區在地理上並未與主流城市帶遠隔,不少傳統社區甚至就是城(市帶)中村(鎮),食物飲水來源無異,核輻射暴露程度相同。Live 中引用的各國家地區近年抑鬱症(終身有一次的)診斷罹患比率、篩查徵兆比率 (Screen+) ,取自下表 (Kessler & Bromet, 2013, Table 1),留意倒數第四行是深圳。

請留意:臨床診斷的抑鬱症種類複雜,習得無助解釋的抑鬱現象與臨床標準(比如DSM手冊定義的抑鬱症)還有距離。對於抑鬱症十倍增長的普遍現象,Seligman 《真實的幸福》書中解釋雖非定論,但極具說服力。

  • 習得無助科普常見誤區盲點

這部分內容追溯了始於 Seligman & Maier (1967) 的一系列習得無助行為實驗,重點是科普常見的誤區、系列實驗的前因後果。最常見的誤區莫過於「無助」被歸因於虐待。知乎上批評體罰、抨擊楊叫獸電虐網癮少年的科普範文章,十有八九都在基本事實上犯同一個錯誤——不是虐待造成無助,而是「虐待中習得的無助」泛化 (generalize) 為一般情境的無助。如果個體的自身努力可以終止、減輕電擊、虐待、體罰、懲戒,「虐待中習得的自助」同樣可以泛化為一般情境的自助,文獻上稱為「習得無助的免疫」。不同於楊叫獸輕率盲目的電擊干預,Seligman 其實很介意電擊虐狗的動物倫理,甚至因此先電了自己看有多痛苦。這段八卦的出處詳見知乎回答「吃過狗糧是怎樣的體驗」。

Seligman & Maier (1967) 實驗設計的妙處在於,實現了精確的同時電虐同時終止,一組狗習得無助、另一組狗習得自助。專欄文章《事上磨練習得自助》作了詳細的解釋。文獻中的「無助(helplessness)」沒有特別區分less掉的是自助還是它助,亦或物助神助,不過「習得無助的免疫」最主要的形式總是自助,因此 Live 取名「習得自助」。

嚴格說,Seligman & Maier (1967) 發現並證實的是「習得自助」現象。「習得無助」現象的發現應該歸功於稍早一些的 Overmier & Seligman (1967) 實驗,Overmier 是主要的發現者。Live 中講解了後一團隊如何在行為主義思路下誤打誤撞得到這個意外的結果。

  • 行為主義的三波變革

Live 蜻蜓點水地過了一下行為主義發展史的三波變革。第一次變革是從 Pavlov 經典條件反射到 Skinner 的操作性條件作用。 Operant 這個形容詞的兩種誤讀最集中體現了 Skinner 學說的微妙之處:行為上主動發起而非被動反應(≠Reflex);意識上受行為驅動而非驅動行為(≠Active)。Live 中解釋了尤其費解的第二點:Skinner 這個反直覺主張的背景是從十九世紀末淵源至今仍不失主流的 詹-郎 (James & Lange) 情緒學說。

第二次變革可以說是革命——1956年興起的認知科學革了行為主義的命。這一波認知科學伴隨著計算機的興起,將行為個體隱喻為符號系統的計算機。Seligman 以認知革命的推動者自許,鼓吹習得無助的系列實驗根本上推翻了行為主義的教條。同樣行為但操控感(認知)不同的兩組狗,一組習得無助、另一組習得自助。在認知主義的方向上,Seligman 進一步將習得無助發展為歸因理論的習得樂觀。

第三次變革,誇大一點或許可以說是行為主義的復辟。專欄文章《事上磨練習得自助》將 Seligman 習得樂觀學說放在「快思慢想」雙進程認知學說的背景下,提出若干商榷。「慢想」大體上仍是符號系統計算機的隱喻;「快思」則是神經網路模式識別,更接近行為。模式識別的視覺體驗以 Kanisza 三角形最為知名(下圖是帶弧邊的變體,計算視覺名著《Vision》的封面)。Live 特別演示了聽覺的對稱實驗 Crossing/Bouncing (Tougas & Bregman, 1985)。模式識別可以視作一般的聯結習得 (Associative Learning) 在神經網路層面的解讀。

Live 中八卦到的各種例子可以在聯結習得下有一個統一框架的解釋。憋博士論文的時候愛刷馬桶——習得處境改善與自身努力的聯結、習得自助;請高手代寫情書、網路太卡不要勉強聊天——正反面情緒狀態與戀人的聯結;準備幾個沒聽過的笑話素材去約會、恐怖片是戀愛的雙刃劍——意外通常在高級的認知過程觸發驚喜情緒、但如果促發底層的恐懼情緒適得其反;迷信的鴿子、人類學中的船貨崇拜——偶然的聯結仍有著超出預期的聯結強度。

  • 行為科學的政治不正確

Live 活動的次日,我為復旦志德書院的本科生同學作了一場微信平台的導讀研討,主題是《淺薄》(Carr, 2010) 與行為科學的政治不正確。後者在 Live 也有簡要的提及。題圖的復旦子彬院就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行為主義的學術堡壘,由復旦心理系之父郭任遠博士從郭氏家族募資興建。當年《申報》稱之為世界第三大心理科學殿堂,僅次於蘇聯 Pavlov 學院大樓、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心理系大樓。郭教授在這棟樓里作了貓鼠同籠和諧社會的行為主義實驗,見報於美國主流媒體。 Pavlov 行為主義學說顯然利於集權政體,在二戰之前的思想界引起深刻的反響。郭教授本人在中文學術史文獻更被貼上「(浙大) 法西斯校長」的標籤,他對戰前黃金十年國民政府法西斯主義意識形態的推動是民國近代史的研究議題 (Baum, 2015)。

行為科學的政治不正確,最集中體現於行為主義集大成者 Skinner 的名言——

It is a mistake to suppose that the whole issue is how to free man. The issue is to improve the way in which he is controlled.

Skinner 本人還寫了一部天真浪漫的烏托邦名著《Walden Two / 桃源二村》,更多時候被解讀為反烏托邦 (dystopia) 名著。然而,不正確的是觀點,而不是事實。同樣的學術命題,我曾嘗試在知乎的兩個回答 (1, 2) 中以政治正確的方式表述,其中第二個回答更引用了一段貌似政治極正確的祈禱文——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 花絮

Live 問答部分,若干花絮及其延伸閱讀,寫為另一篇專欄《狗、鴿、電鰻的感官世界》。近日貓奴同事高教授在系群轉發一超搞笑視頻,正好與本講相關,作為附件追加在了 Live 界面,並戲作一Quiz,答案見文本評論。

視頻演示了喵星人的___;貓奴的___。 多選:a) Pavlov 條件反射; b) Operant 條件作用; c) Banduras Social Learning。

* 題圖為文中提到的復旦子彬院,來自旦夕風物 - 折馨子(建築物照片版權屬於業主)

* Live 入口:《幸福心理學 · 習得自助》,價格 11.00 RMB


推薦閱讀:

在生活中,我發現「越是漂亮的女孩,越是容易打交道」。這是普遍情況嗎?
為什麼人人都想去環球旅行?
如何與拒絕溝通的人交流,尤其是在婚姻中?
為什麼我做很多行為 都很怕別人會誤認為我是在展示自己?
如何應對母親總把她對別人的負面情緒和怨恨全部傾訴給我的行為?

TAG:心理 | 幸福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