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定是對石膏像有什麼誤會!
02-10
又是一年藝考季,地鐵里又出現了拎著畫箱背著畫板的考生。對於還在各個畫室努力著的學生們來說,石膏像可能是近幾年在他們眼中陰魂不散的東西。可能他們不知道,在面對著石膏被罵型不準的過程中,他們已經默默的畫出了一整個世界雕塑史。那些看起來蒼白甚至有點麻木的雕塑,都曾經是世界藝術史中佔有舉足輕重地位的雕塑作品。按時間順序,我們來看看這些石膏像的原形吧!拉奧孔時期:古希臘
又到了另一個給石膏像瞎起名的時間~可能是因為這座雕像跟大衛相似的扭頭角度,以及都很難畫的一頭捲毛,所以我們在畫石膏像的時候親切的把它稱為「小衛」。不過這座雕像大家應該都知道,是米開朗基羅為美第奇墓室所做的雕像群中的一員。雕像的主人公朱利亞諾·美第奇,在美第奇家族中以帥著稱~
伏爾泰年代:啟蒙運動作者:烏東以前在畫石膏像的時候,非常抱歉的以為這尊雕像是一個老奶奶。直到有一天發現他是法國啟蒙主義運動時期的哲學家伏爾泰。伏爾泰(Voltaire),原名弗朗索瓦-瑪利?阿魯埃(Fran?ois-Marie Arouet),在啟蒙主義時期與盧梭、孟德斯鳩合稱為「法蘭西啟蒙運動三劍客」,他年輕的時候是長這樣的:伏爾泰 捍衛公民自由,以信仰自由和司法公正而聞名。他的哲學著作以諷刺見長,於是在法國雕塑家讓·安東尼·烏東(Jean Antonie Houdon ,1741-1828)的作品中就把他刻畫成了下圖的這個樣子:這是剛剛流放回到法國的伏爾泰,年逾80,但是在烏東的刻畫下,這位哲人身體微傾、精神矍鑠,雙眼炯炯有神,嘴角還帶有一絲輕蔑的笑。雖然年事已高,但是厚重的衣紋包裹著他瘦弱的身體,反而有一種莊嚴之感。馬賽
作者:(傳)羅德島雕塑家Agesander、Athenodoros及Polydorus
石膏像 拉奧孔
在我們學習石膏的時候,可能都會記得這件拉奧孔糾結的姿勢。我們可以注意到他肌肉的運動、表情的痛苦,但卻不知他為何而痛苦。實際上,這是拉奧孔是古希臘神話中的一員,這件雕塑的原件是全身像,而且還有兩個兒子在他身旁:
在特洛伊之戰中,拉奧孔曾預言這是一個詭計:「不要相信這木馬,即使希臘人帶著禮物來,我也怕他們。」但這個預言不但沒有被相信,還給他帶來了殺身之禍。雅典娜(也有說法是阿波羅或波塞冬)派毒蛇來殺死了拉奧孔和他的兒子們。
不管是從人物身體表情、肌肉的刻畫,身體扭動的運動感,還是那條正置這幾個父子於死地的毒蛇來說,這件作品都是一件珍寶,也難怪文藝復興時期,當這件雕塑被發現在義大利葡萄園中時,米開朗基羅和教皇就算是動用特權也要把它買下來了~「海盜」時期:古羅馬作者:不詳石膏像「海盜」
我們熟悉的「轉一圈也很難找到一個好畫的角度」的石膏像海盜,實際上跟海盜一點關係也沒有,叫他海盜只是因為覺得他長相醜陋……像海盜一樣……這位「海盜」實際上是古羅馬時期斯多噶派的哲學家塞內卡(Lucius Annaeus Seneca)。斯多噶派學派認為「神」是宇宙靈魂和智慧,而每個人必須依照自然而生活,愛人如己,融合於與整個大自然。塞內卡本人則主張人們用內心的寧靜來克服生活中的痛苦,宣傳同情、仁愛。從中世紀手稿插圖中,足以見得塞內卡在當時的地位:中世紀手稿中的柏拉圖,塞內卡和和亞里士多德(c 1325-35)
雖然中世紀的人很願意接受這位哲人,但是塞內卡生前卻是以悲劇收尾。他曾為羅馬皇帝尼祿工作,一直擔任尼祿的「顧問」。但公元65年,他被捲入了一場謀殺尼祿的陰謀中,最終被尼祿判死刑,而方法則是讓他和妻子割破自己的血管自殺。塞內卡之死,成為了藝術家們反覆表現的主題:中世紀描繪塞內卡與妻子自殺場景的木版插畫
ManuelDomínguezSánchez,塞內卡的自殺(1871)
Jacques-Louis David,塞內卡之死
雖然塞內卡雕塑中的形象不停的改變,但是不要忘了,我們記憶里的「海盜」,實際上是古羅馬哲學家哦~彼得·保羅·魯本斯,塞內卡之死(the death of seneca)
「小衛」時期:文藝復興作者:米開朗基羅波提切拉,朱利亞諾·美第奇(Botticelli,ritratto di giuliano de medici )
帥到什麼程度呢?波提切利的另一幅作品《維納斯與瑪爾斯》中的戰神瑪爾斯,就是以朱里亞諾為原型。不幸的是這位以顏值著稱的美第奇家族小鮮肉在25歲時,在一次叛亂中遇刺身亡了。波提切利 《維納斯與瑪爾斯》
當朱里亞諾變成石膏「小衛」時,很多原雕塑中的細節都已經流失,那麼我們來看看,在美第奇墓前的朱里亞諾長什麼樣子吧!時期:法國大革命
作者:弗朗索瓦·呂德(Fran?ois Rude)石膏像 馬賽
石膏像「馬賽」中人物嘴巴微張,眼神空洞的看著遠方,似乎看起來有些獃滯。但它的原型就完全不是這樣了:呂德浮雕《馬賽曲》局部
這位眉頭緊鎖的戰士來自巴黎凱旋門上的雕塑浮雕《馬賽曲》,是法國雕塑家呂德所創作的歌頌法國大革命的史詩性作品。1792年8月,馬賽人民前往巴黎支援戰爭,高唱著這首《馬賽曲》。於是這首歌就成為了代表著法蘭西人民愛國熱情的歌曲,也是今天的法國國歌。巴黎凱旋門,浮雕《馬賽曲》在右柱上
在呂德的這件浮雕作品中,趕赴巴黎的戰士充滿鬥志,雕塑分成上下兩部分,由六名戰士和一位女神組成,女神指引著大家,而每個人物都被安排得交錯掩映,整個浮雕張力十足。而這一場景,也常常會讓人聯想到與這件雕塑有異曲同工之妙的繪畫作品:德拉克羅瓦的《自由領導人民》。歐仁·德拉克羅瓦 Eugène Delacroix - 自由引導人民 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
結構清晰的石膏像更容易讓我們掌握繪畫造型的基本技巧,可是在麻木的線條、光影練習中不要忘了我們面對的是多麼偉大的雕塑哦~不僅是在國內,所有被石膏像「荼毒」的學生們都留下了不小的陰影。去年日本就曾出過一個畫風十分詭異的動漫作品《石膏男孩》(石膏ボーイズ),畫累了休息的時候,不妨來追一下這個來自日本的「新進偶像團體」石膏男孩吧!推薦閱讀:
TAG:石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