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如何培養孩子清醒認識世界,化解人生危機?

講一個小故事:兩條年輕的魚遇到一條老魚。老魚打招呼道:「早上好,孩子們。這水怎麼樣?」兩條年輕的魚繼續遊了一會兒,終於,其中一條忍不住問另外一條:「什麼是『水』?」

美國已故小說家大衛·福斯特·華萊士曾於2005年在肯尼恩學院的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在演講的一開頭就引用了這個小故事。

今天的教育應該怎麼應對人的生存危機?

華萊士在演講中,用這個小故事意味深刻地提醒我們做這樣一番思考:

一、人很容易在周而復始的生活里,形成無意識的慣性:無意識地翻手機、給生活加速、陷入瑣碎的柴米油鹽、忽略身邊的人和事、冷漠、憤怒、抱怨……而不自知。

二、人生存根基的淺薄化,只看到人在忙,卻不知道究竟在忙些什麼。這不就是我們存在危機的表徵嗎?今天的教育,應該怎麼應對人的存在的危機呢?

三、當今教育,孩子被老師家長殷勤的期望逼迫,為考試、知識、才能等等所包圍,我們的家長和孩子浸泡在這樣的教育氛圍中,就像開頭的故事一樣,在「水」中太長時間,已經不知道水是什麼。

在這裡,我似乎能聽到很多家長又有了更深的思考:我們為什麼要接受教育?是為了獲得知識?掌握技能?取得成功?贏得尊重?享受樂趣?

其實,正如華萊士在演講中還提到的,教育的目的不是學會知識,而是習得一種思維方式——「讓你學會如何思考」。在繁瑣無聊的生活中,時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識(Self-awareness),不是「我」被雜亂、無意識的生活拖著走,而是生活由「我」掌控。

我想說,如果今天我們的教育能保持清醒,培育孩子能真正學會了如何思考,如何關注,那麼家長就會明白,你還有其他的選擇——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或許他並非那麼喜歡才藝,他只想讀一本有趣的書樂在其中。而孩子在思考中親身體認為人處世的道理,也會讓他有一顆超越的心、承擔的心、融入的心來面對未來社會生存的壓力,那麼他們也會有其他的選擇——不是為求職晉陞、買房買車急功近利和身心疲累,而是在充實的工作之餘享受自己的家庭時光、運動和健身樂趣等,生活和工作都能兼顧,他們生活得誠懇踏實。

然而,我們能夠保持這樣意識清醒而鮮活,是不可想像的難呢!

原因是今天我們的教育是否有意識培育孩子清醒地認識我們的時代和世界呢?

學校和家庭是雕刻師,教育的智慧在於喚醒!

享譽全球的教育家理查德·萊文,曾在1993至2013年任耶魯大學校長,他曾說過:如果一個學生從耶魯大學畢業後,居然擁有了某種很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這是耶魯教育最大的失敗。

因為,他認為,專業的知識和技能,是學生們根據自己的意願,在大學畢業後才需要去學習和掌握的東西,那不是耶魯大學教育的任務。

理查德·萊文在他的演講集《大學的工作》中還這樣提到,耶魯致力於領袖人物的培養,大學是培養學生批判性獨立思考的能力,並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讓孩子為生命的成長確定方向,不為功利所累,而是為社會、為人類的進步做出貢獻。

那麼,在家長眼中,大學教育有什麼用,我們把孩子從幼兒園、小學到初中、高中,從大學到出國,一層層往上追求的更高的教育又是什麼?

我認為,回答這個問題,在這裡,引用這樣一則小故事更能確切表達我的觀點:

在蘇格拉底很小的時候,有一次已是著名石雕師傅的父親正在雕刻一隻石獅子,他觀察了好一陣子,突然問父親:「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好的雕刻師呢?」

「看!」父親說,「以這只是獅子來說吧,我並不是在雕刻這隻石獅子,我是在喚醒它!」

「喚醒?」

「獅子本來就沉睡在石塊中,我只是將他從石頭監牢里解救出來而已。」

初次看到這個故事,我很喜歡,因為雕刻師和教育工作者太相似了,孩子就像那隻石獅子,和孩子的聯動用這個詞「喚醒「,是多麼富有啟發意義!

然而,喚醒不只是依靠外界的一種力量,更重要的是一種自我覺知與自我喚醒的覺悟與力量。也正如蘇格拉底指出,人的智慧儲藏於人的心靈,求知是每個人靈魂里固有的能力。那麼,「喚醒」就成為心教育的精髓與智慧之所在!

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把兒童比作一塊大理石,他說,把這塊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6位雕塑家:①家庭;②學校;③兒童所在的集體;④兒童本人;⑤書籍;⑥偶然出現的因素。

由此看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擔當著主要雕塑家,主要負責喚醒孩子。其實,我們每個孩子心底都有一顆種子,那就是他們從小的願望。重要的是學校和家長要喚醒孩子心底的這顆種子,讓孩子學會為自己喜歡的事情或目標而努力。

這也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在我看來,真正的教育始於一個人為理想所鼓舞,能認清自己,思考自己生活的意義和目的,審視自己是一個什麼人和應當成為一個什麼人。 」

所以,教育的智慧在於喚醒,而幫助孩子塑造成一個具有完整人格的有用之才,還得需要其他雕塑家共同協助激發他更大的智慧,讓孩子學會認清自己,親自完成屬於他的人生傑作。

教育應對我們的存在危機:認識自己、革新自己、成就自己

不過,很遺憾的是,今天我們的人文科學教育似乎在追求知識填鴨。人生的知識學習,我們用加法;現在很多人的人生追求,也在用加法。

放眼看,有人追求知識和學歷,有人追求物質享受,有人追求人文的享受,有人追求藝術的享受,可是他們不能免除人生的痛苦與彷徨,即使有最好的享受,也不能避免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煩惱熾盛等有生八苦。

這不也就是我們人的存在的危機嗎?可是,很多人是自欺欺人,不能自知或不敢承認,而繼續用他們認為對的方式保護自己或忙著追求色聲味等快樂中。

化解人生的危機,實在需要智慧,需要用減法去體悟,更需要教育培養人的有意識思維,清醒地認識世界。當我們處於安逸的狀態或忙於各種追求時,我們不妨也來問問自己什麼是「水」吧!

開創中國近代教育的典範陶行知先生說:「教育的力量與別種力量不同之點,就在教育的力量是能夠達到個個民眾的內心裡頭去的,他能夠使民眾自己從『心裡』發出一種力量來自己團結的。」換句話而言,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是心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重視孩子個體心靈智慧的增長,心的力量將會使得我們生活得更好。

風靡全球的哈佛大學《幸福課》的教授泰勒·本-沙哈爾也認為,幸福取決於你有意識的思維方式,並總結出了以下12點有意識地獲得幸福的思維方式。

那麼,教育如何清醒地培育孩子有意識的思維,主動去化解人的存在的危機和經營幸福呢?

下面,我引用現代作家、教育家葉聖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揭示教育和人生的大致三種關係:由認識自己而革新自己,由革新自己而成就自己。

一、以教育認識自己

有的人因為不認識自己的緣故,走入歧途,一切墮落,事業不得成功,甚至危及生命,這是何等的危險。首先要認識的就是我們的環境,此後應當認識自己的本身。這樣,我們的行動才會有目標有意義,不至於成為盲目的不正當的行為。

二、以教育革新自己

認識了自我與環境,就應當從事於革新自己。一方面是剷除一切障礙物,如虛榮心、怠惰心等等。另一方面是革新過去的錯誤觀念。在我們的本能中雖然有除舊布新的成分,同時也有迷戀過去的成分,所以革新過去的錯誤觀念,便非常重要了。

三、以教育成就自己

葉聖陶先生指出:成就自己才是目標、歸宿,應當按照自己的所長和所好去成就自己。要使人人都能夠這樣成就自己,非藉助於教育不可。可見教育對於人生所負的責任,真是不小。

然而,今天我們的教育似乎停留在知識填鴨,考試和學歷升級中……所以,試問各位,今天我們的教育還能清醒嗎,孩子又如何培養有意識的思維,清醒的認識我們的時代,帶領我們的時代?

如前文所說,學校和家長是孩子主要的雕刻師,由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擔當重責——喚醒孩子的心靈,開啟心靈的力量,培養孩子有意識的思維,懂得慎思明辨,以教育來認識自己、革新自己;更要有美好的思維,堅信「行孝和行善」是人生不能等的兩件事,以厚德載物自勉!這才是以教育成就自己,主動化解人的存在的危機、經營幸福的要領!

正如孔子的《大學》中有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便是詮釋教育、做學問的根本宗旨,在於彰顯人性里固有的智慧與美德,實現自立立人而達於至善的教育境界。


推薦閱讀:

作為幼師 如何與孩子相處 特別是孩子不聽話 吵鬧的時候?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已成大叔大嬸
女兒長期被欺負,爸爸氣不過,打了欺負者一巴掌,是不是要坐牢?
你覺得你父母對你的教育中,哪一點對你影響很大,你會以同樣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小孩?哪一點欠妥,你不會這樣對待自己的小孩?
感覺統合-幫助孩子注意力集中的好方法

TAG:教育 | 孩子 | 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