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科研新人培訓:內容目錄

    有那麼一類內容我覺得是不論任何課題組的新成員都有必要了解的「公共課」:

  1. 什麼是科學研究
  2. 學術倫理與行為規範
  3. 化學實驗室的設施、人員管理及安全
  4. 如何進一步提高英語水平
  5. 怎樣查閱文獻
  6. 怎樣撰寫論文
  7. 科學測量、科學計算與科學作圖
  8. 從我所在的相關學科和領域來看,總有一些的實驗技術在本課題組研究方向中屬於核心手段,又具有比較高的理論門檻,但是但研究生院設置的學分課中不涉及到的。大部分學生純粹靠「師兄師姐」的指導下上機實踐,其效果也受「師兄師姐」的水平、時間和精力限制,一代傳一代可能還會走樣。如果對測量技術的原理先有基本的認識,學生在實驗中反而能發揮主觀能動性地去測試,甚至發明出新方法。這在流變學中的體現就很突出。還有一些測量手段雖然常見,但學生中流傳著的誤區也比較多,需要「正視聽」。以我所在的課題組為例,這方面的實驗技術包括:

  9. 流變學實驗基礎
  10. 力學性能實驗基礎
  11. GPC實驗基礎
  12. 顯微粒子示蹤實驗基礎
  13. 這些主題,有的完全可以花一學期來講(例如流變學)。我覺得在課題組裡需要達到的目的只是理論和應用兩方面的快速入門,指出一條省力的自學框架,使學生消除看論文時的陌生、恐懼、抗拒等心理負擔,同時在自己的研究過程中敢於想到應用這些技術來研究解決問題。至於具體的理論和應用提高,還是要依靠學生自己去啃。

    還有一部分需要課題組去補的知識,是由於研究生課程沒有覆蓋,但對本課題組研究方向十分重要的基礎理論。缺乏這些基礎理論會給學生造成的問題包括:

  • 一開始完全看不懂論文,哪怕努力看更多的相關論文並結合互聯網搜索補缺,最後的理解也往往是碎片式的,而且可能保留著很多理論上誤解長期無法被發現。
  • 人對未知的的好奇心或者興趣,總是需要基於預先知道的部分已知的知識。要求學生什麼基礎理論都不知道就對你所研究的前沿問題大感興趣是不可能的。相反,如果學生有了基礎理論,就可以獨立自主地思考形成自己的idea,年輕人思維活躍的優勢得以發揮。
  • 基礎知識和理論的掌握好處還會體現在研究實務的方方面面。例如為什麼學生實驗做著做著就老走偏?就是因為他們思維不是按照已有理論去演繹的。雖然這種走偏有時也是新發現的源泉,但更大的機率只會是純粹走偏了,比不上基於理論上的自由演繹形成的新假說靠譜。

從我個人的研究方向和我的師弟師妹的知識背景,還需要了解:

12. 軟凝聚態物理的一些常識

這方面的具體內容將在後面的相關部分詳細介紹。

接下來我準備就我提到的這12條內容逐條介紹一下我的想法。


推薦閱讀:

做科研是經驗重要還是想像力重要?
科研領域靠不斷加班靠反覆實驗就一定能找到解決方法嗎?
關於HCI的碎碎念
科學史上有哪些重大發現是由於意外或者失誤?

TAG:科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