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對《心經》的理解?

不懂梵文,所以看不懂梵文版(據說可能是原版)。三藏版本的翻譯在網上看了幾個。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多人認可的)。在此基礎上表達一下個人對心經的理解。

在我看來,心經是出發點是擺脫束縛。而心經的全文基本上就是說他找到了擺脫束縛的方法及這個方法是什麼,成功後的感受,這個方法有用,及最後的接締接締句(不知道什麼意思)。

其他的沒什麼好說的,這個方法是什麼呢?就是悟。悟什麼?世間萬物。什麼是悟世間萬物?就是試圖理解精神的,物質的一切存在的本質及聯繫(或者說規律)。

之後他說他悟了。悟到了什麼?觀察到的存在的(色)和觀察不到的不存在的(空)沒什麼分別。在此前提下,引出一系列推論:一切的色都是空,所以那些悲歡離合,生老病死,想法,意識都是空。而當覺悟到空後,所有的束縛,害怕都沒有了,空了。

最後他說,我發現了真理。用這種方式真的可以沒有了苦惱!這個方式真是至高至好的!唱個歌吧:接締接締(瞎說的)。。。

難怪大師兄叫悟空。


咱別說對心經的理解,

能把心經的經題說明白,就是大菩薩!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啥叫般若?

用六祖的話說,不思善不思惡,於么子時……

用打七的話講,離心意識,參!

用老和尚的話講,離開六根六識六塵境界!少耍六根門頭的功夫!

用顯教的話講,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

用禪宗的話講,張口就錯,動念即乖。

用禪堂的話講,十方同聚會,個個學無為。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

用地藏經的話講,南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

用禪門臨濟四十四祖本煥老和尚罵四十五祖印順大和尚的話:你太啰嗦了!你太啰嗦了!你太啰嗦了!

般若壓根兒就不是理解出來的東西,

就像我們餓了不是用」想「和」理解「就能飽肚子的一樣……

光看,光聽,光想,這都是有為法……

一切有為法,後面兒如啥來著?

而且基於這種頑空的知見,再送兩句話

禪宗說,莫謂無心雲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楞伽經說,寧起我見,如須彌山,不起空見,懷增上慢。


我一直覺得,類似心經這個層次的經典,能用意識心「理解」出來的那個,肯定都不對……


引用我另一個答案吧。如果沒有「我」那麼佛教修行的主體是什麼呢? - 知乎

你對「空」「色受想行識」的理解完全錯誤。所以我搞不懂大乘把阿含判為小乘是什麼用意。四聖諦都沒搞懂,直接教人學中觀般若,難道個個都有龍樹的本事嗎?

色,簡單理解為物質,或者眼睛感知到的現象。想理解「色受想行識」,去維基百科查五蘊。

「 無有造業者,亦無受報人。唯蘊自輪轉,此乃正知見。」——《清凈道論》

勝義諦上來說,根本就找不到眾生的穩定不變的支配者/本質(atman),也不是什麼空無。說有一個「空無」存在,是戲論。

無我(atman)=無自性=空。 空,就是自性空,簡單理解就是一切有為法因緣所生,不存在一個永恆不變的本質。這個本質(atman,自性)有四個特徵:「常、一、主、宰」,簡單理解為一種「靈魂」或者「絕對精神」這樣的東西,貫穿了人和名色法,去支配他們的變化過程。舉例,找不到一種穩定不變、貫穿古今的「民族精神」去支配中華民族的發展變化。

一切法無我,南傳認為一切法即十八界(六入+六識+六塵)。無我(atman)就是五蘊非我(atman),非異我(atman),非相在;即色受想行識任何一蘊,或五蘊合起來都不是「我(atman)」,不存在一個穩定不變的「真我(梵)」。

中觀認為「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也就是「人無我(atman),法無我(自性)」,不論是人或者任何名色法都是有為法,因緣生滅,都沒有穩定不變的本質(atman,自性)。

不論是哪種觀點,起碼理解了「空」的正確含義,只是適用範圍不同。只有在正確理解「空」的基礎上,才能讀《金剛經》。否則就是中國特色錯誤理解,要麼認為成住壞空(例如:酒色財氣四大皆空),要麼認為真空妙有(例如:何其自性,能生萬法)——兩種都是邪見。

所謂水滴融入大海,根本上就是婆羅門教的「梵我一如」。這種比喻嚴重誤導學佛人。本來就無atman,勝義諦上何來水滴(atman)和大海(梵)之分?此乃外道我見。中國「天人合一」與此同類。 所以空並不是「空無」或者「虛無」之類的東西,否則就跟「梵」「道」一樣了。

你的理解,基本上就是「成住壞空」那一套,這種理解在稍微接觸佛法的人身上很常見。等學了一段時間,由於如來藏的流毒,又理解成「真空妙有」。哎,搞判教的那些「祖師大德」真是斷人法身慧命啊。


如來明證下四法故。何謂為四。

一曰 一切萬物皆歸無常

二曰 一切諸有悉為苦毒

三曰 一切諸法皆無有我

四曰 一切有形悉至於空無。為泥洹寂。


《心經》是般若部的總綱,是老師給你劃的考試用名詞解釋的重點。把《心經》背了之後,相當於背下了一份佛教入門的考卷,知識點涵蓋小乘與大乘的一些名詞解釋,還有大乘與小乘在世界觀上的一些差異。

比如,般若波羅蜜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般若波羅蜜不做翻譯?佛經一般哪幾類名詞是不翻譯的?

五蘊的蘊是什麼意思?五蘊分別是什麼?為什麼《心經》特意要說五蘊皆空?空是什麼意思?空與沒有應該怎麼區分?龍樹菩薩的「性空唯名」應該如何解釋。再問落去可以問中觀應成派與中觀自續派有何區別?等等等等

你要是背考試重點能背出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出來當然好,只是


解讀心經 心經應在大般若經中予以解釋 心經本意【一切法無自性不住於一切法】初期大乘佛學與佛祖佛學一致

爵士貓剛剛

漢地佛教所理解的【心經】是出自於【大般若經】,我下面有【大般若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十七】對應的完整經文。

大般若經所說的【色不離空,空不離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為了表達,般若性空的思想。一切法都是緣起性空,一切法都無自性。【諸法因緣和合,施設假名菩薩摩訶薩及般若波羅蜜多】諸法都是因緣和合,緣起緣滅,菩薩以及般若波羅蜜多本是佛法的施設假名!這點是大般若經的核心思想!大般若經【菩薩非實有,是佛法的施設假名】的思想,可以與大乘佛學初期的經典相對應,大乘佛學初期經典都強調【成佛成菩薩,需歷經無量劫】,其實這就是要去除凡夫執著於【菩薩十方佛為實有】,這是與大般若經【菩薩非實有,是佛法的施設假名】一致的!

可惜後來的漢地佛教,由於脫離不了漢族文化【宇宙本體論】的影響,反而一直認為【菩薩十方佛為實有】,這就是漢地佛教曲解【心經】的源頭!

大般若經所說的【色不離空,空不離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為了表達,不要住於一切法,【若菩薩摩訶薩無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我、我所執所纏擾故,心便住色處,住聲、香、味、觸、法處。由此住故,於色處作加行,乃至於法處作加行。由加行故,不能攝受般若波羅蜜多,不能修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能圓滿般若波羅蜜多,不能成辦一切相智。】。

簡單說就是修行人不能為【我、我所執所纏擾】,否則就會【心便住色,住受、想、行、識。由此住故,於色作加行,於受、想、行、識作加行。由加行故,不能攝受般若波羅蜜多,不能修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能圓滿般若波羅蜜多,不能成辦一切相智。】

大般若經所充分解釋了,為何【色不離空,空不離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何以故?世尊!色不應攝受,受、想、行、識不應攝受;色既不應攝受便非色,受、想、行、識既不應攝受便非受、想、行、識。所以者何?本性空故。】

關鍵就是【一切法無自性】,當然不能住於一切法相。

【如是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應以本性空觀一切法。作此觀時,於一切法心無行處,是名菩薩摩訶薩無所攝受三摩地。此三摩地微妙殊勝廣大無量,能集無邊無礙作用,不共一切聲聞、獨覺。其所成辦一切相智亦不應攝受,如是一切相智既不應攝受便非一切相智。所以者何?以內空故,外空故,內外空故,空空故,大空故,勝義空故,有為空故,無為空故,畢竟空故,無際空故,散空故,無變異空故,本性空故,自相空故,共相空故,一切法空故,不可得空故,無性空故,自性空故,無性自性空故。何以故?世尊!是一切相智非取相修得。所以者何?諸取相者皆是煩惱。何等為相?所謂色相,受、想、行、識相,乃至一切陀羅尼門相、一切三摩地門相,於此諸相而取著者名為煩惱。】

大般若經關鍵就是【應以本性空觀一切法。作此觀時,於一切法心無行處】【本性空故,自相空故,共相空故,一切法空故,不可得空故,無性空故,自性空故,無性自性空故】,【諸取相者皆是煩惱。何等為相?所謂色相,受、想、行、識相,乃至一切陀羅尼門相、一切三摩地門相,於此諸相而取著者名為煩惱】

所以大乘佛學初期是堅決持有【一切法非實有,自性空】的思想,這是與佛祖的原始佛學思想一致的!

至於後期大乘佛教與印度教融合,自然就搞了【菩薩十方佛的法身化身應身】的觀念,就有了菩薩處處顯靈,救苦救難,大慈大悲的故事!後面的故事大家都明了,就不說了!

=======================================================================

[0205b11]

爾時,具壽善現復白佛言:「世尊!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訶薩,不應住色,不應住受、想、行、識。何以故?世尊!色色性空,受、想、行、識受、想、行、識性空。世尊!是色非色空,是色空非色,色不離空,空不離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故,世尊!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訶薩,不應住色,不應住受、想、行、識。

[0205b18]

「世尊!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訶薩,不應住眼處,不應住耳、鼻、舌、身、意處。何以故?世尊!眼處眼處性空,乃至意處意處性空。世尊!是眼處非眼處空,是眼處空非眼處,眼處不離空,空不離眼處,眼處即是空,空即是眼處,耳、鼻、舌、身、意處亦復如是。是故,世尊!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訶薩,不應住眼處,乃至不應住意處。

[0205b26]

「世尊!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訶薩,不應住色處,不應住聲、香、味、觸、法處。何以故?世尊!色處色處性空,乃至法處法處性空。世尊!是色處非色處空,是色處空非色處,色處不離空,空不離色處,色處即是空,空即是色處,聲、香、味、觸、法處亦復如是。是故,世尊!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訶薩,不應住色處,乃至不應住法處。

[0205c04]

「世尊!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訶薩,不應住眼界、色界、眼識界及眼觸、眼觸為緣所生諸受。何以故?世尊!眼界眼界性空,乃至眼觸為緣所生諸受眼觸為緣所生諸受性空。世尊!是眼界非眼界空,是眼界空非眼界,眼界不離空,空不離眼界,眼界即是空,空即是眼界,色界乃至眼觸為緣所生諸受亦復如是。是故,世尊!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訶薩,不應住眼界,乃至不應住眼觸為緣所生諸受。

[0205c14]

「世尊!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訶薩,不應住耳界、聲界、耳識界及耳觸、耳觸為緣所生諸受。何以故?世尊!耳界耳界性空,乃至耳觸為緣所生諸受耳觸為緣所生諸受性空。世尊!是耳界非耳界空,是耳界空非耳界,耳界不離空,空不離耳界,耳界即是空,空即是耳界,聲界乃至耳觸為緣所生諸受亦復如是。是故,世尊!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訶薩,不應住耳界,乃至不應住耳觸為緣所生諸受。

[0205c23]

「世尊!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訶薩,不應住鼻界、香界、鼻識界及鼻觸、鼻觸為緣所生諸受。何以故?世尊!鼻界鼻界性空,乃至鼻觸為緣所生諸受鼻觸為緣所生諸受性空。世尊!是鼻界非鼻界空,是鼻界空非鼻界,鼻界不離空,空不離鼻界,鼻界即是空,空即是鼻界,香界乃至鼻觸為緣所生諸受亦復如是。是故,世尊!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訶薩,不應住鼻界,乃至不應住鼻觸為緣所生諸受。

[0206a03]

「世尊!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訶薩,不應住舌界、味界、舌識界及舌觸、舌觸為緣所生諸受。何以故?世尊!舌界舌界性空,乃至舌觸為緣所生諸受舌觸為緣所生諸受性空。世尊!是舌界非舌界空,是舌界空非舌界,舌界不離空,空不離舌界,舌界即是空,空即是舌界,味界乃至舌觸為緣所生諸受亦復如是。是故,世尊!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訶薩,不應住舌界,乃至不應住舌觸為緣所生諸受。

[0206a12]

「世尊!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訶薩,不應住身界、觸界、身識界及身觸、身觸為緣所生諸受。何以故?世尊!身界身界性空,乃至身觸為緣所生諸受身觸為緣所生諸受性空。世尊!是身界非身界空,是身界空非身界,身界不離空,空不離身界,身界即是空,空即是身界,觸界乃至身觸為緣所生諸受亦復如是。是故,世尊!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訶薩,不應住身界,乃至不應住身觸為緣所生諸受。

[0206a22]

「世尊!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訶薩,不應住意界、法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何以故?世尊!意界意界性空,乃至意觸為緣所生諸受意觸為緣所生諸受性空。世尊!是意界非意界空,是意界空非意界,意界不離空,空不離意界,意界即是空,空即是意界,法界乃至意觸為緣所生諸受亦復如是。是故,世尊!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訶薩,不應住意界,乃至不應住意觸為緣所生諸受。

[0206b02]

「世尊!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訶薩,不應住地界,不應住水、火、風、空、識界。何以故?世尊!地界地界性空,水、火、風、空、識界水、火、風、空、識界性空。世尊!是地界非地界空,是地界空非地界,地界不離空,空不離地界,地界即是空,空即是地界,水、火、風、空、識界亦復如是。是故,世尊!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訶薩,不應住地界,不應住水、火、風、空、識界。

[0206b10]

「世尊!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訶薩,不應住苦聖諦,不應住集、滅、道聖諦。何以故?世尊!苦聖諦苦聖諦性空,集、滅、道聖諦集、滅、道聖諦性空。世尊!是苦聖諦非苦聖諦空,是苦聖諦空非苦聖諦,苦聖諦不離空,空不離苦聖諦,苦聖諦即是空,空即是苦聖諦,集、滅、道聖諦亦復如是。是故,世尊!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訶薩,不應住苦聖諦,不應住集、滅、道聖諦。

[0206b18]

「世尊!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訶薩,不應住無明,不應住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歎苦憂惱。何以故?世尊!無明無明性空,乃至老死愁歎苦憂惱老死愁歎苦憂惱性空。世尊!是無明非無明空,是無明空非無明,無明不離空,空不離無明,無明即是空,空即是無明,行乃至老死愁歎苦憂惱亦復如是。是故,世尊!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訶薩,不應住無明,乃至不應住老死愁歎苦憂惱。

[0206b28]

「世尊!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訶薩,不應住四靜慮,不應住四無量、四無色定。何以故?世尊!四靜慮、四靜慮性空,四無量、四無色定四無量、四無色定性空。世尊!是四靜慮非四靜慮空,是四靜慮空非四靜慮,四靜慮不離空,空不離四靜慮,四靜慮即是空,空即是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亦復如是。是故,世尊!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訶薩,不應住四靜慮,不應住四無量、四無色定。

[0206c08]

「世尊!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訶薩,不應住五眼,不應住六神通。何以故?世尊!五眼五眼性空,六神通六神通性空。世尊!是五眼非五眼空,是五眼空非五眼,五眼不離空,空不離五眼,五眼即是空,空即是五眼,六神通亦復如是。是故,世尊!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訶薩,不應住五眼,不應住六神通。

[0206c15]

「世尊!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訶薩,不應住布施波羅蜜多,不應住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何以故?世尊!布施波羅蜜多布施波羅蜜多性空,乃至般若波羅蜜多般若波羅蜜多性空。世尊!是布施波羅蜜多非布施波羅蜜多空,是布施波羅蜜多空非布施波羅蜜多,布施波羅蜜多不離空,空不離布施波羅蜜多,布施波羅蜜多即是空,空即是布施波羅蜜多,淨戒乃至般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是故,世尊!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訶薩,不應住布施波羅蜜多,乃至不應住般若波羅蜜多。

[0206c26]

「世尊!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訶薩,不應住四念住,不應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何以故?世尊!四念住四念住性空,乃至八聖道支八聖道支性空。世尊!是四念住非四念住空,是四念住空非四念住,四念住不離空,空不離四念住,四念住即是空,空即是四念住,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亦復如是。是故,世尊!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訶薩,不應住四念住,乃至不應住八聖道支。

[0207a07]

「世尊!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訶薩,不應住佛十力,不應住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何以故?世尊!佛十力佛十力性空,乃至一切相智一切相智性空。世尊!是佛十力非佛十力空,是佛十力空非佛十力,佛十力不離空,空不離佛十力,佛十力即是空,空即是佛十力,四無所畏乃至一切相智亦復如是。是故,世尊!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訶薩,不應住佛十力,乃至不應住一切相智。

[0207a17]

「世尊!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訶薩,不應住諸字,不應住諸字所引,若一言所引,若二言所引,若多言所引。何以故?世尊!諸字諸字性空,諸字所引諸字所引性空。世尊!是諸字非諸字空,是諸字空非諸字,諸字不離空,空不離諸字,諸字即是空,空即是諸字,諸字所引亦復如是。是故,世尊!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訶薩,不應住諸字,不應住諸字所引。

[0207a27]

「世尊!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訶薩,不應住諸法若常若無常,不應住諸法若樂若苦、若我若無我、若淨若不淨、若寂靜若不寂靜、若遠離若不遠離。何以故?世尊!諸法常無常諸法常無常性空,乃至諸法遠離不遠離諸法遠離不遠離性空。世尊!是諸法常無常非諸法常無常空,是諸法常無常空非諸法常無常,諸法常無常不離空,空不離諸法常無常,諸法常無常即是空,空即是諸法常無常,諸法苦樂乃至諸法遠離不遠離亦復如是。是故,世尊!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訶薩,不應住諸法常無常,乃至不應住諸法遠離不遠離。

[0207b10]

「世尊!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訶薩,不應住真如,不應住法界、法性、實際、平等性、離生性。何以故?世尊!真如真如性空,乃至離生性離生性性空。世尊!是真如非真如空,是真如空非真如,真如不離空,空不離真如,真如即是空,空即是真如,法界乃至離生性亦復如是。是故,世尊!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訶薩,不應住真如,乃至不應住離生性。

[0207b18]

「世尊!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訶薩,不應住一切陀羅尼門,不應住一切三摩地門。何以故?世尊!一切陀羅尼門一切陀羅尼門性空,一切三摩地門一切三摩地門性空。世尊!是一切陀羅尼門非一切陀羅尼門空,是一切陀羅尼門空非一切陀羅尼門,一切陀羅尼門不離空,空不離一切陀羅尼門,一切陀羅尼門即是空,空即是一切陀羅尼門,一切三摩地門亦復如是。是故,世尊!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訶薩,不應住一切陀羅尼門,不應住一切三摩地門。」

[0207c01]

爾時,具壽善現復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無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我、我所執所纏擾故,心便住色,住受、想、行、識。由此住故,於色作加行,於受、想、行、識作加行。由加行故,不能攝受般若波羅蜜多,不能修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能圓滿般若波羅蜜多,不能成辦一切相智。

[0207c07]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無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我、我所執所纏擾故,心便住眼處,住耳、鼻、舌、身、意處。由此住故,於眼處作加行,乃至於意處作加行。由加行故,不能攝受般若波羅蜜多,不能修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能圓滿般若波羅蜜多,不能成辦一切相智。

[0207c13]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無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我、我所執所纏擾故,心便住色處,住聲、香、味、觸、法處。由此住故,於色處作加行,乃至於法處作加行。由加行故,不能攝受般若波羅蜜多,不能修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能圓滿般若波羅蜜多,不能成辦一切相智。

[0207c19]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無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我、我所執所纏擾故,心便住眼界,住色界、眼識界及眼觸、眼觸為緣所生諸受。由此住故,於眼界作加行,乃至於眼觸為緣所生諸受作加行。由加行故,不能攝受般若波羅蜜多,不能修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能圓滿般若波羅蜜多,不能成辦一切相智。

[0207c26]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無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我、我所執所纏擾故,心便住耳界,住聲界、耳識界及耳觸、耳觸為緣所生諸受。由此住故,於耳界作加行,乃至於耳觸為緣所生諸受作加行。由加行故,不能攝受般若波羅蜜多,不能修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能圓滿般若波羅蜜多,不能成辦一切相智。

[0208a04]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無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我、我所執所纏擾故,心便住鼻界,住香界、鼻識界及鼻觸、鼻觸為緣所生諸受。由此住故,於鼻界作加行,乃至於鼻觸為緣所生諸受作加行。由加行故,不能攝受般若波羅蜜多,不能修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能圓滿般若波羅蜜多,不能成辦一切相智。

[0208a11]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無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我、我所執所纏擾故,心便住舌界,住味界、舌識界及舌觸、舌觸為緣所生諸受。由此住故,於舌界作加行,乃至於舌觸為緣所生諸受作加行。由加行故,不能攝受般若波羅蜜多,不能修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能圓滿般若波羅蜜多,不能成辦一切相智。

[0208a18]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無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我、我所執所纏擾故,心便住身界,住觸界、身識界及身觸、身觸為緣所生諸受。由此住故,於身界作加行,乃至於身觸為緣所生諸受作加行。由加行故,不能攝受般若波羅蜜多,不能修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能圓滿般若波羅蜜多,不能成辦一切相智。

[0208a25]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無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我、我所執所纏擾故,心便住意界,住法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由此住故,於意界作加行,乃至於意觸為緣所生諸受作加行。由加行故,不能攝受般若波羅蜜多,不能修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能圓滿般若波羅蜜多,不能成辦一切相智。

[0208b03]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無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我、我所執所纏擾故,心便住地界,住水、火、風、空、識界。由此住故,於地界作加行,乃至於識界作加行。由加行故,不能攝受般若波羅蜜多,不能修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能圓滿般若波羅蜜多,不能成辦一切相智。

[0208b09]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無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我、我所執所纏擾故,心便住苦聖諦,住集、滅、道聖諦。由此住故,於苦聖諦作加行,於集、滅、道聖諦作加行。由加行故,不能攝受般若波羅蜜多,不能修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能圓滿般若波羅蜜多,不能成辦一切相智。

[0208b15]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無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我、我所執所纏擾故,心便住無明,住行、識、名色、六處、[1]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歎苦憂惱。由此住故,於無明作加行,乃至於老死愁歎苦憂惱作加行。由加行故,不能攝受般若波羅蜜多,不能修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能圓滿般若波羅蜜多,不能成辦一切相智。

[0208b22]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無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我、我所執所纏擾故,心便住四靜慮,住四無量、四無色定。由此住故,於四靜慮作加行,於四無量、四無色定作加行。由加行故,不能攝受般若波羅蜜多,不能修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能圓滿般若波羅蜜多,不能成辦一切相智。

[0208b28]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無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我、我所執所纏擾故,心便住五眼,住六神通。由此住故,於五眼作加行,於六神通作加行。由加行故,不能攝受般若波羅蜜多,不能修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能圓滿般若波羅蜜多,不能成辦一切相智。

[0208c04]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無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我、我所執所纏擾故,心便住布施波羅蜜多,住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由此住故,於布施波羅蜜多作加行,乃至於般若波羅蜜多作加行。由加行故,不能攝受般若波羅蜜多,不能修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能圓滿般若波羅蜜多,不能成辦一切相智。

[0208c11]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無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我、我所執所纏擾故,心便住四念住,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由此住故,於四念住作加行,乃至於八聖道支作加行。由加行故,不能攝受般若波羅蜜多,不能修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能圓滿般若波羅蜜多,不能成辦一切相智。

[0208c18]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無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我、我所執所纏擾故,心便住佛十力,住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由此住故,於佛十力作加行,乃至於一切相智作加行。由加行故,不能攝受般若波羅蜜多,不能修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能圓滿般若波羅蜜多,不能成辦一切相智。

[0208c26]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無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我、我所執所纏擾故,心便住諸字,住諸字所引,若一言所引,若二言所引,若多言所引。由此住故,於諸字作加行,於諸字所引作加行。由加行故,不能攝受般若波羅蜜多,不能修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能圓滿般若波羅蜜多,不能成辦一切相智。

[0209a04]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無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我、我所執所纏擾故,心便住諸法若常若無常,住諸法若樂若苦、若我若無我、若淨若不淨、若寂靜若不寂靜、若遠離若不遠離。由此住故,於諸法常無常作加行,乃至於諸法遠離不遠離作加行。由加行故,不能攝受般若波羅蜜多,不能修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能圓滿般若波羅蜜多,不能成辦一切相智。

[0209a12]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無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我、我所執所纏擾故,心便住一切陀羅尼門,住一切三摩地門。由此住故,於一切陀羅尼門作加行,於一切三摩地門作加行。由加行故,不能攝受般若波羅蜜多,不能修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能圓滿般若波羅蜜多,不能成辦一切相智。

[0209a19]

「何以故?世尊!色不應攝受,受、想、行、識不應攝受;色既不應攝受便非色,受、想、行、識既不應攝受便非受、想、行、識。所以者何?本性空故。乃至一切陀羅尼門不應攝受,一切三摩地門不應攝受;陀羅尼門既不應攝受便非陀羅尼門,三摩地門既不應攝受便非三摩地門。所以者何?本性空故。其所攝受修行圓滿般若波羅蜜多亦不應攝受,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既不應攝受便非般若波羅蜜多。所以者何?本性空故。

[0209a28]

「如是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應以本性空觀一切法。作此觀時,於一切法心無行處,是名菩薩摩訶薩無所攝受三摩地。此三摩地微妙殊勝廣大無量,能集無邊無礙作用,不共一切聲聞、獨覺。其所成辦一切相智亦不應攝受,如是一切相智既不應攝受便非一切相智。所以者何?以內空故,外空故,內外空故,空空故,大空故,勝義空故,有為空故,無為空故,畢竟空故,無際空故,散空故,無變異空故,本性空故,自相空故,共相空故,一切法空故,不可得空故,無性空故,自性空故,無性自性空故。何以故?世尊!是一切相智非取相修得。所以者何?諸取相者皆是煩惱。何等為相?所謂色相,受、想、行、識相,乃至一切陀羅尼門相、一切三摩地門相,於此諸相而取著者名為煩惱。

[0209b14]

「若取相修得一切相智者,勝軍梵志於一切智智不應信解。何等名為彼信解相?謂於般若波羅蜜多深生淨信,由勝解力思惟觀察一切智智,不以相方便,亦不以非相方便,以相與非相俱不可取故。是勝軍梵志雖由信解力歸趣佛法,名隨信行者,而能以本性空悟入一切智智。既悟入已,不取色相,不取受、想、行、識相,乃至不取一切陀羅尼門相,不取一切三摩地門相。何以故?以一切法自相皆空,能取、所取俱不可得故。

[0209b24]

「如是梵志不以內得現觀而觀一切智智,不以外得現觀而觀一切智智,不以內外得現觀而觀一切智智,不以無智得現觀而觀一切智智,不以餘得現觀而觀一切智智,亦不以不得現觀而觀一切智智。所以者何?是勝軍梵志不見所觀一切智智,不見能觀般若,不見觀者及觀所依處。是勝軍梵志非於內色觀一切智智,非於內受、想、行、識觀一切智智;非於外色觀一切智智,非於外受、想、行、識觀一切智智;非於內外色觀一切智智,非於內外受、想、行、識觀一切智智;亦非離色觀一切智智,亦非離受、想、行、識觀一切智智。乃至非於內一切陀羅尼門觀一切智智,非於內一切三摩地門觀一切智智;非於外一切陀羅尼門觀一切智智,非於外一切三摩地門觀一切智智;非於內外一切陀羅尼門觀一切智智,非於內外一切三摩地門觀一切智智;亦非離一切陀羅尼門觀一切智智,亦非離一切三摩地門觀一切智智。何以故?若內、若外、若內外、若離內外皆不可得故。

[0209c15]

「是勝軍梵志以如是等諸離相門,於一切智智深生信解;由此信解,於一切法皆無取著,以諸法實相不可得故。如是梵志以離相門,於一切智智得信解已,於一切法皆不取相,亦不思惟無相,諸法以相、無相法皆不可得故。如是梵志由勝解力,於一切法不取不捨,實相法中無取捨故。時,彼梵志於自信解乃至於涅槃亦不取著。所以者何?以一切法本性皆空不可取故。

[0209c24]

「世尊!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於一切法無所取著,能從此岸到彼岸故;若於諸法少有取著,則於彼岸非為能到。是故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不取一切色,不取一切受、想、行、識,以一切法無所取故;乃至不取一切陀羅尼門,不取一切三摩地門,亦以一切法無所取故。是菩薩摩訶薩雖於一切色,一切受、想、行、識,乃至一切陀羅尼門、一切三摩地門,若總若別皆無所取;而以本願所行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未圓滿故,及以本願所證佛十力乃至一切相智未成辦故,於其中間終不以不取一切相故而般涅槃。是菩薩摩訶薩雖能圓滿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及能成辦佛十力乃至一切相智,而不見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及不見佛十力乃至一切相智。何以故?是四念住即非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即非八聖道支,及佛十力即非佛十力,乃至一切相智即非一切相智,以一切法非法、非非法故。是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於一切法雖無所取,而能成辦一切事業。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十七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05 冊 No. 0220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1卷-第200卷)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般若大乘


一個俄羅斯套娃在打開一層層盒子找套娃, 找來找去發現自己就是套娃, 還是開啟的自動尋找程序,這就尷尬了! 無數個套娃都在自己掌心裡。


哦。一個喜歡獵奇的佛法愛好者,抒發一下,只是為了解悶兒。認真不得的。


揭蒂是說,揭示真諦

意為鼓勵真正理解此真理的人把這個境界揭示,傳遞下去,讓更多的人受益


心經說啥?說的是心。什麼心?智慧心。這個智慧不是一般的智慧,是離開了世智辯聰的智慧,大智慧。

且慢,先說啥叫智慧。智慧,是認清事實的能力。許多人以為自己的觀念是事實,其實是偏見和情緒的產物,所謂的思考,不過是偏見的重組。

因此,整個世間的人的思考,都從自我出發向外,因此是偏見,沒有智慧。

般若是啥?向內發現。我們停止那個喋喋不休的自我意識,他總是向外求,我們反過來認識自我。自我又是什麼?他是真的自我,還是社會投射在腦中的觀念的一個代理人?

因此,克里希那穆提說,在內心,我們是慾望的囚徒,是需要的囚徒,是理想的囚徒,是無數動機的囚徒。

因為,我們的自我,不過是一個片面的中心我們的中心是別人的外圍,我們卻沒有觀察到。我們盯緊自己的憂慮和切身利益,因此無法去觀察和理解。觀察這個自我,了解這個自我。這個自我在哪裡?這個中心在哪裡?

哎呀,說不清楚了,我解釋不清啥叫假自我。《世界如此險惡你要內心強大》這書不錯,作者不信佛,但講的對。

姑且解釋清楚了假自我,但一上來說無我,要怎麼做?就有了苦集滅道,十二因緣,只不過最後統一到空(超越差別)。

苦集滅道,重點是苦諦,真認識完全苦的存在,是沒有邊的,理性的認識苦,苦空了,四諦都空了。

集諦就是抓住,抓思想,抓感覺,抓財富,這個抓的過程是個自我屈服於符號及其感覺。有

又說不清楚了,讀克里希那穆提談慾望,應該能百度出來,或者談自我中心。

滅,無所依止,不依賴外物符號,不執著外在的一切,有了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戒才是滅苦之根本。

道,百度八正道。

十二因緣談兩點。第一,受,受感受驅使是一個嚴重的痴,這是關鍵的一環。第二個,取,取之以理是善業,否則是惡。第三個,生。其實只我慢的生起。其他的講解很多,關鍵是觀到這十二個過程,空掉他。

然後,無智亦無得,大智若愚。三乘歸一。

好了,你還認為自己明白?或者你以為我明白?我只是個大學生,不是重點校,而且老師說我不要學佛了。。。我說的都是標準答案,背教科書式的,水平很差的,你先超過我。至於為什麼不讓學,因為學出我慢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佛教起源印度,卻能在中國得到發揚?
凈空法師說佛教不是宗教,你們怎麼看?
如何從零開始學習佛教藝術?
是否真的存在投胎轉世,如果沒有那如何解釋?

TAG: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