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寫給新的一年

【這樣提到過去的一年,帶點感慨的語調,感嘆生活的平淡。過去我們的生活可不是這樣平淡。在我們年輕時,每一年的經歷都能寫成一本書,後來只能寫成小冊子,再後來變成了薄薄的幾頁紙。現在就是這樣一句話:讀書、寫作。

春節假期還未結束,時間卻已滑到2月。時間不斷縮短著人生的距離,新的一年,你為自己作下了怎樣的規劃?舊的一年你是否有所感悟?「一味的勇猛精進,不見得就有造就,而在平淡中冷靜思索,也許更能解決問題。」

分享王小波的一篇舊文《寫給新的一年(1996)》,看看大才子在新舊交替感言這種煙火氣十足的題材里說了什麼。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槌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挨了槌的牛一樣。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捶不了我。

王小波:寫給新的一年

我們讀書、寫作——1995年就這樣過去了。這樣提到過去的一年,帶點感慨的語調,感嘆生活的平淡。過去我們的生活可不是這樣平淡。在我們年輕時,每一年的經歷都能寫成一本書,後來只能寫成小冊子,再後來變成了薄薄的幾頁紙。現在就是這樣一句話:讀書、寫作。一方面是因為我們遠離了動蕩的年代,另一方面,我們也喜歡平淡的生活。對我們來說,這樣的生活就夠了。

九十年代之初,我們的老師——一位歷史學家——這樣展望二十一世紀:理想主義的光輝已經暗淡,人類不再抱著崇高的理想,想要摘下天上的星星,而是把注意力放到了現實問題上去,當一切都趨於平淡,人類進入了哀樂中年。我們都不是歷史學家,不會用這樣宏觀的態度來描述世界,但這些話也觸動了我們的內心。過去,我們也想到過要摘下天上的星星,而現在我們的生活也趨於平淡。這是不是說,我們也進入了哀樂中年?假設如此,倒是件值得傷心的事。一位法國政治家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在二十歲時如果不是激進派,那他一輩子都不會有出息;假如他到了三十歲還是個激進派,那他也不會有什麼大出息。我們這樣理解他的話:一味的勇猛精進,不見得就有造就;相反,在平淡中冷靜思索,倒更能解決問題。

(王 小 波 和 李 銀 河)

很多年輕人會說:平淡的生活哪裡有幸福可言。對此,我們倒有不同的意見。羅素先生曾說:真正的幸福來自於建設性的工作。人能從毀滅里得到一些快樂,但這種快樂不能和建設帶來的快樂相比。只有建設的快樂才能無窮無盡,毀滅則有它的極限。誇大狂和自戀都不能帶來幸福,與此相反,它正是不幸的源泉。我們希望能遠離偏執,從建設性和創造性的工作中獲取幸福。創造性工作的快樂只有少數人才能獲得,而我們恰恰有幸得到了可望獲得這種快樂的機會——那就是做一個知識分子。

(王 小 波 和 李 銀 河)

轉眼之間,我們從國外回來已經快八年了。對於當初回國的決定,我們從沒有後悔過。這絲毫不說明我們比別人愛國。生活在國內的人,對祖國的感情反倒不像海外學人表現得那麼強烈。假如舉行愛國主義徵文比賽,國內的人倒不一定能夠獲獎。

人生在世,就如一本打開的書,我們更希望這本書的主題始終如一,不希望它在中途改變題目——到外文化中生活,人生的主題就會改變。與此同時,我們也希望生活更加真切,哪怕是變得平淡也罷,這就是我們回國的原因。這是我們的選擇,不見得對別人也適用。 假如別人來寫這篇文章,可能是從當前的大好形勢談起,我們卻在談內心的感受。你若以為這種談法層次很低,那也不見得。假如現在形勢不大好,我們也不會改變對這個國家的感情。既然如此,就不急著提起。

順便說說,現在國家的形勢當然是好的。但從我們的角度看來,假如在社會生活里再多一些理性的態度,再多一些公正和寬容,那就更好了。 隨著新年鐘聲響起,我們都又長了一歲。這正是回顧和總結的時機。對於過去的一年,還有我們在世上生活的這些年,總要有句結束語:雖然人生在世會有種種不如意,但你仍可以在幸福與不幸中作選擇。

—end—

註:題圖為《男人裝》為@張譯 先生拍的「仿王小波」硬照。

PS. 2017年了,你還在讀王小波嗎?


推薦閱讀:

TAG:王小波 | 新年 | 果麦文化传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