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你挺能說的呀」|沉默的話嘮患者有何不可?
「雙魚座真的很矛盾」,一位朋友這樣告訴我。
她自詡自己是外向的人,和熟人在一起時會滔滔不絕,機靈抖個不停。但在有一些場合,卻總是閉口不言。
朋友們也都覺得很困惑,也只能把她時而熱情,時而冷漠,面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現歸於她的「雙魚座」。
但其實她可能只是選擇性沉默。
什麼是選擇性沉默?
選擇性沉默本身甚至算不上一個「問題」,它主要描述了這樣一種現象,在人際互動中,個體和熟悉的人無話不談,和不熟悉的人無話可談,呈現出相對矛盾的表現。
選擇性沉默的人通常有以下特徵:
- 與熟悉的人一起時話很多,似乎有聊不完的話題。和不熟的人一起時則很容易冷場,不知道要說什麼。
- 時而熱火朝天,時而冷若冰霜
- 時而是千言萬語的話嘮,時而是少言寡語的沉默者
熟悉你的人認為你很開朗外向,不熟悉的人認為你不善言談和交際,不同人口中的你大相徑庭,宛若人格分裂。
我們為什麼會選擇性沉默?
1. 「我和你們聊不來」
人類生來就會進行分類,所謂「你們」「他們」「我們」就是人們下意識給自己貼上的標籤。「我們」就是內群體,是一個人經常參與的或在其間生活、工作、進行其他活動的群體。
內群體偏好(in-group favoritism)是指人們會感到自己與所屬群體的關係十分密切,並對群體有強烈的熱愛、親切感、安全感、認同感和歸屬感,所以交流起來也就更順暢和舒服。
對於不熟悉的外群體的「他們」,個體在心中默默進行了敵意歸因和貶損。這也是自我防禦和保護的一種方式,選擇性沉默者到了一個新環境,最常體會到的感覺就是「我好像和他們聊不來啊,還是我以前的那幫朋友好。」
2. 沒有評價就沒有傷害
朋友之間,不一定什麼都聊得來。就像你喜歡榴槤,而我喜歡菠蘿,意見不一原本是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情。但很多人會有下意識的擔憂:害怕別人不接受自己。
- 我這樣插話是不是不太禮貌?
- 我和他們想的都不一樣會不會很奇怪?
- 大家肯定不會理解、不會採納我的意見……
- 我的看法一點都不重要……
不同意也不反對,就不會有人不喜歡我。只有當自己確定發言會受到關注和認同時才會參與談話,否則沉默就是最佳選擇。
慢熱也是一樣的道理。熟悉的人彼此了解,被評價的可能性大大減小,相對可以自由的分享自己的看法觀點。
而不熟悉的人是完全未知的,在自己的心理安全範圍外,與其冒著被反對的風險,不如索性選擇沉默。
「我只是有點慢熱而已」,很大程度上還是害怕被評價而迴避社交。
3. 選擇性沉默是病,得治?!
很多人會錯把選擇性沉默當做選擇性緘默症。
選擇性緘默症是焦慮症的一個分支,是指患者有正常說話和理解語言的能力,但在特定情境下就是說不出口。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顯得非常退縮。
譬如一個小孩在學校里或者陌生人在場時會完全靜默,在家中卻能夠自由說話。事實上選擇性緘默症是兒童和青少年的罕見心理疾病,成年人的表現形式是社交焦慮。
所以,常常選擇性沉默的你,可能只是有些社交焦慮而已。關於社交焦慮,相信你已經有了很多了解~
如果常常選擇性沉默怎麼辦?
選擇性沉默就像我們以前寫過的電話恐懼一樣,都不是真的心理問題。人們習慣於給別人貼上一個標籤,要麼是開朗外向的,要麼是沉默內向的,但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有時特別能說,有時又很沉默的。
我們不必一直開朗,不需要面對所有人的時候都很健談。想說話的時候就放飛自我,不想說話時就抱緊胖胖可愛的自己。
開朗的是你,偶爾沉默的也是你,每時每刻的你其實都是你自己。
做矛盾的自己,愛咋咋地。
原文發佈於:「我記得你挺能說的呀」|沉默的話嘮患者有何不可?
轉載務經授權,投稿或版權合作:? media@jiandanxinli.com歡迎關注公眾號:簡單心理(janelee1231)
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幫助請戳:在線心理諮詢_心理測試_心理學知識 - 簡單心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