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堡的雄心與勃拉姆斯的印記

(本文節選自我的知乎電子書 走,去歐洲聽古典音樂 - 「一小時」系列 - 知乎書店)

漢堡與易北河的關係,可能是我所見過的最奇特的城市與河流的關係。易北河從德累斯頓橫亘而過時是一副蒼勁的樣子,它最重要的支流之一的沃爾塔瓦河之於布拉格則更顯得變化萬千;然而當它流過漢堡時,它的景觀就又不一樣了:一路南來的阿爾斯特河水在這裡匯聚成了兩個巨大的湖泊,一度分道揚鑣的南北兩條易北河在重新聚攏之餘也將城市沖得支離破碎,再往西不遠就是北海的入海口。湖泊、河流與海洋的共同作用使得地圖上的漢堡看起來陷入藍汪汪的一片;事實上,當我走在漢堡的街頭巷尾,所感受到的其實也差不了多少:目光所及之處,幾乎從未有一刻不是有水的,倘若身旁沒有隨時可以泛起波浪來的阿爾斯特湖,那麼就一定是離易北河的河岸不遠了;如果既看不見河也看不見湖,那麼也無妨:隨時有可能下上一陣子的雨足可以將任何低估了漢堡天氣威力的遊客澆一個淬不及防。

?霄漢

如此多水的城市自然是潮濕、多雲且陰冷的,即使我來到漢堡的時候正值8月,也幾乎沒有碰到過可以穿著短袖出門的好天氣,一把質量過硬的雨傘以及Jack Wolfskin的衝鋒衣是出門時的標配。千萬不要被臨出門之前從酒店窗口看到的藍天白雲所欺騙,因為當我在港口旁邊興緻勃勃地拍攝過往的船隻時,不知有多少次被突如其來的陣雨打濕了鏡頭。回到酒店整理照片時,面對著前一張還藍天白雲第二張卻突然烏雲密布的照片,我想如果把它們同時發到朋友圈裡,可能沒有人會相信是同時拍攝的吧。在港口邊玩了一會兒之後,終於等來了我想要乘坐的班次的「公交船」,於是第一個跳了上去。漢堡有相當大的一片城區都被南北兩條易北河分解成一塊一塊的,乘船對於不少漢堡人來說都是最方便的交通方式,對於我們這樣的遊客來說則是以低廉的價格從水上觀看城市景觀的絕佳途徑。我挑選的這條線路在離開港口之後,先是在錯綜複雜的水道里七拐八繞地停靠了幾個站,隨後停在了它的終點站——易北河愛樂大廳。

?霄漢

易北河愛樂大廳坐落在漢堡港旁邊的「港城」(HafenCity)區域,這裡是漢堡港歷史上的倉庫所在地,眾多用紅磚砌成的建築物大多擁有百年以上的歷史。從2008年開始,漢堡市開始將這片區域改造成全新的「港城」,古老的磚石建築變成了現代化且時髦的酒店、公寓、商業建築與寫字樓。易北河愛樂大廳也同樣是建立在一座古老的倉庫建築的基礎之上的,它的底座依然保留著充滿滄桑感的原貌,上部則是藍色的玻璃幕牆,波浪形的頂部則與易北河的波濤相映成趣,更讓人聯想起了幾百公里外另外一座以「愛樂大廳」命名的建築的頂部。這個聰明的設計方案是瑞士赫爾佐格和德梅隆事務所的精妙手筆。如果不是得以近距離觀看它,我恐怕很難想像這樣的一座建築到底有多麼精緻與魅力四射。

?霄漢

然而可能漢堡人自己不會這麼想。自2007年4月奠基,這座建築在隨後的九年半時間裡簡直成了易北河岸上的一塊傷疤,並且還是不斷擴大的那種傷疤。原本計劃3年完工、僅有7700萬歐元初始預算的建設計劃隨後被證明是一個笑談,工期一拖再拖,費用一漲再漲,被人與柏林新的布蘭登堡機場、斯圖加特新火車站「斯圖加特21」並列為「德國三大爛尾建築」。好在易北河愛樂大廳比它的另外兩個難兄難弟來說還是要靠譜許多,在工期拖延了六年之後,終於在2016年10月竣工了,並計劃於2017年1月正式開始營業。它的建設費用最終定格在了8.66億歐元,比初始預算飆升了十餘倍,這筆錢足夠在中國建設兩座國家大劇院或是十來座現代化的音樂廳;如果再燒包一點,可以把正在德甲中游苦苦掙扎的漢堡HSV隊打造成銀河艦隊。然而漢堡用這筆錢換來了一座音樂廳,它美麗而壯觀,可以完美地融入易北河北岸的天際線,與漢堡港城的古樸與現代融為一體,但不論以任何標準來看,僅僅是一座音樂廳而已的易北河愛樂大廳都真的太貴了。

Laeiszhalle ?霄漢

更何況,漢堡已經擁有了一座堪稱夢幻的音樂廳。1908年,漢堡的船業巨頭卡爾·海因里希·拉艾茲向市政府捐贈了120萬德國馬克,用於建設一座「配得上演奏優秀而嚴肅的音樂」的建築,這就是在過去的一百多年裡堪稱傳奇的拉艾茲音樂廳(Laeiszhalle)。理查·施特勞斯、謝爾蓋·普羅科菲耶夫、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與保羅·興德米特都曾在這裡指揮上演自己的作品;1926年,23歲的弗拉基米爾·霍洛維茲第一次出國演出就來到了這裡;1930年,12歲的耶胡迪·梅紐因在這裡登台。它標誌性的玻璃屋頂在晚間的音樂會上演時璀璨奪目,新巴洛克式的裝潢構建出一種既精緻又富有親密感的氛圍。這樣的一座音樂廳,對於任何城市來說都是不可多得的財富,也許只有漢堡人自己會仍嫌不足吧——畢竟,與近在咫尺的柏林相比,後者雖然貴為首都,卻背負著過於沉重的歷史包袱與政治壓力,而漢堡坐擁更好的地理位置,一直以來都希望以更年輕、有活力且現代化的姿態超越柏林,成為德國北方首屈一指的大都市。從某種程度上看,易北河愛樂大廳的落成是這種情感的外露,但有些不巧的是,這座宏偉的建築落成之時,不論是德國經濟、歐洲經濟還是世界經濟都在邁入寒冬,政府給予文化事業的撥款年復一年地削減,卻愈發被肆虐的難民潮所困擾——所以不論怎麼看,易北河愛樂大廳都有著一種「生不逢時」的感覺,也許唯有當它熬過了這個冬天,才能真正等來「易北河上的明珠」閃耀之時。

漢堡並不是從一開始就是這樣野心勃勃的。自從被著名的「紅鬍子」腓特烈一世授予自由市的地位,此後的七八百年的時間裡這座城市都是「悶聲發大財」的典型代表:它以獨立地位立邦,兼之坐擁北海與波羅的海的繁忙的貿易線路,使得這座小城的財富以驚人的速度積累起來,以漢堡和呂貝克為核心的漢薩貿易聯盟奠定了周邊城市帶的雛形。在這樣漫長的一段時間裡,漢堡自由、獨立且富有,鮮少受到政治的影響,從13世紀到二戰的中間幾乎沒有經歷過什麼像樣的戰爭,這也孕育出了與德國其它城市大不相同的氣質:相比王權與戰爭,漢堡人更關心的是商業、宗教與文化。這讓我想起了出生在漢堡的勃拉姆斯,他偉大的音樂與對宗教的虔誠自不必說,而從他在後半生里積累大量財富、簡樸的生活習慣以及資助大量學生及其它音樂家的慈善家天性來看,他恐怕不會缺少漢堡人特有的商業頭腦。

?霄漢

在漢堡探尋勃拉姆斯的行跡,也許是我此行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在那個陰沉沉的早上,我盯著手機地圖上早已標記著的一顆星星,在漢堡的大街小巷之間東拐西繞,終於找到了這條名為Speckstrasse的街——它的字面意思叫做「肥肉街」,可見曾經居住在這裡的不外乎是屠狗賣漿者而已。1833年,約翰內斯·勃拉姆斯就在「肥肉巷」60號公寓樓里出生了,這個男孩在隨後的人生里從漢堡走向世界,直到1897年在維也納去世,差一點就看到了新世紀的第一縷曙光,那個時候他早已被公認為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每一部音樂作品都被人仔細研讀,他的故居自然也被人保護起來。可惜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戰爭沒有放過這裡,1943年,「肥肉巷60號」連同周圍的一大片建築都被炸彈擊中了。戰爭結束之後,曾經狹窄的巷子被改造成了大街,兩側建起了時髦的寫字樓,Facebook在漢堡的辦公室就在旁邊的樓里;街上還開闢出了一個別緻的街心花園,裡面豎立著一塊紀念碑,上面寫著:1843年5月7日,約翰內斯·勃拉姆斯出生在這裡。這個場景忽然讓我覺得有些失落,因為我曾經在薩爾茨堡拜訪過莫扎特出生的地方,也曾在維也納駐足於舒伯特誕生的小屋,卻只能在街心花園的雕塑前向同樣的偉大的靈魂致敬。

?霄漢

好在,曾經在漢堡生活多年的勃拉姆斯,給這座城市留下的印記遠遠不止這一處。拉艾茲音樂廳的門口有一塊更加令人矚目的立方體紀念碑,它的四周分別刻上了作曲家從青年到晚年的肖像;在音樂廳的對面則是高大的「勃拉姆斯商會」大樓,這座奠基於1904年的辦公樓是漢堡的第一座現代化高層建築,曾經是這座城市的制高點;從音樂廳往南步行大約15分鐘,就來到了漢堡的「作曲家區」(Komponisten Quartier),這裡有一座面積不大但卻足以值得人們駐足的勃拉姆斯博物館,其中的鎮館之寶是一架勃拉姆斯在漢堡期間曾經親自彈奏過的鋼琴,並且博物館的管理員竟然會十分大方地允許遊客稍微彈上幾個音。在勃拉姆斯博物館的隔壁,C.P.E.巴赫、泰勒曼與約翰·阿道夫·哈塞(Johann Adolf Hasse)三位作曲家共享著另外一間博物館,他們都是曾在漢堡生活過的偉大音樂家。另外,這片不大的街區還正在興建新的門德爾松博物館與馬勒博物館,前者同樣是出生在漢堡,後者則曾擔任過漢堡歌劇院的總監。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馬勒博物館將由演唱馬勒藝術歌曲的專家托馬斯·漢普森親自負責管理,相信2017年這兩座博物館對外開放之時,我應該會找借口再去一探究竟。

?霄漢

坐擁這麼多偉大音樂家的漢堡,其實足可以稱得上是第一流的音樂名城,但相比很多這樣的城市喜歡把「音樂」二字寫在臉上,漢堡的城市氣質卻似乎對這一切都十分淡然,彷彿音樂早已融入生活,對於每個人來說都太過於稀鬆平常,簡直沒什麼好提起的一樣。那天我去參觀漢堡最有名的聖米迦勒教堂,看到遊客入口低調地掛著兩塊牌子,左邊寫著「1809年2月3日,門德爾松在這座教堂的旁邊出生」,右邊的牌子則寫著「1894年3月29日,馬勒在這座教堂出席漢斯·馮·彪羅的葬禮時聽到了《復活頌》的文本,這啟發他寫出了『復活交響曲』」——把這樣兩個重要的事件如此輕描淡寫地一帶而過,簡直是聞所未聞。更何況,除了這些只能讓人在腦海里憑弔的事件之外,這座教堂里還隱藏著一個真正的遺迹:C.P.E.巴赫的墓,它就在教堂的地宮裡。

?霄漢

卡爾·菲利普·艾曼努埃爾·巴赫是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第三個兒子(或者說是第二個活下來的兒子),他與老巴赫最小的兒子約翰·克里斯蒂安·巴赫(J.C.巴赫)同樣是巴赫的後代中成就最高的,為了將兩者區分開,人們稱呼遠在倫敦為夏洛特女王擔任樂長的J.C巴赫為「倫敦巴赫」,而把在漢堡度過了生命最後20年的的C.P.E.巴赫稱作「漢堡巴赫」——他在這期間接替了自己的教父泰勒曼,擔任漢堡的宮廷樂長;當他魂歸上帝之後,遺骨就安葬在了聖米迦勒教堂的地宮裡。一口其上刻字早已斑駁不清的石棺,一枚寫著安葬時間的卡片,以及一個用來盛放植物的小小的花瓶——這些就是他墓葬的全部。

這就是我對漢堡的印象——北方的寒冷與陰雨鑄成了這裡嚴肅而冷峻的性格,近千年的航運史讓他們成為了德國最好的商人;這裡擁有著如同所有文化城市一般的積澱,更是許多頂尖音樂家的故鄉或者曾經生活的地方,但相比起很多城市來說,漢堡似乎是最不情願徹底把自己與歷史綁定在一起的,它更希望成為一座面向未來的繁華都市。我想我也一定會再來這裡,因為背靠海洋的漢堡擁有比德國其它地方更豐富多彩的食物,本地特色的汽水混合啤酒「阿斯特湖之水」(Alsterwasser)十分美味;我一定會再來看看即將全新亮相的門德爾松博物館與馬勒博物館,希望可以多展示一些他們在漢堡期間所使用過的真實文物;我當然也期待著第一次在易北河愛樂大廳里看演出,由豐田泰久大師親自操刀的聲學設計應該不會讓人失望。但是,我最為期待的,還是漢堡真正能如它所願的那樣,在愈發困難與複雜的經濟形勢與國際形勢下竟能脫穎而出,從阿斯特湖與易北河交織出的天際線走向世界舞台,那個時候我一定會為它感到驕傲不已。

TIPS

· 除了漢堡本身之外,這座城市周圍還有許多值得一去的小城市,比如同樣作為音樂歷史名城的呂貝克與漢諾威,前者是布克斯特胡德、巴赫與勃拉姆斯等音樂家生活工作過的地方,後者則留下過亨德爾的足跡;漢堡以北的基爾市是德國最北方的城市,是一座著名的軍港及工業之城,有一艘可以登上參觀的二戰時期的U型潛艇。

· 在漢堡的觀光可以從中央火車站(Hamburg HbF)為原點,火車站周圍密布著藝術館與劇院等文化場所,大部分的地鐵(和德國很多城市一樣分為U-Bahn與S-Bahn)也都途徑火車站。距離車站不遠的阿斯特湖邊有許多高檔酒店,其中以曾下榻過基辛格、邁克爾·傑克遜、喬治·阿瑪尼以及卡拉斯、多明戈、卡拉揚等名人的大西洋酒店(Hotel Atlantic)最為耀眼。

· 由於靠近大海,相比德國大多數地方,漢堡的飲食中海鮮的比重要大很多,而擅長烹飪海鮮的西班牙餐、葡萄牙餐在漢堡更是廣受歡迎。漢堡有一種獨特的酒精飲料「Alsterwasser」,字面意思是「阿斯特湖水」,是由一半啤酒和一半檸檬汽水勾兌成的,不妨一試。


推薦閱讀:

科普X音樂獎①歐洲篇|張靚穎拒領的MTV EMA"全球最佳藝人"到底是個什麼鬼?
為什麼電視劇要播片頭曲、片尾曲?
朋友們好!非常想知道《獵場》中長笛那段音樂的名字,謝謝?
如何理解歌詞"我擁有的都是僥倖啊我失去的都是人生"?
買吉他的時候如何找到自己喜歡音色的吉他?

TAG:音乐 | 古典音乐 | 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