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不有,長而不宰

太清道德天尊聖誕,作文以賀之。

有不少朋友囑咐俺寫寫道教信仰和神學的問題。正好看到有個問題邀請與此相關,拓展一下,應該差不多能夠明白一些基本概念了。大家也會明白我們為什麼重視禮。我們和其他宗教的不同之處。

之所以前陣子連續寫了幾個關於基督教的問題,實在是因為南方有些正一道為了在宗教上進一步擴展,在和基督教交流中開始學習他們的一些做法,這些做法有些可以,但有些是違背道教教義的,這種向一神教有些行為學習的做法不利於道教乾貨的恢復。我們之所以是不同於外教的原因是因為有些根本的東西不能妥協於世事而變。否則一個假道教沒有必要存在於世間。

弄明白有些問題後,就會很謹慎的處理天帝教之類的把玉皇天尊和上帝混成一個的做法,小道士已經飽受玉皇和帝釋天混淆的惡果,現在又要再接著混,以後的道教真的看不得了。。。如果不好好寫寫,想想以後會有的寶誥。。。那真是不要太。。。^_^

道教再沒有把自身修正完畢之前,沒有能力再給其他宗教流毒收拾殘局了。這種東西太多太久的話,會嚴重干擾我們自己乾貨的傳承。這是已經發生的事實,現在道教多半就是毀在民間流俗這個問題上了。

這篇很枯燥,一般的朋友也不用看的。^_^

道教所認為的三皇是哪三位?有什麼地位和意義? - 道教 - 知乎

《陰符經.三皇玉訣》

黃帝曰:「天皇者何也?」廣成子曰:「天皇者,先天之前,五劫開化,混沌之始也。天皇一氣聖化萬象,主聖玉虛聖境明皇之祖炁也。」

黃帝曰:「地皇者何也?」天真皇人曰:「地皇者,天皇一氣下降於地,炁受之,二炁相合,主生化金光之炁,乃是洞神真境真皇之祖炁也。」

黃帝曰:「人皇者何也?」廣成子曰:「人皇者在天地之間,虛無至理,為天皇一炁地皇一炁太空虛中相合化,金、木五星為中宮,合乾坤八卦,保護化神,乃仙境主中元皇之祖炁也。」

一, 祖氣分真

上面文字信息量不小。有些文本看不懂不要緊,關鍵就是兩個字:祖氣。這是理解道教神學的入手點。泛言之:

天皇者,天之祖氣。

地皇者,地之祖氣。

人皇者,人之祖氣。

祖氣者,氣之祖,氣之根。

在早期道教視野中,三皇是三種構成這三界的本源之氣。上文已經寫得很清楚了。這聽上去是不是和三清祖師所表三種基本元氣很像?

實際上三皇就是三清祖師玄元始三氣在大世界天地人形成時候的投影。在古代被稱為三皇。叫什麼,以什麼形象出現,在不同世界,不同時期各自不同。今人沒有氣的概念,所以對於神職,對於道教神學會覺得很難理解,慢慢來就好了。^_^。別著急。所以三皇並不完全三清祖師,但確實他們的一種形式。

我打過比喻。職位和具體的人是不一樣的。所以三清祖師雖然這種稱號在中古才開始出現,但其三種元氣的實質是早在別的經文中出現過。只不過隨著神學的演化,這部分職位名號保留,降低了位次,新的稱號重新出現,但實質和基本功能都不曾變過。三皇就是其中一種稱號。這就是典型的道教神學變遷。

大家在下面可以看到《天皇至道玉冊》中有上中下三皇,其實講的就是不同範圍的名號問題。總有學者說三清祖師不過出現於魏晉等等,那根本是沒讀明白過道教典籍,也對自然發生的變化完全不明白而已。或者說以他們的立場是不能承認理解這種存在的可能,所以只好如此說啦。其實拋除西方有神論,回到我們神氣一體的唯氣論,很多東西迎刃而解,他們雖然好心編纂了道教神學,想往西方神學解釋方法上靠,但顯然效果不佳,為什麼?因為離真實相去太遠,人為之偽作也。而且有些地方會引動不好的趨勢。原來總想偷點懶,指望學者來做,看來是不行了。

二,道教者,道家之教也

寶誥裡面說太上有假名易號,隨方設教。在道教神學視野下,另兩位祖師或者兩種元氣化身也在不同世界中顯化過,也是隨方設教的。而且這個教,不是宗教,而是開化民智,講學傳道。當然這個民也指的不光是人。太上老子被尊為道德天尊,在氣學角度下,他就是這股本源之氣在人間的投影,或者叫做分真下化。所以講學傳道者,傳播的是學問,是義理,是探索真實的思想,是教育,而不是宗教,所以神道設教之前,早有道家源流,早有官學體系,早有墳典丘索。這些都是這些文明奠基者,文明傳續者的功勞,這些人在中國文化成為聖人,所以聖者,開化文明也。三清祖師所表就是這種力量這種文明這種探索本身。

所以真正的三清弟子無不是以探索鑽研自然真實為務的,往往這樣的人才是最容易成的,因為根本不在意什麼成不成仙,哪需要什麼借假修真之說,這種都是後期人造之說,離太上之純差之萬里。

就和我上兩篇臨時起意問了關於時間的問題,沒想到很多不認識的朋友都來答,只怕不是為了什麼積分吧。我覺得對於這樣的問題,給積分已經是對大家探索真實之純粹的侮辱,所以這題就不敢給積分了。^_^。日後需要積分的同學,只要說答過這題,我們再來核算,也絕對不會虧待大家啦。道士要是象答題朋友這樣認真純粹的探索就好了。

回答匯總的文件,還是老規矩:有需要的朋友&認真答題的朋友請私信@Cyberbrain索取。這種探索,思考,啟發才是求道者的要經歷的第一步。吾道不孤,傳續不在宗教上,蠻好的。這反倒是真正的太上之教。^_^

以此為例,可以看出,單純純粹的對於自然真實的渴求才是道教的真精神,也是吸引我的地方。所以我們往往都是在世間有高學歷,或本身就在做科研出身的,並不是那種愚昧不堪迷信的代名詞,那些是宗教流俗到民間後,僵化的宗教現象導致的,但和真正的道人不一樣的。精深的東西必然沒法普及,而宗教必然要普及,越是好東西流俗越成禍患。即便我們一直在剋制道教,但歷史上的逆流也將太上之教裹挾了太多宗教政治的產物。所以才有今日之惡果,空坐見性不學最毀道門根基。

而我們也鼓勵大家擁抱現代文明,通過現有的教育培養理性,嚴謹,專註治學的態度,這恰恰是修道,成為真正三清弟子所必須的。然後磨刀不誤砍柴功,再專修此道,修身格物而進道也。道教核心的理念是探索鑽研,不是想當然開腦洞瞎迷信。

世上所有以各種方式追求真理真實的人,廣義上都是太上之徒裔。這點你會覺得我瞎扯,但實際上每逢統計之時,自然會歸到這上面來,不光只有中國人的。所以我們不是以信仰為主,而是以探索學問為主的,那種單純的專註,無關文明,無關種族,無關物種,甚至無關信仰,而這本身的純粹就是最接近天真之氣的。我們傳續的文明是以修身格物探索自然真實為教育的。狹義上的太上徒裔就是以修身格物探索真實,而非藉助大量工具和思辨的,所以和科學和哲學並不完全相同,更不是外面那些烏七八糟的宗教。欺神騙鬼,羞與為伍。這點搞不清楚,永遠弄不懂道教是什麼。

道家之教,求道之教也。所以歷史的高道仙真必然是在某個或者某幾個領域極為精通的。不斷探索,踏實探索,循序漸進,行而知之就是道教的真實面目。那麼入門就是敬天法祖躬行這六個字,開始做了,就慢慢往這上面走了。

道教不是三清祖師建立,只能算是他們的弟子為了紀念傳續保存文明火種的一種具有時代性的社會行為。現在被現代西方文明扣上一個宗教的大帽子,並不合腳。所以我們在意的是文明延續,是探求自然真實,實事求是而務實的,是親善自然的一種學說。這就是道家。而道教者,道家之教也。是一種以華夏世界觀為主體的修身格物的教育方式。而在漢代受到讖緯神學思潮的影響,轉化成一種以神道設教來繼承傳續文明的方式而已。這是真正道教的定義。而不是神叨叨的玩意。所以在神道設教和道家,華夏文明之間,我們是無縫切換的。原本也該無縫切換,但今人割之裂之,更不見大體。

而在神道設教敗壞之時,我們不提倡以宗教的形式來傳續此道。而沒有學問。沒有探索精神的道教,無非是頂著祖師名義而已。看攤貨色,雞肋一樣的存在。(上巳補充:今日上山回來,我們念沐浴咒時,會細查己過,才發現自己言語無禮,其實自大失德,有不體諒之過,自負自傲之惡。換位思考,以我這種性格能力只怕差的更遠,^_^。真是口無遮攔,所以特此補充上這段,特此為以前狂言自負之語賠罪。文中說是禮敬萬物,但我也遠沒做到,所以誠敬公專註都是可以不斷深入的。看攤豈非守成?雞肋也是肉食。遠比以前沒得吃好多了,實事求是仍是功績,所以豈可不敬之?所以對不起諸位啦。這寫話不刪除了,留著給大家我的錯啦。)

所以我們勸學不勸教。道教靠這些傢伙是沒戲了,不指望了。但道教既然還在,神道設教依然還可能有其用,那麼稍做糾正也未嘗不可。所謂在教言教,畢竟授之久矣,有感情在吧。儘力則無愧,走時必然無此牽掛啦。^_^

三,神是什麼?

萬物之引申也。申者,束身以明也。

道教的神靈都是氣之神。舍氣無神。而且不管是不是道教的,即便上帝安拉佛祖之類在我們看來也無非是得了某氣的一種神。而且後面發展出來的宗教和他們關係並不大,更多是打著他們旗號的人間團體。令人厭惡的人類惡行,都冠以神佛的名號,販賣神佛,無聊也無恥。

物由氣生,氣是物祖,那祖氣更是萬物之祖。祖氣之神是萬物本源之祖神。太上老子作為人皇祖氣的引申者,承載者,就是代表一種祖氣的神。大道有三種祖氣承載,氣是他們的實質,神是其引申。或者是為了認識方便的一種演化。明白這點才有可能明白上清等內神的基本概念。怎麼迴風混合,所以練到這步的人必須要明白這點才可能接觸這種層次,而不是吹牛瞎腦補啦。

而這三種最根本的元氣的功能是被人認作是職位,那麼坐在這三個職位上的存在就是三清祖師。在我們這個世界中,那段時間是太上老子最後一次在人間講學傳道,那麼他既是道家的開創者,也是這人皇祖氣化身。神化老子的說法是對的,如果在氣學的角度下看,這根本沒有任何不妥之處。淺學無知才會以此為謬,其實處處只能透露著他們自大吧。

這種稱呼在別的世界中並不這麼叫,但不妨礙他們的存在。實際上很多別的文明都有類似的神學架構,無非是對這事模模糊糊的印象按照自己文明的特色演化的,或者人為詮釋,但因為離真實所差太遠,根本不值得收納回來,和摩利支天之光的衍生出來的神職不同,所以別摻合了。所以什麼幾教合一都是不現實的想當然。不是類似就一樣,有三個就都是一樣的啦。^_^

人格這種東西其實很難來形容氣的本質問題。所以存在不存在人格根本不是一個正確的問題。但思想意志是有的。最起碼投影在我們這個小世界上的是有明確的。而大道本身就是這三種氣結合而來,所以我們有一氣化三清之說。三清祖師同時代表大道的不同階段的顯化,但又非一個時間概念。在道教內就成了神學表達。而大道本身沒有具體的表徵,是通過玄元始三氣來組合代表的。這種方式即具體又不失真,是我們這個世界人類能夠認知的最佳方式。所以既沒有鴻鈞老祖,也沒有啥創世主。當你走的越遠越會明白為什麼這樣。而要仔細分辨,就會出現天最先,地其次,人者三的前後問題。也就是道經師三寶,三位祖師主掌不同事務的問題。

,有華夏特色的有神論。

道教不是無神論,是有神論,但這個神不是一個造物主的概念,也不是一神而是多神,所有的神都是氣的引申,有多少氣就有多少神。所以經常可以看到經文有無量大神諸如此類的,而且也可以分身無數。皆以其為氣之故。

祖氣是所有氣的祖宗根源。所以玄元始三氣是諸氣之祖,三清祖師也就是諸神之祖。

上面那段經文很明顯的表述了氣論視角下的道教神論。大家對於古代視角的陌生導致了各種誤解。這是因為沒有氣的世界觀而已。道教繼承的就是這種世界觀。想學道教,就得由淺入深慢慢理解這個元氣論下的道教神仙世界。^_^。

道教的最高神靈是三清祖師,不是人,但也可以是人,但無論是什麼都是表徵構成世界的三種最根本的元氣。我們對他們三位的崇敬,就似敬仰祖宗父母天地環境一樣。道教立教不是他們三位的行為,而是他們學生為了繼承他們學問,崇敬他們,使得後人不忘其本在漢代讖緯之亂後的神道設教。在那個層面上沒有現在所謂的道教,差得很遠啦。但終究道教還是人間一條可以追尋他們的道路。

五,敬祖與懼神

我們對神仙祖師的敬意來源於他們的德行,他們是自然生養至德的代表,是自然環境的代表,我們所說敬天,就是敬謝生我等養我等的大自然。天地大父母,父母小天地。

他們同樣和傳道授業之恩,教我們不再蒙昧,學習探索自然的真相,既是師長,又是我們前進的榜樣,那麼我們禮敬謙恭是為了自身的修行和發自內心的崇敬而不是懼怕。當然也有一些人頑劣,非要以恩威治之才可以。但這部分不是上宗道士。我們還是以禮敬之為主,以威懼使之敬為輔。你對人,和對不懂事的之間的處理方式不同的,這本身也是禮之別。一個能講理以禮敬為義最好,剩下才得用鞭子威懼之。我們主要傾向於前者,但也不絕對,對於不講理的,那也不必客氣。礙事自然有礙事的處理方式哈。^_^。所以西方文明主要是後者。不知有義而敬之,是故威懼以治之。

崇敬和懼其威是有區別的。

崇敬敬愛更像是愛父母師長的感覺。和他們威能與否不相關,我們不是一個欺軟怕硬精神文明。所以敬愛更多是先生祖氣的長養之德。

我們敬天地敬祖先神靈敬山河大地,無非都是在氣論視角的下敬氣,氣乃物之根。

六,根源和創造&根源和主宰

根源和創造是不同的兩個概念。造物者的概念在我們這裡不算最高。比根源有差別。很多神仙憑空變東西就是這個本事。所以拿什麼造物和我們講一點高大上的感覺都沒有的。^_^。

當然現在沒戲,肯定是不成的了。但最起碼我們知道這些東西是咋回事。所以才不會被邪說侵入。

根源和主宰又是兩回事

清代的時候,就有一神論(綠)的神學家對我們提出過質疑,他對道教的批評是「不知其體,惟知其用」。主要針對的是清靜經的觀點。他主要認為道是某造物主的道,造物主本身是體,我們不知道,就知其用,不夠根本。

我把原文引出:

」大道無名,運行日月,大道無情 ,長養萬物 。 吾不知其名 ,強名曰道 。「 夫寓屋知主 , 受物知人 , 不知強名,何以立教 ? 須要知天地之大,如何生育 ? 日月之恆,如何運行?萬物之繁,如何長養 ? 『 強名曰道 』, 道者 ,導也 ,路也 , 譬若國之法 ,軍之令 ,可遵可行,乃造物之權能 ,而不可言造物之原主 。 …… 又如工匠作器 ,必有規矩準繩以為方圓平直 , 然後物物有則 。今規矩準繩既無靈明知覺自為方圓平直 ,可知真主不系大道 ,大道不系天地萬物 。

這位估計是沒看過道德經里講的為者失之,或者沒看明白手中沙的道理。此文通篇就是權能之意,有人有為之學,不入聖品,索然無味。於世間教化愚蒙沒所謂,但以此求道只怕沒戲。我們的道體就是氣啊。咋會不知其體?^_^。體用從來不分,自然真實本身就是氣,這還用啥造物主嗎?所以驢頭不對馬嘴。大家還是不摻合的好。

看到這裡,只怕所有道友都要笑了,這得是多奇怪的心理,才得尋找一個啥事都管的大爺呢?

每當我們不肯獨尊己道的時候,就被不知謙虛是何物的左道拿來做話柄。我們的謙遜是為了自己修行啦,而不是懦弱。給別人留空間是我們的修養,不等於他們那些東西我們就同意。所以當時在雲南根本沒道士理他,也就不了了之。現在亂七八糟的說法無非就是這類觀點的舊事重提,其實多讀點書,都見過,沒啥新鮮的。

自然不需要一個造物主來說了算。自然運化有其基本規律。沒有人格化的造物主,但有人能夠造物。我們從來稱造物者,修行到一定程度都是可以的。造物者和造物主代表著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自然不用那麼麻煩,一定有啥主宰。你生的就歸你有?你創造的就得你管著?這種邏輯在我們這裡根本行不通。

所以《道德經》云:

生而不有,長而不宰

這才是聖人意趣。功成身退,天道也。所以從頭到腳都和他們那種要由什麼主宰自己的思維模式不一樣。他們理解不了,長而不宰是咋可能的。德歸往之,謂之王;群歸其德,謂之君。不是靠權謀威能的。不信就下地獄之類的,只能代表他們無德,野蠻,層級太低。呵呵啦。這得多閑的很,才管那麼多事。^_^。幹完該乾的事,不趕緊修行還等啥呢?所以可見他們後人編造的東西其實是給他們的神佛抹黑呢。^_^。丟人現眼,以此為最。

我們對於主子lord這種概念十分不感冒。道士儒生大體都是這種觀點的。我們的謙遜是為了自身的修行,不是單純的懼怕,為義不為利,修道也不是要給誰做奴隸。但尊卑有別,是以德行論之,萬物之間的自然產生的前後區別,那麼守禮以對之而已。所以即謙誠以敬,也進退有禮,不肯自大自是,但不是一味的奴隸化自己。對於那種接近於自虐的罪苦心理狀態,我們認為是不正常,開化未能全的一種表現。最起碼不適合華夏精神。物質文明豐富,不等於精神文明開化了。道教和華夏文明都不太主張這種奴隸性的精神依賴,這樣的人沒法登乎天闕。所以他們需要信這類的,我們不需要。這點總被人分不清楚,然後拿著曲解的古文給老百姓洗腦,叫他們相信這些奴隸性的宗教是我們祖宗之教,但這不是華夏文明的精神啦。但也不是象某些人講的那麼肆無忌憚,狂妄不羈,呵神罵鬼的。這兩個極端之間是有很多門戶的。精微之處一定要明白,這大概是你們催著我寫這些的原因吧,^_^

當生活不順,精神需要依賴的時候,可以選擇找個信仰做依靠,沒啥不可以的,我們即理解也尊重,不對反對,但別糟蹋混淆義所當為之敬。

七,以學入道,以理參修

我們崇敬道祖元始,是因為根在哪裡,就和我們敬祖敬父母一樣,和簡單的偶像崇拜,拜塊黑石頭水上飄這種神跡之類是兩種心情。顯化不顯化根本不要緊,要是為了表象神跡而相信,還是精神文明不足的表現,以後出來一個邪門歪道就會弄些神叨叨的就都信了?這是什麼?邪教。所以正經宗教都會有這類說明,佛教金剛經就是怕後人迷信崇拜洗腦出現類似的心識幻想,或被入侵才有此經。結果呢?遍地神叨叨的,大佛遍地都是,勞民傷財而對家國人物益處日少。所以以學入道是太上之正宗,不要以信啦。單純的信很容易被煽動成狂信禍害迷信愚昧吧。早期的道教一樣沒有神像,上清虛皇壇上就是一個牌位的。這是木主的傳統,最遲在商已經誕生了。那個時候別提綠教了,啥教都還沒誕生呢。

我們當然也有萬天之主的說法,描繪自然之天的一種神學表達。但更精深層次的神系是以三清祖師為主的,是修行探索自然真相的學院體系,而不是朝廷主宰系統。這兩者是交並的,但根源是三清祖師。很多道士並不明白道教是咋回事,真的很遺憾。領會不到這種探索世界不斷接近本源的登山愉悅,所以只能算是三清天尊三洞教法的外門散仙之教。不管自己吹成什麼樣,這些東西見實不見名。

我們禮敬祖師有很多理由,最核心的部分不是因為他們的強大,而是因為他們生我養我教我明事理,引我不斷探索自然的真實,使我的生命不斷升華。這種尊敬是發自內心的崇敬,而不是神威如海之類的被嚇唬的。所以道教是真才實學的乾貨之教,有學有修,有理有誠,誠實不虛也。最起碼對於我們是這樣的。

對於師長的尊重同樣如此,不管師父是老了,是弱了,有沒有威能都要尊敬。所以別把那種欺軟怕硬的思維安在我們頭上。有一天你們的神衰弱了,你們是奴役它還是報復它?還是繼續崇拜它?這種問題在我們這裡根本不會有,因為禮敬祖宗是華人的傳統。根深蒂固,大逆不道的人終究是少數。義所當為,而這樣的結果恰恰是自強的。^_^

上面這些是啥?是道理,是義理,是學問。不是愚蒙恐嚇,虛言大坑,所以道教教法上中下有別也。

八,道者,所行也

道教看重行動的原因是我們這個文明對於道的理解,在於行動而不是單純的思辨。不是單純的形而上,而是上下並行。道的本意,是人走的路。你得走才可以算數。光在哪裡說,想,行為沒有任何改觀,不算數的。行動,行動,行動,按禮而行就是一切的開始。這並不是一個皈依儀式可以代表的。沒有內涵,或者有了儀式不去做,一樣沒用,頂個名義,得到些心理安慰的人多了,但終究不是。

敬天法祖躬行的核心在於敬受奉行。這是道教從始至終貫徹的。我們並不是一種屈服於威能的宗教,而是崇敬德行,學習德行,所以你自吹全知也罷,號稱全能也罷。和我們沒關係,我們也不care,只有那些好利之輩才會為之所動。我們還是敬我祖先根源。按照基本德行標準行事。好利者越多,道教越衰微。

三清祖師最高,高在他們最根本,是根。但由氣演化成無窮世界的過程非常複雜,我們和他們的距離差著無數的世界。所以我們離最本源的東西離得很遠。能知道他們的存在是托先輩們的福。

他們不在意別人信與不信,生而不有,長而不宰就是他們最貼實的描述。而他們的追隨者以及其門徒,他們的學生為了後人能夠契入大道之門留下的一種方式。就是世間流傳的修道各種方式。但每種方式背後都有乾貨支撐,總結出來就是三洞教法。在這名詞出現之前,也有別的說法啦。三清祖師無為清凈,頂多就是講學授道,根本不以主宰自居。但一切所謂主宰都是他們祖氣分真演化而成的。所以不成而成。這種是自然的序列,根本不是人為能夠動搖的。有沒有人信,人這個種族存在不存在,這個世界存滅都絲毫不影響他們的存在。只不過我們有些前輩希望後輩能夠接觸這些真知,子孫能夠在探索自然的道路走得更遠,生命力更長久,所以在那個時代從學派演化成所謂的宗教。但實際上也不是簡單西方宗教理論能夠完全覆蓋的存在。

東西方神學的核心差異,就在於生而不有,長而不宰這八個字上。這是三清祖師,乃至天道玉皇大天尊等等諸位天尊的基本行為準則。所以,道教對於傳教不感冒。對於探索自然,對於約束自身更在意,這本身就是修身格物。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做實事,抓根本。

就是祖師所傳之道,與其崇拜,不如行其道是更真實敬仰的表現。所以以三清祖師為核心的道教,是一個格物修身,探索自然真實,不斷接近本源的一種教育體系,文明傳承體系。看重的是行為,而非單純的名義。所以我總講,是不是道教徒,就看你的行止,你是否真實按照祖師教導,敬天法祖躬行就是最基本的要求,你做了你就是了,不做,穿什麼衣服,帶什麼帽子,有多少證都沒用的。所以「道教」算是這個時代的奇葩。啥樣子的都有。鬆散有機環境中成長出的參天大樹也非不可能。而想做到生而不有,長而不宰這個境界,要明白這是一種什麼方向,無私專註,豈非誠也敬也公也。那麼需要從最簡單克己開始,從基本的禮儀開始。一個基本禮儀都不肯遵守的,有什麼煉己可言?還乞討煉己豈非笑談?所以從學規矩開始吧,除此都是瞎胡鬧的。^_^

綜上所述,

1.生而不有,長而不宰是東西文化的最大不同。

2.義所當敬和懼之以威也是在東西精神態度上的不同。至於造物&根源的不同這些都是其中衍生出來的問題。

3.循序漸進,修身格物,學以入道,禮以參修是我們認為最合適時代的修道基本原則。也是太上之教的原貌。

4.禮敬萬物是修道的核心精神。以此處理各種族類,各種宗教關係,符合道德之教,所以是太上之教的根本精神。以禮待之,既不是抹黑,也不是盲從,更不是不做分別的和稀泥。和而不同才是真正的態度。隨著個人修行的深入,你的位置變了,這個禮也是變的,對於世界萬物的認識也是如此。

5.行先輩祖師之道是對他們最大的尊重,修道在行,在於切實修身以探索自然真實。這是對祖師最大的崇敬。所以任何以修身探索自然真實的存在都是太上徒裔。而修身不是去打坐,而是以修其誠,修其德開始的

《三皇文》與三皇略說

三皇系列的經文是道教在魏晉時候這一種重要經文。其中的隱喻很多,沒有師父講解,是理解不上去的。道教教內對不同世界,對於時間空間的看法都和世人迥異,和和尚那套也不同,我們有完整的世界觀。我們追求遷升的前提是因為這個世界只是無窮世界中一個。

所以沒有基本知識是難以修道的,更別提遷升。三皇文,三皇內文,其實際上裡面的乾貨主要記載的就是三清三皇三境的基本知識的符文。以及衍生出來的相關知識和用法。或者說知識本身就是力量。有了這些才有下面的路可走。這和現代人固有的概念相差太遠。若非真的探究進去,雞同鴨講,實無可言。

洞神部為什麼是三皇經部演化來的?因為真正進入三洞系統修習,必然要先了解三皇三清三種元氣的一些基本歷史文化特性,以及衍生出來的應用。就和大學的前兩年的通識教育差不多。然後才有專業可選。當然上大學之前,你要先小學初中高中才可以的。這就是前面的四輔之類。到了明代基本就是小學生水平居多了。都是靜坐煉丹就要如何的,那也只能成就有限。至於現在,大家自行想像吧。所以三皇文失傳,三洞之教不存。關鍵還是在於,小學基礎知識的廢棄。剩下都是空中樓閣,給你們留著也沒用,歪解不如等待夠資格的人來拿。

《天皇至道太清玉冊》裡面記載的基本也是這個意思的,只不過流傳不一樣,有些略有區別,而且裡面有個很有意思的細節使得我們確定他的身份。

a,請指出此經哪處和其他經文不同?

b,為什麼能指代其身份。

c,為啥會有這種現象出現?

答不出不要緊,這是個很專業的道教問題。我們下次繼續出別的。截止於春分子時@Cyberbrain ,一樣不會公布答案哈。^_^),不管咋樣,異名同實也。

上三皇

  天皇,即玉清聖境元始天尊盤古氏是也。昔在象帝之先,空洞自然之中,有百千萬重正炁,結而化生妙無聖君,歷尊號曰大羅元始尊,無為自然妙無上帝,後人謂之無上道寶,為萬炁之祖,元象未著之初所謂道生一也。一雲未有盤古氏之前,太初太始太素之先,化生三才者,其造化之主宰不得其名,亦彌為元始,又非盤古氏也。

  地皇,即上清真境靈寶天尊地皇是也。昔在延康遐劫之先,大梵溟涬之始,有百千萬重真炁,結而化生妙空聖君,歷尊號日玉宸大道君妙空上帝,後人謂之太上經寶,傳經傳教,肇開道範,所謂一生二也。

  人皇,即太清仙境道德天尊人皇是也。昔在赤明混沌之中,有百千萬重道炁,結而化生妙有聖君,歷尊號曰五靈元老君,混元太上道君,萬教之祖,妙有上帝,後人謂之玄上師寶,垂法演教,使萬象具備,所謂二生三,三生萬物者也。

  中三皇

  天皇,即天寶君也,以元始之玄炁,化生中三皇之天皇氏也。

  地皇,即靈寶君也,得元始之元炁,化生中三皇之地皇氏也。

  人皇,即神寶君也,受元始之始炁,化生中三皇之人皇氏也。

  下三皇

  天皇,即大昊伏羲氏,以木德王也,以元始之玄炁化生者也。紀號日東華至真蒼天上帝,仰觀俯察,得龍馬負圖而畫卦命象,始制書契以開萬有。

  地皇,即神農炎帝氏,以火德王也,得元始之元炁化生者也。紀號日南極朱陵丹天上帝,始嘗百草,教人醫藥,播降百穀,始有飲食。

  人皇,即黃帝軒轅氏,以土德王天下也,受元始之始炁化生者也。紀號曰太乙黃天上帝,始制衣服、宮室、禮樂、文字、舟車、器用,民生衣食之道於此備矣。帝鑄九鼎於荊山,丹成有黃龍垂髯下迎,帝與御女八十一人、從臣七十二人乘雲龍而登天。按太史玉曆觀象天文雲,柳宿之下星宿之次,有軒轅十七星,是其驗也,後世始有煉丹飛升之道傳於世。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三皇也從來都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世系,一族人。一族人繼承的頭領名號。即便在春秋戰國,也稱三皇氏。到了漢代的緯學,天皇地皇人皇都是具有異象(十三頭,十一頭,九頭)的氏族。相傳萬萬年。這個也是半真半假的。

《管子·治國》曰:「昔者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號令不同,然俱王天下者。」

《管子·封禪》則謂古者封泰山者七十二家,....

《莊子.肚筐》曾記載十二位古帝名號,即容成、大庭、柏皇、中央、栗陸、驪畜、軒轅、赫胃、尊盧、祝融、伏犧、神農等諸氏。

上古史湮滅在後人的biubiubiu中。建國前後,若非一力阻攔,我們的文字都會被那些無聊的人弄成shigeshawanyi的水平,以後大家都只能用字母交流了。^_^。過個百八十年,也許這些典籍就只有專門研究機構能看懂了,然後一切歷史都是任他們講才對。然後再被各種意識形態控制,我們的古代歷史就會變得由神創造之類的。這些無聊的宗教就實在消滅古代文明的過程建立信仰,其中的罪惡罄竹難書。嘿嘿。可惜沒成功,以後也不會成功。^_^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既不是盲目自大,附會演繹,也不是鄙視古人,疑古廢言。實事求是,存疑待考,終究會有發現的。隨著時代的腳步,會有新的證據的。放心好了。


推薦閱讀:

道教「生死觀」及其與佛教的關係 | 陳兵
今天是呂洞賓生日!
如何看待道教?道教和道家有區別嗎?
為什麼境界不可說?
房中術真有效?鎖龍法,進若蛙步是什麼?十次不瀉之後就一定能煉成?女性在這過程有受益嗎是不是被當藥渣?

TAG:道家 | 道教 | 礼etiquet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