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影藝考|編導藝考編講故事得高分的兩大技巧
編導藝考怎樣編故事。接到命題後,首先要考慮的是命題的規定性在哪裡?我要在哪個方向哪個領域展開?命題的內容可以是故事的起點,也可以是故事的中間,還可以是故事終點。人物,是故事的主體,故事是人物的載體,故事是在人物身上發生的。
1、命題方法
報考導演藝術類的考生在參加面試的時候,往往會有一個編故事的項目要考。重點要看考生的想像力,生活閱歷和知識面的寬闊程度;同時也看考生講故事時的表現力,包括語言表現力、手勢體態表現力等。這是一項綜合的考試。編故事的考試可能有幾種命題的方法。
概念命題:
概念命題,是指以一個詞語概念為題請考生編故事。
命題的詞語有的形象性很強。比如,一張假人民幣、鄰居的窗、彩票、上網、笑了三次、一次家庭晚宴、一枚銅幣、大甩賣、堵車、我家窗外、一碗麵條……生活中的事物隨手拈來,就可以成為考試的命題。
命題的詞語有的有些抽象。比如,痛苦、堅強、甜蜜、瞬息萬變、軒然大波、引人入勝、尷尬、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一木難支圮廈、山外青山天外天……
接到命題後,首先要考慮的是命題的規定性在哪裡?我要在哪個方向哪個領域展開?命題的內容可以是故事的起點,也可以是故事的中間,還可以是故事終點。
相比之下,形象性的命題結構故事具體直接一些,以一個具體指定的事物編的故事,可能會呼喚各種有聯繫的人物,有各種不同的結局和寓意;而抽象性的命題比形象性的命題可以想像的領域要寬,在一個理念下,可以尋找多種人物形象作為故事的基礎來編故事。
具體命題的那個事物,可能是考生原來不了解的,應該說並不影響編故事。比如,命題是「上網」可是考生並沒有上過網,他可能不大清楚什麼是上網,這對於編故事來說不困難,完全可以這樣講:「有一個山區的學生,總是在報紙上看到上網的報道,可他一直不知道上網是怎麼回事,他就到處去問別人。一次他到了縣城……,」這樣,完全可能以「詢問、求知」為主線來編故事,其中將會有順利和不順利、有悲有喜。編故事的人自己知道多少上網的知識,就讓故事裡的人物知道多少,最後以「還要繼續找」或者以「明天就能到網上了」為結局,作為扣題,最終還要扣在「上網」上。
形象命題:
形象命題指的是用實物、美術作品、音樂、音響、影視片斷等多種藝術形象來命題。
這樣的藝術形象既是故事的規定性,又對故事展開想像的引導和啟發。
有一種形象命題的方式是以三件物品作為命題,或者是實物,或者是實物的圖畫。乍一看,作為故事的規定條件,這三樣東西沒有直接的關係。比如,面盆——鞋子一一金魚、鮮花一一汽車一一小貓。需要通過故事中人物之間的關係和事件的發展將這三樣物品自然地有機地聯繫起來。將三件物品(或者其中的一兩件)當作故事的中心、關鍵、事件的起承轉合來運用。總之缺少這三件道具,故事就不能構成,而且這三件道具是別的物品不能取代的。
不要簡單地用一句兩句的造句形式把三件物品套進去。不能「某人放下面盆穿上鞋子走到金魚缸旁觀看」,也不能「某人抱著一隻小貓從商場出來進了汽車,慌慌張張地撞翻了一個賣鮮花的花攤」。有這樣的核心構思是一件好事,但要把這樣的一兩句話打開,成為一個有頭有尾有過程的故事。有了規定的命題,故事怎麼編?編故事的時候是不是在心中把故事完全編好了再講呢?可能時間不允許。在準備考試的時候,心中編好了的故事,形成結構提綱,並非是完善了的,一旦講起來,肯定有變化,如果不立足於邊講邊編,那麼一下子卡住了,便會陷入慌張。必將有所發揮,或充實細節,或發揮擴張原先故事的走向均可。事實證明,這是個可行的辦法。實際的情況是,把最先編出來的故事講出來的時候,就會產生新的聯想,然後再繼續在此基礎上發揮想像力。
邊講邊編故事,要注意記住自己已經講過了的內容,別出現前後矛盾的現象。
2、編故事的方法
人物和人物關係:
人物,是故事的主體,故事是人物的載體,故事是在人物身上發生的。
要根據命題中的規定想像設置人物。人物要有比較明確的個性。如果說是邊想邊講故事的話,可能最先想到的是人物,然後從這個人物身上引出故事;也可能最先想出來的是一個什麼事情的開頭,然後再說是什麼人。雖然命題給定的範圍是很寬的,但也是有界定的,這種限制性、束縛性是不能沒有的,想像力也是在此基礎上發揮出來的才有魅力。
人物可以是現實的,也可以是虛幻的,可以是自己個人生活經歷範圍的,也可以想像是古人,是動物王國,是未來世界,是宇宙世界,還可以是古今時間隧道里的穿梭者,現實和虛幻世界的並行人……
如果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物,那人物之間要有反差,有矛盾,差異才能產生故事的魅力。
故事要有情節的發展:
情節,就是事情的發展過程。在故事裡也就是人物,人物關係的變化發展過程。也就是沿著時間線變化,出現新情況。簡單說,編出的故事要有「開頭一一發展過程一一結尾」這樣的過程。
有人以為故事很長才能有情節的發現,其實不然。有這樣一個例子,世界上最短的小說之一這樣寫:
當世界上只剩下最後一個人,他坐在房間里,突然聽到了越來越近的腳步聲和吼聲……
我們看到,這麼短的一個故事裡,事件有了一步發展。如果再往下進行,還應該繼續有進展,要麼是腳步聲夾雜著吼聲由近而遠;要麼門一下子被撞開了……
什麼是沒有發展的故事呢?就是情節原地踏步,沒有沿著時間前進。
比如:「有一個解放軍戰士,他入伍三年了,是個老戰士,他是南方人,三年來一直在北方當兵,他個頭不高,性格有點靦腆。」說了這麼多話了,故事還停留在一個時間點上,沒有向前發展。這樣不適合短時間編故事的要求。
如果接下來故事講到:「這個戰士今天就要複員回鄉了,他正在站最後一班崗。」這才是故事開始,進入故事時間線上的第一站。如果再接下去講:「他剛上崗不一會兒,來了一位首長模樣的人……」或者「他剛上崗不一會兒,發現遠處有一團黑影正向自己這裡移動……」,這就是故事有發展了。
當故事沿著時間順序向前發展的時候,要注意情節的前後要有關聯,後邊說的故事,要和前面講過的事情有關係。
有的有因果關係。比如,一個人把喝了一半的軟飲料從汽車窗拋出去了,經過一段故事,最後發現正好損害的是自己的切身利益。
有的有承接關係。比如,早晨出發時,背上了背包,裡面有衣服和藥品。在後面的故事裡就可能要有禦寒或者用藥的情節。
故事的表達順序通常是從開始到結束。可在邊想邊編的時候,有可能先講出了結果,然後再從頭說起,講事情的起因,倒敘的方式也常用。有的時候還會有插說成份,要注意別把插說成份說得太多,跑了題。
有人在講故事之初,常常會說上一大段解釋性的話,實在沒有必要。比如,「我要講的這個故事是一個過去的故事,這個故事曾經感動過很多人,我自己聽了後十分感動,我想我講了這個故事大家一定也會受感動的。我要講的這個故事不是的愛情故事,也不是個多麼驚險的故事,這個故事既平凡又不簡單……」這就太長了,浪費了所有聽故事的人最初的最佳注意力,佔了寶貴的考試時間,肯定會丟失相當的考分的。所以一定不要說這樣解釋性的話,上來第一句就該是故事的內容。
懸念:
什麼是懸念呢?如果我們向高遠處拋一顆石子,在石子落地之前人們會一直不安定,心是懸著的,到石子落地有聲,心中才會感到踏實。故事中的懸念就像石子拋在空中那樣,讓人心懸著,期待著。
就是在故事發展的過程中,人物的關係往相反的方向變化,事物之間發展到對立的關係,欲知而未知的願望,都會產生強烈的懸念。比如:
在生怕驚嚇的重病人旁有一個不知情的孩子正在點燃一個大鞭炮……
在火車站迎接新娘,下車的人走光了,抱著鮮花的新郎一直沒有找到新娘的身影……
姐姐一直愛護弟弟,對弟弟的要求都是有求必應,這次弟弟找姐姐借錢,沒想姐姐就是不借……
推薦閱讀:
※3800元學一天,能「培訓」出一個貴族嗎?
※TKT到底值不值得花費時間去考?考了有什麼用?TKT和CELTA/CELTYL/ICELT/DELTA等證書之間有什麼區別?
※機器人教育培訓為何如此火爆?揭露你不曾熟知的行業內幕
※家風對孩子的影響---關於孩子的成長
※巨人又現37位名師出走,機構平台化是行業趨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