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旅遊,能否在2017年成為體育產業爆發點?
導語:2016年,馬拉松旅遊發展迅猛,但這不過是體育+旅遊的一個縮影,因為政策的大力支持,資本的迅速湧入,體育產業各細分領域蠢蠢欲動,而體育+旅遊能否在2017年成為新的爆炸點呢?勇氣君將在下文中給出答案!
日前,在北京大學舉行的「亞洲體育營銷論壇」上,出席論壇的日本早稻田大學體育科學研究院教授原田宗彥介紹說:
「2016年到北海道滑雪的遊客預計將達到2400萬人次。而滑雪在中國市場也被看好,根據《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2015年國內滑雪總人次達1250萬,較2014年增長21.36%,滑雪產業增長速度受人矚目。」
「體育旅遊」突然成為體育產業的關鍵詞。那麼,在國內體育產業高速前進的大背景下,「體育旅遊」能否走上發展的快車道呢?首先,在歐美國家,體育旅遊通常佔到旅遊行業總產值的25%左右,而2015年的中國,雖然旅遊行業總收入實現4萬億,體育產業實現1.8萬億總產值,但體育旅遊市場只佔1700億,只佔旅遊產業總產值的4.25%,正因如此:「數據告訴我們作為服務性消費的新興產業,旅遊和體育有著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增速迅猛。」體育旅遊產業是體育產業消費升級過程中的衍生領域,具有一定的消費門檻,所以受人均可支配收入影響非常大。
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消息顯示:「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比上年增長8.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4%;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9281元,增長9.7%。」按照往年規律顯示,2016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依然可保持8%左右。逐年增長的收入水平,加上巨大的潛力,共同為體育旅遊產業發展打下基礎。另外限制體育旅遊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是玩法兒多樣性?傳統的體育旅遊可劃分參賽或觀賽旅遊、體育景觀游、運動體驗式旅遊和體育培訓旅遊。
隨著國民收入提高,健康意識覺醒
體育旅遊倡導的健康生活方式必定備受追捧
所謂參賽或者觀賽旅遊,顯而易見是圍繞體育賽事,例如歐洲杯、世界盃或者奧運會的觀賽旅遊產品,以及國外熱門馬拉松旅遊產品;體育景觀游包括著名場館、知名俱樂部的體驗游;運動體驗式旅遊,對目的地是否可以滿足運動對場地的要求有限制,冰雪運動、山地運動是最容易設計運動體驗式旅遊產品的運動形式;體育培訓旅遊佔據的市場份額可能較小,主要針對從事某些體育運動的青少年,可以與國內足球學校合作,組織學員赴歐洲知名俱樂部青訓營,或者加入俱樂部梯隊進行短期訓練,這是體育培訓旅遊的主要操作方式。
花樣繁多的形式,是體育旅遊產業能夠高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
雖然體育+旅遊具有足夠的發展潛力,也具有足夠的發展動力,但在現階段,依然存在諸多限制。最嚴重的就是產品同質化嚴重,以近一年內火熱的馬拉松旅遊為例,國內主要提供馬拉松旅遊服務的公司為益跑網、愛燃燒、42旅、知行合逸和最酷,據統計,這5個平台共有不重複的海外馬拉松旅遊產品近120個,主要形式為免費代理報名和搭配名額的旅遊套餐,以及少量的觀賽產品,幾乎全部是圍繞賽事IP設計的體育旅遊產品,體育景觀游、體育培訓游和運動體驗游全部缺失。雖然後面三類體育旅遊方式未必適合馬拉松運動,但突破單一圍繞賽事的產品設計模式,打開思路依然是必須的。以馬拉松為例,國內大部分主打體育+旅遊的商業機構的模式
產品都是依託賽事
缺乏專業化服務,傳統旅遊公司的工作人員大部分對體育運動理解較淺,對體育運動愛好者真正的需求不甚了解,在設計產品時自然無法滿足需求,產品反饋活躍度必然很低。而大部分以體育起家的公司,雖然在產品設計層面能夠滿足用戶需求,但資源協調的短板無法短期內克服,例如境外馬拉松旅遊產品,國外的地接服務,很難與傳統旅行社抗衡,這不僅嚴重影響服務質量,且成本會大幅度增加。
另外圍繞賽事的旅遊產品,最難以解決的就是觀賞類項目的門票、接待方配合程度,或者參與類項目的名額。還是以境外馬拉松旅遊為例,諸如六大馬拉松等熱門馬拉松賽事,賽事方會在數十萬報名選手中選出數萬正式參賽選手,很難有多餘的名額分配給未有合作經歷的服務商,因此贊助商名額和慈善名額便成為爭搶的對象,這無疑再次增加成本,降低服務質量。不過這些問題,都將隨著旅遊產業和體育產業雙方資源的不斷整合而得到解決。例如知名旅行社凱撒旅遊,在樂視體育的B輪融資中佔據重要角色,就是兩個產業資源交叉的典型代表。總的來說,體育旅遊行業在未來的3~5年,無論是在產品形態,還是服務質量上,都將迎來突破,總產值必然實現快速增長。推薦閱讀:
※江蘇和江蘇人在你們眼裡是什麼樣的呢?
※兩個女生出國旅遊的話,泰國、馬來西亞、越南哪一個比較好?
※【瓦罐態度】瓦罐家族的新秀 BMW 5-Series Touring
※去哪兒網的『拿去花』功能,未經許可強制開啟,誤導並偷偷引領用戶用「拿去花」來支付的行徑,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