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過冬有哪些取暖技能?(靠!抖!啊!)

你在北方炕上裹著貂,我在南方艷陽露著腰。

今年廣東的冬天好不正經,溫度一直堅挺在22-28°之間,根本不用我媽逼我穿秋褲,但聽說北京早在十一月就已開啟極地模式,用各式各樣的禦寒黑科技把自己武裝起來。

那麼在冷酷無比的冬天,古人除了靠抖和抱團取暖,還會怎麼避免不被凍成狗呢?

那就不得不提這件高調又極具智慧的神器——手爐,古人的暖寶寶了。如果你愛煲古裝劇,又剛好是講宮斗那些事兒的,肯定對它不陌生。下雪天,帶毛領的斗篷,呵出的冷氣,都是它出現的標配場景。

講道理,古人比我們想像的要聰明得多,在取暖這件事兒他們的花樣可多了,但玩少今天只講手爐——

手爐其實是由炭爐生出來的兒砸。炭爐是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凍成狗時就開始用的取暖器具,主要用炭,所以長得黑乎乎,低調又質樸卻是居家必備。

顏值不夠,供暖來湊

那手爐又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呢?

相傳隋朝時期,隋煬帝帶著妃子到江都旅遊,在一艘豪華的龍舟上舉辦盛筵,地方官員們絞盡腦汁,獻上各種奇珍異品拍馬屁……也並沒什麼卵用。因為那時正值深秋,冷成傻逼,江上過夜冷到牙齒都打震,也真是笑不出來.jpg。其他人都拚命想著怎麼取悅煬帝,而一個叫許伍的小縣官擺平了娘娘,就得到了皇上恩寵。

按你胃(anyway),儘管撩得一手好妹,但人家可是個耿直boy。許伍喊名匠趕製了一對龍鳳手爐加入火炭,獻給煬帝和娘娘取暖。娘娘把手爐捧在手上再也不怕冷辣,皇帝也大悅,就大賞了許伍。手爐也由此得來。

因為可以捧在手上,又能籠進袖內,所以手爐又被叫做捧爐和袖爐。起初比較罕見,並不是人手一爐,捧一隻手爐在掌心的自豪感,簡直就跟自己被聖上捧在了手心一樣,出場都自帶BGM的,所以後宮妃嬪們為暖個手也撕出過不少公案。什麼公案呢?

咳咳,先把那顆八卦的心收一收,我們來聊聊正義的話題——

一個標準的手爐由提梁、爐蓋、爐身和爐底四部分組成,凹起造型來工藝可考究了,由最常見的圓形和橢圓形凹出了方形、八角形、花籃形、南瓜形、梅花形、海棠形、腰形、龜背形各種形狀。

努力凹造型的我,方了

長得美隨便一站都美瞎,造型根本不用凹。海棠式微笑

一隻正經的南瓜

我都忘了自己是什麼,凹就對了

造型的變化恰恰體現了手爐製作工藝的複雜程度,囊括的多種製作方法,也最能體現一個工匠的做工有多巧,手藝有多高。單是爐蓋就已花盡心思,作為散熱的主渠道,工匠多用透雕和鏤雕兩種技法,採用v形刀法和斜下刀,鏨刻出各種圖案和紋飾,讓網細如髮絲,卻絕不斷裂。

明清時代,是手爐工藝達到鼎盛的時期,那時的人們超懂享受,除了在手爐裡面放取暖的炭灰,還學會放些香薰和藥材,強行把一個暖寶寶變成了香薰機。也正因為這樣,手爐逐漸成為貴族把玩的藝術品,材料和做工就更考究了,不僅用銅、銀、鐵和瓷這些材料,還學會用景泰藍、描金漆、銅鎏金、玉這種逼格溢出的材質來製作手爐。因為不熟工藝,玩少也編不下去了,看圖吧。

銅鎏金鏨花海獸嬰戲圖手爐

翡翠雕龍紋手爐

我們總羨慕島國和棒子國的製造品工藝多麼精緻,對著made in china就一臉嫌棄,但其實說到精緻,真正的工藝鼻祖還是我!大!天!朝!

從這小小的手爐製作上就說明了一切好嗎!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還不錯

那就通過傳送門關注我啊

↓ ↓ ↓ ↓ ↓

weixin.qq.com/r/UzlHXyX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毛線帽到底該怎麼戴?男生?
冬日有生機,有圖為證!
沒有暖氣的冬天如何克服寒冷鼓起勇氣脫掉衣服去洗澡?
租房一族必看,教你選購電暖器應對寒冬
北京今年的第一場雪來得是不是早了?你印象中關於雪最美的回憶是什麼?

TAG:古代 | 冬季 | 取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