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康德

2016最後一天,讀康德。仰望星空的時候,好想能看到康德浮現於蒼天之上,看到東方有個年輕人正在遙望他也遙望過的天頂。

康德是個善良的人,給了老百姓安心立命的依據。老百姓讀不懂他的,太難了,甚至一般學者都讀不懂。但是他卻總是把目光投到街頭巷尾,投到菜市場的小販子,八卦的家庭主婦,鄉土的農夫那裡。傾聽他們的談話,關注他們的生活。把小小的雜事,瑣碎的現象歸納綜合起來,最後形成道德的形而上學,「開啟『純粹實踐理性批判』的維度」(鄧曉芒到的形而上學奠基【康德道德哲學的三個層次】以下引文均來自本文和本書)。康德飽含著感情地說:「我學會了來尊重人,認為自己遠不如尋常勞動者有用,除非我相信我的哲學能替一切人恢復其為人的共同權利。」

雖然如此悲天憫人,這位智商極高的哲學家卻一生都生活得單調而乏味。很多梗已經成為再多講都感覺又好笑又可悲的段子了。哲學家總是幸福了別人,苦了自己。當然,也有羅素那種人生贏家,可是羅素的影響力遠不如康德深遠啊。在人的心目中,哲學家就該是康德的樣子吧。

康德的才華是非常高的,思想異常深邃,不但常人難以企及,連我國的孔子,其實也僅僅達到了康德的道德哲學裡的第二層次,即「道德形而上學」。因為在康德的道德哲學體系里,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個被大家多方認可的定律,則成了一種論證不充分的功利主義,成為了實現私人目的的手段。因為孔子並沒有強調「人是目的」這一前提。康德是這樣對這句話的普世性進行質疑的:「人們不要認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種老生常談在此可以用做準繩或原則。因為這句話是從「你要這樣行動,把不論是你的人格中的人性,還是任何其他人的人格中的人性,任何時候都同時用做目的,而絕不只是用做手段」中推導出來的,儘管有各種限制;它絕不可能是普遍法則,因為它既不包含對自己以為的根據,不包含對他人的愛的義務之根據……最後,也不包含互相之間應盡的義務之根據;因為罪犯會從這一根據出發對要處罰他的法官提出爭辯。」從這段話里,我們明顯看到,康德比孔子的思想更加透徹完整。所以有時候討論到底中國有沒有哲學的時候,我總是說,中國有思想,但是沒有哲學。中國從來沒有人這樣提出問題後又詳細地論證使自己的理論毫無漏洞。是出於感情的,而不是出於「理性」的。而這句話,在康德的著作中,是僅僅是一個層次中的其中一個命令。其他浩如煙海的著作,則為整個「有理性的」存在提供了理論依據。

寫到這裡,突然發現自己筆力不夠,非常害怕自己的話會有各種邏輯錯誤,然後損傷大家對康德的印象。不過,既然包含了對康德的敬意,也算是為他添一份新年的祝福吧。

很多人都看過哈佛大學的正義該如何是好那個系列的公開課。其實被廣泛引用的電車原理,就是出自康德的思辨。而且整部公開課層層深入的結構頗似康德的風格。在世界頂尖大學最受迎的教授的課堂上,人類依然選擇了康德作為談論的主題。哈佛美國的領袖,這些未來的領袖必須先面對康德提出的抉擇。

祝大家新年快樂。

信條:「人是目的」。

————————————————

新的一年,謝大家的贊。下雪了,外面白白的。不過以前在東北時間長,看到雪並沒有什麼感覺了。審美疲勞。反而覺得沒有雪更方便。人心是複雜的呀。

下面有朋友問「人是目的」是什麼意思。我直接引用鄧曉芒的解釋吧:「實際上,作為意志行為,如果沒有一個最高目的,則一切目的行為都不會具有真正的目的性,而不過是一大推互為手段的行為,總體上仍屬於機械因果性(弱肉強食或互利共生之類)。如我們常說某人的生活「沒有目的」,並不是說他的一切行為都是無目的的行為,而是說這一切行為都沒有一個最後目的。因而,要使意志行為不變機械因果作用,而始終是目的性行為(始終保持為意志行為),就必須有一個最高的目的,這就是一切物性不同的人性本身。」

其實呢,即使是鄧曉芒的話也很曲折,看來解釋康德的確是個非常困難的事情。首先明確,康德的形式主義是個被人經常質疑的特點。讀康德的時候要知道他是在提純生活,而不是要求別人按照這種提純之後的樣子生活(當然喜歡哲學的人可能就是喜歡這種有精確準則的生活方式)。我對鄧曉芒的這段話的理解可以用戀愛問題來解釋。兩個人生活或者成為戀愛關係而在一起,如果兩個人都沒有對自己生活的最終目的,那麼兩個人在一起往往是一種互利共贏的關係,以對方為手段和目的。比如自己的私人目的是排遣寂寞,那麼這個時候對方就成了滿足自己的手段,同時維持雙方關係也成了自己排遣寂寞的目的。那麼這個時候,兩個人的關係則成了對這句話的驗證:「一切目的行為都不會具有真正的目的性,而不過是一大推互為手段的行為,總體上仍屬於機械因果性」。只有兩個人都有自己的最終目的,同時也能夠在一起。這個時候才是符合人是目的的。不管兩個人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愛還是為了自己個人的人生目的,總之,這時兩人才沒有把對方當做手段。

所以,很多人選擇在節日找異性互相表白,多是把對方當做了手段(所以哲學人士,尤其是康德這類哲學家,對戀愛上的要求其實不在於生活上,而在於對目的的精確提純,所以總是被淪為手段是多麼的不爽啊。經常有被利用的感覺)

另,中國是否有哲學,有點二律背反。看怎麼定義哲學這個詞了。在某知友那裡找到一篇鄧曉芒的談話記錄,引用一下。侵刪。作者:Han Wang

鏈接:為什麼有人說中國沒有哲學? - Han Wang 的回答 - 知乎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鄧曉芒:(根據錄音整理 未經作者審閱)這個問題我在很多場合回答過,這要看你對哲學怎麼規定?你如果把哲學按照西方的標準philosophia來規定的話,那是沒有的,因為西方philosophia是愛智慧,我們中國人有智慧,但是沒有愛智慧,中國愛的是別的東西,愛權利或者愛家人,但是沒有愛智慧的,對智慧本身的愛。中國有很多智慧,但是都是用來達到別的目的的,用來治國平天下、齊家、修身,這方面有很多智慧。但是你如果說把哲學定義為智慧之學,那中國有,中國從來都有,中國有智慧之學,但沒有愛智慧之學,區別在這裡。西方人有為科學而科學,講究理性的普遍性,超越一切世俗以及利益去探討比如科學、天文、地理、幾何學,中國人沒這個興趣。中國的幾何學、天文地理都是拿來用的。諸葛亮很有知識,他就用在他的戰爭中,我們就很崇拜他,不是對智慧本身,而是對它達到效果的一種存在,所以中國沒有那種純粹的為了探討問題、探討整個世界的奧秘,沒有出於好奇心來寫的那種哲學著作。要麼出於治國平天下的政治目的,要麼出於解除煩惱、修身,使自己能夠達到某種境界,能夠在生活中感到更輕鬆。凡是專門去探討科學原理,發揚一種科學精神的,在中國幾千年來都是不受重視的,也不是說完全沒有,但是不出名的。比如大科學家張衡,根本不出名,之所以保留墳墓是因為他當過一點小官,否則,墳都存不下來,所以在這方面是有中國特色的。如果哲學是智慧之學我也承認,中國有兵家、陰陽家、儒家、道家等等,都是智慧之學,但沒有愛智慧之學,這個是很明顯的區別。謝謝!


推薦閱讀:

中國還會有聖人出現嗎?
孔子為何敬鬼神而遠之?
84、信近於義,恭近於禮
孔子是「野合」而生嗎?
孔子在子貢問政中說去兵去食留信和子適衛中說先富之再教之是否有矛盾?

TAG:康德ImmanuelKant | 哲学 | 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