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我嚴肅的談一下校園霸凌

我一直很迴避去寫這件事。

因為這件事太沉重。

一早上,看到所有的公眾號都在講校園霸凌這件事。

就連周國平老師也連續發表了四天關於校園霸凌的文章。

最重要的是布里斯班最近也發生了一起很嚴重的校園霸凌事件。

孩子自殺了。

所以我按捺不住心情,要寫一篇關於校園霸凌的文章。

教育是件大難事!

發生在布里斯班的校園霸凌是這樣的:

一個13歲的同性戀小男孩兒,因為他的身份,和女性化舉動,從5年紀就一直飽受欺凌。

他的同學每天都對他進行人身攻擊,甚至拿木板將孩子打傷。

但是學校和媽媽並沒有重視。

他請求他媽媽不要讓他去學校,但他媽媽還是硬逼著他回去上學。

他求助老師,老師也根本不在乎。

最後校園霸凌將他逼到了人生的死胡同。

孩子自殺了。

我當時看到這條消息還是挺震驚的。

因為我沒想到國外對校園霸凌也這麼輕視。

在中國,家長和老師通常把校園霸凌定義為:打著玩玩兒。

但無論輕重,遭受過校園暴凌的孩子心裡多多少少都留下了陰影。

嚴重的這種陰影就會伴隨一生,終身影響性格。

我不想去重複寫網上那些殘忍的例子。

所以講一下發生在我自己身邊的事吧。

我從小雖然學習不好,但是我是一個學習不好的乖孩子。

我不會去招惹事情,但是校園霸凌也有真真實實的發生在我的身邊。

小時候,孩子們總有這樣的心理:不打架的校園生活稱不上完整的校園生活。

所以男生沒事就愛說:你特么是不是想打架啊。

而且很多時候男生打架的原因總是因為一個女生。

女生也容易跟著傻逼起來:"誰贏了我跟誰好,誰贏了誰最帥。"

有一次我記著兩個男生打架是因為一個女生。

因為其中一個男生直接把那個女生從另一個男生身邊拉走了。

後來他就被打了。

但是那個女生還覺得:哇,你拉走我的瞬間好帥啊。

不過她最後還是和那個贏了的男生在一起了。

就是因為他贏了。

在小學的時候,我們學校樓後的草坪就屬於打架的秘密基地。

孩子們經常約樓後草坪干起。

結果有一次我們班幾個男生就和另外班幾個男生干起了。

我沒有見打架的過程,但是有幾個同學被打傷了。

老師們也不知道。

我至今都沒想明白,他們當初的假是怎麼請的。

但由此看來,校園霸凌就是一種常態。

校園霸凌甚至被小孩們認為這是上學需要經歷的事。

校園霸凌能滿足男生覺得自己是王的虛榮心。

到初中,學校會分班,一個年級能分11個班。

頭幾個班還是好班,越是後面的班就越差。

那最後一個班就是渣渣班了唄。

路過那個班,學生們也通常是繞著走的,因為大家都知道那個班的學生不好惹。

老師們也不管了,就好像我給你們一次上學的機會,那你就老老實實的在最差的班給我呆著。

那你覺得這整班的學生會怎麼認為自己?

當進入這個班的時候就已經被貼上了差學生的標籤。

那天天不招風惹事能對得起這是"最不好惹最差的班"的名號嗎?

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傑哈塔曾對阿散蒂人做過一次研究。

阿散蒂孩子在出生後都會被賦予一個教名,教名根據其出生日期確定,

周一出生的孩子教名為Kwadwo,通常認為這些孩子會比較安靜和平和,不會到處惹事。

周三出生的孩子教名為Kwaku,通常認為這些孩子比較調皮搗蛋。

傑哈塔想知道,在出生時被人打上性格的烙印會不會對孩子今後的生活和個性產生影響?

因此他查閱了少年法庭的記錄,結果發現,Kwaku犯罪率要比Kwadwo犯罪率高。

所以,分班是個極其愚蠢,對孩子行為性格影響極其大的噁心行為。

我雖然當時不在那個最差的班,但是我在最好的班坐後三排。

老師對後三排的學生和對前幾排的學生完全是兩個態度。

後三排的學校老師對你的期望基本上就是不惹事就行。

我在初中親身感受過差生的待遇,我又不願做麻木之人。

很多惡現象就看在我眼裡。

比如學校的心理諮詢室常年關閉,只有市裡來檢查了,才意思性開開門。

學校還慫恿學生在報社採訪的時候告訴記者:

我們不分班,我們學校的心理諮詢室一直都開著。

但其實我們連心理健康課都要改上語文數學課。

我記得有一次,因為一個差生沒有背完課文。

老師就揪著他的頭往牆上撞。

然而同學們也習以為常老師這樣對一個差生。

沒有人認為老師這樣做是有問題的。

只是認為這個老師的脾氣不好。

而因為我在初中是做後三排,我回憶起初中,我記得我當時說過一句話:

"我畢業了一定要踹校門三大腳。"

雖然我最後也沒踹,但是那三年我心裡很有陰影。

我至今都無法原諒學校和老師對於心理健康的輕視。

對於差學生的蔑視,對於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教育。

直到現在,我和身邊的人談起初中的那些事,大多數人的態度是:

"這很正常,這沒問題,誰沒經歷過啊。"

看!人們的這種意識實在是太可怕了!

當你被貼上標籤的那一刻起,大人就已經在表示:你是差學生。

如果大人們都已經放棄孩子,孩子們因為小,不懂得自救,那不差就對不起標籤啊。

而校園霸凌發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也許我們無法改變這種教育現象。

但如果家長和老師認為這種事「是沒有問題的」意識繼續存在,那校園霸凌的潛在危機就會一直存在。

還有更多的孩子在將來會遭受這種教育下的重傷。

孩子沒出事是幸運的,孩子熬過去是幸運的。

等一個孩子真的出事了,等孩子的性格真的被這種事影響了,那傷害就是無法挽回的。

在高中的時候我就是在最差的班。

我記得老師在高考前就說過一句話:"你們班不會有人考上大學的。"

又是被貼標籤。

所以我們班的同學就隨意曠課啊,老師還陪著同學在教室後面打羽毛球呢。

但我就是班級里的尖子生。

因為我曠課了也不知道去哪兒,而且我覺得當雞頭鳳尾的 "雞頭"感覺挺好的。

比我初中當"鳳尾"被無視的那種感覺好多了。

但在高中,就發生了一件很嚴重的校園暴力事件。

我忘了原因是什麼,反正是該傷的傷了,該殘的殘了。

但是學校並沒有重視,認為這事發生在差班是很正常的。

而且學校鼓勵學生們採取保密措施,就是學生們都知道,但是不要說出去,影響學校聲譽。

學生們當時也認為這種事沒什麼大不了,甚至在這件事發生前,有些學生是知道打架會發生的。

但是大家的心態是:我想看看能不能打起來,好像還蠻有意思。

當時我有兩個同桌,一個屬於很賤,一個屬於正常。

但是正常的那個男生實在受不了很賤的那個男生。

最後拎起凳子砸向了那個很賤的男生。

我看在眼裡,我當是確實認為他該打。

但是這也反映了學生們的普遍心態:對待賤人,就是要打。

現在我長大了,以一個過來人的角度講:孩子在小時候對打架的態度很隨便。

校園霸凌難以得到重視。

直到最近,校園霸凌真的被炒到風口浪尖上了,

太多惡性校園霸凌的事件發生,人們終於開始重視起校園霸凌的嚴重性了。

這是好事。

其實分班和無視那些小打小鬧,惡語中傷學生就是挫折教育的體現。

很多家長認為挫折教育是件好事,老師家長認為:

"孩子分個差班沒問題,老師打擊兩下他就有自知了。"

然後老師對於這群差學生又採取放任態度,隨意惡語中傷。

孩子們回家,家長也總對孩子又打又罵。

最後孩子感受到:在學校被瞧不起,在家裡也得不到關愛。

那麼差學生就是容易變得越來越差。

他遭到惡勢力的對待,就也會把惡勢力撒到同學身上。

最後,校園霸凌發生了。

如果教育不重視心理建設,大人和老師以身作則的認為小打小鬧是沒有問題,認為心理教育是可有可無的。

那孩子自然就也會跟著認為:在差班做差學生應該做的事是沒有問題的。

學生們也意識不到:打。架。這。件。事。真。的。不。酷。

孩子畢竟是孩子啊。

他能有多少自知之明?

我太知道,我們一時半會兒改變不了教育制度,我們改變不了這個社會。

但是能不能不要那麼麻木?

認為挫折教育是沒有問題的。

認為把學生貼標籤是沒有問題的。

認為心理健康課上不上是沒有問題的。

如果不能以身作則,改變自我意識。

終有一天會有更嚴重的警鐘敲響。

而罪魁禍首就是你。自。己。

今天我看到了這段文字,讓我凌晨5點鐘爬起來寫下這篇文:

孩子需要你的發聲,孩子需要的是你更多的鼓勵。

所以我一直都說:教育是件大難事!

教育真的是件大難事啊!

最後分享一個校園霸凌完全手冊:

PS:今天寫的一點都不搞笑,因為這件事本身就很嚴肅。


推薦閱讀:

方法:如果你的孩子是欺負人的一方怎麼辦?關於校園欺凌的那些事兒
暴力少年:我親歷的血腥童年
韓國電影《我們的世界》影評?

TAG:校园暴力 | 校园欺凌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