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塵封的記憶】1935年1月張友鶴蠟轉唱片:《平沙落雁》

張友鶴《平沙落雁》這張採錄於1935年1月的蠟轉唱片,一度被不少琴友,認為是最早的古琴唱片~其實,當年百代公司首批出版的古琴唱片共有四張,張友鶴先生的《平沙落雁》確在其中,但並不是第一張,真正的第一張古琴唱片是衛仲樂先生的《醉漁唱晚》,諸位聽過12月1日國鵬老師《絕響》首次預熱性發布會後,應該有聽到這首《醉漁唱晚》的片段,關於這首更詳細的內容,我們有機會再介紹給琴友們。那麼,關於張友鶴先生的這張《平沙落雁》,雖然嚴格來講並非最早的古琴唱片,但它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古琴歷史資料。

張友鶴先生《平沙落雁》音頻:

平沙落雁 張友鶴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T11u0OapPQg/

二十世紀初成立中華民國的同時,中國的音樂文化漸漸和西洋文化結合,年青的音樂家在西洋音樂影響下對古來的琴樂很少關心,琴樂依靠散居在各地的不多的琴家維持下來。此時的張友鶴先生卻並非一般散居在民間的古琴家,他曾先後在北平大學、京師大學、北京大學等校從事古琴教學工作、所以他也是一位古琴音樂教育家。從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中、張友鶴先生陸續發表了若干古琴音樂研究論文,無論從其研究的深度或廣度上來看,都已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所以他也是一位天才的音樂理論家。三十年代初,他以古琴演奏家的身份,應百代公司邀情錄製了四張唱片,這張《平沙落雁》的蠟轉唱片便是此時誕生的。

而這張唱片錄製用琴,乃是張友鶴先生大約於1919年暑期,回到家鄉,在朝邑縣趙渡鎮一個姓謝的世家用八兩銀子買來一張宋代的古琴,琴底軫池與龍池之間刻有「秋塘寒玉」四個大字,此琴原已破損,在北平修復之後終可安弦演奏,其音古雅清亮,餘韻悠長,鵬翹愛不釋手。他曾在《朝起》一詩中寫到這張琴,並且加了注釋:

盥漱新秋水,徐步覺神清。

紅日照露葵,好鳥向我鳴。

拂軫扣寒玉,指下音玲玲。

「寒玉謂秋塘寒玉,余所藏古琴名,宋徽宗崇寧三年物也。」

北宋 仲尼式古琴「秋塘寒玉」張友鶴舊藏

尺寸:長118厘米

材質:桐木

來源:張友鶴舊藏

著錄:李建正著《我國近代傑出的古琴家張友鶴》,

《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報》,1985年4月2日期刊。

銘文:「秋塘寒玉」

鈐印:「退思亭印」

腹銘:「崇寧三年制」

銘文:「秋塘寒玉」 鈐印:「退思亭印」 腹銘:「崇寧三年制」

鵬翹便是張友鶴先生,張友鶴先生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 ) 春,出生於陝西省朝邑縣渭河北岸迪村的一戶書香之家。取名修道,後改名鵬翹。下面附上張友鶴先生年表供琴友們參考:(來源於博客行者先生資料)

張友鶴先生年表

1895

農曆四月初七生於陝西省朝邑縣渭濱鄉迪村,取名鵬翹。

1900——1903(5—8歲)

隨父在關中書院、屈家館、華原書院等處讀書,酷愛詩詞。

1903——1917(8—22歲)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其父張復初中舉,赴任廣西上思縣。鵬翹由其兄撫養,在故鄉望仙觀、韋林小學、高等小學、陝西省第三中學等處上學,一九一七年中學畢業,同年考入北京大學。

一九一六年暑假,隻身去廣西探望父母,作了一次有益的旅遊。

1917——1920(22—25歲)

北京大學哲學系學習,同時從王心葵先生學古琴,從黃節先生學漢魏六朝詩。

1921(26歲)

繼續在北大學習,並開始有詩作《朝起》、《月夜聞鍾》、《思兄》。

1922(27歲)

因王心葵先生回山東,鵬翹代替講授古琴一年。夏與淑媛女士成婚。本年詩作:《思亡妹》、《春日作》、《哭兄》、《秋感》、《夢亡兄》。

1923(28歲)

春送別淑媛歸陝。夏由北大哲學系畢業,暑期歸陝。秋入京居前孫公園朝邑會館。十一月,被批准進入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從事古琴曲譜系統的研究。本年詩作:《春遊偶成》、《送別》(三首)、《擬謝宣城游山》、《哀詩》(三首)。

1924(29歲)

在北大從事古琴研究,並在北大學報發表文章。本年詩作:《氣出唱》、《暴雨》、《秋興》、《秋夜讀書》、《感落葉》、《閨思》、《勵志》。1925(30歲)

繼續從事古琴研究,暑期回陝探親。本年詩作:《陶蘭》、《別故山》、《秋夜懷人》。

1926(31歲)

繼續從事古琴研究,本年詩作:《中秋夜隨晦聞夫子及諸友人遊園玩月》、《與魏野儔》。

1927(32歲)

離北大研究所,任北京私立四存中學古琴教員。四月十五日在女子大學與劉天華等三十五人為成立國樂改進社召開籌備會。五月十五日在藝專學校召開國樂改進社成立大會,公推劉天華為改進社主席,友鶴被選為該社十五個執行委員之一。五月二十二日第一次執行委員會選舉吳伯超和張友鶴為編輯部正副編輯,八月《國樂改進社成進立刊》出版,友鶴為本刊撰寫了《發刊詞》。本年詩作:《寒鴉》、《胃鳳送王君子休避難西山》(二首)、《見雁思歸》、《獨鶴》。

1928(33歲)

任北京弘文中學校長兼古琴教員,開始在《音樂雜誌》上發表《學琴淺說》,本年詩作:《花田閑步》、《送別晦聞夫子》、《悼亡》。因淑媛在陝亡故,友鶴回陝料理後事。

1929(34歲)

五月二十三日,應蒙藏專門學校聘請為古琴講師。本年陝西遭災在京陝西同鄉組織了「旅平陝災救濟會」,二月二十日,張友鶴被聘為該會總務幹事,並參加救災義演。本年詩作:《挽楊松軒先生聯》(二首)、《挽閻成叔先生聯》(二首)。

1930(35歲)

二月一日被北京大學聘請為音樂會古琴導師,本年詩作:《國歌》(詞並曲)。

1931(36歲)

九月,被北大續聘為音樂會導師。暑期曾回陝,本年詩作:《代陝北友人挽農學院湘省同學》、《游華山》(三首)、《贈張將軍翔初送別寇委員胂浮》、《挽楊時百先生聯》。

1932(37歲)

三月二日,參加慰勞抗日前敵將士音樂會演出。本年詩作:《挽劉天華先生聯》(二首)、《弘文中學校歌》(詞並曲)。

1934(39歲)

九月,任國立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音樂系古琴導師。本年詩作:《賀樊光普馬佩玉新婚聯》(二首)、《挽劉半農先生聯》。

1935年(40歲)

1月,張友鶴在北平歐美同學會,由任光、安娥採錄本首《平沙落雁》。(此為糾正原年表錯誤處)

本年詩作:《踏莎行》(十載聽詩登樓有感呈晦聞夫子)。付印《琴學源游》。本年詩作:《挽黃晦聞夫子聯》、《哭晦聞夫子》。

1936(41歲)

回陝養病。本年詩作:《哀李貞初先生》(二首)。

1937(42歲)

養病,整理琴譜。本年詩作:《韋林小學校歌》(詞並曲)。

1938(43歲)

養病,整理琴譜。本年詩作:《代挽永濟陣亡將士聯》(二首)、《代挽李世庵》、《朝邑臨時小學校歌》、(詞並曲)《代新年宣傳大會聯》。

1939(44歲)

八月,任陝西省立 州師範學校公民,國文科教員。收集並編寫《涇河花石分類》。

1940(45歲)

五月十八日因肺病去世。

一九五七年中國音樂家協會派遣查拿西先生和許健、王迪同志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古琴採訪工作。七月,他們一行風塵僕僕來到西安。陝西省群眾藝術館熱情地接待了他們,並把已收集到的張友鶴先生的遺譜、大量手稿和筆記全交給查先生鑒定選擇。當杏二曰三看到張友鶴先生的研究筆記時大吃一驚,他情不自禁地說:「張友鶴先生所研究並已經解決了的問題,我們連想也沒有想到過… … (原意如此)。」

琴界有許許多多前輩,為琴學的繼承和發揚貢獻了不可磨滅的力量,然而今天對於這些琴家們的記憶,沒有人去關注、重視,一度被塵封了起來,實在令人可惜。國鵬老師本次《絕響》的出版中,就有一首張友鶴先生的珍貴琴曲錄音《陽關三疊》。藉此機會,也希望《絕響》能夠早日修改定稿,屆時,整個20世紀古琴音樂史將一一呈現在琴界面前,為歷史中琴學疑難問題的解答提供珍貴資料的同時,對這些曾經為古琴發展,傳承做出不可磨滅成績的老琴家們,也是最大的安慰!

推薦閱讀:

古琴知識百問連載(三)----古琴養弦膏與弦膠還在傻傻分不清?兼談各種古琴琴弦的保養
歷代古琴演奏名家很多,流派各異,但為什麼卻未見幾個古琴作曲名家?
「卧龍吟」你會唱嗎?《三國演義》里唱過!
古琴和古箏有什麼區別?哪個更好學?
吳老師古琴小課堂|No.4 彈奏時如何更好的控制?

TAG:古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