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博士,你抱怨老闆嗎

作者按:這是專欄《博士的圍城》的第十篇文章,聊一個博士圈子裡的話題。文中所談論的情況可能更偏向於理工類博士,畢竟這是自己所熟悉的。寫這些文章主要是起到一個引子的作用,不作為任何標準,只想給有心人提供個參考。

說到抱怨老闆,這真的是個一石激起千層浪的話題。午餐晚餐,大小聚會時間,美國中國,博士圈子的話題一定少不了說點老闆和實驗室的「事迹」。所以外人就不免要問,你們學術的圈子真的有那麼糟嗎?那些天天自稱生物民工、搬磚的博士生,現狀真的有那麼慘嗎?教授們真的很差勁嗎?

其實哪個圈子沒點問題。我想大家更多的時候只是因為實驗太累太曲折,所以工作之餘就抱怨一下,或者因為對未來的太大不確定性的一些擔憂,比如博士工作預期不好等而時不時的需要抱怨來發泄一下。即便如此,學術科研里確實存在很多的問題,老闆的問題,實驗室的問題,教育方式的問題,諸多問題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案,落到學生身上,多少有些無力。我聽過的抱怨主要歸結為幾類:

「老闆什麼都不懂」

這個時代為了申請經費,很多教授確實跨出了自己的專業領域,跨得好、自我更新能力強的就問題不大,但很多則只是為了經費,而沒有繼續學習,所以就淪落為學生眼裡的「什麼都不懂」。這種情況下,老闆所能提供的指導就少得可憐,甚至,他可能把你往錯誤的方向上引,經歷過無數曲折後抱怨肯定少不了。

「實驗室管理太差」

很多老闆缺少實驗室經營管理的經驗,又或者有自己一套想當然的管理方法。實驗室管理主要包括資源的分配,儀器設備的維護,實驗室規範,訂購各類科研試劑,報銷各類費用等。我遇到過一些實驗室,老闆會把每個人訂購試劑的費用單獨列出來,然後每月張貼。我想他的主旨是想看投入產出,花了多少錢,有多少的科研成果。但實際情況卻變成,同一個實驗室的,連借東西都很難,尤其是那些比較貴的酶,因為每一筆費用都要算在你個人頭上。訂購試劑上也會因為老闆個人的興趣而導致不公平,有的人可能因為做的課題老闆比較有興趣,所以花錢很隨意,比如合成個10萬塊的基因;而有的人感覺就像被打入冷宮,訂個幾千塊的東西都受到限制。

「老闆不會教導學生」

多數老闆教導學生可以歸結為「圈養」和「放養」。很多新的助理教授會採用「圈養」的方式,因為他們自己也有很大的升職壓力,往往需要自己和學生有大量的產出。所以,他們會給學生具體的課題,指定好具體的實施方案,甚至每周給你布置任務。我見過這方面做得太過了的教授,有的學生退學了,有的學生轉系了。但做得好的也有不少,他們會與學生一起做實驗,一起討論課題,雖然工作量比較大,但出文章的速度快很多。「放養」的目的可能是想發揮學生的想像力空間,或者養成獨立自主科研的能力,但對很多新生來講這是災難性的,尤其是本科後直博的。適應得好的成長很快,不適應的就總是在原地徘徊踩坑。

除了抱怨以外能做些什麼

針對以上的討論,抱怨幾乎無法解決任何問題,甚至可能增加自己的心理陰影面積。那麼,作為學生的你能做些什麼?我覺得這裡的核心在於,你要主動的去成長。周圍環境不能滿足你的話,就要自己去拓展空間,獲取資源,同時保持適當的獨立性,避免被同化。

摸清老闆的行事風格

這是你到一個新的實驗室應該做的第一件事。老闆的專業是什麼,你做的課題是他專業以外的東西嗎?他喜歡「圈養」還是「放養」?他平時怎麼管理實驗室的?對課題是否有完整的規劃?這些信息你都可以從與老闆以及實驗室師兄師姐的交流中獲取。摸清老闆的行事風格後,有助於以後你決定採取什麼樣的策略,是緊跟老闆的思路還是需要盡量獨立自主。

化被動為主動

儘管實驗室和老闆可能有諸多讓你不滿的地方,消極對待只會雪上加霜。青春年華是你的,要麼好好利用,要麼就早點退出,另謀出路。世界很大,你一定有安身立命之處。

如果遇到老闆對你做的課題不太了解怎麼辦?老闆什麼都不懂的可能性很低,所以,咱們先把情緒收起來。長江後浪推前浪,你比老闆懂的多應該自豪才是。說個聽來的例子,施一公發表了一篇 CNS,用了冷凍電鏡解析結構,而他是在那之後才去參加了一個冷凍電鏡的培訓,很坦誠的說自己不懂。老闆不太懂的時候,你有幾個策略,一是你去問懂的教授,自己聯繫或者藉助老闆的關係都可以,確保自己在課題方向上沒有南轅北轍。既然做了這個課題,你老闆多少會有一些合作者。你最大的優勢是學生的身份,絕大多數教授不會拒絕你。策略之二是到其他實驗室學習或者交換。我大學期間認識的一位教授,他對太專業的東西懂的不多,但大方向把握的好,在美國名校里資源豐富,他的博士生就有不少到美國去交流的。所以,善於利用你老闆的資源。

遇到「圈養」的情況怎麼辦?「圈養」的方式下往往壓力比較大。但好處是學東西快,發文章多。這裡我們就不討論極端情況了,極端情況下選擇另謀出路還是挑戰極限就看個人性情了。老闆整天跟在屁股後面,其實也會對個人創新、獨立自主有影響。所以這裡就要多個心眼,多問個為什麼,把老闆科研的方法思路好好消化。

「放養」反而問題更大些,尤其是對於先前沒有科研經驗的學生。老闆給你一個大的課題,叫你去想對什麼感興趣,要具體做什麼,學生往往會不知所措。說實在的,這已經是叫你獨立自主科研了。我個人不贊同這種方式,畢竟對大多數人而言太痛苦。往好的想,你可能獨立的早,如那句俗話所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你摸爬滾打過來了,體會更深刻。但問題是,你首先要熬過來,所以,怎麼才能熬過來?傍棵大樹。實驗室總有小老闆、博士後或者高年級的學生吧,跟他們處好關係,畢竟他們對如何獨立科研已經有了比較多的積累。現在網路上也有不少博士社群,甚至你可以到「在行」上找個資深前輩好好聊聊。資源的多少,就看你有多少心去拓展了。

啰嗦了這麼多,其實最核心的就是,主動去成長。抱怨歸抱怨,如何在博士期間收穫最多才是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此外,在經歷了這些抱怨後,如果你成為了教授,請善待你的學生。


推薦閱讀:

養細胞有哪些經驗和教訓?
盤點:35周歲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 可以申請什麼項目?
袁嵐峰:如何看待現代版「傷仲永」?
研究生導師對我不公平應該怎麼辦?研究生怎樣與導師(老闆)相處?

TAG:博士 | 科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