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臨終前對國際形勢的預判,大都應驗了

李光耀像經營一家企業一樣經營新加坡,他的策略值得所有企業家學習。

最近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我看朋友圈裡面炸開了鍋,大家紛紛開始預測未來幾年的世界形勢,因為從來沒有像今天一樣,一個美國的總統當選,能夠跟中國中產階級及社會精英的關係如此密切。

看看我們周圍的人,大家都在討論著去美國買房、移民、送子女出國留學、旅遊、購物、買美股,大家的生活已經和世界無法分開。

那麼今天我給大家推薦一本過去一年我讀到的最有收穫的一本書《李光耀觀天下》。

前一段時間經過新加坡機場的時候,我買了一本英文未刪節版的《李光耀觀天下》(英文名是《One mens view of the world》),這本書是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臨終遺作,他對世界主要的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美國、歐洲、中東、朝鮮半島、印度、東南亞未來幾十年的發展形勢,都做了很直接的預測,頗有道理,今天我特意花點時間把其中的要點摘錄出來,分享給朋友們。

1)儘管中國崛起,未來幾十年美國仍然是世界第一強國

和中國不同的是,美國是移民國家,每年有大量移民帶著活力進入美國,他們包括中國人、印度人、歐洲人、日本人,他們給美國社會帶去了多樣性,這是美國社會保持創造力領先的根本動力之一。所以世界最先進的科技創新,大都來自美國。

英語是美國的另一大優勢。李光耀本人作為華人,嘗試了學中文學了50年,當仍然學的很一般,因為中文太難學了。中國之所以在吸引人才方面不如美國,中文比較難學是很大的原因。

美國有很多個經濟中心,包括紐約、華盛頓、波士頓、舊金山、洛杉磯、西亞托、芝加哥。這些中心十分多元化並會互相挑戰,不會墨守成規。德州人發現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後,身為德州人的前國務卿詹姆斯·貝克就試圖在休斯敦建立一個可挑戰波士頓或紐約的中心。另一個例子是曾擔任美國駐新加坡和中國的前大使洪博培,他是我(李光耀)的私交。他的家族有前列腺癌病史,他在繼承父親的財富後,就把研究前列腺癌的最優秀科學家帶到他的家鄉猶他州,以研究這種病。美國社會的多元性是它保持活力的很大原因。

相比起歐洲這樣的福利社會,美國人有更強的創新創業活力。在美國,如果你不努力奮鬥,也有可能淪為社會底層而去街頭要飯。

美國是一個新墾社會,沒有階級障礙,每個人都頌揚起家致富,都想發財,從而形成一股強有力的衝勁去創業生財。在美國企業里,年輕人往往在會議上有更大的發言權,而他們洋溢的生氣會被疏導以幫助公司變得更具創造力。

美國社會出現過很多次危機,但是都成功度過,這片土地極強的自我創新能力讓人敬畏。

但中國的崛起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未來世界許多國家需要學會在中國兩大巨頭之間生存。中美兩國都有核武器,交戰的可能性非常小。

2)歐洲將走向衰退,歐元區可能解體

二戰中歐洲整個大陸幾乎被毀滅,使得二戰後歐洲人開始向外更平靜的社會生活,整個歐洲開始進入福利社會。也就是說,你不上班在家拿救濟金和去上班掙的錢,可能相差無幾。這樣導致了歐洲社會活力喪失,失業率居高不下。

這樣的社會形態如果是在一個封閉經濟體下也許可以運行,但是當世界開始全球化,許多原本屬於歐洲人的工作被轉移到了中國人和印度人手裡,歐洲人的日子開始很難過。

也許歐洲人希望通過技術升級改造,把低端製造業轉移到亞洲去來獲取更高附加值,但是多年來收效甚微。因為歐洲人的技術在進步,中國人、韓國人、印度人也在進步,福利社會下歐洲缺少美國和中國那樣的創新活力。

極少數北歐國家既保持了福利社會又保持了國家競爭力,但是丹麥、瑞典這樣的國家只是特例,大部分歐洲國家不具備他們那樣的條件。首先這幾個北歐國家人口都很少,他們和德國、法國、英國這樣幾千萬人口的大國不可同日而語。另外丹麥瑞典都是單一民族國家,他們擁有其他歐洲國家不可能有的民族凝聚力。這幾個國家的人民勤奮工作,並為整個社會創造福利,他們覺得工作不只是為了自己,更是感覺是在幫助自己的部族和親戚,而不是去拿自己創造的價值去養活那些和自己不是同一種族的遊手好閒之徒。

在其他歐洲國家,尤其是法國這樣的國家,因為大量外籍移民的湧入,導致了社會結構發生變化,直接動搖了整個福利社會的根基。一些外籍移民及其後代,不努力工作卻可以領取國家發放的高額救濟金,而那些勤勉工作交稅的本國人,很可能會感到不平。

因為種族和宗教的因素,外來移民這麼多年來很難真正融入歐洲社會。歐洲並不像美國那樣歡迎移民,但是他們又因為需要而不能完全拒絕移民。

歐元區的結果很可能是走向解體,因為貨幣統一而財政不統一的情況導致了希臘這樣的國家的經濟開始崩潰,而德國等經濟較好的國家又不能完全的去救援。

如果是中國或者美國這樣統一的經濟體,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想想如果中國或者美國的一個省(州)出現了突然的經濟困境,那麼中央政府會通過其他的省(州)向這個地方提供援助,提供援助的地區會認為是援助同胞,而不會有特別的意見。但歐洲這樣的多民族國家組成的經濟體則不同。

如果歐元解體,對歐洲經濟還有世界經濟都有巨大打擊,像中國這樣的國家的出口可能會受到影響,在歐元解體之前,銀行可能會遭到擠兌,私人投資也會因為情況不明朗而減少。

歐元區解體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以少部分發達國家為核心建立起一個新的共同體,而不再是目前這麼多經濟發展水平不齊的國家在一起。德國會是未來歐洲的核心,法國在和德國的競爭中已經掉隊,法國將可能成為歐洲第二層次的核心。

擺在歐洲人面前的將是苦日子,但歐洲也不會變得特別慘,這仍然是一片高度文明的大陸,歐洲人仍然將長期保持高的生活水準。

3)日本看不到希望

日本社會最大的問題是人口老齡化,日本若不解決人口問題,前景將十分暗淡。

日本女性的生育率只有1.39,遠低於2.1的人口替代水平。1950年,日本每名年長者由10名勞動者來供養,隨著生育率的下降,這個數字近年來卻減少為2.8人。這樣的趨勢預計還會持續。到了2060年可能減少為1.3人。到時候日本的年輕人或許再也無法承受負擔而選擇離開。這是日本經濟萎靡的根源。

新加坡也面臨著和日本一樣的人口問題,但是不同的是,新加坡努力引進優秀的移民,並且讓他們融入社會,但是日本是一個封閉社會,他們對外來移民十分抗拒。這意味著,日本走出人口老齡化的最佳解決方案被自動排除掉了。

當年日本曾經有大量移民到拉美的巴西等國家,前些年這些日本後裔試圖回歸日本,連他們都遭到日本社會排斥。外國人目前在日本的常駐人口只有1.2%。

一個國家的人口結構決定了人民的命運。你很難指望一個老年人像年輕人一樣去舉債消費,換車還有各種支出。

日本將不得不面對它的強大鄰居,中國崛起所帶來的衝擊。日本將走向平庸。

4)朝鮮半島,短期內不可能統一

朝鮮半島短期內看不到統一的希望。

德國統一25年之後,至今西德人每年仍然要支付巨大的代價去供養東德人,而朝鮮半島統一的成本比德國要高的多。韓國人很少會有人願意去承擔這樣的代價。

而真正左右朝鮮半島統一的力量是朝鮮韓國背後的大國。目前的局勢,並不會讓中國和美國感到不滿。

美國剛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抽身出來,已經精疲力盡,他們自然希望半島局勢長期保持穩定。

中國並沒有意願讓朝鮮半島統一。統一後的朝鮮半島可能受到韓國支配,這樣有可能使得美軍直抵鴨綠江邊,這是中國人不願意看到的。再者,出現一個強大的統一的鄰居,對於中國來說並不是好事情。

在未來幾十年內,朝鮮半島不太可能有戰爭爆發。

5)印度受歷史文化的影響,挺難和中國一樣崛起

印度不能和中國相提並論。中國是經過自然發展形成單一國民的。中國有九成人口是漢族人,而幾乎所有人都能說同一種語言。中國有著印度缺乏的凝聚力。

印度在歷史上就不是一個單一實體的國家,那是英國人想出來的概念,但是依然理想多於現實。這個國家有400種語言。英國人的統治也沒有改變這一點。英語在這裡只有2億人使用。

印度的種姓制度對社會的影響很大。在這裡,高級種姓的人往往只與自己階層的人通婚,這阻礙了社會的流動和創新。

印度的高級人才外流很嚴重,雖然中國也有大量的人才到外國去學習和就業,但是他們當中的優秀人士很多回到中國創業和工作,又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活力,因為中國能夠提供他們發展的環境。而印度的高級人才很多都外流之後不再回來。

雖然印度是一個民主國家,但是李光耀認為,經過這些年的觀察發現,民主不是什麼靈丹妙藥,也無法為人們解決所有問題。社會內有一些根本的勢力是難以改變的,那些歷史越是悠久的國家越是如此。

6)中國:將保持現有的狀態崛起

李光耀在書中花了很多篇幅去介紹對中國的預測,其中大部分是積極正面的。大致的意思是短期內中國將保持一個強大的中央,這是幾千年來中國根深蒂固的傳統。西方一些人希望看到中國實現西方傳統的民主,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中國是一個地域廣闊,擁有13億人口,具有不同文化和歷史傳統的國家,它將會走自己的道路。

英文原版的《李光耀觀天下》中保留了更多對中國一手的觀察和預測。因為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我不在這裡過多的摘錄,大家可以去找來看看。

事實證明過去很多年來李光耀對中國的預測大都是準確的,這是一位精通中西方文化的政治家。

寫在最後:

作為一個中小型創業公司的創始人,李光耀的故事對我的激勵很大。他在新加坡這樣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地方,充分在本地區各個大國之間周旋,利用全球化將新加坡的利益最大化,成為亞洲的典範國家。他講究效率不喜歡爭論,是一個實用主義者,鼓勵往前跑而不是爭論各種社會制度。

李光耀說:「無論世界怎麼樣,新加坡都得去接受它,因為新加坡實在小的無法改變世界。不過,我們可以嘗試最大限度利用有限的空間,在本區域的巨樹之間穿梭。」

互聯網創業者又何嘗不是?在BAT這樣的巨頭壟斷下的行業格局內,大部分互聯網創業公司小得不能再小,小到無法改變世界,但是我們可以試圖做一個互聯網行業的新加坡。

李光耀像經營一家企業一樣經營新加坡,他的策略值得所有企業家學習。

首先新加坡保持開放,與中國、美國、東南亞、日本等主要世界經濟體都保持著深層次的交往,尤其是在中國和美國之間,新加坡從來不站隊,李光耀做到了不管世界形勢怎麼變,自己和這些巨頭之間永遠是朋友。雖然新加坡很小,但是李光耀能充分利用自己作為小國的信息優勢,去影響周邊的巨頭。李光耀對鄧小平改革開放的影響很深,確切說鄧小平的很多理念都來自和李光耀的交流,新加坡也因此在中國獲得了許多其他小國難以獲得的特殊資源。

然後李光耀很強調引入不同基因的外來人群,豐富新加坡的創造力。李光耀拒絕新加坡變成日本那樣的封閉社會,它積極引入外來優秀移民,並創造條件讓他們融入新加坡,變成新加坡人。創業公司又何嘗不是?一家優秀的創業公司,必須學會引進不同背景的人才,並創造條件讓他們和平相處,一家由單一背景的人組成的創業公司,必然會面臨創新乏力的困境。

當今中國互聯網社會,恰恰跟李光耀當年所處的世界一樣,巨頭爭鋒,形勢瞬息萬變,短期內巨頭很難完成洗牌,而一些老牌互聯網巨頭因為其根深蒂固的歷史文化,開始出現日益嚴重的內部問題。在這樣的形勢下,給一些中小型互聯網創業公司提供了無限的機會。

創業者多讀些歷史,大有裨益

推薦閱讀:

新加坡是否正在從精英政治走向民粹主義?
「新加坡模式」如何解決改革中利益分配不均的問題?
李光耀對中國到底是什麼態度?
沒有李光耀後的新加坡會是怎樣的?未來會有怎樣的發展?
如何看待李光耀的孫子李繩武表示「新加坡再不需要有一個李家領導人」?

TAG:李光耀 | 国际局势 | 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