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轉自豆瓣網友:生活就是為了死亡——解讀《維羅妮卡決定去死》

這一切得從一個故事開始。

「從前,有一個法力無邊的巫師,想摧毀一個王國,就在井裡下了魔葯。那井是王國所有居民的水源。誰要是喝了這水,就會變成瘋子。

「第二天一早,喝過這井裡的水,所有的居民都變成了瘋子,唯獨國王沒有,因為另有一口井專供他和王室飲用。他憂心忡忡,想控制住居民的行為,因此下達了一系列公共安全與衛生方面的指令。不過,警察和警察官也飲用了魔水,覺得國王的命令荒謬不堪,決定無論如何也不照此辦理。」

「全國的居民都得知了指令的內容,他們堅信國王瘋了,才寫下這些無聊的文字。他們狂呼大喊來到城堡,要求國王退位。」

「國王絕望了,準備放棄王位,但王后阻止了他。她說:「我們現在就去那口井,也喝那兒的水,這樣我們就和他們一樣了。」

「國王和王后去了,飲下了魔水,馬上開始胡說八道。這時,他的居民後悔了:既然國王如此睿智,為什麼不讓他繼續治理國家呢?」

「國家一派祥和,儘管國民的言行和鄰國大不一樣。而國王一直統治者這個國家,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二)瘋子的誕生:社會的同化

講完這個故事,讓我們對「什麼是瘋子」有了新的了解。

所謂瘋子,乃是相對而言的,瘋子就是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和社會上大多數人不同的人。那為什麼會出現瘋子這麼一說呢?

參考書中第90頁當中,維雷特院長對維羅妮卡母親所說。社會是由大量不同個體組成,每個個體都有自身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可是生產的社會化和一體化,比如餐廳都要在餐點左右營業,決定了大多數人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必須類似,才能保證社會的正常運行。否則每個人都是在自己想吃飯的時候才吃飯,那麼整個社會怕是無法運轉了。

為了保證社會的高效運轉,出現了各種規範,出現了規範後,便開始同化的過程,在《肖申克的救贖》當中稱為體制化。而在這種同化過程當中,一部分人沒有被同化,因此在表面上出現了異常的行為,影響了社會的有效運行。於是這些人就成為了瘋子,被當成異類。

在上文的故事裡,所有人喝了魔水,並沒有讓王國滅亡。反而是國王的正常,臣民的瘋狂,導致國家的混亂。社會的有效運行不在於個別人的智商,而在於大部分人的規範程度。

為了使社會有效運行,這部分瘋子就被隔離起來。於是,出現了精神病院。

注意,主導以上這個過程的力量不是來自某些個人,也不是來自於什麼精神力量,而是抽象的社會概念。如同經濟學中的經濟概念擁有影響經濟行為的力量一樣。

(三)個人的命運

每個個體被創生時,就是不同的。所以他們本身就具有獨特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而他們被社會同化。但難道只有瘋子會反感這種同化嗎?

或者說,難道就只有精神病院里有瘋子嗎?

維雷特院長說:「瘋子之所以成為瘋子,是因為他們體內分泌一種化學物質,這種化學物質便是類礬。通俗一些說就是苦病。」

類礬在這裡,如同笛卡爾提出的松果體概念一樣,是一種哲學概念。我認為它的含義類似於偽裝。

可是苦病患者也有隱性和顯性之分。

a.慢性苦病患者:庸人

大部分苦病患者仍然生活在社會中,而且數量相當之大。他們便是所謂庸人。他們被社會同化的太徹底了,他們被病魔擊倒漸漸失去了渴望,不出幾年就再也不肯走出自己的世界。他們限制著內心的成長,依然上班、看電視、抱怨交通、生兒育女等等,卻機械的做著這一切,內心激不起一點漣漪,因為這一切都在控制下。他們最大的問題,在於他們根本不會表達出任何情感。他們在每個周日下午發現自己有病,開始迷茫空虛。可是,新的一周開始,他們又重新陷入苦病。

他們是慢性苦病患者,他們就是所謂的庸人。

b.急性苦病患者:瘋子

我們觀察一下在維雷特里的幾個瘋子。

第一個是澤蒂卡,她發瘋是因為無望之愛。她渴望做一個見不得光的情婦,但她在現實當中又有一個無微不至的好丈夫。讓她矛盾,最後崩潰。

第二個是瑪麗,她發瘋是因為得了恐懼綜合症。她是一個高級律師,但是當她發現在薩爾瓦多,如此多的人生活的這麼困難,而且發現法律不是為了解決矛盾,而是為了無限拖長矛盾。她渴望去做一個決絕的改變,去薩爾瓦多拯救眾生。然而,她是一個高級律師,然而她的家庭限制了她。她陷入矛盾,最後入院。

第三個是愛德華。他想成為一個畫家,畫下「天堂的影像」。可是他的父母是外交官,一心想讓他繼承他們的路。他們關於人生選擇不斷鬥爭,最後愛德華為了父母親的愛,決定屈服。然後,愛德華就瘋了,入院了。

這三個瘋子說明了入住精神病院的瘋子是急性苦病患者。他們渴望的現實和社會的規範發生了矛盾,在某個特殊的事件的誘導下,苦病發作,成了瘋子。

第四個便是維羅妮卡。她的存在和前面幾個都不同。她不是因為發瘋,而進入精神病院。她是因為自殺未遂而進入精神病院。她是一個慢性苦病患者,所以在一開始,她認為自己不是瘋子。

維羅妮卡是一個最富形而上學的瘋子,她是一個悲觀的虛無主義者。在她自殺前的心理獨白,她說生命是一成不變的,一切都在往壞的方向進展,一切都錯亂了,她卻無能為力。她否定了存在的意義,所以她是虛無主義者。虛無主義者要麼選擇遊戲人生,要麼就是選擇自殺。

c.天才

愛因斯坦認為即不存在時間,也不存在空間,只存在著兩者的結合。

哥倫布認為地球時圓的。

埃德蒙?希拉里認為人類可以登頂珠峰。。。

所有這些人都是天才。天才必然有著獨特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可是他們為什麼沒有成為瘋子?

澤蒂卡說:「瘋子是不能表達自己的人。」

天才之所以成為天才,是因為他們有著瘋子般的思想,卻同時擁有了正常的表達能力,像愛因斯坦可以運用數學推導出相對論。最重要的是,在他們有生之年,他們的獨特思想被證明是正確的。

在梵高有生之年,他一直被認為是瘋子。而當他去世後許多年後,人們才發現他是個天才!

天才和瘋子只有一步之遙!

d.正常人

1.博愛會

既然有了患者,那麼肯定會有正常人。維雷特院長為了保證瘋子的社會化,特別讓一群已經康復的苦病患者繼續留在精神病院,給瘋子施加好的影響。他們自發的組織了一個「博愛會」,他們是蘇菲派信徒。他們是正常人。

他們擁有自己獨特的人生見解和行為方式,以至於當慢性苦病患者維羅妮卡碰到他們時,認為他們是瘋子。

可是他們並沒有行動,他們在逃避。他們把自己關在精神病院,與外界隔離。他們有著相似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他們也無法接受不同的行為意見,以至於當瑪麗決定出走時,他們認為瑪麗是瘋子。嚴格來說,他們也不是正常人,他們也是苦病患者。

2.康復後的瘋子

只有出院的瑪麗、澤蒂卡、愛德華、維羅妮卡成為了真正的正常人。

瑪麗最後決定離開博愛會,停止空談,前往薩拉熱窩,成為一名志願者,做自己真心想做的事。

澤蒂卡離開了維雷特,她重新回到社會。她會和大部分人有同樣的行為。但她知道她的靈魂是自由的,她也可以與其他的生命交談。她會做她真心想做的事,追逐快樂,而不在意外界的眼光。她會每年在休假時去冒險。她成為了能表達自己的瘋子,她有了天才的潛質。(某天她冒險成功破了吉尼斯紀錄,她就會成為天才了。而庸人甚至連嘗試都不會,又怎麼會成為天才?)

她們發生如此的轉變,像院長所說:「奇蹟般的康復。」,都是得益於維羅妮卡的存在。

同時,也由此可見,其實每個個體在內心都是反感社會的同化的。

(四)維羅妮卡:哲學的中心人物

維羅妮卡是小說的主要人物,所以我把她獨立成為一章,雖然同時她又是屬於康復後的瘋子一類。

我剛開始說過,維羅妮卡在入院時是虛無主義者。而她出院後呢?她成了存在主義者。所以也可以這麼認為,維羅妮卡這個人物集中體現了這部小說的哲學理念。

是什麼促成了她從虛無主義者轉變成存在主義者呢?是因為面對即將到來的死亡。

維羅妮卡決定去死,然而她醒來發現自己進了維雷特,然後發現自己靜靜等待死亡的來臨,於是她決定再度尋死,馬上結束自己的生命。可是,她沒有機會。於是,在靜靜等待死亡來臨的時間中,她面對死亡,開始思考存在的意義。

正是因為面對死亡和入住精神病院,所以她不需要隱藏自己任何情感。她感受到恨。沒過多久,她就開始後悔自己自殺的行為。她發現,生命還有這麼多種可能。她發現自己想要殺去的是那個社會希望她成為的那個自我,那個規規範范地隱藏自己的自我。

這只是她思想上發生的轉變,而她的行為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為了安撫自己的心靈,她開始在晚上彈鋼琴。她在音樂當中尋找到了安適。她望著星空,看到了永恆。她發現在短暫的人生之外,還有一個永恆的世界存在,在那個永恆的世界裡,音樂無堅不摧,創造著奇蹟。

在這裡我不得不提到美學上的重要原理:「藝術的通靈性。」繪畫和音樂都是藝術的一種形式,它們同時都具備著通靈的功能。愛德華想要畫出天堂的影像,維羅妮卡在音樂中發現了永恆的存在。在西方藝術史上,繪畫和音樂的一開始是為了宗教服務的,它們的任何就是提供天堂的影像,傳達福音,這就類似於通靈一說。

藝術的通靈性不僅體現在人和永恆(或者說上帝)之間,也體現在人與人之間,人可以通過藝術表達出言語無法表達的意思,尋找到自己的知己。在這裡,維羅妮卡也通過音樂找到了自己的知己——愛德華。

愛德華可謂是理想的愛情的化身,在他的世界裡,一切都是以美的規則構成的。而在認識維羅妮卡之前,他一直選擇逃避現實,躲避在自己創造的世界之中。

澤蒂卡問維羅妮卡:「你手淫過嗎?」澤蒂卡問這句話並不是一種性騷擾,而是想要給予維羅妮卡一種啟示:她得到過真正的快樂嗎?

a.解釋:性的作用(有不適內容,開放一些看,也不一定是我的觀點)

這邊,我又不得不引入性這個話題。我說明一下性的作用。在書中,維雷特院長看了一本書,這本書講了各種性怪癖。這實在是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

在教會學校就讀的女孩幻想自己遭受強姦。西裝革履的男人或高級官員說他們將大把的錢花在羅馬尼亞妓女身上,只為舔舔她們的腳丫。男人愛上了男人,女人愛上了閨蜜。丈夫想看妻子被其他人佔有,妻子每次發現丈夫與人通姦,都會產生手淫的慾望。做母親的要剋制衝動,才能不去獻身給第一個按門鈴送東西的男人,做父親的講述了自己與有異裝癖的人的故事,他們越過了警衛森嚴的邊境,那真是一場隱秘的冒險。還有亂交。似乎所有的人一生至少有一次產生過參加亂交的慾望。亂交,就像人們想像的那樣,肯定是毫無秩序純粹快樂的東西。佔有慾不再存在,快感和混亂取而代之。

在這裡,我不想把性怪癖解釋為「資產階級的腐敗和墮落」,這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

結合這個材料,我們看到人們在性當中總是想要突破規範,突破束縛。有怎麼樣的現實束縛,就會有怎麼樣的性怪癖。

所以我們得到這麼一個結論。人們在性當中是為了突破規範的束縛。

而小說中更是提到,為了得到真正的快樂,雙方可以完全做自己想做的,只要不侵犯另外一方的權利。

而不是把性當成一種義務,達到另外一方想要期待的狀態。壓抑自己內心的渴望,只是因為不想被對方認為是一個蕩婦。

怎麼說呢?生命是為了追求快樂。

而維羅妮卡恰恰缺少這樣一種快樂。她過去在性當中,一直是在扮演一個男人期待的角色,而不是她真正想要的自我。

澤蒂卡告訴了她,她都快要死了,卻還沒有體會到真正的快樂。而正是因為快要死了,所以維羅妮卡決定嘗試!

於是就發生了那一幕,維羅妮卡當著愛德華的面手淫,體會到了過去從未體會過的快樂。

愛德華對於維羅妮卡的這種行為,只是微笑。他沒有嘲笑,也沒有指責維羅妮卡。他傾聽維羅妮卡的音樂,他讓維羅妮卡活出了真正的自我。維羅妮卡發現自己終於達到了自己理想的狀態,她不用思考,音符就自動出來了。她陷入了愛情。

維羅妮卡愛上了愛德華,因為愛德華讓她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愛德華也愛上了維羅妮卡,因為維羅妮卡讓愛德華看到了自己心中「天堂的影像」。

他們之間的愛情,雖然只用一周就產生了,可是他們的愛情卻極富形而上學的意義。他們的愛情是靈魂上的共通,維羅妮卡的音樂扮演了通靈術的角色。他們在精神上同行,愛德華的包容和傾聽讓維羅妮卡尋找到了真正的自我,愛德華看到了「天堂影像」,他們的精神互相鼓勵,互相支撐。

然而,維羅妮卡的生命只剩下了一天的光陰。再也沒有時間可以等了,因為面對死亡,所以維羅妮卡和愛德華髮現了他們之間的愛情才是最珍貴的。於是,他們毅然決定逃出精神病院,維羅妮卡跟隨愛德華,他開始畫「天堂的影像」。維羅妮卡以為自己會死在愛德華懷裡,那樣的死是多麼甜蜜。

然而,維羅妮卡醒來了,她發現自己沒有死。原來一切都是維雷特院長的主意,他讓維羅妮卡服用了一種藥物,有類似於心臟病發作的感覺,卻沒有毒副作用。他讓維羅妮卡意識到自己的生命所剩不多,讓她面對死亡,喚醒了她的生存意識。如同院長所說:「苦病的唯一解藥便是生存意識。」或者說是直面死亡。

所以我起了這麼一個標題,只有當你意識到你的生活是為了一個不遠處的死亡,你才會發現你真實的自我。

而且,這種生存意識還有傳染作用,成功讓愛德華、瑪麗、澤蒂卡也醫治好了苦病。

這點,作者想告訴我們,直面死亡,去尋找真正的人生。那樣,才能真正的活著!(很存在主義的觀點)

(五)哲學

上面說了這麼多維羅妮卡,主要是為了這一部分做準備。在這裡,我們集中討論小說中的哲學思想。

仍然是回到一開始我提出的觀點。維羅妮卡在入院時是虛無主義者,在出院時卻成為了存在主義者。她的這一轉變的答案,我在上文已經給出:生存意識或者直面死亡。

這裡,我又不得不扯到死亡對於哲學的重要意義。這裡,我又要扯到那一句名言:哲學離不開死亡,藝術離不開性。

死亡之於哲學的作用,我在上文里已經講的比較多了。因為直面死亡,發現人生的短暫,所以才開始思考存在的意義。存在這個重要哲學命題,就是從思考死亡當中開始提出來的。這裡,我就先這麼簡述了。

然後性之於藝術的作用。我以前說:藝術離不開性,指的是從認識論本質的角度講,美離不開人對性的感覺。明月當空和樹下伊人,本質都是同一種感覺。

在這裡,我又想補充一點。一是從周國平先生的散文《性與死亡》,二是從這部小說當中受到的啟發。我想性和死亡扮演了一個類似的角色,周國平先生說,人在性當中體驗到了死亡,一種意識的迷失。這從感官體驗上講,如果從對人得思維的作用上講的話。死亡讓人思考人生的意義,性則是讓人有一種突破束縛的感覺。死亡和性扮演了一種催生和改變的力量。死亡催生了哲學,讓人思考正常的人生,然後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觀。而性催生了藝術,而通過藝術來表達一種突破束縛的思想。

這只是我個人不太成熟的觀點,只當參考。

然後我再回到哲學這個話題。直面死亡讓維羅妮卡完成了從虛無主義者到存在主義者這一轉變,你肯定一直想問我:「什麼是存在主義?」

從存在主義和虛無主義的區分來講,它們的區別在於關於人生是否有意義這一命題的回答。

存在主義認為有,虛無主義認為沒有。

然後許多其它哲學流派也是認同存在的意義。那麼,存在主義和它們的區別又在哪?

這裡我借用存在主義大師薩特的話:「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創造意義!」這是存在主義哲學運動當中標語式的口號。

存在主義的核心思想就在於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我們只活一次,所以我們要讓我們的存在有意義。

然後我再借用薩特的另外一句話:「生命應該有意義,這是一個命令。但我們生命中的意義必須有我們自己創造,存在的意義就是要創造自己的生命!」

「人生是由一個又一個選擇決定的,而人必須為自己的每一個選擇負責,因為他有選擇的自由。」

「人是註定要受自由之苦的。因為他並沒有創造自己,但卻是自由得,因為一旦被扔入了這個世界,他就必須為他所做的每一件事負責。我們的自由迫使我們要成為某種人物,要「真實」的活著。」

這幾句話是存在主義代表性的觀點。有了這些觀點。我再來解釋,為什麼維羅妮卡最後成了一個存在主義者。

第一,維羅妮卡認識到生命有多種可能性,她之所以成為那個循規蹈矩的自己,完全是自己的選擇。這個符合了存在主義選擇和責任的思想。

第二,維羅妮卡決定去做真正的自己,意識到自己原來的生命沒有意義,而現在她要追求真正的自我。而且她在「臨死前」(最後沒死),發現自己的人生有了意義,她讓愛德華回到了原來半途而廢的路上。

在這裡,她已經意識到人生必須有意義,而且通過愛情她創造了自己的意義。最終,她創造了真實的自我。

我們看到,存在主義讓維羅妮卡活出了真正的生活。

(六)總結

前面紛紛雜雜說了那麼多,我來做一個總結。

本書主要想告訴由於社會的高效運行,需要規範。所以社會不斷在同化個人。而沒被同化的人,並且表現出來的人,則會被社會排斥,認為是瘋子。

可是我們的人生是我們自己的。我們不僅是這個社會的一部分,我們更是我們自己。我們為了遵守社會的規範,一直為了別人的眼光而活。一直努力扮演自己應該扮演的角色,而忽視了自己內心那個真正的自我。於是,我們開始抱怨,開始空虛,開始疲倦。

而維雷特院長給了我們一個藥方,讓我們活出真正的自我。那就是直面死亡,或者說生存意識。

只有直面死亡,我們才知道我們的存在是多麼短暫,我們才會去思考什麼是真正的生活。才會發現自己想要的生活,是真正的自我。而我們之前為了扮演那個應該的自我,從未獲得過快樂。

而暫且可以認為這本書蘊含了存在主義哲學的觀點。

所以,直面死亡,活出真正的自我!


推薦閱讀:

大家經歷的磨難都是怎麼堅持過來的?
乞丐的內心世界是什麼樣?
認識自己相貌和心相的智慧
獨自一個人在一個城市生活,你的精神支柱是什麼?
青春期的女生主動想要從事性工作是思想的誤區嗎?

TAG: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