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比丘記事:為我說過的很多話而後悔

10、

戒期內除了大量的宗教儀軌,還有課程,主要是講戒律。

這些內容很多以前都學習過,但在這種場合下領受,又有些新的體會,出家人的第一步戒律是沙彌律儀,一位多年在藏經樓閱藏很少下樓的比丘法師給我們講了幾堂課,據他介紹,受時間所限,所講的內容是經過壓縮的,在佛學院要講一個學期。

給我觸動較大的是,他講解的沙彌律儀中威儀篇中「不轉行說大沙門過失」的那條,其實,我們寺院里每半個月誦戒,這些戒條早已耳熟能詳,但經過他的講解,確實,感覺非同一般。

其實,也是非常的懊惱,一條非常簡單的道理,但是我們就是做不到,或者說做不好。如果出家前,我能懂得並做到這一條,做好這一條的話,那我的生活一定會比現在不知道要好多少倍。

真是可憐。

大沙門就是修行人,轉行,就是背後說,授課法師解釋,出家人的威儀不光是說把腰板挺的直直的,走路走直線,眼觀鼻,鼻觀心。不講別人的過失,也是出家人的威儀。這條戒律的意思就是,身為出家人,要管好自己的嘴巴,不要在背後講別人的過失。這個別人,包括出家人、在家人,上司、下級、同行,乃至政治、經濟、文化等等。

我們剛出家的時候,師父很強調我們要背誦儒家經典,其中《弟子規》中就有「揚人惡,即是惡」。也是講不要在背後講別人的壞話。

出家前,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屢屢受挫,屢屢不順,乃至怨天尤人,現在仔細一想,跟別人根本就沒什麼關係,純粹都是自找的,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或者說不知道需要管一管自己的嘴,由著性子來,隨著情緒亂講,不知道哪句話就傷了別人,也傷了自己,有時候當時就倒霉,惹出很多的是非,有時候給自己埋下禍根,日後發作。

禍從口出,就是這個道理。

遺憾的是,懂得的太晚了。真的是追悔莫及。

人在社會上生存,良好的人際關係,非常重要,是生活質量乃至生命質量的基本保證,但,因為我們的情緒、混亂的思想、煩惱,導致不能做到隱惡揚善,所以互相敵視,互相鬥爭。通常表現在,自己得罪了人,但自己不知道。我記得,出家前,我聽說某某人說了我的過失,心裡非常憤怒。

但,當時,就沒有想過自己總是去說別人的過失,別人是不是也很憤怒呢?

現在想起來,那個樣子生活,能好好地活到出家,都是萬幸。真的。

授課法師說,那是不是說,出家人都不去說別人的過失,是不是就麻木了呢?當然不是,看到別人的過失,如果真心想幫助別人改正,可以找到適當的時機,在不傷害別人的情況下,當面善巧的指出來。如果時機不成熟,就耐心地等待。

其實,這是一個態度問題,對於別人的過失,我們究竟是想以這個過失去挖苦、諷刺、傷害別人,還是真誠地想讓別人好起來。往往更多的時候我們自己根本就抉擇不清楚,常常是話脫口而出。

而且,我們內心深處的煩惱有的時候會讓我們假以幫助別人的名義,而去講說別人的過失。

我個人認為,這條看似出家人的戒律,對在家人也非常的適合,比如,當我們對他人、政治、經濟、文化行為、現象有些看法的時候,是通過建設性的行動來改善,還是消極地沉默,甚至惡意地批判或者漫無目的地亂講一通。

道理並不複雜,但,做起來確實不容易,我想,即便,出家前,有人告訴了我這個道理,會對我的生活有一些改善,但是,更多的時候肯定還是管不好自己的嘴,因為,沒有管住自己嘴的方法,對講別人過失的後果也沒有深刻的了解和認識,所以就只能沉溺在各種各樣人我是非當中不能自拔,很低級地活著,很低級地重複。

略覺慶幸的是,現在終於懂得了,以後,打死我,也不會張嘴就亂講別人的過失,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有的時候,性情一上來,話跟著就出來了。

還是佛門的辦法多,通過戒律的形式,就比較容易做到,而且持戒可以培養自己的定力,覺照能力,更好地管住自己,然後開啟自己本有的智慧,漸漸就能夠斷除很多很多的過失,讓自己超越人我是非,越來越慈悲、善良和智慧。生命也越來越光亮。

佛門裡一部重要的經典《法華經》中有一品叫「安樂行品」,佛陀告訴我們,如果一個人想獲得身心的安樂,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不要講說別人的過失。

很多人來寺院里,比較習慣燒香拜佛,以祈求自己得到種種超自然力量的護佑,獲得平安、富貴和吉祥,這樣做自然有其特有的價值和意義,倘若,能夠做到這條「不說別人過失」的戒律,那所獲得的就更加豐厚了。

不知道會有多少是非、痛苦、糾結、矛盾因此而煙消雲散。


推薦閱讀:

佛經都是誰寫的?
佛家的善是真的善么?
想要戒色,讀佛經有用嗎?
千年之殤——洛陽龍門石窟
居士穿袈裟有什麼果報?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