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廚師的泰國菜之夢|Nahm
本篇原發佈於微信公眾號 走走吃吃
上世紀八十年代,年輕的澳洲廚師大衛·湯普森(David Thompson)來到泰國遊玩,當時的他並不覺得泰國菜有何特殊之處。然而在一位當地朋友的祖母為他展示了傳統的泰式宮廷料理之後,他對泰國料理的認知被徹底顛覆。這次旅行使他對泰國菜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於是他改變了行程,花了好幾個月時間跟隨這位老奶奶學習傳統的泰式烹飪。後來他更是在曼谷住了下來,繼續學習泰式烹飪。
David Thompson本尊,圖片來自Marina Bay Sands Singapore官網幾年之後回到悉尼,他先是在一間酒館裡當廚師,然而他並未忘記自己熱愛的泰國菜。九十年代的悉尼並無什麼像樣的泰國餐廳可尋,人們對於泰國菜也沒多少概念。於是湯普森便每個月都在酒館裡舉行一次泰國之夜活動,將一些傳統的泰國美食介紹給他的同胞們。沒想到這些異域的味道竟然引起了大家的濃厚興趣,於是1991年前後(有說是1992年),湯普森的Darley Street Thai餐廳在悉尼開幕。第一炮打響之後,湯普森於1995年開設了第二家餐廳Sailors Thai.兩家餐廳都頗受當地食客歡迎,故事到這裡才真正開始。
COMO酒店集團的老闆克里斯蒂娜·王(Christina Ong)對湯普森的泰式烹飪才華頗為讚賞,遂邀請他去自己的酒店開設餐廳。這便是第一家Nahm的來歷了。2001年倫敦的Nahm餐廳在哈爾金酒店(The Halkin)開幕。泰國菜這種頗具街頭風情的菜式竟然在貝爾格萊維亞(Belgravia)這個富人區立穩了腳跟,而且開門僅僅六個月便獲得了米其林一星的榮耀。這是全世界第一家獲得米其林星級的泰國餐廳。故事講到這裡,似乎這位澳洲廚師的泰國菜之夢已然圓滿,但事實並非如此。
雖然湯普森成年以後才真正接觸泰國菜,但在Nahm餐廳開業前後,他便開始系統性梳理泰國料理,並在2002年出版了頗為引人注目的專著Thai Food。不過在遠離泰國的倫敦要開好一家宣稱「正宗「(authentic)的泰國菜,原料便是跨不過去的一道坎。隨著歐盟對於一些食品原料及動植物的進口把關愈來愈嚴格,Nahm的原料供給受到嚴重的影響(尤其是很多獨特的香料植物)。於是湯姆森決定在曼谷開設第二家Nahm,這位澳洲廚師經過十數年的磨練後,終於將自己對於泰國菜的理解帶回了泰國。
2011年《大不列顛及愛爾蘭米其林指南》中,Nahm倫敦被摘星。倫敦店的落幕也是預料之中的事了。2013年倫敦店關門後,Ametsa with Arzak Instruction(2016年米其林一星)便進駐了哈爾金酒店中Nahm的舊址。而湯普森的重心也徹底轉移到了曼谷的Nahm上。
在我看來,一個澳洲廚師敢在泰國首都開設泰國餐廳,這本身便是英勇之舉。Nahm倫敦雖然創出了一些名氣,但在亞洲一切都是新的開始。2013年起,英國《餐廳》雜誌和兩個礦泉水牌子合辦了一年一度的「亞洲50佳餐廳」(Asia『s 50 Best Restaurants)評選活動,Nahm曼谷第一年便獲得全亞洲第三;2014年更是一舉奪冠,獲得亞洲第一稱號;2015年雖然跌落至第7,但仍然位列前十。目前負責餐廳日常運轉的主廚是泰國人Prin Polsuk。
《餐廳》雜誌的「世界50佳餐廳」榜單已經持續發布十多年,近幾年這一榜單開始分列各大洲的50佳餐廳。幾百人的評審團均為餐飲業相關人士,評出來的榜單多多少少有些自娛自樂加商業考慮的嫌疑。我個人並不十分信任這個榜單,餐飲雜誌本身便無法做到脫離商業利益,公允評判,更何況業界人士?在我看來,美食的終極評判靠的是自己的嘴。非要說有什麼榜單值得參考,那還是看看賣輪胎的怎麼說吧。
住在河邊的好處是每天可以看髒兮兮的湄南河...今年五月份去曼谷休了個短假,於是便跑去吃了一頓Nahm。曼谷的餐廳總體上較易預約,不限制提前預約的時間,亦不排斥海外預約,基本上在線預約即可,無須電話。Nahm在Metropolitan by COMO酒店裡面,本想是否直接就住裡面算了;但還是住半島去了。當天做了一個漫長和略痛苦的按摩(按摩師下手實在狠,以前在泰國按摩都沒有感覺如此驚心動魄)後,發現已是曼谷可怕的晚高峰時間了,於是只好坐輕軌前去。出了輕軌站,雖已傍晚,但曼谷街道上酷暑未消,沒走多久便已經汗流浹背了。周圍是金融區,各個外資銀行的招牌都已亮了起來。走進酒店才想起來,Nahm似乎不接受穿拖鞋的食客,然而我們卻並未受阻。曼谷不應該就是人字拖的天堂嗎?
餐廳整體的裝修比較簡單,不少食客已經在用餐了。一眼掃過去,歐美遊客佔據了大頭,看來Nahm倫敦當年的基礎打得不錯啊,加上《餐廳》雜誌榜單的影響,想必不少歐美遊客都會想來曼谷店一探究竟吧?
泰國菜是十分活潑的一種烹飪體系,數不勝數的香料,構建起複雜卻又直白的色香味層次。無論是色澤、香味還是味道都是非常直白卻又值得細細回味的。一到了泰國,我便喜歡往路邊攤、尋常小館裡鑽,簡陋的就餐環境,與近乎奢華的豐富味覺體驗形成強烈的對比。好的泰國餐廳可以金碧輝煌,但這與輕鬆愉悅的就餐氛圍並不矛盾。如果讓人感覺如貴婦般作忌,那我想這餐廳便失敗了一大半。
就餐區域分為室內室外兩部分,曼谷這種氣候狀況,在室外吃泰國菜似乎不是明智選擇。於是我們挑選了一張落地窗旁邊的桌子。瀏覽過菜單後,我們決定點套餐。套餐包括所有開胃菜(canapés,咸辣小菜,一般供一口食用,早期常在餐前觥籌交錯時供應,18世紀在法國流行起來;我個人的感覺是,現在用這個詞的餐廳已經不太多,canapés在很多餐廳轉變成了amuse-bouche),並可以從後面的菜品大類中各選一樣(沙拉、湯、前菜、咖喱、炒蒸烤菜品等),另有甜品。每個人可以選擇不同的湯和甜品。要有心理準備的是,Nahm在開胃菜之後,並不是一道道上主菜的,而是整桌共餐制的。不過吃完開胃菜後,突然眼前就出現了滿滿一桌的菜品,還是讓我吃了一驚。菜品份量則根據就餐人數做調整。
點完菜之後,我們便靜靜地等待菜品上桌了。
小菜之前有一款菠蘿鋪底的花生辣醬,之前有朋友說這辣醬非常嗆人,我不動聲色的一口吃入,並不覺得天崩地裂,一般泰國菜的辣度我還是完全可以對付的。不過這辣醬倒是偏咸,幸好有菠蘿的甜味中和,否則這麼鹹的醬別說開胃了,味蕾都得被麻痹了。
花生辣醬,菠蘿底隨後開胃菜四品,一齊上來,按照服務員關照的順序依次吃了。此一類的小菜是有些融合意味的,結構上遵循傳統canapés下底上料,而原料與味道上則基本是泰國的。這四個小菜雖然均只有一口之量,但味道上個性分明,並無重複之感。這好比歌劇序曲,將各種主導動機都先串聯其中,讓食客大略掀開泰國味道的面紗,匆匆一瞥之後留下無限期待。
四道小菜分別是「梭子蟹、花生、腌蒜配米餅」,蒜香適中,沒有喧賓奪主;
blue swimmer crabs, peanuts and pickled garlic on rice cakes「泰國檸檬葉包豬肉、龍蝦配薑末」,我不確定龍蝦肉是否是泰式料理的常用食材,且這道菜里的龍蝦肉維持生嫩狀態,頗有點歐陸料理的意味;
pork and lobster with shredded ginger and Thai citron
第三道是「包菜葉墊清邁風珍珠雞肉碎」;
Chiang Mai larp with guinea fowl第四道是「椰子脆餅包大蝦肉、腌姜及豆腐絲」,其中還有星星點點的其他配菜,這道小菜口味溫和,椰子脆餅非常好吃。
prawn and coconut wafers with pickled ginger, strips of tofu沒過多久,服務員便將所有其他的菜品(甜品除外)都端上了桌,謂之曰「傳統上菜方式」。怪不得上菜前,米飯已經放在我們面前了。
泰國香米飯
一整桌的菜,忽然就出現了...泰國人愛喝湯,但此湯非粵人老火湯,這些湯品走的是調味豐富路線。最出名的泰式湯品當屬冬陰湯。這道湯歷史悠久,版本眾多,其具體起源已難考(大約興起於吞武里王朝時代),但它作為典型泰國美食的印象已然形成。冬陰湯目前最流行的版本當屬Tom yam nam khon,即為加了椰奶的酸辣蝦湯。傳統的酸辣蝦湯(tom yumgoong,即平時所說的「冬陰功湯」)是不加椰奶的。Nahm的菜單上並未出現tom yum goong字樣,這讓我有些困惑;但有一道叫做「酸辣雞湯,蝦及野菌菇」的湯品,大概便是冬陰功湯了。我自然是要點這道湯的,另一道湯我們則點了「蟹肉、薑黃、蘑菇及雞蛋清湯」。
hot and sour soup of chicken, prawns and wild mushrooms/冬陰功clear soup of crab turmeric mushrooms and egg看品相,Nahm的冬陰功湯是比較傳統的做法(即不加椰漿,呈清湯狀),而且與我以往喝到過的冬陰功湯不同的是,湯麵上有不少炸蒜片,蒜香十分明顯。於是我興沖沖喝了一大口,這下可好,差點沒把我給嗆死。冬陰功本身酸味就重,Nahm的冬陰功更是辣味酸味鹹味加倍,用勺子一翻,發現紅紅綠綠小辣椒放了一堆。看得出有些是隨湯一起煮過的,有些則應該是作為湯底湯麵的裝飾放上去的。而這鹹味也讓我大吃一驚,不知道廚師是不是失手倒多了魚露?幸好蟹肉清湯是甜滋滋的,中和了這暴虐的酸辣蝦湯。這一碗湯也徹底顛覆了我對冬陰功湯的認知,如果說Nahm做的是「正宗」泰國菜,那麼泰國各處大大小小其他餐廳做的都是改良派的冬陰功嗎?(我平時做冬陰功湯的菜譜戳這裡菜譜1:來一碗冬陰功湯吧)
驚魂未定的我打算嘗一下其他菜,整體而言,其他菜式都在水準之上。但一想到這是亞洲排過第一的餐廳啊!是把眾多我很喜歡的餐廳狠狠踩在腳下的亞洲第一啊!更何況這「亞洲五十佳餐廳」的榜單一個名額都沒有給那些我熱愛的關西料亭……有了這個想法之後,我們便有些心理不平衡了。俗話說「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但也不至於如此盛名,如此不副吧?偌大一個曼谷城,好吃的泰國菜何止一家兩家,即便是恰圖恰市場(Chatuchak Market)中的一些小食攤也可以帶給我味覺上的啟發。泰國料理是如此接地氣而又如此豐富多彩的體系,何能以此一餐廳代言之?
但如果忘記這荒唐的亞洲第一稱號,則Nahm仍不失為一家有個性的泰國餐廳。譬如「椰漿薑黃咖喱煮梭子蟹配calamansi酸橙」,色澤就很漂亮,咖喱濃郁,椰香撲鼻,酸橙味融於其中,頗能開人胃口。相對主流印度咖喱的孜然味,我更愛味道清新的泰式咖喱。這道菜實乃送飯利器。
coconut and turmeric curry of blue swimmer crab with calamansi lime
「河蝦、豬肉及崩大碗(pennywort)沙拉」也非常不錯,酥脆的小河蝦深得我意。作為前菜(relish)的「椰漿慢燉腌蝦蟹配炸蝦及炸蔬菜」初入口時也覺得不錯,只不過菜品一下子上桌,吃了這樣忘了那樣。時間久了,炸蝦炸蔬菜就顯出一副軟趴趴的死樣子,口感也一落千丈了。
salad of fresh river prawns with pork and asian pennywortpreserved shrimp and crab simmered in coconut cream with deep fried prawns and vegetables(這道菜分兩部分,第一圖為「椰漿慢燉腌蝦蟹」,第二圖為配的炸蝦及炸蔬菜
菜品中最讓我不滿意的是「焦洋蔥、金不換(thai basil)及蚝油炒和牛」。這和牛肉我並未詢問產地,感覺應是澳洲產的。這個菜品相一團糟就不管了,畢竟並不是所有菜系都講究擺盤的。但首先蚝油太多,口味過咸;其次和牛肥膩,香味還未爆出,油膩卻全封裡面了。兩塊下肚,已經不想再去碰了。
stir-fried wagyu beef with charred onions, oyster sauce and Thai basil由於米飯是會不停地來添加的,因此還未選甜品,我們便已經吃撐了。癱然坐在椅子上,休息了一會兒之後,還是得面對甜品。不得不說,Nahm的甜品做得精緻有水準,用料一流,而做工亦非常考究。要大讚的是「榴槤白糯米飯」,這糯米飯浸在椰奶中。榴槤熟度恰好,香氣撲鼻,味道濃郁;椰奶和糯米相輔相成,入口絲滑。服務員說,很少有高級餐廳會提供榴槤製品。說的也是,畢竟這東西並非人見人愛。
durian and white sticky rice另一道甜品我點了「椰漿斑蘭面配紫米、荸薺和木薯」。裡面其實還有玉米。斑蘭面其實就是細長條狀的斑蘭糕。但我最喜歡的竟然是作為配角的山竹!
pandanus noodles with black sticky rice water chestnuts, tapioca and coconut cream上甜品的同時還有兩塊清爽可口的青芒果,又酸又脆,是我喜歡的味道。因為我向來喜歡吃酸的東西,所以在泰國街頭也經常買青芒果吃。
整個晚餐只吃了一個多小時,這麼有效率大概是因為主菜是一整桌上來的。我們離開時,Nahm依舊熱鬧,還有剛剛到來的食客入座。我無法違心地說,Nahm給我帶來了味覺上的滿足;說實話,離開時我內心是有點失落的;而且從性價比來看,在曼谷花上幾千泰銖吃這麼一頓泰式晚餐,是非常可笑的事情。在我看來,Nahm只不過是曼谷成堆優秀泰國菜中的路人甲而已。或許在倫敦,Nahm獨樹一幟,給英國食客帶去了全新的味覺體驗。但在泰國菜的中心,「亞洲第一」這個稱號就有點痴人說夢的意味了。
大衛·湯普森對於泰國料理的推廣和鑽研值得人們尊重,但Nahm是否受得起如此大的光環,則食客心中自有判斷。如果從推廣泰國料理的角度來看,那麼湯普森的泰國菜之夢算是圓滿了(他還在新加坡金沙開了一家主打泰國街頭小吃風格的Long Chim餐廳)。畢竟當年他在澳洲和英國開設傳統泰國餐廳時,可謂拓荒也。但從目前Nahm曼谷菜品的呈現上來看,則頗有些不盡人意了。
2015年12月12日於香港
P.S. Nahm應該是取泰語"???",意思是「水」。
餐廳信息
餐廳名稱:Nahm
地址:G/F, Metropolitan by COMO,27 South Sathorn Road, Tungmahamek Sathorn Bangkok,Thailand
電話:0066(泰國國家代碼) 2 625 3388.
類別:泰國菜
人均:2300THB+
吃吃君完全自費試吃,與店家毫無利益關係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走走吃吃」
推薦閱讀:
※去泰國旅遊,這十五種美食不容錯過
※清邁 | 有一個地方我其實不想告訴你
※我的女友是泰國人。如何讓她父母對我好感倍增?她們家有中國血統。?
※泰國美食,一「日」吃十年
※想自己DIY去泰國代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