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伊朗:他們有他們的習以為常,我們有我們的理所應當

去伊朗的初衷並不高明,只是因為我一直以來對以色列念念不忘,而以色列與大部分中東國家對立、簽證互斥,在那些互斥國里,如沙特、敘利亞、阿富汗、伊拉克等都因為各種原因很難去到。對旅行者來說,最有異域風情又相對安全的,非伊朗莫屬。於是我在國內辦了簽證,買了機票,就開啟了中東+高加索地區長途旅行的第一站。

特意買了在哈薩克阿拉木圖轉機的機票,理由也很簡單,因為時間足夠,不如去踩一踩另一片土地。但熬夜轉機並不是什麼舒適的經歷,深夜抵達機場後,我在並不大的轉機處一覺睡到了天亮,嘈雜中睜開眼睛,看到哈薩克的朝陽照進候機小廳。晨光的溫暖總讓人充滿希望,我對伊朗那片神秘的土地更加期待。

下飛機後,同程的女性都開始掏出包里準備好的頭巾,因為女性不戴上頭巾不能入伊朗海關,在伊朗,戴頭巾不是個人選擇,而是政府的明文規定。這是我第一次戴頭巾,自然毫無技巧可言,只要動作幅度一大,頭巾就會自然滑落,經常要手忙腳亂地重新戴上。

事實證明,一個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很大的,在伊朗,我甚至需要經常找廁所來整理頭巾,因為在所有女性都戴著頭巾的公眾場合,我切身體會到,頭巾掉下來,就像沒穿衣服一樣會讓人產生恐慌。這大概多少幫助我理解了為什麼當年伊朗宗教改革時,很多女性因為政府強制出門不能戴頭巾,而選擇幾年不出門。即使在穆斯林國家世俗化的楷模土耳其,在相對落後和閉塞的東部地區,也能看到差不多半數的女性嚴謹地戴著頭巾。那種深入骨髓的羞恥感,非一紙法律可以改變。

我在機場外找到計程車,坐到地鐵站,然後就坐上了傳說中有「女性專屬車廂」的德黑蘭地鐵。波斯妹子濃眉大眼,鼻樑挺拔,熱愛化妝,雖戴著頭巾,卻包裹不住那份艷麗動人。而我當然沒有沉迷於她們的美貌,而是在她們整理頭巾時,仔細觀察她們如何能做到一直不讓頭巾滑落= =

△ 女性可以去任何車廂,但男性不能進入女性車廂,對於遊客來說,坐在女性車廂是最安全的選擇

△ 女性車廂

△ 女性車廂

△ 地鐵站有專門的祈禱室(praying room)供人們做禮拜

伊朗是個對外來者來說非常奇妙的國度。縱然德黑蘭有現代化的國際機場,也有無數高樓,甚至有非常快速方便的交通工具地鐵和BRT(快速公交),但這裡卻有著無處不在奇妙的社會規則:女性外出必須戴頭巾,戴的不規範可能會被請進警察局;地鐵有專門的女性車廂;公交車男女分開車廂;公眾場合男女不能有親昵舉動,最大幅度也就是拉個小手或者摟著肩膀;未婚男女不能在賓館同住一間房間;全國禁酒,幾乎沒有任何夜生活可言……

在這些規則下,會發現很多在我們看來很新奇的現象,比如在公園浪漫的長凳上,兩個男性坐在一起聊天(一開始我這個腐女還嘖嘖讚歎這美好的一幕,後來看太多了就習慣了=。=);比如天黑之後,明顯發現牽手的男女比白天多了一點;比如成群結隊的男人一起交談、成群結隊的女人一起野餐;比如他們幾乎所有的生日、紀念日都會在家裡慶祝。而這所有的體驗,對於女性遊客來說,無疑更令人難忘,因為我們必須在近40度的高溫烈日下,穿過臀的長袖長款衣服和長褲、戴著頭巾,身體力行地生活在這個國家政策的強壓之下。

△ 在伊朗,女性的日常裝扮就是過臀的長袖衣服、褲子和頭巾

△ 德黑蘭大巴扎附近的街道

△ 穿黑袍的女性們在大巴扎逛街

作為一個女權主義者,本以為在伊朗會非常不適應,但實際上新奇的感覺遠遠超過了對這些規則的不適應,對於我來說,這些奇妙的政策,簡直如漫畫一般中二,特別是坐在前後隔開的公交車上,這一幕,喜感到我都懶得去上綱上線地批判。在喬治亞徒步的時候,我看完了帕慕克的《雪》(非常推薦這本書),其中有一段是關於土耳其女性到底該不該戴頭巾的辯論。對於我們來說,這個問題根本無需辯論,但在穆斯林國家,他們真的在認真探討這個問題,頭巾就如同一種象徵,在他們的文化里舉重若輕。

△ 伊斯法罕的BRT,男性在前、女性在後

我歡欣鼓舞地根據沙發主Armin的指示,去周五巴扎(Friday Bazar)買了一件地攤貨長款襯衫,隨後在伊朗的日子,我就每天穿這件衣服出門,回來洗一洗,晾乾了第二天繼續穿出去,一件衣服穿一個月,輕鬆愜意。

德黑蘭的日子對於我而言,只是伊朗之行的一個開始,為了等亞美尼亞簽證,我呆了一個星期,相比於之後在伊朗精彩難忘的故事,德黑蘭簡直乏善可陳。

只是,在德黑蘭的最後一天,根據Armin的推薦,我來到了當地人很喜歡去看夜景的山上,德黑蘭密密麻麻的樓房在夕陽下顯示出老舊的氣息,即使夜幕降臨,這裡也沒顯示出什麼令人驚嘆的夜景。在伊朗,永遠不要對城市面貌做太多的期待,幻想爬上山拍攝城市大片是不可能的,這一點我在伊斯法罕、亞茲得都親身驗證過。但是入夜後,就連我都感受到了空氣中瀰漫的那一股「卸下沉重枷鎖」的愜意,彷彿黑暗之中,盯著你的眼睛也會消散,戀人開始靠在一起,交談氛圍也變得更加輕鬆,而我,也敢捲起袖子涼快一下。

△ 夕陽照耀下密密麻麻的德黑蘭

△ 白天在公眾場合,男女總是保持這樣相敬如賓的距離

△在德黑蘭拍的最喜歡的一張照片:入夜後,情侶終於友好恭敬的坐在一起

雖說來伊朗的外國遊客也不算少,但是因為伊朗護照比中國還難用,大部分伊朗人走出國的機會仍然很渺茫,所以他們對外國人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難以想像的熱情。BRT快速公交的工作人員經常見我是外國人就免費讓我上車;公交車上鄰座的年輕女性只要會說英語就會特別熱情地和我交談;無論去哪裡,都有可能被會說一點英語的男女突然「逮住」,興奮地問個不停……而頭巾或那些奇怪的社會規範,在他們口中,也不過就是些「政府規定」的東西罷了,遵守並不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僅此而已。

如今看來,德黑蘭確實是伊朗最具活力的城市,年輕女性們化著濃妝,隨意地戴著頭巾,那種氛圍,甚至比土耳其東部的大部分地方都令人愜意。那些因隨意佩戴頭巾而露出的頭髮,好像宣示了對這種制度的不滿。反觀土耳其東部,尤其是年長女性,幾乎無一都嚴謹地戴著頭巾。或許更可怕的並不是一個強勢的政教合一政府,而是根植於人內心、深入骨髓的習慣吧。

這就像一個平行世界展示在我面前,社會規則的差異,讓生活顯示出完全不同的一面,他們有他們的習以為常,我們有我們的理所應當。雖說生活大體上大同小異,但整個宗教、文化、社會習俗都處處凸顯著對立。而這淺顯的德黑蘭之行,只是給我留下了一個大致的印象,對我來說,真正的精彩,從伊朗的第二站——伊斯法罕開始。

△ 《她的未來》,在伊朗,女性未來需要穿黑袍還是戴彩色頭巾,一部分取決於家庭。這個女孩被兩個黑炮女性帶著,多少也預示了她的未來

△ 在伊朗,女孩的童年非常珍貴,因為那是僅有的可以穿連衣裙、梳漂亮辮子的歲月

△ 女孩小小年紀就戴上了頭巾,「適應」這個社會的規則

---------------------------------------------------------------------------

原創文章/圖片,禁止轉載,經發現必將追究到底。

轉載合作請聯繫398998908@qq.com

微博@包子Wien

歡迎關注公眾號:嚴肅旅行(yansulvxing):認真地看這個世界,不吹噓,不鼓動,不浮誇,沒雞湯~

weixin.qq.com/r/mjhvd2-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來一場曼谷之旅,6間有意思的人氣爆棚店奉上
旅途喝什麼?對酒當歌,快意人生!帶你環遊世界的酒鬼地圖(南半球篇)
2 月 1 日,認認真真地玩!
日本最美小鎮 | 日本旅行絕佳參考!
在成千上萬的比賽里,福布斯、BBC、Lonely Planet等媒體推薦了這些馬拉松

TAG: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 环球旅行 | 旅行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