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華美食·中華飲食文化中的精、美、情、禮

中國人講吃,不為了充饑保頓,它通常蘊含著國人認識事物、了解事物的哲理,孩子的出生,親朋好友都要要吃紅蛋喜慶。「蛋」是著生命的連續的寓意,「吃蛋」寄寓著中國人傳宗接代願望。孩子周歲時要「吃」,十八歲時要「吃」,成婚時要「吃」,到了六十大壽,更要兒女滿堂的道賀一番。這種「吃」,表面上是一種生理的滿足,然而實際是借吃的方的式表達了豐富的心思文化。吃的文明現已逾越了「吃」本身。經過中西溝通,我們的飲食文明又呈現了新的特色。如講究色、香、味、型外又要求具有營養價值,這就是一種時代的前進。但是,中華飲食文明在與世界各國文明交流與碰撞過程中,應該有一個新的鞏固支點,這樣它才能在博採眾長的過程中得到完善和發展,保持青春的生命力。我覺得,這個支點即是優異傳統文明特質,也即是中華飲食文明需要探究的根本內涵。因而我以為,中華飲食文明就其深層內涵來廛,能夠歸納成四個字:精、美、情、禮。這四個字,反映了飲食活動過程中飲食質量、審美體會、情感活動、社會功能等所包含的共同文明意蘊,也反映了飲食文明與中華優異傳統文明的密切聯繫。 精,是對中華飲食文明的內涵的歸納。孔子說過:「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這反映了古人對於飲食的精品的認識。當然,這也許只是局限於某些貴族階層。可是,這種精品認識作為一種文明精神,卻越來越廣泛、越來越深入地浸透、遵循到全部飲食活動過程中。選料、烹調、配伍甚至飲食環境,都表現著一個「精」字。想了解更多請點教育資訊
推薦閱讀:

食譜分享第三彈 【蛋黃醬炙燒蝦壽司】
收到家中寄來的臘肉和香油
正宗的鍋包肉是咸口還是甜口?
黑巧克力選購指南(上):黑巧克力,成年人取悅自我的禮物
九層塔、羅勒、紫蘇在烹飪上有什麼區別?

TAG:美食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