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在閱讀中發現生活

曾經,我是個愛讀書的人。但現在工作和家庭已經佔據幾乎所有的時間,讀書似乎成為奢侈的事情了。去年的全套《收穫》只翻了幾頁,幾部喜歡的電影下載完了卻只能看個開頭;記錄?身邊平淡乏味,早就磨禿了我那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終於,我替自己找全了不動筆的理由。

此刻我目光遊離,落在了一排排書上(準確講是雜誌,歷年的文藝生活類雜誌,突然來了靈感,改天有時間寫寫國內的文藝生活類雜誌),那就寫寫讀書吧。

無論和身邊文藝女青年交流,還是瀏覽包括《單向街》在內的文藝類網站,我發現女性閱讀傾向很明顯——大多是氣質類、時尚類、蒼白類、倫理類、風骨類、情感類、套路類、快消類、暢銷類讀物,這麼說可能表達的雲山霧罩,我也找不到具有概括性代表性的詞語來註解這類讀物。還是舉例說明吧,作者以張愛玲、黃碧雲、鍾曉陽、蘇珊桑塔格、簡奧斯汀、杜拉斯、馮唐、安妮寶貝、郭敬明、亦舒、李碧華、劉索拉、三毛……等為主。絕不是說上述作者不優秀,相當優秀,有的近乎大師,我書架上也有這些作家的書,而是個人認為這類書雖然能從精神層面影響一個人,讓你樹立某種精神、氣質、風骨,能讓你雖不能至心嚮往之,能給你一個獨立的世界,但是它可能和我們的生活不是那麼息息相關,讀多了會讓人飄(逸),讓人輕度神經質,讓人討厭世俗的生活,讓人不敢和鍋碗瓢盆家長里短打交道。最令人不易覺察的是,這類書讀多了無形中會讓你逐漸成為生活的旁觀者、觀察者、評論者,愈發冷靜,愈發不能融入鮮活中帶著一股尿騷味的生活。更為可怕的是,它會令一部分心理不是很強大健全的人變得峭拔、冷冽、固執卻不能自拔,但把這一切歸結為看透、睿哲、犀利。其實,沒有入世,何談出世?當然這類書完全可以讀,但是我覺得只能當做精神生活的飯後甜點、閱讀的調劑、內心世界的上層建築,不能當正餐,不能成為精神和內心的全部,否則你會活得很憋屈,你會活得不自然。

作為男性,我卻大愛女作家作品,準確來講是大陸女作家,以現實題材為主要創作方向的女作家,比如方方、遲子建、姚鄂梅、喬葉、葉廣芩(qin二聲,不少人寫成葉廣苓,連百度百科等網站都弄混了)、張抗抗、鐵凝、魯敏、盛可以、萬方、孫慧芬、范小青、金仁順、張慧雯……我停不下來了,我甚至要把阿乙和路內、張楚幾個男作家拉進來了。

她們的作品相比大家都看過一些,我覺得他們的作品是那麼的有血有肉,充滿生活的張力和真實,它能讓你明白中國不只是有北上廣、咖啡館、主題餐廳、西藏和大理麗江,更有骯髒的鄉鎮,污濁的工地和蕭索的鄉村,它讓我們知道這個世界有那麼多不堪和偉大,平凡和齷齪,骯髒和光亮,陰暗和善良,他們的作品帶著煙火氣息撲面而來,灼熱的讓人不舒服後很快長大,刺痛了神經漸漸明白這個社會不是黑與白,喜與怒,而是有那麼多無奈、不平,就像經歷了大半人生,把所有的艱難困苦顛沛流離都可以笑談說。

甚至我想極端地說一句,我周圍的那些文藝女青年,愛看氣質風骨精神類作品的文藝女青年,過的大都不如意,無論是工作生活還是情感。有一點應該被承認,單一性、深入性的閱讀方式對現狀造成了一些影響,特別是那類從小就離群索居酷愛閱讀的孩子,由於缺乏引導導致自己沉溺於理想和堅頑的內心世界和想像空間,對社會缺乏客觀的認知和交流,她們不明白生活是沾滿泥土和油污的,人生的一半是在裝孫子中度過,口無遮攔不是心直口快,委曲求全不是喪失人格,情感經營就是千萬次的理解和寬容,好老公也許長著一張平凡的胖臉,微微腆著肚子,跟氣質風度無緣,只會淘洗烹飪偶爾說個不好笑的段子,連四大名著都沒讀過。她們讀很好的大學,有很好的工作,但卻過得不是那麼盡如人意,可惜了。

真實的生活有生存的掙扎,有淚光,但同時也來自心靈,有靈魂的吐納,有溫暖。許多時候我們覺得自己的生命孤高聖潔到別人不能理解,那是我們失去了對生活的感覺。我們總是願意把目光停留在理想和精神層面,從而忽略了日常中的瑣碎與感動。或許人生很複雜,但那些紮實柔軟的細節里,有我們體溫。而當我們真正靜下來,傾聽自我均勻的呼吸,睜開自己蒙塵的眼睛,用心打量俗世的日子,我們終究會從生活的點點滴滴里,發現此在需要繼續的可能與理由。事實是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完美,只有對完美的無限接近。當我們放下內心的絕對獨立,寬容錯位,擁抱煙火甚至背叛過自己的親人和世界,那一刻,便是人生的希望與人性的完美。


推薦閱讀:

我讀書少,能不能寫小說?
為什麼老師要求多看名著,少看網路流行小說?
書?關於「讀書」那些事
30歲前後為什麼要「重讀」名人傳記(附書單:至今影響世界的14部傳記)

TAG:读书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