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談談大和民族的生死觀(上)

長文預警,閱讀注意。本文共計字數1784,閱讀所需時間估算為5分鐘(300字/分鐘計算)」

「死不是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遠存在著。」——《挪威的森林》

如果問一個人類文化學家,這個世界上有哪些民族會對死亡有著深刻的痴迷與崇拜,那麼他大概可以給你好幾個答案。然而,雖然你可能會聽到某個來自非洲偏僻村落的名字,又可能聽到某個來自南美,如今只剩下一片瓦礫的古代文明的名字,但只有一個名字,一定會從他口中說出,而你大概也會知道——那就是大和民族。

通過譯貓之前一系列的文章,或許讀者們都已經多少理解到日本人傳統審美的幾個關鍵詞:「物憂(monouge)" , 「雅、靜、美」,與「死亡崇拜」。其實「死亡崇拜」又是讓外人最為著迷以及最不解的部分——似乎在他們眼裡,死亡並不是一件值得畏懼的事情。

軍國主義的前世今生

日本人對死亡的無所畏懼與嚮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給同盟國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太平洋戰場上,美軍驚訝地發現日本軍在毫無勝算與希望之時,會選擇自殺而死,而不是投降結束戰鬥。在戰爭末期,優勢一面倒向美國之時,日本軍依然似乎無所顧忌地發動各種如自殺般的襲擊——其中就有最為人知的神風(Kamikaze)敢死隊。甚至有不少部隊在天王宣告戰爭結束之時,依然發動政變奪取軍權,希望實現日本列島的「一億玉碎」——犧牲日本列島上一億的生命來將戰爭進行到底。

但在當時的美國人眼裡看來,這是不尊重生命的價值觀和獨裁政權洗腦下的雙重作用。戰爭末期,日本戰鬥人員大量死亡,物資運輸之路也被切斷,日本軍當時已經必敗無疑。因此當時得知日本的「玉碎」計劃之際,幾乎沒有美國軍官能理解這個瘋狂的計劃。

在美軍終於領悟到本土作戰可能帶來的慘重傷亡之後,他們使用了原子彈——而在廣島原子彈爆炸之後,日本國會還在為「戰與降」吵成一片,吵到第二天傳來長崎也被核爆的消息為止,才總算有了無條件投降的結論。

而這個結論的產生,是因為日方估計美軍大概擁有250枚原子彈。如果當時日本知道美國只製造了兩枚,並不能保證當時瘋狂的軍國主義者們不會讓自己的國民拿著木棍吃著樹皮繼續發起盲目的「萬歲衝鋒」。而更重要的是,對當時的日本人民來說,為帝國與天王戰死,是無上的榮耀。

以如今的視野來看,當時的軍國主義者們正是利用了日本文化里武士道的「忠君」精神,將其強化,異化,來對全體國民進行洗腦。但是這依然無法與日本的傳統文化脫離關係:在國際衛生組織(WHO)精神保健科工作的貝托羅迪博士指出,在日本,自殺似乎被視為文化的一部分。儘管自殺的原因多是過勞,失業,破產等,但日本人也把自殺視為保護自己名譽的最後方式。著名雜誌《經濟學人》(Economist )曾經這樣評論日本層出不窮的自殺事件:「日本人認為自殺是一個勇敢的行為,日本社會對失敗感到極端羞恥,基本不會考慮東山再起的機會。因此,他們認為自殺是勇於面對命運的正面行為。」

武者之道

與大陸國家不同的事,日本作為島國,自然災害頻繁,死亡的降臨常常具有突發性和不可預測,不可抗拒性。這讓「人生無常」的世界觀深深刻入大和民族的文化基因里。而日本那種追隨剎那美麗的」物哀「審美由此而生。而這和鼓勵犧牲的武士道恰恰一脈相承——「花ならば桜、人ならば侍(花屬櫻花,人屬武士)「,日本的古人曾如此描述武士道:」所謂武士道,就是對死的覺悟,每每朝夕,念念悟死,則成常住死身,乃武道之自由。「

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死亡崇拜「的審美越發深入人心。這種價值觀不僅造就了讓人崇敬的武士道精神,還孕育出了魔鬼般的軍國主義——生命如此脆弱,無論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在大義面前都不值一提。

可惜當時的日本人民並不明白,這種」大義「,僅僅是為了掌權者滿足自己更大權力慾望而尋來的說辭而已。它建立在無辜者屍骨累累的殘骸之上,為世界歷史抹上了血腥濃重的一筆。

宿命與自由

戰後,日本人在經歷滅頂之災後終於明白了依靠「戰爭」成為大國一路不通,轉而發展國民經濟,大概是在「一生懸命」的武士道精神的支持下,在戰後40年,日本經濟發展得風生水起,轉眼就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大國。人權也西方文化的普及下漸漸得到了更大的尊重。然而,日本人的生死觀與價值觀,卻沒有發生太多變化——無常與虛幻,依然是生命最大的主題。

在日本現代文化史里,以死亡為主題的文學,影視作品數不勝數。在著名作家村上村樹的一系列作品裡,自殺而死的角色就達到了26個。而作家本人自殺的事情也屢見不鮮。投水自殺的《人間失格》作者太宰治(だざいおさむ);切腹自殺的三島由紀夫(みしまゆきお);口含煤氣管道自殺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康成(かわばたやすなり);《羅生門》的原著作者,服用過量安眠藥而死的芥川龍之介(あくたがわりゅうのすけ)。

這些藝術家們的死,成就了大眾眼中對藝術之美的極致演繹——所謂藝術,或許就如藝術家的生命一樣,在極致中綻放,留下絢爛的剪影,然後毫無依戀的逝去。

(待續)

文: Light君

本文為譯貓原創,如需轉發請註明轉自譯貓~喵


推薦閱讀:

可推薦一本適合70多歲辛苦勞動了一輩子現今疾病纏身的老人讀的關於看淡人生、看透生死的書或佛經嗎?
當我們談生死的時候,我們該談什麼?我們該有如何感悟?
真的勇士敢於在恆河沐浴,敢於飲一口恆河水
國內有瀕死研究嗎?瀕死體驗究竟是怎麼回事?有經歷過或者聽說過現實生活中有人有瀕死體驗的嗎?
天津這次爆炸,作為醫生是怎樣的體驗?

TAG:生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