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假期的隨筆
小時候,看四大名著,每每生出人世存亡朝代興衰之感,卻從未立誓將來要做番大事絕不虛度此生。
其實做成大事,並不一定要發大誓願。李時珍科舉落第之後,看透人間哀樂與苦難,救世不一定非做官不同,學醫更可直接救人。在學醫這條路上,他看到一個空白──關於藥草居然沒有一本全索引式百科條列彙整的集子,然後用一生的時間填補了它。
我們可能堅定地不相信有所謂神的存在,卻可能設法從宗教中學會了撫慰人心的效果,並套用在世俗生活。畢竟,這個不再以宗教為核心運轉的社會裡,人們失去了能夠寄託的對象,取而代之的是在朋友圈放上一張張風景美食或是好身材的照片,也許底下還有許多不曾說過話的朋友發出羨慕與讚歎,獲得的贊數更是遠遠超越你這一生任何的成就,足以膨脹內心虛空的自我。讓半夜睡不著的你、讓人生不曉得何去何從的你、讓工作累了一天又被老闆臭罵一頓的你得到些許安慰。
取宗教而代之的,我們選擇自己成為心中的主角,時時刻刻為自己的利益著想,也就是以「俗人」為信仰,「俗」指的是世俗。不過,世俗之物總有一天會消逝,因此選擇自己為心中的主角可能將淪作現世主義的犧牲品。
其實宗教也並不一定有「崇拜」,如《楞嚴經》所寫:「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當應看月。若復觀指以為月體,此人豈唯亡失月輪?」
我們不斷尋求人生的解答,但你未必找尋的到,這使得許多人走向虛無主義,或使得極端思想有機可趁。
人不一定要有宗教,但生命要有信仰。信仰來自一種不可知的神秘參與,它並非是宗教或特定事物,而是讓生命與生命連接,讓個體超越此刻的存有,即能產生慈悲與向善的情懷。無論心中有無宗教,這種經歷與心態都是人們足以達到平靜與幸福的地步了。
我從前年開始,不再把知乎認為是求贊和求關注的地方,不僅可以寫自己專長的東西,更可以寫內心衝動的東西。很多時候我們並不真正記得發生過的事情、受過的傷、說過的話。轉化焦慮最好的方式之一,莫過於宣洩。
現代人對「焦慮」有所疑慮,「緊張」暗示著慌亂、神經質,是脆弱的象徵,而「焦慮」似乎說著不夠乾脆洒脫。尤其是男人,通常什麼也不說,只抱怨身體上的疲憊,內心的冰山就繼續藏在水面下,直到與生活產生猛烈的碰撞。
不過好在我是一個自甘頹蕪的人,長假過去,除了一部部讓我短暫忘卻世界的電影,什麼也不記得。偶有蟄伏的秘密,在暗夜現身,彷彿魅影向我耳語,試圖喚醒潛藏的衝動,但醒來時依舊了無痕迹。
我喜歡將人生看成一張遊樂園門票,這一天要用什麼姿態存在?有的人想玩過癮、有的人想讓遊樂園裡的每個人認識自己、有的人想控制遊樂設施、有的人想賣飲料賺錢、有的人想建一個以自己為名的設施,而有的人只想吹風。
吹著雨後的涼風,燈下讀書,因緣所成,欣然拾筆。人生不像打字,錯誤刪之即「一筆勾銷」;不拘文字格局,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便是我的「隨筆」。
將字一塊塊
搬進夢中
使人唯有歡喜
我們最好不說
什麼也別
讓人誤會
推薦閱讀:
※莫名其妙的心煩的時候怎麼舒緩心情?
※怎麼在下雨天提高心情指數?
※你什麼時候感覺最難過?
※你最無助的時候是怎麼度過的?
※【單向度人】心情不好時你可以這樣,比如……
TAG: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