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茶葉應該歸類為玄學
本文不是什麼行業分析文章,而是我發在百度貼吧的一個小貼,結果很多人回復,索性就來個長點的,權當吐槽。
中國是茶的發源地,也是生產和消費大國。然而千百年過去,中國茶也沒有一個像樣的品牌。當然,原因是複雜情況下的綜合體現。但我覺得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做茶的人過於裝逼,生生地把茶弄成了玄學,用普通話說就是裝逼。使得當下的年輕人離茶越來越遠,因為他們覺得那是大爺們享受的東西,老氣橫秋、糟粕不堪。而咖啡業卻以年40%的增速攻城掠地。
中國是個有文化的國家,文化便成了狗皮膏藥,逮哪兒貼哪兒,茶產業更甚。動輒上下五千年,一泡茶葉恨不得從神農嘗百草給你講起。產地、溫度、湯色、葉底、回甘、香氣、年份、手法,讓普通人云里霧裡。總之啥都說,就是不說人話。一份裝在豬尿泡里據說宋朝的茶,被人奉若珍寶,你們也不怕喝出棺材板味來。茶葉也沒啥令人信服的標準,滿目凈是極品、御品、貢品、皇家、至尊,怎麼牛逼怎麼來。茶葉的包裝不是大紅大綠,就是冒充有文化的高山流水。包裝的成本甚至遠高於茶葉本身。你要去北京的馬連道買餅普洱,價格從九塊九到九萬九都有,普通消費者去了就懵逼。其實不是消費者懵逼,而是那些賣茶的蒙你們這群傻逼而已。惹不起,咱還躲不起,所以大多消費者就選擇了用腳投票,不買還不行么。
對不起,我又要提立頓了。東印度公司打敗了大清國,立頓公司打敗了中國的茶行業。爺爺的手段有點不恥,孫子卻是光明正大。雖然做茶的人都說它的茶很垃圾,可消費者卻趨之若鶩。人家怎麼不談茶文化就賣的這麼好?那些來自肯亞、斯里蘭卡的粗枝大葉怎麼就能對了中國人的胃?很是讓人費解。不過沒關係,我們有茶文化,有精神勝利法,它們都是垃圾,咱瞧不上。可除了立頓,老外反而越來越會賣茶,TWG的精品茶店,剛進入中國的TEAVANA,印度新銳TEABOX等等。而我們只能意淫豬尿泡茶的精髓在哪裡,是處女摘的茶好喝還是婦女摘的更有味道。小時候聽過一個故事,大意說有個地主老財(套路)採茶必須是處女,用嘴叼下茶葉,然後含在口中,用唾液將其燜熟,茶成女死,因為吸盡其精氣神。該茶葉沖泡時,茶葉在水中猶如美女起舞、香氣四溢,喝了可以延年益壽永葆青春。當時覺得很神奇,現在想來除了覺得不靠譜外,還很噁心。類似惡趣味,和對於辮子小腳的審美也差不多。近些年,從日本傳到台灣,台灣傳到大陸的茶道更把這種裝逼推到了極致。水要測硬度,茶要論克稱,再加上一套複雜的儀式,看都累的慌。江南地區粗瓷大碗、大玻璃杯沖茶也沒啥毛病。關於這個話題,蔡瀾先生有篇論述就比較有意思,我這不重複。
(這茶得多少錢一斤)
中國的茶館也是如此。一無例外地中式傢具、扇子、古琴以及穿旗袍的美女,構成了茶館業的臉譜。門戶重重,處處透著以勢壓人的氣派。進去不掏個幾百塊,也別想出來。年輕人通常是望而卻步的,還不如去星巴克花幾十塊來的踏實,至少還能發個朋友圈秀秀。不信你問問身邊的年輕人,去咖啡館次數多還是茶館次數多?是中國的年輕人不愛喝茶么?才不是!說茶的味道比咖啡好的肯定更多。那為什麼不去,因為中式茶館就沒打算歡迎年輕人去。
談文化沒錯,茶也需要文化,但是批著文化的皮來嚇唬人就不對了。中國自古以來就不是精英文化佔主導,而是充滿煙火氣味的世俗文化。文化就是以文化人,是一種根植在內心的力量,而不是形而上的表現。傳統的茶文化必須進化為富有內涵的現代茶文化。不扣住當下,不把握世俗,再好的文化,最後也會成為少數人的審美,譬如京劇。今天的主流消費群體是以80後90後佔主導,在信息量極度膨脹的今天,他們對一個事物的關注都不會超過30秒,你賣個茶葉恨不得開唱全本的《西廂記》給誰聽。
所以說,今天茶行業的現狀,就是被做茶的這些人生生給弄成這鳥樣的,都先學會說人話行么?當然,不裝逼又怎麼能把50塊一斤的茶葉賣到5千塊呢,這點我完全理解他們。今天的消費者都是智慧型的消費者,你說不說人話,一耳朵就知道。所以大家會選擇立頓哪樣的牌子。年2000億的茶葉消費市場,過10億的規模的屈指可數,過30億的企業我一家都沒找到。
可喜的是很多人都在做這方面的嘗試,例如茶飲店類的喜茶、因味,還有做茶葉的鄉土鄉親、TEAHOT。如果有興趣,可以加下微信公號:teahot。茶口感好不好,見仁見智。但是能確保的是,所有的都是通過歐盟標準的健康茶。
我是愛茶的,出生在江南地區的我,從小聞著炒茶的香味長大。但我並不很懂茶,事實上,又有多少人真的懂茶呢?覺得好喝,覺得愛喝就好,又何必真正去懂呢?說到底,茶不過就是一份令人身心愉悅的健康飲品吧。
推薦閱讀:
※關於好茶喝完後產生的輕微幻覺,你有過嗎?
※日日100之13:TWG家的茶
※由咖啡展引發的對於茶的思考
※小罐茶為何選擇王順明而不選擇陳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