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感—所謂麻木的看客
現在大家看魯迅的文章還覺得沒有過時,依然是中國人的現狀,人血饅頭天天有,麻木的看客依然存在。其實呢,不僅僅魯迅看到,很多人都看到過,比如陳忠實在《白鹿原》中就發出感慨,幾千年的白鹿原不過是在悲劇中進行輪迴,形式不一樣,但是實質一樣的悲劇輪迴,壓根沒有進步。其實又何止白鹿原,你看看中國幾千年歷史不停的改朝換代,鐵打的皇位流水的皇帝,沒有上台的時候都設想的美好的不得了,上台以後就迅速墮落到當時自己打天下的反對的對立面。《琅邪榜》中被逼退位的梁帝指著龍椅說:「並非朕生來無情,只要坐在這把龍椅上,人,自然是會變的。 ... 林燮曾經想要的朝局,他想要的那個天下,朕給不了他,祁王也不可能給他!永遠都沒有人能夠給他的。」 我覺得梁帝這段話真相了,坐上那個位置上很多事就身不由己了。我想,他們也不想這樣,可是人性決定了他們不得不這樣。
人性是什麼,王陽明的四句教說的好,「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人之本心本無善惡,做出善惡之事不過是意念之動。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王陽明提出了其著名的「知行合一」的論斷。正如王陽明所說:「心之所發處便是行,一念不善,便是惡行。在王陽明看來,人行為之善惡完全取決於這個人在當時情景下的「一念」之間,而不能由此推斷這個人的本性是「善」還是「惡」。對於人的本性而言,是無所謂善惡的,正所謂「無善無噁心之體」。一個所謂的好人,在某個特定的情景下可能會因一念之差做出惡事,同樣,一個十惡不赦的壞人也可能去做好事。人心難測,更多的時候是一念之差。
現在我們回過頭分析麻木的看客這件事,作為看客,他們不麻木又能怎樣?換一個皇帝上台,他們還是一樣的過日子,所謂老百姓就是破草鞋,誰穿上就跟誰跑。如果他們奮勇爭先參與改朝換代成為炮灰的可能性更大,即使不成為炮灰,換一個更差更壞的上台,那自己不就是被當槍使了。作為皇帝也是一樣啊,沒有上台之前他也想勵精圖治,也想做聖賢明主,可是做到那個位置,面對那麼多誘惑,才發現自己控制不了意念之惡,這也是人性最可怕的地方。
就比如說作為喚醒民眾的魯迅,他說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只不過寫著兩個字「吃人」,他說的何其清醒理智,可惜啊,他忘記反省自身,他讓原配朱安守了一輩子的活寡,這不是「吃人」又是什麼?你看魯迅都避免不了言行不一致,他就沒有做到陽明先生所說的知行合一。不要說魯迅了,我從小到大見到言行不一致的人是佔99.99%以上。他們往往揮起道德大棒打人很厲害,對於自己就是各種借口和理由。這不是虛偽又是什麼?
所以《麥田守望者》的作者塞林格就很清醒的看到這一點,他是一個美國人,他同樣也發現了美國文化的偽善之處,和魯迅的救救孩子類似,他也寄希望於下一代,所謂守在懸崖邊上,守護著那些代表未來希望的天真無邪的玩耍追逐的孩子們。而且塞林格為了反抗世俗的偽善,他與世隔絕。這樣真是能解決問題?同樣不能,魯迅救救孩子發出幾十年了,祖國的花朵長大了墮落的比先人更厲害更麻木惡毒。只要是人,就免不了人性。所以我經常說,我很少去怨恨生氣某個人,每個作惡墮落的人都有他自己充足的理由。我最喜歡觀察人性,在我看來真真是活在世界上最美好的待遇。在觀察之餘我會反省內觀自己,在我看來,一個有希望的社會是人人能反省自律的社會,如果不能反省自律,有著精細周到的法律規範你。至於道德這種東西,真的是毫無用處的,道德只能是有修養的人用來約束自己的,無法用來要求別人。
每次我看到社會上各種道德楷模就想發笑,看到各種無私奉獻的人物也是知道很扯淡,至於有些男人動不動就說自己要關心國家社會,最大的心愿就是讓自己的女人孩子過上好日子我就呵呵了。老子的《道德經》里說:「聖人出,有大偽; 家不合,出孝慈; 國將喪,出忠良」。說得極是。聖人是靠大規模、長時間裡的造假打造的。所以說聖人無不有偽。任何人對我宣揚自己多麼無私我都本能的警惕。任何一個關係的和諧美好發展都是雙方互利共生,當然這個利不一定是金錢或者物質,可以是思想上的交流,可以是情感上的撫慰,也可以是道義上的聲援。比如我經常因為看書發現某個古人和自己竟然心心相印,也經常因為某個作者說出自己內心的塊壘而淚如雨下,也曾經因為某個心理學哲學論斷解決自己多年的困惑而擊節讚歎。
所以說人越活越明白,在我看來就是接受我真實的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搞清楚我自己的慾望,過我想要的生活,至於我生活在什麼環境中,結交什麼樣的人,面臨什麼樣的紛爭,我可以選擇改變環境和結交的人,改變不了那就換一個,就是這麼簡單。當然更多的人選擇改變自己去迎合討好環境和別人,在我看來就是失去本心的墮落苟且,而這種苟且墮落的人太多太多了,還自以為得意混得好,還給自己苟且墮落的生活通過謊言和欺騙自己來給自己的墮落苟且鍍金,這種事情太多太多了。政客明明是貪污,卻大談廉潔,明明是搞婚外戀雜姘頭還美其名曰紅顏知己和真愛;明明是欺騙家人父母,卻說是保護他們;明明是將孩子當成牟利和博取虛榮的工具,卻說是為孩子好,為孩子前程考慮。。。。
尼采說過。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
遠離這些苟且墮落的人,找志同道合的人相愛相守,馬克吐溫有一句說的好,「生命如此短暫,我們沒有時間爭吵、道歉、傷心。我們只有時間去愛。」
推薦閱讀:
※「知行合一」一開始就包括了「善」的含義么?
※男過三十,養浩然之氣
※大神們都是如何做到知行合一的?
※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和馬克思的實踐論有何異同?
※為什麼有的人讓你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