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首顆量子衛星為什麼轟動|環球時報
中國發首顆量子衛星為什麼轟動|環球時報
請點擊「風雲之聲」,打開新的世界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與戰略風雲學會,受過科學訓練的理性愛國者們組建的智庫。科學素養,家國情懷,橫跨文理,縱覽風雲。
導讀:中國的信息技術仍整體落後於美國,但量子通信卻冒了尖,走到美國的前頭。中國的超級計算機不斷取得突破,我們的材料技術如碳納米材料技術都在進展。中國的科技追趕已經建立了方向感,形成了一些可靠的路線圖,不斷有「點」的突破帶動「面」的提升,我們的追趕越來越有序、紮實。
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簡稱「量子衛星」)發射升空。
16日凌晨,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送入太空軌道,它預示著人類將首次完成衛星與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我國空間科學研究邁出可喜可賀的一步。
量子通信是信息技術的革命性領域,它對全球普通公眾來說還相當陌生。量子是物理世界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個體,在量子的奇妙特性中,公眾最容易理解、對通信也至關重要的一個就是「量子糾纏」。
兩個相互糾纏的量子常被比喻成傳說中有「心電感應」的雙胞胎,當哥哥的狀態發生變化時,弟弟的狀態也會跟著變化。如果兩個光量子呈糾纏態,哪怕相隔千公里量級或者更遠的距離,還是會在遙遠的點之間出現詭異互動。
利用量子調控技術進行通信,意味著用革命性的方式對信息進行編碼、存儲、傳輸和操縱,從而根本上杜絕竊密,確保信息安全。量子通信大規模推廣應用後,將出現「量子互聯網」,如今互聯網上幾無隱私情況將被終結。
「中國隊」首發量子衛星,此外「京滬幹線」大尺度光纖量子通信骨幹網工程也將在年內交付使用。中國人在量子通信領域成功「彎道超車」,一舉走到了美國和歐洲的前頭。
人類進入信息時代後,信息技術在各種技術中的關鍵地位凸顯出來,世界商業巨頭中,各類信息技術公司佔據越來越大的比例。不僅如此,信息領域的高技術公司自我轉型、嬗變、淘汰的速度很快,遠非傳統商業公司可比。信息技術先進還是落後些,對一個國家的整體競爭力關係重大。
作為中科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的第三顆科學衛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2011年時已正式立項
科學發展既是體系性的,也有一定重點突破的空間。中國的信息技術仍整體落後於美國,這是事實。但量子通信卻冒了尖,走到美國的前頭,也是事實。這兩個事實描述了中國信息技術追趕美國的實際態勢。
在整個科學技術領域,中國也是活躍、頑強的追趕者。比如在航天領域,美國遙遙領先,它阿波羅登月時使用的土星五號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118噸,中國目前比較先進的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則是25噸。另外,在深空探測方面,美國近半個世紀前實現了登月,它的探測器到達了太陽系全部行星,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1號探測器已經飛出太陽系,而這一切中國還都沒開始實操。
然而中國航天與美國的差距並非像上述事實展示的那樣令人沮喪,在實用空間技術方面,中國的許多追趕行動取得了實效。另外,中國的超級計算機不斷取得突破,我們的材料技術如碳納米材料技術都在進展。中國的科技追趕已經建立了方向感,形成了一些可靠的路線圖,不斷有「點」的突破帶動「面」的提升,我們的追趕越來越有序、紮實。
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工作示意圖
從國際商業競爭的態勢看,科技力量的分布格局並非總體上的「贏者通吃」,市場等其他因素亦有撬動能力。只要組織得好,後發國家是有可能通過突破一兩個領域而連帶跨越更多領域,扭轉競爭態勢的。
當然,科技的國家界限會逐漸變得不那麼絕對,所有科技成果最終都匯入人類的共同文明。中國必須加快成為人類科技發展的主力貢獻者,我國目前的科技研發總費用、年申請專利量、論文發表和被引用率等這些基礎數據都在快速上升,它們就像是中國向前走的「咚咚」腳步聲。
一顆量子衛星改變不了中國的全局,但它是中國逐漸接近一條質的界限時很重要的量的積累。繼續這樣做下去,中國大有希望。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與戰略風雲學會會長袁嵐峰博士2016年8月16日接受了《環球時報》記者邢曉婧的電話採訪,17日《環球時報》單仁平社評《中國發首顆量子衛星為什麼轟動》(社評:中國發首顆量子衛星為什麼轟動)採用其中觀點。】
請關注風雲學會的微信公眾平台「風雲之聲」,微信號fyvoice
知乎專欄:風雲之聲 - 知乎專欄
一點資訊:【一點資訊】風雲之聲 www.yidianzixun.com
今日頭條:風雲之聲 – 頭條號(TouTiao.org)
推薦閱讀:
※有什麼量子力學方面的表情包?
※光到底是粒子還是波?如果是粒子又是波,能不能用不太懂物理得人能夠理解的文字解釋?
※滿殼層角動量為什麼是0?
※物理專業學生應該具備哪些數學素養?
※為什麼量子通信不能超光速傳遞信息?
TAG:量子物理 | 量子信息 |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