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韋波回應某自媒體:日系車偷工減料不安全?請看完這篇文章

今天,心情大好。

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日,我發了一篇成人教育貼(具體請參見微信公眾號「汽車通訊社」8月15日頭條),斥責某媒體無良,罔顧事實,閉眼不談事故傷亡,只憑滿地碎渣就斷言某日系車不安全。沒想到次日激起不小波瀾,先是不少網友把在下稱之為「漢奸」,緊接著該媒體居然回了一文,指名道姓要我點評一下車禍中的一干日系車。這說明節操和自尊其實是兩回事,該媒體還是有點自尊心的。

在點評這篇文章之前,想說點題外話。首先是朋友得知此事之後,善意提醒我,說可能是因為之前那篇成人教育貼發表時間有些敏感,如果不是在8月15日這一天發,可能不會激起這麼多「愛國網友」的謾罵。我想了想,如果有時光機器能讓我再回到兩天前,我還是會選擇在8月15日當天發文,如果真的刻意規避,反倒是顯得不坦蕩了——因為在我心目中,汽車和體育以及藝術一樣,從來都不會和所謂的政治掛鉤。

接下來說第二件事,我來自西南某小城,父親的工作單位在文革期間曾經來過一位上海籍的工程師,姓沈。據說沈工程師只是說了一句「蘇聯的輕工業產品沒有日本和美國的好」,就被小人舉報,就被打成「黑五類」,就成了「西風要壓倒東風」的現行反革命,下放到父親的工作單位。如今的情況和當時沈工程師的境遇何其相似——只要有人說日系車好,就會立馬招來罵聲一片,就會被冠以「漢奸」一類的罵名……

國學大師辜鴻銘在民國初期曾經對嘲笑他的北大學生說,你們頭上雖沒有辮子,但你們心中的辮子卻依舊存在。同樣,文革過去這麼多年了,不少人的心中依然有一個文革小宇宙——可笑的是,這些人很多都沒有經歷過文革。

不看事實,曲解黑白,凡事喜歡政治化,上綱上線搞批鬥——這樣的文革餘味依然存在於很多人的心中,對日系車的偏見不過是冰山一角而已。彷彿只要像之前提到的沈工程師那樣,說一句日本的好,立馬就會成為漢奸賣國賊。那麼是不是如果大家都不顧事實一味埋汰日本,咱們中國人就內部一團和氣,然後中國就強大了呢?我覺得這是意淫。

對於被冠以「漢奸」的罵名,我不會埋怨某些網友,我感到很欣慰。在這件事情中,我找到了真理鬥士的存在感和成就感,這是之前這麼多年混汽車媒體圈時不曾有過的感覺。所以,在此要謝謝各位將我打倒成「漢奸」的「愛國網友」們,你們給了我前進的阻礙和壓力;此外更要感謝支持我的網友們,你們給了我前進的動力,讓我覺得做這件事是有價值的,是真實的,是忠於自己內心的。如果沒有「愛國網友」們給我的阻礙和壓力,也就不存在為真理而鬥爭這一說了,我也就無法體會到真理鬥士的那種存在感和成就感

好,下面說正事。(點名請我回答日系車安全問題的原文,就不摘錄了)

首先,所謂的百萬車死亡率的說法,我在網上擼了一遍,確實有不少這方面的內容,後來在IIHS網站上搜索,真的還找到了相關數據(網頁鏈接:iihs.org/iihs/sr/status),從數據中看,在0死亡率的9款車型中,日系車佔據5席,超過半數——敢問某自媒體,對日系車如此的安全性表現,為何隻字不提?請解釋。

其次在IIHS(Insurance Institute for Highway Safety,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是世界安全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統計的百萬車死亡率較高的車型名錄中,並沒有日產瑪馳(見上圖),為何某自媒體的文章中會出現日產瑪馳的字樣?這不是公然造謠是什麼?請解釋。我覺得爾等一干造謠生事的自媒體居然沒有被廠家起訴,已經是走了大運了。

其次,在死亡率較高的19款車型中,美系車超過10款,超半數以上,為何某媒體對此隻字不提?請解釋。

如此斷章取義,公然造謠,針對性挑選榜單中的日系車單獨成文,所謂的媒體公正性在哪裡?請解釋。就這份榜單的整體來看,到底是日系車安全還是美系車安全,還勞煩某媒體進行公開公正的重新解讀。

接下來我們看看第二個點評點。對於「為啥國內的好多日系車不裝防撞鋼樑或者比國產車的防撞鋼樑要薄得多」這個的問題,我的回答很簡單,大眾Polo、2015款新捷達等非日系車型也無後防撞梁,這要歸咎於國家對於防撞梁並無強制標準。某媒體單單批判日系車的防撞梁問題,是不是有雙重標準之嫌?請解釋。

其次,防撞梁的防護效果不是僅憑眼睛度量厚度就能夠得出結論的,如果僅憑一把遊標卡尺就能走天下,還要各國的NCAP來幹什麼?以坦克為例,如今中國99式改進型主戰坦克前裝甲厚度為220毫米,而納粹德國在二戰後期研發的鼠式坦克,其前裝甲厚度為250毫米,如果讓某媒體來評價,怕是只憑一把遊標卡尺就能得出結論——99改進型干不過60年前的鼠式坦克。我想問的是,金屬厚度可以測量,金屬的材質和內部複合結構,以及最終的碰撞效果,是肉眼可以看得出來的嗎?請解釋。

接下來該評論某媒體好不容易從網上扒下來的各種日系車事故後慘不忍睹的事故圖了。說實話,我欽佩某媒體為自己辯白的自尊心,只是這個手段實在是不怎麼樣——網上的日系粉和日系黑相互撕逼的時候,用的大多就是「有圖有真相」這個常見套路。本來我不屑於這麼做,因為罔顧事故發生時的車速、碰撞角度、司機操作等客觀條件,來審視最終的事故照片,是不科學的。

更何況,在這些事故照片中,某媒體壓根不提事故傷亡,僅憑車身形變和破碎程度來判斷什麼車安全什麼車不安全,是不是有點本末倒置?所謂的車身安全性,衡量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事故中人員的傷亡,這裡不想再廢話,想接受再教育的話,自己去看微信公眾號「汽車通訊社」(automobile-news)8月15日頭條文章。

以下圖片是對於某媒體的回應——原本還找了一張寶馬5系車頂被掀開,司機人頭被切掉,掉落在路上的事故現場照片,後來覺得實在是慘不忍睹,最後決定不放這張圖了——儘管如此,我對寶馬5系的安全性依然沒有任何質疑,在那種碰撞條件下,換成賓士奧迪又如何?

下圖:2011年12月泉州事故,RAV4和途觀對撞,RAV4上1死2傷——死者還是因為坐在副駕駛,未系安全帶被拋出車外而導致死亡。途觀上則是3死1傷……

下圖:寶馬追尾凱美瑞……

下圖:寶馬3系和馬自達6輕微刮蹭……

下兩張圖:桑塔納追尾CITY……

下圖:A級車頤達PK 大眾B級車帕薩特

接下來是一組非日系車被腰斬的事故圖片……

以上這些圖片在網上一抓一把。在此我必須強調一個觀點,本人絕無質疑以上車型安全性的主觀意圖。之所以將這些圖放出來,並非是為了佐證以上車型不如日系車安全,包括賓士、大眾、奧迪、寶馬甚至是悍馬在內,任何品牌車型都有可能遭遇以上慘烈事故。在不清楚人員傷亡、碰撞車速、碰撞角度以及其它各種客觀條件的前提下,僅憑車身形變來評價一款車在事故中的安全性,顯然是不負責任的。

某自媒體還質問在下:「在都市裡面車速不是太快的情況下,事故中受傷害的為啥日產車居多?」——我倒是想反問一下,某媒體的這個結論從何得出?有哪個調查數據支持這樣毫無底限的結論?還煩請某媒體拿出證據以正視聽——飯可以亂吃,話不好亂說。

最後,再來談談凱美瑞的氣囊炸死人的問題。看到某自媒體搬出來的有圖有真相的證據之後,我確實有些哭笑不得——煩請某自媒體在網上扒拉圖片的時候認真看一下行不行?截圖中從第三行開始白紙黑字寫著「由於安全氣囊爆裂,駕駛員未系安全帶,導致駕駛員當場死亡,副駕駛員重傷……」

眾所周知,在未系安全帶的情況下,氣囊彈出時有可能導致人員傷亡,這一點已經明明白白寫在所有車型的產品說明書上。之前某車企曾經做過實驗,氣囊彈出之後將西瓜炸得粉碎。基本上所有的汽車媒體都知曉未系安全帶前提下氣囊不能救命,反而要命的事實。可惜,某自媒體不知道,反而以此為證據佐證日系車的不安全。勞駕某自媒體的從業人員,去賓士寶馬奧迪問問,問問這些車企的安全氣囊在不系安全帶的前提下,有沒有可能炸死人。

原本以為某自媒體至少應該具備基本的汽車安全常識,結果實在令人失望,如此反而佐證了我之前說的話——如今媒體的門檻真的是太低了。請問某自媒體,對於氣囊的防護原理和傷害原理有沒有基本的常識?請回答。

當然了,我這裡也有一些關於氣囊事故的照片回贈。

下圖是進口的高爾夫旅行車氣囊未彈出事故:

還有三廂Polo氣囊未彈出的事故……

在此提醒諸位日系黑和日系粉,以上的氣囊未彈出事故照片,絕非是質疑大眾汽車安全性不好的確鑿證據。其實氣囊的彈出條件也比較複雜,和碰撞條件息息相關,不少普通消費者認為,車身撞這麼嚴重,氣囊就必須彈出……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任何車型的產品說明書上都會註明「不可保證安全氣囊在事故中彈出」。

寫在最後

好了,第二屆成人教育課到此為止,不知道各位是否滿意?對於文中粗體標出的問題,還勞駕某媒體正面回答,謝謝。其實我個人覺得,某媒體如果執意罔顧事實,鐵了心要在黑日系車的路上一條道走到底,不妨學學下面這位網友,如此反而顯得更加霸氣一些……

歡迎大家在後台提問,但更建議加入到『以車會友』微信群,詳細描述買車的需求,大師才能更好地解答您的提問。後台留言「我要入群」我們會將您加入群中


推薦閱讀:

現在對天津塘沽爆炸傷亡人數的質疑有道理嗎,為什麼很多人不信媒體報道的傷亡人數?
假設飛機迫降海面,乘客身著救生衣浮在海面上。這時有多大可能會遭到海洋生物(如鯊魚)的攻擊?
火災現場的違規停車或妨礙滅火的車輛怎麼處理?
1911年紐約的三角內衣廠的火災對美國社會產生巨大影響,而中國各種事故頻發卻沒有什麼改變?
無人駕駛汽車事故責任該怎麼劃分?

TAG: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