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對自己的外貌不滿意?你可能患有「體象障礙症」 Body Positive | 女神進化論

上周我收到一個女孩的私信,非常惶恐地問我毛孔粗大怎麼「治療」,同時說了這樣的一句話:

「我的毛孔很大,現在都沒勇氣出門了。」

這句話一下子就讓我想起了我自己上初中的時候去黑頭的事情。

我和黑頭的故事

那時候某個去黑頭洗面奶的廣告到處都是。

本來我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黑頭,也從沒有關心過,更沒有人說過我鼻子上有黑頭。

因為那個廣告,我好奇地照了照鏡子,發現自己鼻頭上確實有一些小黑頭。

於是這些小黑頭就像在我心裡種了草一樣,每天早晨照鏡子的時候我第一眼看見的就是鼻子和黑頭。和別人說話的時候也覺得別人一定看到了我鼻子上的黑頭。

然後我就買了那個洗面奶,開始拚命地洗鼻子。換到現在,我當然知道洗面奶去不了黑頭,也並不會縮小你的毛孔。

但那個時候我堅定地相信「堅持洗鼻子一定能去掉黑頭的」。

當我發現沒有什麼用的時候,就乾脆拿牙刷刷鼻子。於是我那段時間的鼻子總是紅紅的,還嚴重脫皮。

後來我的一個好朋友問我怎麼回事,我告訴了她原因後她吃驚地說:

「天吶,我完全看不出來你鼻子上有黑頭啊,你鼻子上哪裡有黑頭?」

我說你近了就能看到,於是我拿出小鏡子自己又看了一下。

她說:「你都把鼻子貼在鏡子上了!」

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這件事並沒有阻止我發展其它對身體的不滿。

還有後來因為一些原因,覺得自己很胖,也就是你們都知道的我 1 個月減了 30 斤最後導致許多嚴重的健康問題,真的連腸子都悔青了。

也是這兩年因為做進化論的緣故,我才知道了「體相障礙」這種心理疾病。

才意識到,自己當時的很多行為都是「體象障礙」的表現。

什麼是體象障礙?

體象障礙(Body dysmorphic disorder,縮寫:BDD),也被成為軀體變形障礙。

BDD 是一種心理疾病,表現為:

患者過度關注自己的體像並對自身體貌缺陷進行誇張或臆想。

在大多數病例中,患者的關注對象是一個或數個很小的或根本不存在的缺陷。

因為這種過度關注,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極大的影響,患者通常會感覺沮喪、不安,甚至不合群。

併發症還有抑鬱症,社交恐懼,厭食症和暴食症。大約1%的成年人都患有某種程度的身體畸形恐懼症。

每個人的病因都不盡相同,但生理、心理和環境因素都會起到一定的作用。

「可是我真的腿粗啊!」

一位名叫 Lindsey Hall 的 BDD 患者在她的經歷中描述了第一次治療時的情況。

她認為自己的大腿非常粗,總是想遮住大腿,並且經過每一個反光面的時候都會留意自己的倒影是不是看起來腿很粗。

醫生讓她剪下一段毛線長度來估計一下她心目中自己的大腿圍,然後醫生把她心裡想的長度和測量過的她腿的真實粗細相比較。

結果 Lindsey 吃驚地發現,她認為的她的大腿的粗細程度是她實際大腿粗細程度的兩倍

而她自己之前一直覺得自己真的腿很粗,只是想恢復「正常」而已。

他們並不知道自己病了

就像 Lindsey 一樣, BDD 的患者在接受治療前通常不知道自己病了,覺得自己對自己的認知很正常,就像其他人一樣想「改善一下」而已

「可是我真的腿粗啊。」

「可是我真的丑啊。」

這可能是BDD 患者面對他人勸說時最常見的反饋。

IIT 和 UCLA 共同進行的腦結構聯接研究中發現,BDD 患者的腦區有聯接異常的情況,表現為自知力貧乏。

他們意識不到自己對自己的認知是有問題的。如果周圍人都在和他們說:「你不胖」,或者「你沒有黑頭」,他們依然不會相信。

即使客觀證據擺在眼前,他們的大腦仍然會讓他們繼續否認這些證據,或者忽略這些證據,不承認有矛盾。

家人和朋友的勸說並不能改變太多。

常態性不滿

不僅僅是患有 BDD 的人對自己的身體感到不滿,正常人也一樣。

1984 年的時候 Judith Rodin 就在論文《Women and weight: A normative discontent》中提到了對自己的身體不滿是非常普遍的,幾乎所有女性都覺得自己胖。

大多數人在鏡子中看到的自己是這樣的:

我周圍有很多體重已經在偏輕範圍里的姑娘仍然會說「我覺得自己有點胖」這樣的話。這個現象被稱為身體尺寸知覺錯誤(body size mispercepiton)

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

環境影響是其中之一。

而環境影響導致這樣的認知失調的發生只需要 2 分鐘

在 Macquarie University 的一項視覺認知實驗中,實驗人員給參加者觀看已經經過數字化處理過看起來比實際上更輕或者更重的人像,然後要求參加者判斷這些人像是否看起來比「正常的體型」看起來更胖或者更瘦。

看完處理後變瘦的圖片 120 秒之後,參與者會認為原始尺寸的人看起來異常的大,而更瘦的那個照片則是「正常」的。

1970 年德國心理學家 Hilde Bruch 在 1970 年代的時候發現這種消瘦形象所產生的社會壓力進而導致大眾身體不滿加劇,發展成諸如厭食症等進食障礙。

另外,就像開頭說的那位被自己的毛孔嚇得不敢出門的讀者和我自己的故事一樣,毛孔,黑眼圈,黑頭,這種幾乎每個人都有的正常身體特徵,經常被廣告和媒體當做「身體缺陷」無限放大

加上 PS 過度皮膚光滑無瑕實際情況中根本不可能這樣的模特,導致幾乎所有人都會覺得自己毛孔粗大,黑眼圈嚴重,黑頭嚇人。

這樣不斷地「視覺餵食」(visual diet)就會讓我們覺得原本正常的體型看起來也變得很胖了。這也是我在《我不想讓我的女兒繼續經歷現在的「審美綁架」》中說的「審美綁架」。

你有沒有看完維秘的表演以後在羨慕模特的同時覺得自己特別丑特別胖?

你有沒有在看完各種三庭五眼黃金比例長相分析後覺得自己哪裡都有問題?

你有沒有在看完各種「成功」整容前後對比照後也覺得「我也需要整一下」?

除了社會文化影響以外,遺傳因素也有影響,另外在童年時期遭受過語言暴力,比如說被他們說胖,說矮,說汗毛多,或者在青少年期遭受過性壓抑也是原因之一。

難道這不是在追求卓越嗎?

很多人可能要說「這不是在追求卓越嗎」?

或者說「難道就不能改善一下自己了嗎?」

並不是!

因為正常的追求卓越和改善,並不是 BDD 患者這樣的。

首先,BDD 患者的標準是有誤的

幾乎是永無止境追求不可能達到的「完美」,總覺得不夠好,或者覺得自己的缺點是非常致命以及令人厭惡不改不行的。

並且很多 BDD 患者甚至覺得自己並不是在「追求卓越」,而只是「變得正常」。但其實本來他們就是正常的。

另外,他們的心態也是有嚴重問題的

心理學家 J. Stoeber 和 K. Otto 把完美主義分為「奮鬥」(Strivings)「擔心」(concerns) 兩個維度:

J. Stoeber and K. Otto,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10, p. 296. Copyright 2006 b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奮鬥水平高而擔心水平低的表現出更多自尊,成就和社會互動。而擔心水平高的人則會產生焦慮,迴避等消極情緒。

專門研究「完美主義」的心理學家 T.S. Greenspon 認為那些追求卓越的人會把不完美看作是更加努力的激勵。

他們並不厭惡或恐懼這些不完美,他們的追求是建立在「自尊自愛」的基礎上的。

BDD 患者則會把這些作為個人缺陷,產生厭惡、恐懼的消極心理。

覺得這些「不完美」是「不正常」的,他們的追求是建立在「自我厭惡」的基礎上的。

「變完美了」不就行了嗎?

可能有人會說:「那就努力改善變完美就行了啊。」

並不會!

就像上文說的,BDD 患者的標準是「完美」的,而「完美」的標準是不切實際的和沒有必要性的。很多人的描述為「要是完全沒有皺紋就好了」或者「一顆雀斑都沒有就好了」等等。

很多標準也是模糊的。比如說「鼻子再高一點點」或者「更讓人喜歡一點」。

另外,在 BDD 患者的世界裡,可能並沒有「還不錯」這個詞,幾乎是非黑即白的要麼美,要麼丑。

Lindsey Hall 在她的經歷中寫到:

上高中時,她覺得她的招風耳沒有那麼糟糕了,而因為牙醫偶然表示她有些口氣,她就開始恐慌,每天刷 7-9 次牙,說話的時候用衣服擋住自己的嘴。

因為過度刷牙,導致牙齦出血。有一天她甚至吃掉了整整一罐薄荷糖,哪怕胃感到噁心。

在上大學的時候,因為一個男生說「你胳膊上的汗毛好多」,她又開始了對自己汗毛的折騰。

每天看著自己身體上每一寸的毛, 還有唇部的細絨毛(外人可能根本看不見好么?),一根都不希望存在。

.....

因為沒有絕對的完美,所以根本停不下來。

美國 BDD 患者對於身體不滿部位的前四名的部位是:皮膚、毛髮、鼻子、體重、肚子。

關注鼻子的患者特別容易進行反覆手術,報告中一位女士覺得自己鼻子太大了,手術後又覺得自己鼻子太小了。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

整容成癮

說到根本停不下來,肯定就要說到整容成癮,我就想到了風扇大媽。「風扇大媽」原名韓美玉,本來是個漂亮的模特(下圖),因為整容次數太多變成了上面那個樣子。

BDD 患者在達到階段性目標後並不會開心起來,而是無休無止地開始了新一輪對自己身體的不滿中。在整個過程中都處在一種低自尊,焦慮,不自信的狀態下。

整容之前先整腦

許多人意識不到自己是患有 BDD,只是認為自己是「追求卓越」,再加上一些整形節目、媒體、網紅、整容醫院廣告等社會因素加劇了這種情況。

更可怕的是,廣告和媒體的營銷手段把鼓勵整容變成了一種新型雞湯

他們常常把整容和「自由」,「努力」,「勇氣」這些詞綁在一起,把一種人臉變形手段包裝成了新時代的成功學雞湯。

這樣就可以消除大家天生對於風險和創傷性手術的抵觸心理,鼓勵更多人整容,因為這代表著「讓自己更好」的自由、努力和勇氣

這裡我不想談鼓勵整容或者反對整容,因為無論支持和反對都是有前提條件的。

但如果你想整容,卻有上述 BDD 的癥狀的話,去整容前最好去看心理醫生,排除 BDD 再去整也不遲。

希望不再有更多的風扇大媽的悲劇。也希望明天早晨你在鏡中看到的自己是健康的,自信的,元氣滿滿的迎來新的一天。

變得更好以前,先學會愛自己

本文內容參考微信公眾號:軀體變形障礙(BodyDD) 的多篇編譯內容。在此註明,並表示感謝!

大家都愛看

我真希望你25歲前就知道這些事 — 身體使用篇

你知道不洗牙的後果有多嚴重嗎?| 秒懂洗牙

為什麼你的簡歷石沉大海?

新人必讀!| 進化論發妝體系 V1.0

書單 | 如何提高自我管理和自學能力?

關注女神進化論微信公眾號:hibetterme

官網:女神進化論的官方網站

微博:寺主人_進化論的微博

(頭圖來自:Natalie Foss)
推薦閱讀:

有關軀體變形障礙症(BDD)的問題?

TAG:BDD | 外貌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