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gin Again》:表達、聯繫、和解

自覺庸碌的時候,就給自己放一首歌。於是,陽光,陰雨,霧霾,天際的流雲,殘夜的孤燈,都帶上情愫。行人有了故鄉、遠方,到來又離去的故事,眉目鮮明。每一輛車,都成為河流里的末路狂奔,或者踏花的馬蹄。

這就是音樂的美妙之處。人在俗世里走,塵埃落在身上,也落入心裡。久而久之,就淤塞了靈魂。而音樂恰似一場洗滌,給庸俗以救贖,喚醒關於生活的觸覺。

《Begin Again》,這部音樂電影被譯作「再次出發」,或「歌曲改變人生」,講丟失事業的音樂人與丟失愛情的姑娘相遇,憑著音樂一起從谷底掙脫,重新找到人生重心的故事。而在我看來,它講了關於音樂/人生的三件事——表達、聯繫、和解。

表達

哪怕無需任何人理解,我們依然需要表達。這是生物天性:月下的狼嚎,清晨的猿歌,雨林的蛙鳴和草原的馬嘶——生命存活,發出聲響,藉此找到同類,或者明白道路的不同。

《Begin Again》是關於愛情的故事,它不講愛人如何重回懷抱,而是終於失去彼此。分道揚鑣在於對表達的追求不同——認同與自我認同。

影片開頭,剛失去戀情的女主角Greta(Keira Knightley飾)在台上落寞彈唱。台下人頭攢動,人們喝酒、聊天,對歌曲無動於衷。Greta低頭,長發遮住眼睛。偶爾一瞥,你會發現她的表情混著失落——因為無人理解;怨懟——幾小時前男友的背叛;若有所思——在紐約的停留失去意義後何去何從;以及更多的無謂與愜意——如雪夜訪戴興盡而歸,只在意自我感覺的抒發——這是對待表達,何等瀟洒的態度。

作為音樂電影,插曲在本片至關重要。詮釋,隱喻,或者推動。其中最重要的,當屬四次出現的《Lost Star》。它第一次出現在28分鐘——Greta陪男友Dave(Adam Levine飾)來到紐約,追逐他的音樂夢。她在身側笑得甜蜜,像坐看星空仰望夢想的小女孩。可是啊,歌里說,明天我們將夢醒何處,丘比特收回射出的箭。

背離迅速到來。Dave搭上女助理Mim,用一首歌向Greta坦白。Greta拉著箱子離開他,流落街頭。此時Greta還認為,這是一次肉體,頂多情感上的出軌,而還沒有意識到,是關於音樂表達的分歧,讓兩人走向陌路。

後來的故事裡,拿下音樂大獎的Dave說,這個夢想,他在浴室對著香波瓶說了一萬遍。可這個夢想,與他相戀五年的Greta卻一無所知。直到Dan(Mark Ruffalo飾)一語驚醒夢中人:「或許這只是他私人的,從來沒有告訴你的夢想。」

Dave的夢想是做搖滾巨星,鎂光燈下,山呼海嘯。他終於在紐約找到自己,像Dan說的那樣——他會愛上音樂,愛上聚光燈,愛上在路上的感覺,愛上骨肉皮,愛上搖滾巨星一切的一切,卻永遠無法讓他的女人快樂起來。

第37分鐘,《Lost Star》第二出現,交代前因——這是Greta寫給Dave的聖誕禮物。這一次它展示了更多歌詞,也再次隱喻兩人關係的走向:仰望星空的小女孩,成為紐約這城市,這名利場里,這狩獵季節驚惶的羔羊。

《Lost Star》第三次出現在86分鐘,Dave向Greta展示錄製完成的版本——Greta的語音留言喚起Dave的回憶,令之化作痛苦,化成折磨,所以他要在歌曲的橋段(住:用來在主副歌之間連接的段落。一般全曲只出現一次,用於把高潮推向更高的高潮)里呼喊:「我想我看見你哭了,我想我聽見你叫我…」

聽過它,Greta說的是,你在工業流水線里丟掉了這首歌的靈魂。她認為這首歌需要重混,相較令它成為「金曲」,獲得音樂道路上的機遇,姑娘更在意它對於兩人昔日感情的意義。

Dave卻說,「人們認為這樣很棒」,「你該去看看他們的現場反應」,「音樂存在的理由不就是讓人分享」——他要的是歌迷、市場的認可,而Greta只在乎它原本該表達的。這是他最終失去她的原因。可是啊,想要活在聚光燈下山呼海嘯里的Dave,註定無法明白這個道理。

表達的初衷究竟是心靈之聲,還是博得俗世認可?是坦誠內心,還是僅僅達到目的的工具?Dave說,如果可以彌補過錯,他情願將專輯扔進海里;他說要呆在公園的長椅哪也不去,直到Greta回心轉意;他說,請Greta去他的演唱會,他將用她希望的方式演唱…

可是,就像面對Greta「你會么」的詢問Dave看向別處——甜言蜜語總是容易出口,而行動呢?

《Lost Star》第四齣現的時候,故事奔向結局。Dave為歌曲續上新段落,望著後台的Greta,他唱:你還敢記起那些帶來傷痛,卻最美的回憶么?昨天我看見獅子親吻麋鹿。或許當它翻過一頁,我們會有新的結局。我相信這一刻Dave是真誠的,歌里的悔意令Greta潸然淚下。

可是啊,當歌曲走到間奏,「And I thought I saw you out there crying…」,Dave再次操起「丟掉靈魂」的唱法,側臉躲進耀眼的逆光,變回洶湧人潮里的搖滾巨星。愛情終於到此結束,Greta向他投以最後的凝望,轉身離開。

表達究竟是什麼?就像Greta與Dave——順應市場,做流行歌手;還是忠誠內心,做真實的表達者。就像Dan和曾經的最佳拍檔Saul——Saul說,「世道變了,時代變了,人也應該跟著改變」;Dan卻堅持培育和扶植,保持耐心,等待美好的東西自然生長。

我想用曾讀過的一段話作為這部分的結尾,也當做對於表達的看法——情懷是:衣錦夜行,黑暗中的花,綉在衣服襯裡的圖案,地下汩汩的泉,沒人看見的努力,沉默的愛情,寫了又撕掉的詩,深夜長街上的口哨,騎單車時迎風哼的歌,宴席散後自顧自燃燒的蠟燭,濃霧中佇立的樹,石橋拱底的青苔,永不開封的美酒。於無人處自風流。

聯繫

再回到影片伊始,Greta在台上靜靜地唱,《A Step You Can』t Take Back》。她說,這是獻給城市所有孤單者的歌——幾小時前,她剛遭遇男友背叛,除了皮箱、單車,身無長物,無處可去。然而在這樣燈紅酒綠的夜晚,台下的人群並不被她打動。

除了一個人,Dan——一個失敗的父親,遭到妻子背叛的丈夫;一個剛剛想要在地鐵結束生命的醉鬼;一個曾大名鼎鼎,改變行業,如今卻7年沒有再簽新人的音樂製作人。

Greta唱著,「當你發現身在站台,除了背包,身無長物」,「人生走向終點,而意義也止於此」——這些字句呼嘯而來,化作子彈擊入心頭。醉眼惺忪中,Dan看見台上鋼琴的琴鍵動了,緊接著鑔片、鼓、提琴…樂器次第展開它們的聲音。無人操縱,卻冥冥中彷彿有某種聯繫——敏感且熱愛的人才擁有這樣的能力,在平凡里聽出不朽,聽見音符從不同地方飛出,呼嘯而來。

人群邊緣的Dan起身,走到台前。鏡頭在Greta背後,落在她身上,再聚焦到Dan;然後從Dan的後背,聚焦到Greta——命運的線條在此處靠近,相交。

兩個落寞者將共同走向何方?歌里早有提示。它唱道,「Here comes the rain」,像一場雨,像「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的豁然開朗。舞台的燈光由柔和漸漸變得耀眼,伴奏里出現歌迷山呼海嘯的聲音,彷彿萬人演唱會的舞台中央。尾段的地方,音樂漸息,周圍傳來人群喁喁交談、酒杯落在桌面、起子打開瓶蓋的聲音,庸俗的世界重新變得美好,人間煙火。

Dan想簽下Greta,Saul卻不看好,拒絕給錢錄製Demo。困窘之下,一個瘋狂的念頭誕生。

Dan說,那就直接做一張專輯。去城市任何地方錄製,在整個夏天。當做向這座每時每刻上演著美麗的、瘋狂的、破碎的故事的城市致敬。在大橋之下,在帝國大廈的樓頂夜空,在中央公園的湖面,唐人街、聖約翰大教堂、呼嘯的地鐵里,該死的哈林區…哪裡都可以。當雨落下來,當列車掠過,當路人按響車鈴,當世界發出它無意義的聲音,一樣將它們刻進唱片。當聯繫發生,所有的無意義,都開始變得有意義。

一座城市令你念念不忘,大抵是因為那裡有你深愛的人,和一去不復返的青春。終其一生,人們都在尋找某種聯繫,與人,與世界,追尋意義。其實意義就是存在感,令人感覺還活著。

紐約有Greta的愛情,Dan的事業與家庭。當他們失去這些,與城市的聯繫就被切斷,存在的意義蕩然無存,成為落寞者。錄製《The Great Outdoors》的過程中,他們重新與裡面的人、場景發生聯繫,找回接入這座城市的介面。

有人通過認可獲取存在感,像Dave,沉迷鎂光與尖叫。所以人與場景的更迭,對他來說不存意義。有人更在意身邊的人與事,在意空氣里微薄的聯繫,通過意義獲取存在感。我無法告訴,你哪條才是康庄大道。

而錯過也是人生的一部分。不必和每個發生情愫的人做愛(是的,Dan和Greta最終沒有滾到一起,謝謝該死的小胖子Steve),不必與所有的無法釋懷至死方休。

人生太短,做所有遵循內心的美好事情。過一段一段的時間,就像一張一張的專輯。觸摸空氣里稀薄的聯繫,等待意義在時間的長河裡靜默發生。

和解

人們通過表達尋找與世界的聯繫,而最終目的是和解。成長是學會接納和失去的過程,笑著或哭著,最終開釋,得到鬆弛的生活狀態。

《The Great Outdoors》錄製的第一首歌里說:當你睡覺的時候,我在街上遊盪。一些事情發生改變,我要堅持住,一切會好起來。我在街上,找一首值得唱的歌。或許你所追逐的是對的,我要依然要改變,堅持住,堅持住——它們是與生活達成和解前,你必須承受的。經歷陣痛,然後破蛹,再次出發。

Dan與生活的和解,是通過完成專輯,重拾信心,重新證明「培育和扶植」的音樂理念。這個過程中,女兒從叛逆回歸,展現音樂天賦;妻子的背叛得到寬恕,愛情在灰燼里重燃。落魄的中年男人,重新擁有事業與家庭。

重新開始努力的時候,陽光總會變得燦爛,空氣也帶有熱度。身邊的人褪去尖刺,世界收斂起不堪的部分,大家達成和解。或許這些與季節、運氣都沒有關係。只是當你內心重新富有色澤,願意對生活投以希冀,它自然也回饋以溫度。

Greta的和解是放下愛情——這張專輯令她不再是為愛而活的小姑娘。《Lost Star》里「為何青春總要在青春里消耗」的疑問,隨著成長不復存在。Dave以「獅子會親吻麋鹿」的句式懺悔,Greta卻在音樂分歧里弄清楚,不同的群類終將奔向不同方向。她在Dave演唱會後台最後凝望一眼,然後轉身離開,愛情到此結束。珍藏的Dan的分頻器也物歸原主——人在內心圓滿時,會陷入一種神性的狀態,不再索取,轉而成全。

結尾處,Greta在夜幕里騎著單車穿過紐約的街道,Dave在山呼海嘯里望著無人的後台努力收斂情緒。Dan和妻子在夜色下的長椅重新靠近、親吻,從共用分頻器,到共用耳機。看見這一切的Greta,只嘴角微翹,笑得倔強。

最終《The Great Outdoors》以1美元的價格發行在互聯網,「A buck for a book」,所有參與者共享收入,共享這個故事。

從表面上看,《Begin Again》講音樂如何將人從谷底拉起,一個失去生活重心的姑娘和一個落魄的中年男人,如何重拾自己。本質上它討論的是人與世界的三種漸進的關心:關於表達,尋求認同或自我認同;關於與世界的聯繫,如何接入它,獲得存在感;最終是和解——不論什麼令你沉淪,愛情或者失敗,你終究要走出來,與生活找到安然共處的方式。

人生總是一段一段,就像一張一張的專輯。不論上一次是成功失敗,不管意猶未盡還是一蹶不振,都要走向下一段開始。躺在墓園等待蓋棺定論之前,大彼如此——結束,開始,Begin Again,像輪迴。
推薦閱讀:

有沒有類似《醉鄉民謠》,《曾經》,《歌曲改變人生》的這種原聲很好聽的音樂電影推薦?
電影 再次出發 的評價及導演的故事。?
電影《Begin Again》里「This place is a shit hole."是什麼意思?
看了電影《歌曲改變人生》,你們有沒有心潮澎湃,為之一振的感覺?
歌曲改變人生like a fool吉他譜哪個大神能扒一下……?

TAG:歌曲改变人生电影 | 电影 | 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