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深入梳理——周朝

1、泰伯奔吳

在中國幾千年悠久的歷史中,有一個朝代佔據了八百年江山,是歷史中最漫長的一個朝代。這是一個王朝,是最後一個王朝——周朝。

周朝的建立,要追溯到一個叫古公亶父的人。在五帝時期,有一位被堯舉為「農師」的后稷,是帝嚳之子。后稷之後,其部落又有一位賢人,叫作公劉。而該部落在此二人之後的第三位賢人,便是古公亶父。幾人之間差了幾百上千年。

古公亶父繼承了后稷、公劉的事業,積德行義,得到民眾的愛戴。薰育和戎狄進攻周族,想要奪取財物,亶父就給了他們。後又來攻,要取得周族的土地和人口。民眾非常憤怒,想要抵抗。古公說道:「民眾擁立君主,是為了讓君主為民眾謀利。如今戎狄來攻,是為了我的土地和臣民,而臣民歸我還是歸他,又有什麼區別呢?你們要為我而戰,要殺死很多人的父子,通過這種辦法讓我當國君,我不忍心做。」於是亶父帶著家人和親隨離開了豳,渡過漆水和沮水,經過梁山,到岐山之下安頓了下來。

豳地的人全都扶老攜弱,復歸古公到岐下。其他國家的人聽說古公仁德,也多歸附。於是古公改革戎狄的風俗,營造城郭房舍,讓人們分別居住,並設置五官,各司其責。人民安居樂業,都歌頌周太王的功德。

古公亶父有三個兒子,老大泰伯,二哥仲雍,三弟季歷。三人都是很有手段和品德的君子,不過季歷有一個兒子,叫姬昌。姬昌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了聖人的德行。所以為了長久著想,古公打算讓季歷繼承自己的位置,然後順位給姬昌。季歷不願意,要按照規矩,讓大哥泰伯繼承父位。泰伯於是和仲雍一起,離開家鄉,奔向了吳地。

2、父子伐商

姬昌順利地繼承了古公亶父和季歷的位置,成為了西伯侯。姬昌其時,正是商紂王當政時期,史書記載,當時的商紂王殘暴非常,諸侯對其怨氣很重,更不談民間怨聲載道。而諸侯中,姬昌及其祖輩德行威望最高,許多諸侯都向姬昌徵詢意見。姬昌中晚年時期,有天夢到一虎肋生雙翼,來至殿下。次日問周公旦這個夢什麼含義,周公旦告訴他,這不是虎,這是飛熊。飛熊入夢,意味著有賢人待訪。於是去渭水河邊,訪到了一名老翁,姜呂望。

姬昌任西伯侯期間,史書記載,愛民如子,勵精圖治,治下休養生息,傳播文化,深得民心。而與之對比的,是商紂王的殘酷壓榨,逼迫得天下刀兵四起。西伯侯籠絡了幾多諸侯,和許多文臣武將,為武王伐紂奠定了政治、軍事和聲望基礎。

姬昌死後,其子姬發繼承西伯侯之位,恰逢其時,商紂王帝辛殘忍殺害了比干,並囚禁了另一位叔父箕子,殷商貴族紛紛奔逃,給周國帶去了很多內部情報。於是,在散宜生和姜尚的幫助下,姬發舉起了反商大旗,舉號為「周」,率領西部諸侯,與其他幾方諸侯遙相呼應,開始了浩浩蕩蕩的滅商之戰。

在牧野,周軍4.5萬人,與商軍17萬人,進行了最終的決戰。然而周軍乃虎狼之師,且將士們心中都燃燒著復仇和正義之火;而商軍則大多數是奴隸和俘虜,且這些臨時拼湊的將士,心中是無奈和對帝辛的怨恨。所以這一場看似實力懸殊的戰爭,其結局很快揭曉,商軍潰敗,帝辛返回朝歌,登上鹿台,而死。這場戰爭,只進行了區區半天。

最大的障礙已經掃除,姬發很快祭祀上天,正式確定了周朝的成立,並分封諸侯國。

其中:姜尚被分到齊國,周公旦分到魯國,召公奭分到燕國,商朝後人微子啟分到宋國,分武庚到朝歌。而其中,周公旦終身留在鎬京,與召公一起輔佐天子,兢兢業業,形成了武王之後的成康之治。

西周諸王,沒有殘暴昏庸之輩,只是逐漸軟弱無能,到了周幽王,也只是好色。可惜,這好色終究讓他亡國,被犬戎追殺於驪山下,葬於驪山腳下。

3、東周亂世

西周末王周幽王廢申後及申後所生太子宜臼,立褒姒為後,其子姬余為太子。公元前 772年,以幽王朝廷勢力為一方,申後之父申侯勢力為另一方的政治鬥爭數年後轉為戰爭。申侯聯合繒國等諸侯和犬戎,與王軍戰,幽王敗死,西周滅亡。申侯等諸侯共尊宜臼為周王,即周平王。虢公翰立王子余為王,史稱攜王。周二王並立。相持若干年後,晉文侯殺攜王,終結二王並立局面。

東周分為兩個時期:春秋與戰國。

平王東遷以後,周天子權威大大減弱,諸侯國內的篡權政變和各國之間的兼并戰爭不斷發生。與此同時邊境族群趁機入侵,中央政權面臨空前的危機。春秋時期的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下尊崇周天子,並數次發動幫助諸侯國攘斥夷狄戰爭而大獲讚賞,其事迹被後世稱為尊王攘夷。

春秋時期,諸侯稱「公」,卻暗地裡準備著「稱王」之事。第一位以「王」為號的,便是楚莊王。春秋時期,有五位霸主,楚莊王熊侶名列其中,另外幾位是九合諸侯的齊桓公姜小白,雄心壯志卻迂腐不堪的宋襄公茲甫,四處救火的晉文公重耳和廣納賢才的秦穆公嬴任好。「春秋五霸」之名,不僅僅是諸侯中的霸主。事實上,「霸」字實為「伯」字,意為諸侯之長,聚合諸侯、代見天子,挾天子以令諸侯。

到了春秋末期,東周王室的大功臣晉國衰敗,被晉國韓氏、晉國趙氏、晉國魏氏、晉國智氏、晉國范氏、中行氏六卿專權。公元前490年,趙氏擊敗范氏和中行氏。公元前458年,范氏和中行氏的土地盡為韓、趙、魏、智氏四家瓜分。 公元前457年,韓、趙、魏聯合擊敗智氏,平分其地,分別建立韓、趙、魏三個政權。 公元前406年,周威烈王封三家為侯國,正式承認了他們諸侯的地位。《資治通鑒》記載:「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史學界以此作為東周時期春秋與戰國的分界點。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的戰爭開始光明正大,而勾心鬥角也更加殘酷,計謀無所不用其極,諸子百家也正式登上政治的舞台。這段時期中,諸子百家中擁有攻擊精神的幾個,顯露猙獰,如兵家、法家、縱橫家乃至墨家。而仁慈的儒家,則步入寒冬。

戰國時期,經過三家分晉,天下出現七個尤其強大的諸侯國,分別是齊、楚、燕、韓、趙、魏、秦。而到了戰國中期,西戎秦國經過幾代人的資源積累和以戰養戰,開始謀劃天下。這個時候的六國,才真正正視這個野蠻的國家。於是,在蘇秦的幫助下,六國合縱抗秦,互相之間勉強聯合,將最大的矛頭對準了秦國。只是這種聯合太脆弱了,蘇秦之後不久,張儀出現在秦國,提出了連橫的政策,分化六國,一一消滅。這段時間,天下出現了很多著名的刺客。

秦國在周赧王時期,覆滅了西周,接著又在分裂六國的過程中,韓、趙、魏、楚、燕、齊一一被滅,其他小諸侯或被掃滅,或是歸附。天下盡歸強秦。

自此,分封諸侯的王朝時期結束,中國歷史開始中央一統的帝國時期。


推薦閱讀:

小邦立
憲周成
周平王究竟是不是周幽王的嫡長子?為何褒姒之子名為伯服?
周朝陽:我為什麼要幫你
【春秋篇】「晉國霸業」之第二代小宗——曲沃庄伯!

TAG:周朝 | 中国古代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