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分化和覆滅,中國的金融科技獨角獸將在哪些領域崛起?

供給側改革是未來一段時間宏觀經濟運行的一條主線,各行各業宏觀層面的機遇和挑戰均蘊藏其中,互聯網金融尤其如此。

在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薛洪言(洪言微語)看來,現行的金融體系將在新的經濟形勢下面臨挑戰、出現分化甚至不排除局部的覆滅,相生相殺過程中,新的FinTech獨角獸將在兩個領域孕育而生

|傳統金融機構遇到的挑戰

供給側改革五大任務「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對金融業也提出新的要求,既要主動配合,更要適應挑戰。

「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側重於存量資產的調整,主基調是「壓縮」。傳導到金融機構中,意味著存量金融資產的壓降,或以不良資產的形式直接粗暴地形成損失,或以還後不續借的形式表現為信貸需求不足,這是金融業尤其是銀行業產生「不良攀升、增速下滑」現象的根本性原因。

面對存量資產壓降帶來的挑戰,金融機構的應對之策是在宏觀經濟新模式、新業態上做文章。但問題在於,宏觀經濟的新動力還難以挑大樑,喂不飽巨無霸的傳統金融機構。洪言微語注意到,銀行業轉型的花樣很多,如消費金融、資管業務、債券投資等等,然並卵,攔不住增速下滑的趨勢。

|周期交替帶來金融體系分化

經濟周期性波動是客觀規律,作為親周期的行業,一般而言金融機構對經濟低迷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不會過度憂慮,經濟總有重回繁榮的一天。這裡多說一句,宏觀經濟的L型走勢,更多是從GDP增速的角度,對L型走勢的認可不意味著繁榮不會再來。增速與繁榮是兩碼事,除新興經濟體外,發達經濟體的繁榮期增速普遍在5%以下。即使中國GDP增速未來長期保持在6.5%左右,經濟內在的衰退和繁榮依舊會自然交替。

問題在於,此次的經濟周期變化有一點不同。經濟周期是由支柱行業的更替推動的,過去三十年,中國的支柱產業經歷了從紡織輕工業、到鋼鐵煤炭、到房地產和基建的轉移。產業的交替並未給金融機構帶來大的挑戰,因為這些產業都是重資產行業,與金融機構重抵質押擔保的授信模式一脈相承,無論是紡織還是鋼鐵,其融資模式沒有變。不過這一次,潛在的支柱行業將從互聯網等輕資產行業中產生,它們適應了互聯網、適應了股權融資、適應了大數據信用融資,唯獨不太適應抵質押擔保的傳統融資模式。

面對新行業金融服務需求形式的變化,不可避免地,此次經濟周期性調整會帶來金融機構的大分化,既是傳統金融體系內部各機構之間的分化,更多的將是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分化。

|這一次,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傳統金融機構早已看到這一點,一直在謀求轉型,而非大家認為的機制僵化、坐以待斃。不過,終究是力有不逮。

一方面,究竟哪些行業會成為支柱產業,沒人說得清,也無人看得准。未來是什麼,凱文凱利先生在蘇寧·鐘山「創業創想預言聆聽會」上提到四個關鍵詞——共享、互動、流動和知化。這四個詞是對未來經濟特徵的描繪,但無人說得清對應的具體是哪個行業,也許,5年後的支柱產業,現在還沒問世。

另一方面,大企業和小企業的界限正逐步消失,把賭注押在大傢伙身上不再奏效。新經濟中,大企業可能突然倒塌,由於輕資產倒閉後一毛不值。馬雲曾在一次演講中提到「我如履薄冰,每一天就像過一年一樣難過,每一年過十五年這樣的壓力」,此為大企業的真實寫照。跨界競爭的背景下,企業永遠不知道要命的敵人來自哪一方。問題來了,連企業自己都看不清自身的前景,金融機構又如何能提前布局、穩操勝券。

不知道未來支柱產業是什麼,也不知道它們需要什麼樣的金融服務,需要什麼形式的金融服務。這一次,互聯網金融終於和傳統金融機構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互聯網金融如何把握髮展機遇

面對未知的新經濟新需求,創新求變是金融機構唯一應對之策。金融業的一切創新,都圍繞著滿足客戶理財、融資和支付三大基本需求展開,支付領域的創新模式相對比較清晰,NFC、掃碼付兩大模式基本確立,行業門檻已然很高。相較之下,理財和融資兩大需求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理財顧問服務將迎來藍海。從銀行業收入結構看,理財顧問收入佔比不斷提升,貌似佔領了先機。但說句不客氣的話,過去基於剛性兌付環境中的理財顧問,更多地是在高返佣的前提下為客戶推薦相對高收益的產品。很多所謂的理財顧問經理,缺乏基礎的金融知識的背景下,培訓一個月(甚至更短)就敢上崗,和銷售一般產品並無區別。隨著剛性兌付的打破,理財產品的推薦有極大可能給客戶帶來損失,越來越是一個專業活,傳統的理財經理主導的理財顧問模式難以為繼。

對於高凈值客戶,自然有高端專業人士提供1對1優質服務,這個沒有問題。而大眾的理財需求,才是各方的角力點。洪言微語認為,突破口就在於智能投顧。

智能投顧的運轉邏輯,是通過量化投資模型,結合客戶的投資目標、收入和納稅情況,為客戶打造專業、理性的投資組合,將人為不確定因素降至最低。它的誕生,受益於機構投資模式的創新,以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

基於互聯網的智能投顧業務,核心訴求是專業化的人才。只要人才夠專業、夠頂尖,不必多,幾個人即可,通過定製化的模型把高凈值客戶專屬的組合投資模式帶入尋常百姓家。對互聯網金融企業而言,這種依賴少數人力資本的業務,無疑是個藍海。這個領域,考驗的是對頂尖人才的吸引力,傳統金融機構,並不佔據更大的優勢,甚至稍有劣勢。

投貸聯動業務的新機遇。理財的另一端就是資產,資產端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滿足客戶融資需求的能力。新經濟的融資需求必然是股債結合,在合理控制槓桿率的同時,適當讓渡股權滿足高速發展、激烈競爭所需的資金和其他資源支持。

股債結合的融資方式,對金融機構無疑是個挑戰。新經濟需要錢,更需要贏得市場競爭的綜合資源支持。在流動性整體寬鬆的當下,尤其隨著股權眾籌的出現,人人都是天使投資人,真正有潛力的企業不怕融不到錢,倒是融資機構需要擔心企業願意不願意用你的錢,未來,融資機構求著企業用自己的錢有望成為一種常態。

相對而言,傳統金融機構只是有錢而已,在客戶基礎、市場營銷、業務模式優化和發展策略等方面缺乏經驗,在客戶爭奪過程中不佔優勢。反倒是新經濟自身孕育出的金融機構更有資源為新經濟體提供一攬子服務,在客戶爭奪過程中佔據優勢。

盤點世界上FinTech領域的獨角獸,多集中於智能投顧和在線借貸領域,在洪言微語看來,這還只是金融科技逆襲的初級階段。未來,一定會在一攬子綜合服務領域出現新的獨角獸,而且獨角獸將有極大的概率出現在新經濟系金融機構中,這些機構,既懂金融,又懂新經濟,前景不可限量。

——————————————————————————————————————

PS:歡迎去我的LIVE分享頁,系統了解 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 相關知識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出門問問與大眾汽車集團達成的戰略合作及其 D 輪融資?
【深度報告】移動支付還有沒有機會出一隻獨角獸
有哪些估值超過 10 億美金的「獨角獸」公司正在衰落?
如何做一個估值10億的農業項目
2017 年,中國的獨角獸公司都在做什麼?

TAG:互联网金融 | 独角兽公司 | 智能投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