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性別男』· 歷史之城 · 保持冷靜,繼續前行
在倫敦市政廳前的廣場面向泰晤士河,你能看到一幅長達千年的歷史捲軸:金融城中摩天大樓勾勒的天際線下,是曾在二戰中服役的貝爾法斯特號巡洋艦;象徵著維多利亞時代繁榮的塔橋邊,還屹立著中世紀的皇家軍械庫——這其實就是倫敦城市發展史的縮影,而戰爭、侵略、殖民,是一條怎樣都無法迴避的主線。
【保持冷靜,繼續前行】
2014年7月,倫敦城舉辦了一次規模宏大的紀念活動。藝術家保爾·康明斯和湯姆·派珀合作,要在倫敦塔周圍的戰壕中『種植』888,246朵陶瓷虞美人,代表每一位在一戰中犧牲的英國士兵,以紀念戰爭爆發一百周年。歷時四個月,超過兩萬名志願者參與其中,從零星的花朵開始,慢慢布置出一片片花簇,再連成倫敦人心中那片『血染的土地和紅色的海洋』。當十三歲的童軍哈里·海耶斯把最後一支虞美人緩緩插進地面,當年在這裡集結出征的火槍團,轉眼已是世紀雲煙。
『血染的土地和紅色的海洋』
齊柏林飛艇恐怕是倫敦城對一戰最深刻的回憶。1915年5月底,一組飛艇悄然無息飛躍英吉利海峽,潛入泰晤士河的夜空。它們無視倫敦城薄弱的防空布置,自東向西投下超過一百顆炸彈。儘管這次轟炸只造成了幾十個人的傷亡,但它超過160米的體長,就像一顆緩慢移動的巨大炸彈,給倫敦民眾留下的深刻的印象。
爾後三年,倫敦經歷了大大小小五十多次轟炸,但影響始終有限。或許是如德軍所預期的那樣,它的戰略意義大過於軍事意義,他們認為這個從未在英國戰爭史上出現過的武器,將帶給倫敦人一種未知的恐懼,從心理上影響戰爭局勢。但事實是,飛艇不但沒有嚇倒英國人,相反還刺激了他們發展防空軍事力量。他們迅速研究出擊落飛艇的辦法,同時也部署了海軍高射炮,加上空軍的飛機,在1917年,成功迫使德軍放棄飛艇部隊。但飛艇的失效並沒阻止德國人的戰爭野心。1918年一戰結束前,德軍派出新式轟炸機,對倫敦進行持續打擊,雖然效果依舊不太明顯,但它為二十二年後那場慘烈的倫敦大轟炸,埋下了最初的伏筆。
齊柏林飛艇與皮卡迪里建築的對比 圖片來源【Reddit.com】飛艇轟炸留在現代倫敦的痕迹,是隱藏在繁華都市中的三枚紀念牌。一塊在東北邊的哈克尼區,標記了第一枚炸彈落下的位置,另外兩塊都在市中心,紀念1915年9月霍爾本地區遭到的轟炸。落在女王廣場的那一顆炸彈,震碎了不少窗玻璃,儘管周邊有上千居民,萬幸沒有人受傷。而法靈頓街五十九號的倉庫運氣稍差,在這次轟炸中被夷為平地。除此之外,紅獅路上的海豚酒吧還保留著一件『戰爭遺物』。如果你進入去點杯酒,別忘了看一眼吧台上停在十點四十一分的老時鐘——那是8號當晚炸彈落入酒吧的時間。除了倫敦博物館裡陳列檔案資料外,這些都是歷史留下的證據。
1939年9月,英國宣布加入二戰,與德國又一次兵戎相見。一年膠著之後,德國的轟炸機又一次降臨倫敦。僅僅空襲第一天,德軍就在倫敦東區投下了超過六百噸高爆彈以及上萬顆燃燒彈,伍爾維奇大片倉庫被引燃,倫敦東南郊區變成一片火海,第一個月,倫敦城死傷過萬。三個半月間,阿道夫·希特勒的空軍幾乎毀掉了大半個城市。威斯敏斯特和瑪麗勒本區的地標建築都遭到嚴重破壞。白金漢宮、議會大廈、特拉法加廣場、攝政街、貝克街、牛津街、蘇活區……倫敦的政治、金融區域和交通樞紐,幾乎都被德軍的炸彈重點關照過。這一場持續了八個月的『閃電戰』,造成三萬人死亡,五萬人重傷,是倫敦在二戰中最慘烈的磨難。
倫敦送奶工,是『Keep Calm and Carry On』精神的直接體現 圖片來源【The London milkman, 1940】
但正如那幅『Keep Calm and Carry On』海報所傳達出的堅定,英國人從未屈服於戰爭的困境。他們擁有在自由被侵犯時全力抵禦的勇氣,擁有在家園被摧毀後繼續日常生活的樂觀和決心。如果說還有誰的精神鼓勵著他們在逆境中前行,那一定是英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的政治領袖——溫斯頓·邱吉爾首相。
距離唐寧街僅幾步之遙邱吉爾作戰室,是倫敦惟一一個以他為主題的博物館。在這裡,你能用三個小時,感受他的傳奇一生:無論是他臨危受命擔任首相的責任,還是在戰爭中展現的謀略和勇氣,亦或是憑藉二戰回憶錄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才華,實在都太難用寥寥數筆勾勒清楚。約瑟夫·卡什為他拍的那張憤怒肖像,像極了永不服輸的英國鬥牛犬,這種鼓舞士氣,奮力抗爭的氣質,直到今天仍然被人所津津樂道。這位與羅斯福、斯大林齊名的戰時巨頭,從那時起就已成為這個國家的精神象徵。
而邱吉爾的地下內閣作戰室,則是從二戰中完整保存下來的遺迹。1936年,英國空軍部在評估了可能的空襲後果之後,建議修建一個戰時緊急政府中心。1938年定址後,這個秘密地下中心經歷十五個月的建設,在英國宣布參戰前一周正式投入運作。
現在財政部大樓前的作戰室入口簡單小巧,很難讓人與那段壯烈的戰爭歷史產生聯想。但當你隨著邱吉爾的腳步,一步一步走入地下,你突然就會感到近在咫尺的戰意。你似乎能聽到的頭頂炸彈爆炸鼓動耳膜,聞到會議室因為內閣徹夜討論而充滿了雪茄的煙味,『通訊員』仍然在緊張的接聽電話,解密電碼,會議桌上的文件仍然按開會座次擺放。內閣作戰室彷彿凝固了時間,定格了英國政府的戰時模樣。
同盟國三巨頭:邱吉爾、羅斯福和斯大林 圖片來源【StudyBlue】
戰爭持續的六年里,這個作戰室隨時處於二十四小時運作狀態。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軍隊宣布投降,二戰正式結束,這裡隨即被封閉,直到1984年才又重新向公眾開放。現如今,這裡和塔橋邊的貝爾法斯特號戰列艦一起,成為二戰迷的必訪之地。
但很少有遊客會注意到,梅費爾區的道恩街盡頭,還有個備用地下作戰室。1940年9月,『閃電戰』剛剛開始,內閣成員認為現有作戰室還不足以承受高爆彈的威力,隨即聯繫鐵路執行委員會,選定已經廢棄了八年多的道恩街地鐵站,改造成為一個臨時的地下掩體。
倫敦交通博物館現在還會不定期的組織廢棄地鐵站團游,道恩街車站也隨之成為倫敦最知名的秘密。在這裡你還能看到戰時遺留的辦公室、控制室、打字室、會議室,以及足夠支持三十人的日常辦公的生活設施。邱吉爾也曾在他的回憶錄里提到過道恩街車站,這裡的深度比內閣作戰室更深,工作和生活不受干擾。只是這裡始終還歸屬於交通系統,戰爭結束後,它沒辦法像內閣地下室一樣變成博物館,只能在厚重的歷史塵埃中,慢慢又變回了無人問津的幽靈車站。2015年5月,倫敦交通局再次開放邀請,意圖對道恩街車站進行商業開發,但無論它將以什麼樣的面貌重見天日,都會是一個充滿著二戰回憶的『老地方』。
1965年初,邱吉爾首相逝世,倫敦城為他準備了一場隆重的葬禮,也是迄今為止最後一場國葬。從威斯敏斯特修道院開始,邱吉爾的靈柩被護衛隊緩緩運送到聖保羅教堂。整座城市氣氛無比沉重,軍機編隊從倫敦上空飛過,塔橋邊的炮聲依然鏗鏘。沿途送別的人們脫帽致敬,他們的臉上是『閃電戰精神』般的堅毅——幾乎看不到眼淚,因為邱吉爾早已讓這個國家這座城市的人深刻懂得,面對戰爭和死亡,也請『保持冷靜,繼續前行』,因為沒有什麼值得悲傷。
尤素夫·卡什為邱吉爾拍攝的經典肖像 圖片來源【Examples of Exemplary Leadership by Winston Churchill in World War 2】上一節:【歷史之城 · 日不落的帝國榮耀】
【回目錄】
下一節:【 第七藝術之城 · 他們是永遠不死的英雄】
——————————我是求賞/售書的小尾巴——————————
《倫敦性別男》創作簡介:【嚶嚶嚶 · 不小心寫了一本書。】
如果您想要購買和保存全書,點擊【掃描二維碼】打賞4.99元即可,具體見鏈接內文末購買方法:)
推薦閱讀:
※紅茶高級重坦的改動-抖M的福音!或許是超級屈服者!【WOT 2017/8/13 超測 衛星 Y系新聞】
※如何看待6月14日英國倫敦的塔樓公寓大火災?
※最後,那個毛紡廠老大走了~~~
※去英國必購的皇家御用奢侈品地點之一
※嫁個腐國老公,你以為只有浪漫?
TAG:伦敦GreaterLondon | 英国 | 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