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你離開了家鄉 便沒人陪我啃火燒
但我忽然提到了炒燜子,評論區七嘴八舌的討論讓我在這個夜裡想到了煙火的味道。那是繁華喧囂的集市,也是圍了一圈藍校服的橋頭小攤。
自從你離開家鄉,便沒人陪我啃火燒了。
校門口陪大學同學吃最多的永遠是一片蛋花加青菜的金黃炒麵,頗有些養豬人套餐的味道,除了量大就記不得其他的印象了。
即使是在內陸地區,米飯還是食堂菜的半壁江山,簡單且量足。畢竟吃一份煮好的面,首先要忍受雞蛋面裡面還夾生的感受。對於我來說,我一向不認為涼麵 冷麵也算是麵條的。面之邪道,如果算是面之正道,還是需要淳樸大氣。豆面,刀削,拉條,餄餎,燜面。各種面有各種面的吃法。
豆面會送上小盤的韭花 ,芝麻鹽,綠椒,盛在渾樸的大腕裡面。燜面是一簇簇的,如果沒有啤酒或者可樂,就會讓人乏味。燜面就像豬蹄一樣,配上大蒜有奇妙的火花。紅色的辣椒油,鮮亮的羊肉,那是一份完美的餄餎面。入口生津,厚味醇厚。
這些都構成了對故鄉的記憶本身,正如從前游過的小河,教室里響過稚嫩的歌謠。長城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關於食物的記憶,最後會讓你想起你去過的某個路標,你住過的某個小城。某年某月的某日,我和誰誰誰在一起。
我一貫的覺得,任何地方的食物好壞,只有生活在這個地方的老饕最有感覺。他們生於斯,長於斯,最有發言權。會尋找食物的人是幸福的,能讓食物留住人心的人是偉大的。這是某種雋永丶瑣碎的紐帶,穿著你和故鄉。
那時候我們還年輕,在等著火爐里出的熱火燒出爐,趁熱吃最開心。站在狹阻的書店裡,在僅剩的半天空隙里看書。雖然到了最後,這所小城裡最好的學校,上線率其實也很尷尬。
但我們在某一刻就長大了,童年的快樂,轉瞬被遺忘。升學,同學,家庭,很多的不開心也要慢慢渡過。所幸還有許多的朋友,很多美好的回憶。彼時因各種原因就成了朋友,同桌的你,一起在操場上背書,一起看天上放過星光和燈火。處對象是偷偷摸摸的,生日了會發一袋子棒棒糖。
在小城市的時候,抱怨它的保守,壓抑和一塵不變。到大地方之後,又覺得這裡弘大,新穎又不近人情,始終不是你的家。你不再能陪他們走過雪後的小城,安靜又美麗。也沒人陪你啃火燒,站在北方污染的河溝畔。
最終我們都會各自離開,像奔赴一場盛宴。即使自己在異鄉的背影,像一條落魄的狗。
這或許就如那首歌里唱的,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廈崩塌。
首發於我和朋友們的一個小小公眾號:
推薦閱讀:
※曾經的不堪,如何成為前進的動力?
※有沒有曾經特別想做成某事卻沒有實現,結果現在回頭看會慶幸自己當初幸虧沒做成?
※但願悲劇不發生在你這一代
※小時候經常欺負同學,現在每次想起來都很懊惱,心裡很難受怎麼辦?
※我師父說丨活在過去,是對自己的未來不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