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圖有真相】從風水格局到清修日常,關於龍泉寺的最全報道
最近,龍泉寺這個話題又變得火熱起來。「一夜之間被刷屏的神秘科研組織」、「掃地僧點化微信之父,清華北大學子排隊出家」...
故事講得神乎其神,寺廟名聲聞名遐邇。可龍泉寺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組織?為何成為工程師嚮往而不得之寶地?與其他的寺廟有很大的不同?謎一樣的龍泉寺通過網路上的熱文描述肯定不全面。於是小爆決定親身體驗一番。
風水篇
龍泉寺處於北京海淀區的西北角,鳳凰嶺自然風景區內,坐落於北京西山鳳凰嶺山腳下。
龍泉寺位於北京市海淀區蘇家坨鎮鳳凰嶺雄獅峰腳下,其寺俯視京城,環境優美,鬱鬱蔥蔥,熬獄溝橫穿寺內,昔日溝內泉水終年流淌,寺南有龍泉池,傳說有條赤鏈金蛇經常出現,龍泉寺因此而得名。
龍泉寺始建於遼代應歷初年,至今至今已有千餘年歷史。原址坐西朝東,至清乾隆後期,昌平州府在原寺東側以金龍橋為中軸線將寺院改為坐北朝南。後改大門為過道,入門兩側有鐘鼓兩樓,在往裡為大雄寶殿,供奉釋迦摩尼、藥師佛、阿彌陀佛和十八羅漢,南北配殿分別供奉達摩、關羽,高台上供奉「西方三聖」。
儘管佛教教義,本不重視易理風水,認為一切外在條件,皆取決於修鍊者的內心。佛教一句名言:「世上本無穴,穴在我心中。」但佛教聖徒們卻仍然為寺廟風水的好壞大費心力。
「環若列屏,林泉清碧」,「宅幽而勢阻,地廊而形藏」。另外,龍泉寺不避形煞(峭壁、怪石、山頂端等),又將特煞轉化為特吉。總結說,龍泉寺的選址山清水秀、風水極佳。
交通篇
城區到龍泉寺的公交車只有一班,穿過村寨裡面曲繞的羊腸小道,公交車停靠在鳳凰嶺山腳下的車站。20多公里走了頓挫顛簸了一個多小時才到。不過西天取經況且十萬八千里,這20公里的路簡直不值一提。下了車抬眼就可望見純凈的天、連綿的山。不用擔心問路,隨著三五成群走著的人們的方向,就可以找到龍泉寺。
沿著山坡往上走10-15分鐘,到達鳳凰嶺自然風景區,風景區是收費的,成人票價25一位。龍泉寺坐落於鳳凰嶺自然風景區內,檢了門票沿著中線景區走不遠就可達到。
(沿途的山與樹)
寺廟最近在建造新樓。負責建造的工人不是工程隊的施工人員,而是龍泉寺的僧人師傅們。據說寺內有許多專家和工程師,寺院建築圖紙也都是自己設計的,有的居士捐助建築材料,義工修建。全部算下來也花不了多少錢。
僧人走過時,義工和某些客人都雙手合十向師父們行禮,恭敬虔誠。
(很多義工、僧人在場地忙碌著)
客堂是供深入探訪者進行信息記錄的,普通探訪者多是不用登記,直接穿過客堂便可看到傳說中的龍泉寺。
晨鐘暮鼓和門前豐茂的古柏。
紅牆斑駁,古樸的山門,兩尊小石獅子蹲在門外,處處都透露出其悠久的歷史。
景觀篇
山門
過山門也是有講究的哦。山門意為寺院正面的樓門,一般有三個門,所以又稱"三門"。象徵「三解脫門」,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一般的人只能走左邊的那道門,中間的那道門,天子、宰相、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也叫空門。男性客人先邁左腳,女性客人先邁右腳,遵循左門進右門出的原則。而且一定不能踩踏在門檻。
金龍橋
金龍橋是座單孔古石橋,距今一千年以上。關於金龍橋,傳說是龍泉寺第一代主持僧繼升和尚,在三聖殿後龍泉池旁修鍊,經常能看到一條金蛇在水中遊動。一日繼升和尚外出化緣,回來時大雨滂沱,山水瀑漲匯聚到熬獄溝內狂瀉而下,洪水把繼升和尚阻擋在南岸,無法渡河回到寺里,繼升心裡十分著急,正在危急萬分時刻,只見一條金蛇馱著籮筐朝他游來,繼升和尚見後大喜,乘之從南岸游渡到北岸,從此之後,金蛇經常馱繼升和尚渡河。繼升和尚外出化緣三年,籌集資金建造了這座石橋——命名為金龍橋。
跨過山門,腳下便是金龍橋。千年的歷史後,金龍橋歷經風化,斑斑駁駁。
(橋下的泉水不是很多,大概和新建舍樓有關係)
古樹:本是雌雄兩棵銀杏,歷史久遠,現如今已經盤結成了一株。枝葉婆娑下,聽僧人講有關它的傳說。有人目睹到銀杏幻化為人、曾在樹下許願靈驗之類。因此被信奉者奉做神樹。
山門內的金龍橋和橋畔的銀杏樹於此聆聽過大師們「望人骨以標行路」西天取經的故事,親見過香客如流的盛會,經歷過門可羅雀的沉寂,也見證了2005年學誠法師住持之後的振興。
大雄寶殿很小,主要是供外人禮佛,僧人日課誦經的地方在可容納百人的佛堂。
銀杏樹左手邊的院門影牆上,是印光大師題字的「南無阿彌佗佛」的字樣。
銀杏樹右手邊沿著石板路走,可以到寺內圖書館以及食堂。
和尚塔
寺廟東邊有繼升和尚塔,據說繼升和尚圓寂那天,天空祥雲萬里、地面百鳥啼鳴。僧眾誦經四十九天。該塔發出淡雅的檀香味持續了三年之久。
(去往繼升塔的石階)
龍泉圖書館
圖書館,也被稱作藏經閣,是寺院最重要的部門之一。大廳里有佛教普及性讀物供借閱,書庫中收藏了不同朝代、國別、語種的數十萬冊經書。龍泉寺首任圖書館館長賢才法師,畢業於大連理工大學。在眾僧用手整理典籍時他編寫出了一套相當靠譜的編目管理流程,建立起了館藏目錄體系。15萬冊藏書的圖書館還有專門的恆溫系統,讓書籍在最合適的環境下得以很好地保存。賢才法師特彆強調:「不是自主研發的,畢竟大的程序沒有辦法,不要誇大,要實事求是地說。」
日常篇
用膳
圖書館的前面空地,新種了一些蔬菜。茄子、西紅柿一排排,很規整。
龍泉寺用膳時間只有三個點:早六點、午十一點、晚六點,錯過了無零食充饑,只好難為肚子。是以常見僧人和居士們踩著點前往齋堂,止語、端坐、念誦《供養偈》、就餐。
關於午齋,俗人11:00時左右過去,自行領取筷子和2個碗平放到面前桌子上。會有義工師兄,給你盛飯,1份米飯,2份素菜和一個水果。如果飯菜不夠可以舉手示意。
「佛家一粒米,大如須彌山。」用齋完畢,要用熱水沖碗,和著水將碗中殘餘飯粒一飲而盡。
請香
很多人進廟後,會向神佛虔誠的燒香。香火一般都在寺廟中請。經濟條件允許,可以往功德箱中放點功德錢,如果困難,佛菩薩也不會怪罪。
龍泉寺燒香是不要錢的。
相比之下少林寺燒香可不是這麼便宜。
龍泉寺中還出售一些與佛教有關的東西(賢二周邊),用來弘法利生。物件定價都很靠譜,看出來僅僅收個成本。在寺中買東西不稱買,而是「請」。
(賢二帆布包18元)
出坡
出坡是中國佛教特有的名詞,大概意思就是勞作。「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出坡是僧人每日的修行。目前龍泉寺在修建新樓,時常可以看到僧人義工在施工場地忙碌。
早在2003年修繕龍泉寺的時候,學誠法師說過,「幾年來,龍泉寺邊設計、邊施工、邊籌款,可稱作『三邊』工程。這不是說,把龍泉寺全部設計好,才去建,才去做,這麼做的話,就不會充分體現集思廣益。」
很多僧人師兄是建築師或者名校土木系出身,他們讓工程團隊的專業性得以提升。還有一部分僧眾則是在「實戰」中自學了土木工程學和建築學,出坡時每天釘在工程現場,觀察每個施工細節,向施工人員討教,據說現在已不比建築師差太多了。
說不定你一個轉身,就會遇到一個清華土木系的高材生或者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老師。
(會開挖掘機的大師兄)
出家?義工
龍泉寺中經常會看到一些奔走忙碌著的義工。所謂寺院義工,也就是無償地給寺院幹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日常大事、小事,總之,就是憑藉自己的發心,來寺院自覺自愿地做一些幫助,以護助佛、法、僧三寶。
龍泉寺會針對一些出坡活動進行義工的招募,去寺院做義工是大功德的事情,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時常關注龍泉論壇。
真正進龍泉寺出家當和尚,恐怕就沒那麼簡單了。
想到龍泉寺出家,都要按照另一套標準接受考察。「發心出家者,首先以義工身份上山常住;然後申請出家者組班,成為準凈人;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其中的合格者得以與僧團共住,成為凈人。再按照出家人的日常作息接受一段時間的鍛煉,其中的合格者得以剃度出家,成為沙彌;待因緣合適時,沙彌受具足戒,成為比丘。至此,他才算真正出了家。」
本文由IT爆料匯(ID:baoliaohui)原創,部分資料來自網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如需授權與後台聯繫。
推薦閱讀:
※僧人不事農桑憑什麼享受世人的供奉?
※出家人的一天的生活是怎樣的?
※如果沒有《西遊記》佛教在中國的傳播是否比現在要狹窄?
※如何在五秒內辨別出是真和尚還是假和尚?
※你去過最有特點的寺院是哪裡?
TAG: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