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從小白,到茶親(四)

其實,從小白到茶客的難度不高,很多人都能做得到,正如我很多次所強調的那樣,相信你的舌頭,你就可以找到你喜歡的茶。不過要做個聰明的茶客,沒有一點眼界一定是不行的,所以在你還稱不上老資格,還沒見過很多東西的時候,閉上的嘴,靜靜的聽比你資深的人講,是自修金身的正道。這個圈子裡,稍有不慎,就會出洋相,想要學個一知半解,再出去裝逼的往往逼沒裝成,反是惹了一身的騷,被更多資深的人笑話。

幾年前,我外派工作到北京,閑時常去朋友的茶莊玩。因為好友的茶莊離一家健身房非常近,閑時有個40多的中年婦女常來店裡閑逛,其實並非是來買貨,不過是想蹭口茶喝。起初倒也無妨,本來就是賣茶人,還經不起蹭茶,那也別做什麼生意了。讓我們深感意外的是,這大姐蹭了茶還總想試試身手,給我們倆上茶葉品鑒課。告訴我們,她經常能喝到政府XXXX那裡的茶,國家XXX那裡的茶,葉片如何,香氣如何,口感如何……來者皆是客,我倆一笑而已。大姐見我倆似乎不太在意她所講的事,就非要帶些茶來,與我們分享。結果有意思的事發生了,她帶來的熟普洱熱水一衝,完全是粉狀的茶沫在水中翻滾;帶來的猴魁,不過是機器的布尖茶;帶來的包著正岩大紅袍泡袋的茶,也並非是正岩的大紅袍。

略微有一點辯識度都可以分得清楚,只是更多的新手茶友更在意茶的品種,而不在意茶的品質,才會留下了無數的漏洞。正如,我在前幾次的文章里所提到的,從小白到茶親,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你要儘力去開拓自己的眼界,但是在開拓眼界的時候,一定要學會積累,積累不同茶不同的知識。而不是喝一款茶,就代表這種茶你喝過了,就是這種味道,喜歡或者不喜歡,因為在你學習的初期,你並不知道你自己喝的東西對不對,你只能用微小的辨識力去了解一款茶,漸漸入門。所以印象種下,才會收穫更多。你聽聽更多人對茶的評價,而不是誇口哪種茶你喝過,不比你拓展眼界來得次要。

因此,說她帶來的普洱茶差,也並非沒有根據。不管是生普洱,還是熟普洱,沖泡之後葉底條索清晰,有活性是基本的標準。如這般粉末狀的飛舞,不用喝都可以大概判斷,茶的等級定已經是無法再低了。一般來說,普洱茶的青料分成1-9級茶青料,而這樣的小坨茶,使用的青料都為邊角料,連9級的熟茶茶青不到,自然是粉末飛揚了。而綠茶中的猴魁,是綠茶中難得大葉綠茶,因為是市場新寵,優劣品質也十分混亂,為了滿足需求大量的機器加工茶進入市場,然而機器茶大部分很容易看得出來,整張茶葉連茶葉的茶莖部分都被壓扁的,定然就是機器茶了。至於大紅袍這樣的岩茶,若是要喝到正岩的,沒有一點鑒賞水平也難找到正岩的大紅袍。雖然倒出來的黑乎乎的茶葉一時半會兒很難分清哪個好哪個不好,但是滋味和香氣能回答你的問題。很多做得較差的大紅袍因為焙茶焙得較差,不是把茶焙空了,讓茶有香無水,就是把茶焙得碳化了,一嘴的焦糊味。而那大姐帶來的恰恰就是這兩種當中的一種。每種茶都有一種最簡單直觀的方法來大概的確定一下品質,雖然未必一定精準,卻是一個高級茶客必須要關注,要熟記的內容。那不是給你耍滑打橫,而是讓你自己清楚而言,若是想表達觀點,自己沒有十分的把握還真的要閉上自己的嘴。喜歡也好,不喜歡也好,喝喝罷了,別想太多。

想從小白到茶親,在你還沒完全脫變的之前,靜靜的聆聽是最好的學習方式。第一次聽老師講普洱茶,講嘜號的由來,漸漸的去體驗不同茶山不同的韻味和特徵,一一對應,你才會明白普洱的魅力來自何處。當然,我也聽人家說,品茶是玄學,把沒有的說成是有的。但我並不這樣認為,一種茶帶著一個山頭的滋味,一種茶帶著一種茶的精神,你體會不到,也並不代表沒有,多體會幾次也許就會有了。人云亦云的故事不是沒有,但終也逃不過自己舌尖對味覺的追求。第一次聽姐姐講岩茶不同品種的特徵滋味,聽對樅味的解讀,你才漸漸領悟到之前你所接觸到的茶都並非如你想得這麼完美。茶在體驗中印象變得清淅,留下了你對一種茶最正確,最完整的認識,那不是一次,也不是兩次,更不是三次可以完成的蛻變,經過無數次的觸摸你才能記住大象是什麼樣的。我想這個回答對於想完成這種蛻變的人由為重要。至於裝逼,「裝逼遭雷霹」,不想在學習的過程中花上更多的時間,用心用舌頭去體驗,那麼裝一裝試試,定是沒什麼好結果,不是遭人白眼,就是被人鄙視。或許沒人會放嘴上,但是你的笑話早已在人家心裡落下了笑柄。

擺正自己的位置,清楚自己所學所悟的有多少,需要如何積累是除開橫向學習之外,縱向入精的正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願意交流的可以掃一掃。一起來聊天、喝茶、品香。


推薦閱讀:

如何將中國的茶賣給年輕人?
為什麼現在這麼多美女賣茶,而且剛好她們的外公都是做茶的?
紫砂的所謂內幕(一)工藝師的壺,您買到了哪一種?
亂世來了你他媽的還在飲茶?
配上茶席,才能有一盞醇香,許上一世清歡

TAG: | 茶叶 | 茶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