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國內shoppingmall的等級之分是怎樣的?恆隆 太古里 萬象城 來福士 萬達等等等等?

關於一線城市頂級商圈 一直到二三線城市的二三級商圈 shoppingmall實在太多了 求解答 舉幾個例子 國金 恆隆 海信 萬象城 來福士 大悅城 銀座 百聯 萬達 巴黎春天 不知道有沒有對此了解的@林冬@顏安幸@楊心宇


本人比較了解成都,而且用成都作為例子回答這個問題也是很有代表性的,因為成都商業綜合體非常多。

按高端品牌入住數量排名:1.IFS(放在全國個人認為前三無壓力)。2.遠洋太古里(逼格之高讓我十分喜歡,而且個人認為完爆三里屯太古里,無論建築風格還是人流量)。3.仁和春天(成都本土的高端購物中心),仁恆置地廣場(成都獨有),美美百貨(成都本土),以上三個是成都奢侈品牌的元老,在ifs和太古里之前,成都奢侈品牌大多落戶在這些地方。4.銀泰in99,今年上半年即將開業,看看杭州in77,就知道這將是成都下一個ifs。5.華潤萬象城,這個在成都逼格不高,畢竟有大腕ifs,有一家蘋果店,還有些設計師品牌,也可以,相比其他,比較親民,人氣不錯。6.來福士,個人十分喜歡其建築風格。7.中糧大悅城,大悅城逼格瀋陽最高,成都一般。8.萬達成都建成3家,在建2家,大家都知道,親民品牌。成都好像沒有恆隆。此外,成都還有一些高端品牌的奧特萊斯,就不列舉了。


同一個商業地產品牌在不同的城市,甚至同一個城市的不同項目,定位其實也是差別很大的。這和當地政府的開發傾向和開發商的商業利益權衡直接相關,所以哪怕是恆隆、太古、萬象城、來福士這樣的高端商業地產系的等級也不可一概而論。

例如同是恆隆廣場,我個人覺得綜合體的商業定位會高於單體商場的定位。

舉例:瀋陽的市府恆隆廣場定位為頂級的城市綜合體,和上海恆隆廣場看齊,商場硬體和品牌入駐是沈城第一流的,而皇城恆隆廣場是一座單體建築,業態定位比較年輕,整體定位上屬於中高端。除此之外,大連、天津、濟南的恆隆廣場也都是單體商場,定位中高端。而無錫、昆明(在建)、武漢(在建)的恆隆廣場屬於綜合體,商業定位就會更高一些。

再比如央企華潤的萬象城系列,在硬體方面不需多言,我們主要討論商場的定位。

2004年就開業的深圳萬象城是萬象城系列的開篇之作,確實大大的提升了深圳高端零售市場的上限。接著的杭州萬象城、瀋陽萬象城也都延續了以頂級奢侈品壓陣的勢頭而成為當地最高級的商場之一,這也和華潤一開始對萬象城的高端品牌定位相符合。

不過這種情況並沒有一直延續,比如贛州萬象城的定位和深圳、瀋陽、杭州的相比就低了很多,其實更接近萬象匯,原因其實很可能是當地政府的意願所向,而華潤也同意委下身段以收穫實在的優惠,對萬象城品牌造成負面影響的損失和實際收益,以華潤的水準肯定有所考量,就不多說了。

九龍倉的IFS系列在大陸以成都打頭陣,確實驚艷。未來長沙的IFS想必定位也不會低,九龍倉對IFS的把控度還是比較統一的。

上面提到的商場一半親身去過,如果有不對的地方還請指正。


我覺得skp沒以前好了。目前我見過里最喜歡的是hk的圓方。太古里也不錯。但是風格完全不是一類。逛一次累死。


上海,中國最具國際化的一座城市,這顆東方明珠始終是中國商業最亮眼的舞台。從曾經的外灘再到如今的浦東,上海灘商業的風雲變幻,已經成為中國商業各時代的濃重縮影。

2017年七月上旬,我們有機會到上海進行了為期5天的考察,前後考察了十餘個項目,上海商業項目繁多,考察項目有限,那麼首先讓我們談談最受期待的項目:興業太古匯

去年上海關注度第一的桂冠,毫無爭議屬於上海七寶萬科,靠著「產品+營銷」雙拳並舉,為大家提供了一個打造網紅商場的經典案例;那麼今年,興業太古匯則憑藉綜合實力的均衡,成為了上海當之無愧的受期待之王。

太古入滬的首份答卷 / 170億資金打造

10餘年的開發周期 / 10萬平方米的shopping mall

17 萬平方米辦公樓 / 14 家首次進入中國的品牌

全球最大星巴克臻選咖啡烘焙工坊入駐……

5月份啟幕以來,對這個項目雖然不乏批評之聲,但大家流露更多的則是期待。而在我們看來,這個沒有噱頭與浮躁,以品質與舒適立足的項目,用一個字來評價,或許就是:

穩中求艷的整體設計

太古匯的整體設計必然是幾易其稿,期間也有過純玻璃幕牆的外立面設計,但最終還是選擇了褐色干掛石材與棕色金屬搭配的方案,整體看起來更顯穩重大氣。但不可否認,與兩個極具特色的太古里相比,這個項目確實少了些「第一眼」的亮點。

整個項目的空間可以用奢闊形容,而暖色調為主、多種色彩和材質的拼接,非常有格調。回到動線層面,其採用了 「單一迴環曲線」即利用迴環曲折的主動線串起所有節點和功能區……用「普通話」說,就是比較常規的一字型動線,但是通過曲線的設置及細節的精妙處理,動線變得簡單實用又富有樂趣。

其實最難的事情,就是於簡單處造不同,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做到合格對很多項目來說已經很難,更何況用最簡單的手法打造出大道至簡的美感,就很見功夫了。那麼興業太古匯在動線上的處理手法有哪些值得借鑒呢?看圖吧。

1、採用s型設計,打破直線的枯燥感,並有效提升店鋪展示面和激發顧客探索欲

2、設置多個小中庭等10個活動場地,用於後期使用,提升體驗感

3、交錯式扶梯比較靈動,也避免了中庭「一眼望到底」

4、最大的亮點是變黃色車的天幕,與玻璃頂透露出的戶外景色相映成趣

當然,興業太古匯的品質感,更多是在細節,從現場考察來看,其工藝的把控、材質的使用、圖紙的還原,絕不是一般項目能夠做到的,用嚴絲合縫評價絕不過分。

而在動線中部,興業太古匯通過一條較短的動線交叉打造出了一個小中庭,其兩端分別通向項目外部和連接地鐵的LG1、LG2下沉廣場,通過潮流服飾、各類餐飲、精品超市的配置,打造了一個極具人氣的聚客節點。相信看過上海商業的朋友,對這一點絕不會感到陌生,對城市外部交通價值的充分挖掘,絕對是港資的優勢所在,興業太古匯分別在L1打造了3個地鐵出入口,LG2更有寬闊的廣場對接。很遺憾,鄭州目前還沒有銜接如此密切的項目。

氛圍營造上,項目處理也依然老練,「配角」定位把握很好。這點非常有借鑒意義,鄭州現在也有一些商場會使用香氛和音樂,但是對「」把握尚欠火候,出現了分布不均、音量/氣味過度等問題,會讓用於營造氛圍的配角變得非常搶戲。項目的燈光上則是港資商場一貫的暖黃色氛圍,色溫、亮度、布局等也很考究,「見光不見燈」的舒適感。

總體來說,這個項目給人以品質、舒適的精緻感受,雖然沒有摩天輪、主題街區等噱頭十足的主題化設置、話題性節點,但其建築形態、空間設計、裝飾細節,絕對是水準之上!而正是因為沒有短板、各項均衡,才讓我們對項目給出了「穩」的評價。

從這點上說,也就看出了港資商業與國內商業的差異。如果說將打造一座商場比作交一份考卷,那麼港資商業更注重拿好基礎分,基礎紮實、面面俱到,均衡、穩定、細膩;本土商業則更傾向在「加分題」上做文章,打造噱頭博取關注。這兩種做法,你,認為那個更好呢?

險中求勝的品牌招商

興業太古匯佔據了上海的核心地段、背靠太古資源,卻並沒有著力拔高檔次,而是採用了小面積、多鋪位的策略,官方給出的解釋是在變化紛繁商業潮流中,更小、更多的鋪位能讓前期招商和是後期調整都更加靈活。當然,這種說法沒有問題,但「小鋪位」真的像興業太古匯描述的那麼美好嗎?

或許,我們該看看項目周邊的情況。興業太古匯位於上海最高端的南京路商圈一端。但正是這個「南京路一端」也造成了項目的尷尬局面。

從南京路一路走來,聚集了恆隆廣場、嘉里中心、梅龍鎮廣場、中信泰福廣場等上海最頂尖的商場,這些高大上的項目基本集齊了所有高大上的一二線大牌;而除了高端品牌,異常成熟的南京路商圈也基本涵蓋了從快時尚、運動到低端潮流消費的各個檔次。這些客觀情況,都讓興業太古匯失去了一線大牌和快時尚兩大主力,留下的商業空間非常窄。

其實這種情況,對於每個城市都存在。選擇傳統商圈打造新項目,就不得不面對高、中、低各個檔次已經布局完善的境地,鄭州的二七商圈同樣存在相似情況。

讓我們看看興業太古匯的差異化切入手法吧。南京路商圈雖然各家已經佔位完畢,但是交通、商務等屬性決定了這裡依然機會多多,整個項目以太古擅長的零售為主,同時引入了部分餐飲、生活業態。而各品牌的店鋪等級都較高,開出了眾多的旗艦店、首店、概念店、最大店鋪等,對消費者的吸引力非常大。

項目外街具有非常好的展示面,也是體現項目特質的地方。目前引入的品牌有運動品類的PUMA、NIKE kicks lounge,時尚潮流的KENZO、McQ、EXI.T.上海首店、施華洛世奇中國旗艦店、浪琴等,以及Tesla/蔚來電動車,至於最吸引人的中國區首家星巴克工坊旗艦店目前還在裝修中,其他部分則以美妝品類進行填充。

中國區首家星巴克工坊旗艦店尚未開業

主體商業內部,主題更加統一。中庭位置給到了coach,基本明確了品牌擇取範圍;而整個項目最為突出的,則是從外街延續至L1的美妝護膚品類,基本涵蓋了歐美、日韓等如今最火爆的品牌,從數量到質量都值得肯定。

作為以往布局在傳統百貨一層的主要品類,美妝護膚進軍購物中心已經成為趨勢,而其低單價、高品牌附加值的特色,對興業太古匯這樣沒有一線大牌做門神的情況下,對於打造高端形象更是非常合適,其與周邊寫字樓眾多女性白領的消費需求也非常匹配。

LG1則主打潮流,Superdry、I.T.、Ape佔據了顯要位置;L2、L3則布局了較多的服裝、鞋履、箱包品牌,整體來看L2較L3檔次略高;L3、L4則布局了較多餐飲、運動、服務業態。

縱覽整個項目,在品牌引進上依然體現出了太古的水平,喜茶、樂高零售店、迪士尼品牌店以及鼎泰豐、Ice Monstar等一眾品牌的入駐,讓項目的話題性和品質,以及後期客流都有了十足保證。

面對市場留下的較小空間,太古選擇其實很明確:受中產青睞的健康、特色、品質定位。當大家以為他會是另一個恆隆廣場時,他似乎更想打造一個略顯沉穩的人民廣場來福士。在保持品質感的前提下避免了與既有項目硬碰硬,興業太古匯或許並沒有想要擠掉誰,而是選擇與鄰近項目將商圈進一步做大做強。差異化競爭,共同做大市場,避免了低層次消耗。

此次7月考察,項目的店鋪開業率較5月有所提高,基本達到了50%,然而人氣依然不高。但是想必到了10月正式開業,這個提前面世的項目,必定會呈現出不一樣的面貌,並成為未來幾年南京路商圈排名榜單的有力攪局者。

縱然評價褒貶不一,但即使對見慣了好項目的上海商業人來說,興業太古匯也是一個值得反覆品味的項目。而對鄭州商業來說,一個總投資額達到170億的全自持項目,或許顯得太過縹緲遙遠,但其在規劃、設計、定位、招商、運營、推廣等各個層面,理念、體系和細節依然有頗多細節可以學習,正如同當年對iapm的模仿,未來兩三年我們必然會在各地市看到對興業太古匯某個細節的模仿。

當然,興業太古匯最值得思考的地方,恐怕還是港資歷來打造「百年老店」的態度,關於這部分,下篇我們會考慮與其他項目一起展開講講。最後仍然忍不住想要感慨,恆隆、新鴻基、太古、瑞安,上海真的很幸運,能夠得到如此多的優質企業青睞!

部分信息綜合其他網路媒體

歡迎關注個人公眾號:數讀Datalk(staymedia),深入了解零售商業


一線 北京星光天地,杭州大廈,南京德基, 深圳萬象城, 營業額 70-90億

二線 上海IFC,上海恆隆,北京國貿 營業額 50-60億

三線 南京金鷹,廣州太古,杭州銀泰in77,杭州銀泰城,杭州萬象城 成都ifs 成都太古 營業額約30億


1、太古里

2、ifs

3、仁恆置地、王府井、美美力誠

4、凱德來福士、銀泰(天府大道那個,開放後估計可以升一位排名)

5、仁和春天以及伊勢丹這類老牌

6、凱丹、萬象城、大悅城這種區域類的

7、萬達、環球中心

8、銀石、龍湖天街系列

9、九方、奧克斯這種食堂系列

10、雙流海濱港這類(體量大,有點題材,但長期看輻射不大,高消費群體不足)


推薦閱讀:

11961179個1平方公里柵格告訴你,中華第一商圈在這裡
從興業太古匯說到新鴻基,我回鍋做回商業小白
擁有怎樣的商圈,城市才有更好的發展機會
做路口商戰這個選題時,我為什麼選擇了這些「對手」

TAG:商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