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了之後煩惱重了,我是不是走岔路了?《已解決,感恩》?

三年前開的悟(一種初境界而已,非大徹大悟),開悟當下真有清澈剔透又如雷貫耳的感覺,覺得我為石頭我為草木我為宇宙,天人合一,法喜充滿。可惜,這種感覺不超過10秒,餘韻不超過一個月。之後斷斷續續明白了更多宇宙真相,算是部分通透了,在生活中不喜不悲,卻有點死氣沉沉,別人看起來無活力。很多覺得本來下意識該興奮該憤怒的事,都從心底表現不出大情緒了。

我變得半執著半不執著了,這點很讓我煩惱,世俗中"本"該爭取的事,拿起,怕陷入我執,被假我的意識控制。完全放下,又怕陷入頑空。

以前不管不顧的執著勇猛沒有了。

以幻修幻,心無所住而生其心,應該如何體悟?

"勇猛精進"和"無常""空性"對我來說完全就是

悖論,在我殺紅眼想要獲得目標的時候,我的專註,根本不可能心有旁騖在意到"無常"。當我明白事事"無常"時,不可能有全然專註的心力去為任何利益奮鬥。

"專註"和"空性"我必須擇一舍一。然而二者合一對我這個初階修行者來說是不可能做到的。非常煩惱,我肯定是陷入了一個怪圈。(菩提心可以把二者合一變得既勇猛又無我,但太難時時刻刻保持菩提心了)

怎麼辦?有沒有能人大德能教教我怎麼跳脫這個煩惱,如何以幻修幻而不執取於幻,感激不盡。

(謝謝你們的回答,你們可能對我說的開悟有誤解。開悟是禪宗的基礎,我認為能真正接受並理解「修行」這個概念的人,就算是開悟了,能看到這個問題的你們或多或少也有開悟的體驗。開悟只是一扇門,由理到事間隔十萬八千里,我剛踏進門就遇到問題了,路實在是難走,非常希望你們能幫幫我。有答主說讓我依誠上師,可能暫時我還沒這個緣分吧,所以我比較想聽聽眾家之言。)


可以判斷,題主對於「開悟」的理解,和經論上對於「開悟」的定義,是不一樣的。

可能題主不服,那我從兩個角度予以說明

1、若開悟者,必然有開悟的自住境界。

譬如某Dog說:「我開悟了,我現在是人了」。那麼它此時的自住境界就應該是人,而不是狗了。

對於此狗宣稱他是人的自住境界,應該如何檢驗呢?

很簡單,扔一根骨頭,問他是什麼?

答骨頭的,認定為人。若答食物,那還是狗。

也或者扔一泡屎,問是什麼?

躲開的,表示真開悟成人了。一邊流口水還打算來一口的,對不起,還是狗。

那麼,說到口說手呈自住境界,來個現成的:

《景德傳燈錄》卷10:
「宣州刺史陸亘大夫初問南泉曰:「古人瓶中養一鵝,鵝漸長大,出瓶不得。如今不得毀瓶,不得損鵝,和尚作麼生出得?」
南泉召曰:大夫。
陸應諾。
南泉曰:出也。
陸從此開解。」

別的不說,就這個公案中,揀簡單的說,不準破瓶,不準殺鵝,這鵝怎麼出來?

出不來的話,那鵝那麼大個「身」是不是被瓶口卡得死死的?

您悟的那個,在這裡用得上嗎?說一句看看

2、依經論說。

在下每年都能遇到幾個到幾十個不等,說自己開悟的。大約都是完全不懂經論上對於「見道」或者開悟是怎麼描述的,每每拿自己在打坐或者觀修過程中的一點淺薄的體驗(大都能令煩惱減輕,並且附帶各種神奇的體驗),理解成「見道」或者「開悟」了。

現在依據經論,列舉一下佛教里最下之果證——須陀洹的果德,各位一條一條的捋一捋,看是不是真的證的證了個啥。

《瑜伽師地論》:
復次,遠塵、離垢,於諸法中得法眼時,當知即得十種勝利。何等為十?
一者、於四聖諦已善見故,說名「見法」。
二者、隨獲一種沙門果故,說名「得法」。
三者、於已所證能自了知「我今已盡所有那落迦、傍生、餓鬼,我證預流。」乃至廣說。由如是故,說名「知法」。
四者、得四證淨。於佛法僧如實知故,名「遍堅法」。
五者、於自所證無惑。
六者、於他所證無疑。
七者、宣說聖諦相應教時,不藉他緣。
八者、不觀他面,不看他口,於此正法毘奈耶中,一切他論所不能轉。
九者、記別一切所證解脫都無所畏。
十者、由二因緣隨入聖教,謂正世俗及第一義故。」

又,開悟見道,被叫做「舍重擔」。嚴格的描述,開悟並不是獲得了什麼,而是舍掉了什麼。比如說「輕鬆」,不是說某甲獲得了多了個什麼東西或者體驗到了什麼叫做獲得了輕鬆,而是把肩膀上的擔子扔了,叫做「輕鬆」。

同理,證果,並不是見了個什麼境界叫做證果、開悟,而是斷除了某些煩惱,把那個狀態假名為「開悟」、「證果」。別的不說,單單是悟入四聖諦證須陀洹,所斷除的煩惱也非常人能夠想像,那是非常非常非常的多,經典上只是略說三類煩惱,而實際斷除的遠非如此。煩惱減輕,也是檢驗是否真開悟的標準。

另外,「開悟」是一個非常寬泛的辭彙,若要嚴格定義,應該等於「見道」。而見道者,是見到了解脫或者成佛之道路,從此刻開始,無需再有人指導或者看書學習等,即能清楚無礙地了指如何趣向解脫或者成佛的終點,否則就不能叫做「見道」。這也是檢驗自己是否真開悟見道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


你不是開悟了,而是陷入了自戀式幻覺,用佛家的語言叫著了魔道了。

你之所以會有這樣的體驗,是因為你在一開始修行的時候就渴望開悟,並且認定開悟是「我為石頭我為草木我為宇宙,天人合一,法喜充滿」,事實上這是幻覺,是抄襲。當你渴望開悟的時候,是不會開悟的,只能陷入與開悟有關的幻覺。

修行的目的不是為了開悟,禪修的目的也不是為了開悟,修行的目的只是為了修行,禪修的目的也只是為了禪修。當你有目的的時候,就已經走上了魔道,是不可能開悟。

而且開悟的體驗不可能是一個月,而是一個剎那,接著又一個剎那,如果你真的能一個剎那接著一個剎那保持下去,也絕不可能死氣沉沉,不可能迷失。

真正的開悟,讓你明白沒有什麼宇宙真相,所有的真相都在當下這個剎那。通透就是通透,沒有部分通透的說法。也沒有什麼不喜不悲,更不可能看起來沒有活力,如果開悟是這個樣子,釋迦牟尼佛不可能走在路上就會被人攔住求法,這一點不吸引人,不能夠引發求法的興趣。

而且執著就是執著,不執著就是不執著,沒有「半執著半不執著」這種可能性。

你若真是見性的人,不會有該爭取的不去爭取這種事,而是直下承當,也不會害怕陷入我執,已經證得了「無我」,還哪來的「我執」?

也沒有什麼假我,無論真我還是假我,全是「心」是「空性」、「佛性」的幻相。也不存在頑空,你這中間「怕」陷入我執,「怕」陷入頑空,只要有一個「怕」,就絕不可能開悟,見得空性,無有恐懼,遠離顛倒夢想,你還在顛倒夢想里,談什麼見性,談什麼開悟?不可能的,這完全是自戀式的幻覺。

以幻修幻,見幻幻就散滅了,必然無所住,你既然已經開悟,怎麼可能問什麼「應當如何體悟?」

所以沒事不要騙自己玩,拿佛法騙自己玩是很危險的,玩出精神分裂就慘了。

一個開悟的人怎麼可能講:"勇猛精進"和"無常""空性"對我來說完全就是

悖論,在我殺紅眼想要獲得目標的時候,我的專註,根本不可能心有旁騖在意到"無常"。當我明白事事"無常"時,不可能有全然專註的心力去為任何利益奮鬥。

這種話?

真正的修行,只有在勇猛精進的時候,才能體驗到什麼是無常,什麼是空性。

而且只有真正的專註,才有機會體驗空性,不存在必須擇其一的問題,專註是體驗空性的一個基礎,當然體驗空性所需要並不是一般人所幻想的那種極為完美主義的專註,見證空性不需要極度專註。

而且真正的慈悲必是來自於無我,而真正的慈悲才會勇猛,勇猛是以無我為基礎的,怎麼可能需要菩提心來把什麼合二為一?菩提心就是空性,證得無我也才談得到菩提心。

從你這些言語來說,你玩了太多的佛教名詞概念,把自己玩蒙圈了。

把所有一切全部放下,老老實實從五戒十善開始,從止觀禪修開始,有心理問題需要先解決心理問題,有心理疾病需要先治療心理疾病,不要自欺欺人,不要沉迷於自戀式的幻覺,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題主遇到的情況,正像騎自行車上坡,剛上了一個坎,你以為到頂峰了,其實沒有,可是你不再蹬車,自行車自然會向坡下滑動。

如果煩惱重了,說明之前那個悟,只是修行剛上了一個新台階時看到的美麗風景而已。看完了新美景之後,還得繼續修行呀。

其實,

成佛也不離因果,開悟也需因緣具足。

題主,你在這次醒悟時怕是已用光了之前積累的功德,想要再上台階,就需要繼續累積功德了。

功德與福德的區別樓主應該知道吧,這裡就不解釋了。

按題主的情況來看,你需要繼續累積功德,方式應該升級了,除了過去一直在做的各種小善事小幫助之外,需要開始做有大功德的事了。

當然,持戒修行也得繼續,不可停廢。

如果真如題主所說,你體驗到了法喜充滿,澄明一片,那麼,現在開始再積功德,就不可再以紅塵思維去看善惡對錯,而應以你所悟得的新境界去行使度眾生之事了。

重點 :去做當下理解的對眾生有益的,且當下就有條件(或者只需要稍稍努力就能)做的事。

等你的新功德積累起來了,狀態就會漸漸好起來的。

分享一些我的經驗:

修行三件事:發願、布施、修行(持戒修佛)

修行的三個基礎:慈悲、思悟、踐行。

(「慈悲願」的力量是最強大的。但是這個不真心的也沒啥大用,又無法言傳。)

簡單的說,發願 、布施、修行,這三項都是無法超越自身境界的。而較低的境界發出的願、所行布施時的心意、修行時的各種理解,其實都會因為境界限制,而產生不了超過自己所在境界的效力,但是,也足夠幫助你提升的,所以,每次境界提升之後,都需要以新境界重新審視自己,重新(以當下這個更高的境界為基礎)發願、持戒,布施……直到再次提升境界,然後再次以新的基礎來發願、布施、修行……螺旋式上升,直到某天,你終於確知此生的任務為何,那時候,才是真的見亮了^_^(但是仍然還得繼續發願、布施、修行^皿^只不過心裡更安穩些而已)

此致,祝樓主修行順利,六時吉祥 /


因為偶爾看到這題,這個【開悟】字眼一出,自然引來一群熱心人士的指點。因為貌似能給予指點的都是「更」開悟的,或者一些想把題主沒有開悟這個冷水潑得嘩啦嘩啦的。

在此,末學不說題主【開悟】與否,只想指出可能需要在那些煩惱的起因及所緣處去思考一下。每一次煩惱生起的當下,可能會是一個突破的契機。

我們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行為的出現,背後都有我們念頭在千變萬化地影響著。如果看清楚這些念頭的起落,我們回答這題的發心,回答時被那些念頭左右了,這些如果不明,或者「認為」明白,這可能會是很危險的。

題主努力!


別的不知道,天人合一這種觀念是佛陀反對的。。。


禪宗五祖云:開悟之人言下需見,輪番上陣亦得見之。

悟有很多種,大徹大悟頓見真如本性,需善知識印證。

壇經云:威音王以後,無師自悟儘是天然外道。

你這種情況,並不是大徹大悟後應有的現象。出現這種情況,很多人是把高僧大德說的境界當成自己的境界,而這些境界並非自己親證,導致根本上並沒有幫助,實際反成所知障。

圓覺經有詳細描述:依幻說覺仍未離幻。經中有三摩地的修行方法,或可幫你盡除諸幻。


我大概明白你的狀況了。有一法門,修者能達至「我」是種種一切存在,即我同時是任何一物,甚至其識是宇宙或換句話說是「一切存在」。與一切根源同是一體。

在外道也許屬於開悟,在佛道並非開悟反而是邪見。

「我為石頭我為草木我為宇宙,天人合一。。。」,裡頭每每皆是「我」,而且只是發現比起以往的我更加的真我,變成天人合一的我是最終真我的結論。那麼如果這個真我是結論,將它執持,維持為最殊勝,這就是外道邪見觸礁之處。

因為自證中發現「我」是一切存在,自證我與眾生本無分別,你我平等,從自證聚集起了這種觀念,建立了這種見地。發現「我」的原貌,便會不自覺或不由自主綁定了我是此見,此見是我。但是又有以往的世俗我見在作祟,比如「以往的我」有世俗邏輯,習性。就如你覺得人應該有所追求的目標,但是在這個「殊勝」的天人合一的我卻覺得本不該有「欲」,因為一切皆是我,為何如此無知地追求或執著。

這兩個「我」,一個是「世俗我」另一個是「殊勝我」互相排斥,讓你生起不安,矛盾。這正是外道修行中會出現的邪見。

無論世俗我或殊勝我,皆是我。以此見,即便你覺得已一無所有,亦不會一無所有,因為你本身的那一個「我」還是屬於你自己的「我」。也就是說自己始終還是擁有了「我」。有了「我」即便你多無欲,你還是會存在「我見」,我見即是顛倒的、不如實的、也就是還含有痴根。為何佛陀堅持「無我」也就只有證得「無我」才能無所住。

你的確走岔了,不過你有自證能力,只要閱讀雜阿含經也許你會從外道入流正道。


修行分兩個層面:修心與修身。

有的人注重修心,學習佛理、打坐精進;有的人注重修身,言行舉止、處事為人。

其實只有兩者結合起來,在不同的人生境遇下,合理搭配,才能保持身心的平衡。

首先,你要明白一個大前提:我們的這個世界,是一個濁世,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有慾望和執念,這是一個事實。

如果你是一個年輕人,我建議少量接觸佛理,明白一個大的框架即可,重點在修身,先學做人。如果你是一個老年人或者出家人,則建議少接觸社會,知道一點外界的時局即可,重點在修心,立志解脫。

境界的提升,有一個次第,不可能憑空而來。

題主的情況,初步判斷,身在紅塵,志在解脫。這必然帶來矛盾,佛理越透徹,對五毒的體察越敏感,用這種眼光看世人,怎會沒有煩惱?

佛法有佛法的戒律與智慧,社會有社會的規則和邏輯。兩者能在多大程度上結合,對每一個修行人是一個考驗。

所以我一貫的主張,要看佛緣,看你與紅塵的緣分深淺。欠的債,要先還的。


只有斷掉我執,才能精進。眾生趨向於涅槃,就像百川趨向于海,不需要額外的動力,苦就是世間最大的動力。我執就是阻力,阻力沒有了,自然會趨向於涅槃。


法爾如此,悟你個頭呀 ! 相似般若也沒半個,別打妄想啦!

無有一法可得,從未曾迷,云何言悟?

「狂心歇處幻身融,內外根塵色即空,洞徹靈明無掛礙,千差萬別一時通。」這叫悟哦!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現如來哦!

你這又是天人合一,又是法喜的,出了虎穴掉狼窩!

親,別瞎想了,好好去睡一覺,然後啥也別想,該吃吃,該睡睡。到處走走,遊山玩水去,閉門造車,鑽識心打什麼轉?

等你不瞎想了,重頭再來。以汝識心散亂,應多念「阿彌陀佛」哦!

《憨山大師夢遊集》卷二:
凡修行人。有先悟後修者。有先修後悟者。然悟有解證之不同。

若依佛祖言教明心者。解悟也。多落知見。於一切境緣。多不得力。以心境角立。不得混融。觸途成滯。多作障礙。此名相似般若。非真參也。

若證悟者。從自己心中樸實做將去。逼拶到水窮山盡處。忽然一念頓歇。徹了自心。如十字街頭見親爺一般。更無可疑。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亦不能吐露向人。此乃真參實悟。

然後即以悟處融會心境。凈除現業流。識妄想情慮。皆鎔成一味真心。此證悟也。

此之證悟。亦有深淺不同。若從根本上做工夫。打破八識窠臼。頓翻無明窟穴。一超直入。更無剩法。此乃上上利根。

所證者深。其餘漸修。所證者淺。最怕得少為足。切忌墮在光影門頭。何者以八識根本未破。縱有作為。皆是識神邊事。

若以此為真。大似認賊為子。古人云。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前認識神。無量劫來生死本。痴人認作本來人。於此一關最要透過。所言頓悟漸修者。乃先悟已徹。但有習氣。未能頓凈。就於一切境緣上。以所悟之理。起觀照之力。歷境驗心。融得一分境界。證得一分法身。消得一分妄想。顯得一分本智。是又全在綿密工夫。於境界上做出。更為得力。

修行人楞嚴經通篇要熟讀,這是根本哦。

卷四

「世尊!若復世間一切根塵陰處界等,皆如來藏清凈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次第遷流,終而復始?」

「佛言:富樓那!如汝所言,清凈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聞如來宣說,性覺妙明,本覺明妙。

富樓那言:唯然世尊!我常聞佛宣說斯義。

佛言: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名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佛言:若無所明,則無明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如是擾亂,相待生勞,勞久發塵,自相渾濁,由是引起塵勞煩惱,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

…… …… ……

複次富樓那,明妄非他,覺明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踰,以是因緣,聽不出聲,見不超色,色香味觸,六妄成就,由是分開見覺聞知。同業相纏,合離成化,見明色發,明見想成,異見成憎,同想成愛,流愛為種,納想為胎,交遘發生,吸引同業,故有因緣生羯羅藍、遏蒲曇等,胎卵濕化,隨其所應,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濕以合感,化以離應,情想合離更相變易,所有受業,逐其飛沈,以是因緣,眾生相續。

…… ……

富樓那,妄性如是,因何為在?

汝但不隨分別世間業果眾生三種相續,三緣斷故,三因不生,則汝心中演若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勝凈明心,本周法界,不從人得,何藉劬勞肯修證。譬如有人於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覺知,窮露他方,乞食馳走,雖實貧窮,珠不曾失,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願從心,致大饒富,方悟神珠非從外得。

…… ……


真想修行,莫求開悟。

一門心思修學凈土法門。

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未見性


單從你的文字表述情況,你這個不是開悟。


建議題主,每天做點功課。起碼每天讀誦一遍普賢行願品。

看看人家菩薩天天在幹什麼

想想自己每天在幹什麼

是不是貨比貨該扔。

知道慚愧了。就轉身,又不會太晚。


老實打坐!


你並沒有破我執,你只是逃避而已。

斷我見,意味著不再刻意主宰五蘊生滅,不再刻意激發煩惱念頭。

至於「勇猛精進」,對於斷我見的人來說,那叫發願啊!你看菩薩發願,那叫我執嗎?

你應該學習內觀,知道哪些念頭是無明引起的,哪些是自由意志所作的,然後發菩提心。


這事,鸚鵡們是教不了你什麼的,你來知乎問這事,一是迫切,二是沒轍,所以撒大網,

紛繁世間鸚鵡總是多數,看解答時別忘了你的目的。

兩件事:

一:(無我,無不我)不能分開,分開即有立場,有立場即有「自我在處」。[以我為我,以無我為我,以我以外為我,都是分別的立場]

某相信你在某種因緣條件下得見精深實相,可是這種實相含藏太大,非思議能遍及。

心法雙忘猶隔妄,色空不二尚余塵。

直到,這事的重點,從究竟真理真相被冠名為經歷、狀態、感覺、事件那一念起,
著我相著人相著眾生相著壽者相,一切舊有的視角、立場席捲重來。
不可思議的事,淪為可思議的「法相」。
後邊的事就由不得誰了。

「感覺」也是有生滅的,於是在那感覺幻滅將盡時,

「那個法我」和「這個人我」在你的心裡有了強烈的對比、反覆,
在你選擇立場的時候,便與另一心相 起了衝突。

你問題里所表述的,都是這麼發生的。

你不知道的是,過去世所留善根前半生所結善緣送你到這,也就到這了。

到這以後,看了一眼大事,破了 根斜梁歪的舊房子,卻不重建一個頂天立地的新住處,你才多大歲數,跟過去那些畢生參修臨終得見的前輩不一樣,人家完事了沒疑根了,爾此生年少,人我尚未健全,破了不立,於無常洪流里,你怎麼安定的活?

說你「人我」尚未健全,可能引起你的傲慢或者嗔心,不礙事,解釋給你:

無我,無不我。
無不我,都是我。
都是我,可你談的你疑惑的「我」,都是情緒的「我」,得失的「我」......

即,「無我」,丟了。

乾坤內外六合八方四維上下「無不我」,
你不是遍及一切處,不著一切處,

而是於無量無數無邊法界取一點小立場,就這銀河系第三旋臂太陽系第三行星亞洲中國某處這個本是天地孕育父母生養的漢子,的小情緒,背後那個哆哆嗦嗦的玩意。

於是,含藏萬法的真理真相淪為「我」字頭的貨,一念分別,天崩地裂,後來分裂到一定程度受不了了,想回頭了。

怎麼回頭?

有漏皆苦,哪漏把哪補上,怎麼補,不是跟其他根斜梁歪的人學二手復三手的玩意,

而是從你所證無上證境往下參,從緣起性空到此時此刻到無限未來,

有「我」的事,出生入死,坦坦蕩蕩;家國天下,無悔無愧;寰宇蒼生,一視同仁。

無「我」的事,不是某言說即是的。

三世因果,以至無上正等正覺,瞭然於心,得心應手,沒有比這更正的道了。

你沒這麼參,你是不知過去從哪聽來學來模仿來的動機發作,使你做事,你一邊想做,一邊又隱約知道這麼做有漏。

後院著火,前院安能端坐?

只有善根,沒有正智,無異於坐吃老本,隱約自覺,不能覺他,不能覺他,自覺也保不住。

你的善根真就是只夠你到這,以後的事,得自度了。

二 :

《壇經》:「心中眾生,各於自身自性自度」。

------------------------------------------------------------------------

拿小乘修法說事的朋友,

老實念佛,真老實么?
念的是無量無邊無數無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之真佛還是您估摸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法相非法相的佛?

觀息靜坐,房子誰蓋的?室外?沒連年不斷內觀工夫敢上室外?

內觀法是兩千多年前佛陀所授的純凈法門,經葛印卡相傳,被稱作將痛苦連根拔除的藝術。

可不是字面上意思聯想的坐那琢磨六斤半腦仁裡面尋思啥呢就是內觀。

無生法忍與念佛法門純粹是天壤之別兩條道。

不了解別人的真實處境,就胡亂推薦經書方法上師,到底是題主的需求,還是您推銷安慰劑的需求?

一心端坐,說好聽的是頗有福報,有吃有喝有人護著,沒病沒災沒人打擾。

敢問後院著火,前院安能端坐?

說不好聽的,沒吃沒喝沒人護著,有病有災諸事問責,一坐能滅火?

有沒有蹭父母親友同胞祖國已成之順緣偷安一隅的可能性?

何況真論腿子,您未必能安住禪床,夜不倒單。

這就是後院的火,除非您說院子小,除了自己這三尺身高,爹娘親友,家國天地,除了自己誰都裝不下,那是您有自知之明,可貴。

而且,後院著火時,妄圖端坐之人絕非一心,
定有相較火宅更使你躲避畏怖之事隱隱作祟。

宇宙內事,天床地被,每個生命都不是孤立的,本無需躲、能躲、所躲。
諸善知識沒想過嗎,厚此薄彼,會不會是對苦惱的延續?

後院沒火,前院是不是更好精進?

江湖廣大,天涯比鄰,祝好。

http://weixin.qq.com/r/1USUjMvEKJZXrY-v9xHH (二維碼自動識別)

公眾號:rxsj99


那麼多人說你沒悟,小弟就不評論了,我相信這個經驗對你個人來說是很重要的,這樣就夠了。

開悟後不是什麼煩惱都沒有了,恰恰相反,開悟之後,路更難走哇~~

你有沒有這種經驗;例如一夜春宵後,一看昨晚陪伴你的美女,唉呀!居然整臉坑坑疤疤,黑眼圈像貓熊一樣重;她打個哈欠,嗚哇!好像有魚爛在肚子里一樣臭;昨晚那個膚若凝脂、口如含香的美人兒和眼前的是同一個人嗎?

你的心也是一樣的,當你心凈化了一層,裡面陳年累月的污垢就開始浮現出來,不再「眼不見為凈」,因為它已經在那裡好久了,你只是看不到而已。

誰告訴你戴上眼鏡後,你只會看到一片祥和美好的?

再者,「精進」是在「因」上修的,你要撥出時間禪修,對「五蘊」要不斷精進辨識出「無常」來,這樣才能真正的減少煩惱;生活中發生的各種事件,都是「果」,已經結果的東西,你努力去觀「無常」觀「苦」也沒什麼屁用啦!不要想那些有的沒的,該做的就把它做好做滿,不要對做事的結果有執取,但求無愧於心即可。

愛因斯坦說過:「The significant problems we face cannot be solved at the same level of thinking we were at when we created them.

等到你的心不再被污垢拖慢,轉得快了,上了另一條能軌,你再回頭看現在的煩惱,都是好容易解決的啦~~


世尊所說不是無為法,勤加練習才能調伏其心斷除煩惱。哪怕我是不存在,煩惱是假象,可是當煩惱升起仍是粗猛難制。要明白知到和做到不是一回事,跟悟到也不是一回事。

你要效學禪宗,也應該多學有為法,砍柴舂米擔水煮茶都能安住。開悟也好參話頭辨機鋒也好,在祖師們的日常中可能不佔百分之一吧,大部分時間還是功課。只是出於傳播的角度,祖師們才似乎總在等著抖機靈。。。。


我沒開悟過。只是聽說佛陀的兒子羅睺羅可以行住坐卧都在定中。可見,入世不出定都可以。當然,這境界太高了。

你說的大概是入世與出世的矛盾吧?我覺得,大乘菩薩都有普度眾生的大願,也就是說,他們有做不完的善事,也就無所謂沒激情沒動力,隨緣而做。另外,菩薩是不動因果的,還要救度眾生,那種智慧我說不清。

南懷瑾在峨眉山閉關時,曾遇魔障,師兄弟們什麼經咒都念了,也沒有消除魔障。最後南師跳起來破口大罵,什麼髒話都出來了,好了。他說,無所求,就了了。

你心中一定有個「所求」,你沒找到它。

僅供參考。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聖含靈共我家。

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雲遮。

斷除煩惱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

隨順世緣無罣礙,涅槃生死等空花。


不作聖心,名善境界。

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每當我飄飄然,就要默念這四句。


我就納悶了,題主問怎麼辦,一幫人拚命證明人家沒開悟人家不行。就是不說怎麼辦。這都是什麼心理作怪?

題主這很明顯是見到了無我。見到以後會有點恐懼,有點興奮。然後能明白很多事情的本質。但是離證無我還很遠。題主的情況很明顯福德不足,守不住。但是這種狀態下你肯定很深刻的明白只有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進而能發起真正的菩提心。但是日常中又不一定能踐行菩提心。做法就是要從一言一行入手,給周圍所有人和事帶了幫助,讓每一個和你有交集的人感到踏實安心。做一個靠譜的人,長此下去會越來越好。關鍵是從一言一行從小處做起。

手機回答沒排版見諒


知乎上隔三差五就看到一個開悟的帖子,其實大部分不過是修行中一個小境界而已,把這些都誤認為開悟也是很神奇。

不過你說的這種,可能還真的是,在後期禪宗中有三關之説,其中破初関時就會感覺到山河大地俱為一體。

不過這衹是一種錯覺佛沒有明說初関是怎麼回事,我也不敢妄語。不過阿含經中倒是明確說過初禪中人會有山河大地與我合一的感覺,而且具備不可指認,無限光明等特徵常被認為是涅槃。

@須深 @司馬義 兩位擁有外道修行經驗的賢友不妨看一下?


當今社會都在說悟,少有人說修,即便說修的也是為了悟。什麼是悟?什麼是修?悟是知道怎麼去修,修是在驗證悟。讀一堆書,明白一堆道理,自身還是一堆壞習慣,這就算是開悟了嗎?抽煙有害健康,這道理知道的人一堆,有幾個戒煙成功的?悟不是坐而論道,那是吹牛裝逼,悟是修出來的。


末法時代眾生根器不是那麼好,是需要老老實實修行的。

佛陀是這麼說的:三界之中,以心為主。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永處纏縛。(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先修到欲界定,再老老實實觀心開悟。

如果光憑理解就能開悟,那是禪宗祖師禪法脈,是來接引上上根器的。


你們很66啊,一幫都不知道自己修行是幹什麼的,就急急忙忙去修,心定在哪?這種所謂的開悟有個屁用,說白了,這就是入幻的一種,只是人的精力集中了,看起來好像很有智慧,但你的念頭實際上更多了,覺得到有什麼用,很多佛教修行的人一輩子都逃不出我幻,以為這些境界有用,佛教的修法有一大堆的幻境,但是佛教這邊卻冠以各種名義,修行哪裡是你在這裡執著就能飛的?這幫老哥很會玩,


我大約在兩年前進入和題主一樣的狀態——初見真性,比題主晚一年。

從那種法喜圓滿的狀態中出來後,我也遇到過和題主一樣的問題。

確實,在那個狀態中,真性是實實在在的,沒有半點虛假。沒有五毒,沒有自我,沒有痛苦,只有狂喜。即使出來後,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各方面也都很好。也知道了自我的真面目,自我只能躲起來。但是,請題主回憶一下,那個狀態會影響到正常生活嗎?會讓你真的像木石一樣不吃不喝、無悲無喜嗎?還是說,外在依舊如常人,內在喜悅,不會因外物變化或自身得失而改變呢?

當代沒有人可以完全脫離社會,我曾就「要修好世間法是否不能不執著?」這個問題請教過一位上師,上師微笑著搖頭:「不是這樣的,執著必然痛苦。你可以追求,但不可以執著。」這兩者區別是什麼?執著是有目標的,如果達不到,就會痛苦。如果達到了,馬上就會有一個新的目標,像追逐地平線那樣無休無止,同樣痛苦。而追求不同,只有方向,沒有目標,只要儘力了,能到哪裡就到哪裡。

仔細想想,何止世間法,出世間法不也如此?當年釋迦牟尼佛祖修苦行時就是執著。他認為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總能達到佛的境界。結果方向錯了,不但沒成佛,還險些喪命。正是把佛作為了目標。後來,偉大的佛陀領悟到佛不是目標,不能當成目標。如果把佛當成目標,那麼通向佛的路將無限長,永無止盡。於是佛祖領悟了無為法:已經儘力了,各種辦法都用盡了,能不能成佛,般若你看著辦吧。在絕望中真正向般若臣服,於是佛祖成佛了。

我會努力,但絕不被束縛,沒了你我同樣能活的好好的。這才是自在。這才是對待萬事萬物應有的態度。總結成通俗易懂的六個字——拿得起,放得下。在需要的方面拿起,把不需要的執著放下。

大自然的一切都在發展,是積極的,如植物都在生長,偶爾有死亡,但新生的種子基本都比死亡的植物多。積極大於消極。但植物不懂它為何如此,它也不需要懂。它只是作為大自然的一部分存在,如此而已。而人卻不甘心,總想著幹些什麼其它的,久而久之,自我和執著同時出現了。人忘了自己身為大自然一部分的存在方式。你干其它的般若不反對,可你幹嘛要執著呢?不能忘了般若啊,那是你存在的基礎。


你的這個問題引來了不少的高人,真是一個有質量的題目。下面的答案我逐個看了一遍,學到不少東西。另外對題主你描述的開悟境界很嚮往,我打坐兩三年了,還遠遠不到這境界。我一直沒有特別努力去修,一個內心的最大障礙就是有點擔心把一切看破,我覺得在輪迴里挺好,幹嘛要跳出去啊?呵呵。但是又很嚮往有智慧的境界。估計以我這樣的想法,永遠開悟不了。

感謝題主現身說法。


也有類似經歷,您說的三年前那個事情,我個人覺得有點像萬年暗室,透進來一點點光。對我來說,這個也很不容易了,是自覺的開始。後面開始修行,會碰到很多障礙都是正常的,提到了菩提心,是需要我們在生活實踐中點點滴滴去修持的,不必要糾結空不空,勇猛不勇猛,一切都是為發心服務的假象,本來如此的。既然看到了光明,就不再怕黑暗了,慢慢看清自己的業力也看清自己的緣,就不會有糾結了吧,處濁世而清凈,行萬行而無咎。


人,菩薩,佛的境界是各不相同的,如果你把所有的境界都混在一起會有矛盾衝突的。除非你是大徹大悟。你要知道你什麼層次。


已經很不錯了你是對的,記得悟後起修。給你推薦一本書真現實論,看懂時間和空間的本質。希望你早日破牢關,習氣而已煩惱沒有很大的修持功夫很難控制的。


你經歷的是一種禪定境界

這個不是開悟

是一種境界,你把他當成開悟了

你可以繼續打坐,多看看書


飯香嗎?覺香嗎?茶香嗎?


師兄最終是怎麼擺脫這種煩惱狀態的


據說中土佛教有個不成文的傳統,就是內行通常不自稱自己達到某某境界。要證境界需要發宏願,立大志,做大事。事成,果證。事不成,吹牛。

也不知是不是真的。


從佛學看:題主現在首先要修慈悲心,先是對己的慈悲心。不忍自己痛苦迷失因而疼惜自己,找方法讓自己暫時遠離各種理論的纏繞,讓自己真正在日常生活中作為一個人「活起來」。

從心理學看:題主並沒有一個成熟穩定獨立的人格,有可能也沒有穩定的情感鏈接和支持,因而容易被字句迷惑或者自賦其義,或者非此即彼,陷入自設的怪圈。建議心理諮詢。


不知你開的悟是法眼凈還是斷三結?


題主不要動不動說自己開悟了,你樣很容易著魔的。建議學點佛學基礎知識按照佛經義理修行吧。


樓主情況大致是陷入了

明心見性我心即性

的矛盾混淆了

有時間具體回答……

……具體回答……

打比方題主是一個數,一萬三千七百八十五

明心見性就是明白自己就是由1、3、7、8、5這幾個數字組成的

我心即性就是明白自己就是一萬三千七百八十五這個數,自己可以是13788-3得來的,也可以是13781+4得來的,但自己就是這個數

你的煩惱大概就是不知道自己應該用那種方式解釋自己了……

然而無論如何解釋,始終都是解釋的這些數字

道……可以理解為數學這個概念

而你無論如何解釋都是在數學這個概念中解釋的……

所謂三千大道,皆可混元

就是你無論咋樣解釋,都是其中的一個方法,都可以探究數學


了悟執著能自正,無常隨身心不驚,收放自如任天命,我為大眾奔前程。


別來知乎詢問實際修行中的問題了。一盲引眾盲,相牽入火坑。

請題主在現實中找到真正的善知識,然後依師修行吧。


答主我和你一樣,我現在準備去醫院看一下是不是抑鬱症


哈哈哈,題主著相了。開悟是每個人的,不同的,放下是,拿起是,走也是,回頭也是,愛也是,恨也是。所以有很多種。而我,隨我心。仰望星空,剎那明白。花草樹木,剎那芳華。你心愉悅,若是悟了,便是大愉悅,悲是著相。


真開悟哪來這種內心不定的疑惑,還要問別人來暗示自己?


多讀楞嚴經吧,可以肯定你還沒有開悟


嘗有一士,參功數載。漸明至靜永恆法要。每獲同窗贊。常忻忻然。有泮水池中魁意。

師永雋者,召。謂曰:不數日,若有異兆,勿驚勿懼。聊不負數年辛苦。

後八日,亥時交子,瓊漿汩汩。乃入坐,無思無覺。知寧慮之涵。偶覺停息,心中大懼。念及為人者,若出入之息斷,豈非入死。急把脈,尤恐,但覺脈息俱停。手捫自心,了無動靜。疑己入鬼域。慟。涕淚長懸。

泫然而泣之未久,拂涕之手覺風吹動,細驗之。知息出。復捫心門,但覺呼呼然心躍甚健。乃喜。謂:真拾來之命也。

自此,數日而不敢靜。然心中惴惴,欲求一明,乃問於師。師嘆而告曰:「余常有囑,活動者永為短暫,唯死寂為其永恆。息停脈斷夫靜也。久求之物,何如是懼?即心已靜,何必復動?是心有動,斷滅無心。子好龍之葉公也。」

士慚。歸而復修,數年不復入境。常悔於心。終朝鬱郁。及久。如忘,與友談靜,侃侃然。不復慮及失機之疾。

後十年,偶坐友室,不知覺間而入息。見一切皆消。

忽聞「啐」然大響,開眼見友之子碎杯於地,童顏略變。乃戲言開釋童心曰:「好童知時節,換息乃發聲。」童悅。

友正色詢曰:三日坐,可飢乏否?士曰:「某方入息,何三日夜之有?」友急辯曰:「守之未離寸步,豈不識時哉?」士笑曰:「恰不識 一日洞中坐,千年世間情 也!」


開悟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點。開悟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吧。

活在當下,當下如果是「有的」,那麼安住在當下的有就是空吧;如果當下是「空」的,那是空性的空?還是缺乏感的「空洞」?又或者是幻想破滅後的空?節選心理學家趙燕程老師的一段文字供參考:

就我的體驗而言,空的感覺大致分三種。一種是把空理解為缺失、匱乏、沒有自己。缺失、匱乏也會讓我們感覺到空,但這種空的感覺背後是缺失引起的焦慮。為了克服這種焦慮,我們會不停地去抓、去索取,想盡各種辦法去尋求關注,以緩解焦慮,否則會感覺自己像永遠填不滿的空洞。缺失性的空基於匱乏感,引發的情緒多數是焦慮或煩躁,外在表現是不斷地索取。這種空我認為應該叫「空洞」。
另一種是幻象破滅後的空。很多人在不同程度上生活在自己的期望中,靠著某種憧憬支持著自己的生活,而且把那個幻想當做理想,認為那是一個確定可以實現的理想。忽然有一天,發現那以為的真實,不過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幻象、是自己的一個想像而已,幻象破滅了,原來什麼都沒有,心裡會生出一種虛空感或幻滅感,感覺一切都很虛無。這種空的感覺是因為失去了過去確信的「有」而產生的。這種空我認為應該叫「空虛」。
這兩種空我認為都是病理性的空,是缺失、透支、不斷地喪失自我以及不切實際的幻象造成的。
還有一種空既不會讓人感到匱乏、缺失,又不會讓人感覺虛無,它就是空性。
這個空是靜的、有生機的,在感覺上不是死寂的,所以也可以說它不空,雖然什麼都沒有,但是它又蘊含著生機。這種空不會讓你感覺空虛、缺失和匱乏。
處在這種空的狀態下,既不是喜,也不是不喜,而是感覺很自在,心是安住在當下的。
處在這樣的狀態下,內心是清凈的,沒有什麼思慮。因為你不是僅僅和你的頭腦在一起,你的身心是合一的,你和你整個的存在在一起。
這個空,你還可以通過另外一個體驗感覺到,你試著呆在「有」的感覺里,一直呆下去,漸漸地你會感覺那個「有」不在了,那個「有」的感覺「沒有」了。
這種空的狀態下沒有「我」,不會覺得「我」是空的。當意識到有一個「我」時,你不會感覺到這個空,或者說這一刻你就離開了空。空的狀態下,沒有主客體之分,是「不二」的狀態。如果你即感覺到有「我」,又感覺到空,那這個空大概是空洞的空、空虛的空,不是空性的空。
在這個空的狀態下,能夠朦朧地感覺到所有的「有」都源自這個空,所謂空中生萬有,但這個空又不是那些有。
處在這種空的狀態下,不覺得「有」什麼,甚至無法用意象來比喻這種感覺(因為所有意象都屬有的範疇),這種感覺比較接近河水,無波瀾、無聲息,就那樣悄無聲息、靜靜流淌著的河水。那是一種自然的生命狀態。說是接近,是因為用河水做喻,河水也不是空,因為有河水在。另一個比喻可能更接近些——孕育著種子的大地,種子在沒有發出芽時,茫茫大地的狀態,看似什麼都沒有,卻孕育著無限的生機。空就像是無形的茫茫大地。
空的狀態,沒有什麼在,硬要說有一個在,就是那個空在,但是,一旦你感覺那個空在,那個空也就不在了。
在那個空中,你能夠感覺到所有。
這是我現在能夠對「空」做出的描述。
認識空性對我們的心理成長有何意義呢?
前些時候,我曾產生過出家的念頭。我心裡很清楚,這種想法的產生,並不是因為我感情受挫、生活無聊或工作不開心,這種想法在我過去非常痛苦的時候都沒有產生過,我那時覺得出家是對煩惱和痛苦的逃避。而這次我感覺,我追求的所有,追到最終,其實都是空,因為這個空,所以想出家,(這裡需要和我前面提到的第二種空,空虛加以區分,我們常會聽到有些人因為不如意或心灰意冷,以及不切實際的願望最終成了泡影,而產生虛幻、虛無、空無的感覺)。但是很悖論的是,於我而言,如果沒有這個追求過程中圓滿的現實,既「有」的需求被充分滿足,這個空其實是不可能產生的。更準確地說,這種出家是一種心的出離,是對世俗生活和情感的超越,過去我總是被情感或現實生活牽絆,心裡有很多放不下的東西,現在牽絆沒有了,心裡的許多東西都能放下了。


偉大的菩薩,您好!「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 是做想無緣也是緣。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以清凈身語意」,開目閉目,所見之境無有差別。若有,則有所思量也。是善是惡,吾等愚痴生死凡夫但當用心把握。如是於此,可使意根清凈——都攝六根之妙德。然在於生活中,會隨著境界有所動搖,我們要明白心是不會有所動搖——「本凈妙明」之體,在通過我們在生活中的修行,業的種子成熟時(累劫所做惡因而成的惡果成熟),流轉出來的境界(習氣,我執出來)會於我們所修的福報(修行習善所造的善業產生的福報)產生碰撞(所造的惡業會於善業抵消),便會有罪發生,不去造它,安住自心(修習的清凈身語意——都攝六根),就會無罪。若隨境流轉,又造諸業(冤冤相報,六道輪轉),便成造罪。業俱名相時,分善、惡、無繼(亦會墮落,如成為狗類,衣食充足,榮華富貴,與人受供)業。但業本無善惡,為人自招。阿彌陀佛!生死凡夫糞口之言。


煩惱是因為有所執著,有執著就不叫開悟。金剛經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心經裡面說「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開悟應該就是一種對五蘊皆空的透徹理解,徹底的放下,自然不會有煩惱。從來沒聽說哪個高僧大德說自己開悟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凈,都能達到無我境界了,哪來的別的什麼東西呢,世界上哪裡有迷悟的分別呢,還有分別心又怎麼能叫開悟呢?


放下執著。勇猛精進就勇猛精進。無常就無常。且隨緣。萬法皆空


說實話,看了半天,也沒看出你是修什麼的。說修佛吧,全篇沒一個佛字。修道呢,也沒一個道字。以為是附佛外道,也不像。你是寫玄幻小說的吧。

不是你走岔了,是你根本就沒在正道上走。消除煩惱是檢驗是否開悟的唯一標準,你煩惱加重,恐怕是開誤了。

不要自己亂搞了,想修行到寺廟裡請出家師指導你修行,要走正道啊。


轉載一篇文章希望給您解惑

總體來講,修道的方向和途徑有兩個,其一,從心性上走,自凈其心,格物存誠,復歸於無我;其二,從色身上入手,走氣脈的路線,許多法門標榜性命雙修,但實際上總有側重。前者的大方向比如中國的儒家,(包括程程朱理學,陽明心學)佛教的禪宗,凈土以及南傳佛教,這條路首先要明心,以無為法為主導,不需要刻意的技巧訓練。這條路線容易先得到清凈法身。後者的大方向上包括了種種外道類的氣功,密宗,道家的內丹,以及其他的神秘主義色彩濃厚的宗派(印度的一些瑜伽派別)。這些不同的宗派提出了許多不同的能量層次概念,諸如密宗的三脈七輪,道家的精氣神,大小周天,氣經八脈,但大的原則都是從氣脈入手,通過觀想,導引等有為法來提高個人的能量層次。但是,不管是密也好(我相信真正的密宗行者必然要經過長期的聞思修,通達顯密,方可與三密相應),丹也好,到一定的程度(修中脈)的時候,有為法將失去作用。在這個層面上,性宗和命宗要交匯在一起。因為人的中脈系統的能量絕非用意念和觀想所能完成的。一句話「德通中脈」,真正的中脈能量必須靠「無我」的心去提升,必須靠無為法提升,在中脈以下,諸如大小周天,都是在後天的境界里,如果見地上不去的話,常年累月的打通,也不過是在和自己作一個漫長的遊戲。不從「無我」上用功,不從德上說,修氣脈,修觀想,也都落在旁門枝葉上。

(二)說神秘主義體驗

走氣脈路線的人,當然有的人根器和秉性不同,個別人做氣功時間很短,都出現了特異現象,打坐沒幾天工夫,覺得氣動。這些人由於經絡敏感,如果配合觀想和禪定,很容易產生神秘體驗,尤其是觀想的力量,它可以無中生有,凡是我們意識中所接觸的,聽過的,看過的,以及夢境中的信息,第六意識都可以輕鬆的把它創造出來。但是,他具有極大的誘惑力欺騙性,人往往願意沉湎於各種的幻境而自我滿足。它包括種種的光體驗,天堂體驗等等,這種幻境背後隱藏的慾望會把修行者帶入到一種「虛妄」的境界中。98年我在南陽遇到幾位修氣功的人,一次交流中,她談道「一切唯心造」的體驗。那天晚上,其中一個人說自己剛剛打坐進入天界,在瑤池享用了幾顆仙桃就回來了,另一個便讓其他幾個看自己背後有什麼發生,結果發現原來有一個巨大的太極圖在旋轉變化。事後,她告訴我,當時她的意念里創造了一個太極圖,結果太極圖就已一種能量的形式表現出來了。她運用他心通的能力三次準確的預言了兒子要給她拿出來什麼東西。是的,人的意識本身確實能創造出巨大的幻像和經歷,包括諸如假神通之類的,都是第六意識的作用。

(三)禪定和解苦

人類是自然界中自我焦慮感最為沉重的生命。山川河流,礦藏可以成千上百萬年的在虛空大定里。從人的生存本質上,佛陀成道後就像世人宣講了「四聖諦」。「四聖諦,八正道」是佛陀覺悟後作早時期的傳道的重要內容。在趨向涅槃的過程中,禪定是解脫苦諦的不二法門。如果說一個行者一旦脫離了聞思的階段,就必然來到禪定的大門之前。其實,顯宗的大止觀,密宗的大手印見(密勒日巴歌集裡面講的很多)和大圓滿見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直入寬坦,無整,任運的心地法門,從果位上起修。這種定,完全將醒夢和為一體,無時不在定中,無處不在定中,行住坐卧都在定境中。其實這也是一個解脫者自然表現出來的現量的境界。但是,在行者還處於這種定境之前,他並沒有能力去釐清自己內心的不安,所以日常生活中仍然會表現出來種種貪嗔痴的習氣。其實禪定和解苦完全是兩個概念,禪定有助於解苦,定力可以暫時化解煩惱習氣,但不能革除,能斬草卻不能除根,所以定力好不等於降服了煩惱習氣,對於一個禪定經驗好的行者在生活中仍然會由煩惱的表現並不足為奇,相反,定力好的行者會對周圍的環境非常地敏感,苦的感受不一定就少,對於一個解脫者而言,有苦的感受,但沒有受苦者,是很接近的描述。禪定的成就並不等於智慧的成就,對於一個見性的人,「除習氣」最重要。如何除,在紅塵中,在歷緣對境中嚴格的反省,檢討,保任是最好的方法。所以說,什麼是修行的真義,我說「找錯改錯」就是修行,除習氣就是最好的修行。神秘體驗不等與道果,道果的高低是從一個人煩惱減少的程度,從一個人貪嗔痴等無明種子是否剔除乾淨來劃分的。這才是真正的聖賢果位。佛教的四向四果,十地菩薩等修證階位講的非常詳細。

(四)得道和開悟

其實這完全是兩個不同層次的概念。前兩天看到有人提出所謂得道就是禪宗的「開悟」,這實際是非常錯誤的理解。開悟在禪宗來講叫見性,叫「破初參」,十牛圖裡是見牛,這是處於「見道位」,一個見道位的行者,會自然的邁向「修道位」,在修道位要作什麼呢?降服習氣而已,綿密地長養悟境,也叫「養聖胎」,從修道位才能進入解脫位,證入阿羅漢果。對於一個解脫位的阿羅漢,離得道仍然很遠,他只是證到了平等性智,未得大圓鏡智,所以,阿羅漢,聲聞,緣覺仍然不能做「天人導師」,他還要向上修習更高的智慧,最後才得到「無上正等正覺的智慧」。所以古德雲「修行容易開悟難,開悟容易修道難,修道容易解脫難」,這句話的次第已經講的非常明確了。


我也不知道我那是小悟不,現在也倒退沒了,那時候練太極找感覺,找到感覺後兩腎發熱發脹發燙,但晚上睡覺就會遺精,第二天身體沒精神,一練又發熱,睡著遺精,後來不敢練了,沒辦法找了老師幫我調脊椎治好了,後來好久天天煩惱多,全身無力,只想躺著,日子過得太昏暗了,然後就是有天突然變成唯心的了,看待世界的方式有了變化,這時候心裏面會冒出話來,告訴我是什麼,當時冒出的話是智慧,然後自己就對智慧有了更深的體會,經常會觀心,觀念頭。

哎,不過感覺都不是啥好事,煩惱多,身體差,執著。

沒老師教,壞習慣多,修不好。


修學佛法者,由於氣質、秉賦、宿業、生活背景等因素的影響,在修學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種種毛病。其中最難醫治者有七:

其一,知識分子學佛法,慧根頗有,惜理障太重。每將佛法當學問研究,甚而流為戲論。致解行不能相應,只裨世智辯聰,難沾佛法實益。

其二,不涉世學者,純樸有餘,悟性不足。饒是畢生精勤,不免中間蹉過;縱然得個歇場,也只堪能自了,後得智不圓,畢竟無力荷擔如來家業。

其三,有些人滿腦子鬼神,一身魔氣,帶著好奇心,充滿神秘感,來學佛法,專在光影門頭做活計。因地既已不真,結果著魔有份。

其四,淺見小根者,入我門來,最易把方法看成目的。見說佛法無多子,便以為所作已辦,便自居無學。雖然法門無量,宜擇其契機者,一門深入,但自得正受至證佛果,中間猶隔十萬八千里,猶有無限風波在!說是佛法只恁么,豈非大謬?這種誤手段為目的的毛病,頗難醫治,因為它易起法執,而引發大我慢,也勢必會執一謗余,壞人信心,造地獄因。此輩既連信位也登不上,曰歷諸地位,上上增進,絕無可能。然而佛佛祖祖只做牧牛漢?永遠滯於保任,更無向上事?有斯事乎?亦寧有此理!

其五,學佛法不依師承者,難得正眼。此輩半生清修,長坐不卧,亦能入理深談,辯才無礙,而一旦真火現前,卻又罔不疑懼退避,恰似葉公愛龍,修行究為底事?

其六,有等守株、趁塊之徒,專向「言中取則,句下求玄」,勞他師家頻舉:「雲門高峻白雲低,水急游魚不敢棲,入門便知來見解,何勞更舉轍中泥!」他卻又向「平地撈魚蝦去也」。似此鈍根,如何救得?

其七,頗有向外馳求之輩,不知自覓衣珠,偏喜向外求玄;得一法門,缺乏信心,總認更有捷徑;得一悟解,憶持不忘,逢人便自詡已臻極則。像這種提不起又放不下,不務凈業的擔板漢,根本就不是法器。

(選自《觀潮隨筆·第三輯 禪垢》)


我之前也有這種感覺,但這其實只是空,不是真正的無。首先要破除我執,比如說想弄懂開悟這件事也是我執。我覺得開悟應該是無我的狀態,我即萬物,萬物即我,我即佛,佛即我,所以對於自己本身也甚是無所謂。現在我可以只接觸一部分就能看到問題的本質,看人也是如此,所以對大部分事物都漠不關心,差不多已經成為旁觀者了,也不想過多插手,反正它們原本也就是如此,不過世俗生活著實有趣,觀察自己的所思所想也很有趣,有時更覺得自己是個記憶力比較差的AI~

等你不在困於眼前所見之物,放開自己,感受這世間的一切,就會前進一些。當然個人有個人的修行,未必和你相同,我只追求自己的道。


我建議是,你得找個師父,不能夠胡說八道,這是大妄言。

正規寺廟都有正知正見的出家師的,你應該去那裡看看。


看題主前面的描述,和我曾遇到過的境界很像。我那時尚未接觸什麼佛法道法的,純粹清凈心久了瞎碰到的,我的過程要比你時間長一些,自然素食,吃肉噁心,並且時常法喜充滿,對身邊一切有同體大悲的感受,對外境不悲不喜,很難動心,一直安住在內心一種定境里,甚至達到了話都懶得說的地步,內在非常愉悅。

在別人眼裡有點死氣沉沉,沒有女生該有的任何小情緒,對再好看的異性也無感了,所以當時真有點著急了。

然而多年之後現在的我,又恢復了出廠設置,哈哈哈。不算什麼開悟,只是一次小頓悟,不精進修行就會退轉。題主可對照一下四禪八定的境界,看你跟哪個境界比較相符,畢竟描述出來的遠不及你自身感受到的真實。

題主的描述:開悟當下真有清澈剔透又如雷貫耳的感覺,覺得我為石頭我為草木我為宇宙,天人合一,法喜充滿。可惜,這種感覺不超過一個月。之後斷斷續續明白了更多宇宙真相,算是部分通透了,在生活中不喜不悲,卻有點死氣沉沉,別人看起來無活力。很多覺得本來下意識該興奮該憤怒的事,都從心底表現不出大情緒了。我變得半執著半不執著了,這點很讓我煩惱,世俗中"本"該爭取的事,拿起,怕陷入我執,被假我的意識控制。完全放下,又怕陷入頑空。以前不管不顧的執著勇猛沒有了。


至徹至悟,是悟「空」,只要你還在喘氣基本就不可能實現。

無話可說…………


因為你並沒有真的開悟啊。

你要悟得:

「空有不二」

「生佛不二」

「輪迴即涅盤」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要明了,什麼叫「不垢不凈,不生不死,不增不減」和「如來如去」才算真正的開悟。

到那時候,你的這些煩惱就都沒有了。


可以去參考《楞嚴經》五十種陰魔境界,看看自己是什麼問題


末法時代修行太難了!以我原來所睹的境界分析,你這個所謂的開悟,大致可判斷是著了魔。其中或許有外魔的成份,但主要是內魔作祟。

從無始劫來,我們凡夫囿於我執,八識田中作下無數惡業,已被作惡的我執捆得死死的,如今欲拋棄前愆證入佛道,談何容易!

意識中的假我,於日常十二時中,貪於六觸舒適,重歸惡道,非福德具足、智慧具足於相當階段,難以成就。

但你這種情況據我片面分析,可能主要還是信力不足而又急於求成,福德資糧又不足的情況下,一旦功夫上路,內魔被逼得緊了,利用你的貪念(急於成佛何嘗不是貪念?),內魔在外魔的配合下作祟,對自己的修行路產生動搖(仔細分析起來還是理上有欠缺,風聞見密部修行有一說法:未對三藏有充分理解,不許怱忙去修,否則盲修瞎練易出問題,還是很有道理滴!)

你現在要想進步,說易也難,說難也易,此後唯有勇猛精進,謹遵世尊善惡行為規範,以戒為則,日夜間時時檢點自己的思想與行為,不使有漏失,靜則作功夫,動則行十善,內魔外魔何懼之有!

另:內魔狡詐,我人所思所想具在其掌握之中,須時時警醒,以戒為定海神針,好比池塘圍堰,切莫留豁口,以防潰決!


下次開悟後,儘快把自己做成肉身佛,即可。


對於你這種情況,我只說一句:

不盡有為,不住無為

詳見 維摩詰經 第十一篇


你三年前根本就沒有開悟。

建議去找出家師父,現在你這種情況很危險,隨便聽信網路上的一些言論,後悔莫及的呀。


推薦閱讀:

TAG:心理學 | 哲學 | 佛教 | 宗教 | 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