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網的生命周期? 一是個人感覺好友活躍度在明顯下降,二是發現人人在搞諸如「邀請老用戶上線」和「提高個人活躍度」的引導,是不是流量和活躍度下降比較厲害。用戶去哪兒了,除了新浪微博,誰在分流?

@楊濤 如果是因為我們的角色發生了變化,還是比較容易理解的。但人人官方推出的 「邀請老用戶上線」和「提高個人活躍度」 就讓人不自覺聯想大勢已去,就像魔獸推出的80級捲軸一樣,生命周期快完了,正想辦法挽回頹勢


人人網從很早開始用了,起初大家在上面交流思想,分享文章。後來發照片,刷狀態。再後來有了遊戲(社交遊戲的社交性其實不高的,仍然是以娛樂為主),公共主頁和小站(單向關注,社交性弱),開始出現大量的搞笑、消遣性質的內容,人人網開始偏向娛樂化,社交性逐步減弱。這樣,封閉的SNS社區核心競爭力就弱了,在娛樂方面又不如微博、視頻網站快速靈活。所以用戶活躍度減少是完全可以預見。

人人網現在仍然是壯年期。但是走娛樂化究竟是追趕潮流還是迷失自我?目前看來似乎比較糟糕


一是:

可以將人人網理解為大學校園,每年都有入學的、每年也有畢業的。

新用戶「愣頭青」還是會像咱當年那樣活躍的,只是他們不在我們圈子裡,而我們圈子裡的人和我們一樣,畢業之後離人人網也就越來越遠了,所以我們的感覺可能不是非常準確的。

二是:

想想人人網剛出的那時候,國內才有幾個適合在校學生的SNS類型的網站?而且剛出的時候網站的新鮮感、SNS自身的新鮮感促使我們加入其中。但現在的學生已經不是了,對於他們來說有太多的選擇了,騰訊朋友做起來了、QQ空間也一次次地改版往SNS發展了、各種微博也鋪天蓋地的宣傳了——能用來社交的網站實在太多了,所以即便是新加入的用戶人人網也沒有足夠大的吸引力了。

至於分流的話,上邊那些網站都在分。

下圖是社交平台的分享情況,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SNS的價值不是先進的技術,完備的社區,而主要是在於人緣圈子。線上的社區活躍度實際上對應的是線下的用戶行為。只有當用戶在線下有社交的需求在線上才會有關注與交互。

人人網本來是將校園時代的用戶作為用戶群體(按照時間維度劃分),而這個用戶群體也已經開始經歷從校園到社會的變遷。這很可能是人人網活躍度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本人親身經歷過曾經風風火火的QQ空間、ChinaRen等的興衰,我也經歷了從人人網上線從ChinaRen遷移到人人網的過程而如今卻近半年未曾在人人網有過更新。因此不能不說以用戶年齡劃分的社區對於保留人緣圈子有很大的局限性。試問,如今的校園群體在加入人人網這個圈子時還會有當年用戶的那個新奇與熱情?或許,他們會更加樂於尋找一些更加新鮮的社區吧。

相比之下,對於豆瓣、POCO等基於用戶興趣維度劃分用戶的社區,既不會經歷大起大落,但或許能夠經久不衰。


我覺得改變兩點,還是可能會有比較不錯的用戶體驗的:

一是仍然只限大學生註冊,不要開放註冊;

二是把雙向關注變為單向關注,不要覺得非死不可是雙向好友,人人網也一定要又向好友。

把做熟人社交的想法換一下,QQ空間那麼強大了,你還做什麼熟人?

做成興趣社交要好一些。

通過單向關注可以關注更多的人,可以更方便地取消關注,這樣可以優化自己的關注,打開人人網的時候才有「好看」的東西。

現在是熟悉的人不上,上的人不熟悉,好友分享的很多東西都沒什麼興趣。

沒有什麼好看的,當然也就沒有什麼好說的,肯定不能活躍了。


普通青年:新浪微博;

文藝青年:豆瓣社區;

其他青年:騰訊朋友(QQ空間);


因為他失去了"學校"特色


接上:

大齡青年:新浪微博

小齡青年:QQ,騰訊微博


我畢業以後就註銷了(當然 人人網也不是真正的註銷)


我認為跟用戶可支配時間有關係(老生常談了),用戶花費在社交網路或者微博這種資訊類網站的時間有一個相對固定的數值,而如今產品越來越多,形式,載體都在向多樣化、分散化發展,雖然在總體上人們沉迷於互聯網產品的時間越來越多,但是分散帶來的影響或許更大。

人人網的主要用戶應該還是學生群體,個人感覺,而且現在即便是在大學裡面的普及度也沒有那麼高,從我身邊看,二線城市的重點大學,基本都有人人,但只瀏覽的和純粹分享的居多,參與度不如空間。

另外感覺人人網這樣的活動也算是正常的(怎麼描述?)活動,為了保持和提高粘度,活躍度,這樣數據會很好看些。

人人網的生命周期,不了解總體情況,不加評論。

所以,就回答最後一個問題,分流的不僅有社交網站,微博,還有各種遊戲,購物網站,各種移動手機平台的五花八門,與日俱增的應用。


人人網上再也難找出原創的日誌,但是我在QQ空間看到好友用心寫了一篇日誌。。大學生寫日誌原創的內心的那種日誌,QQ空間才是真正的地方。而且人人網界面設計個人覺得不太喜歡,比較單調尤其是客戶端。QQ空間客戶端感覺做的非常成功設計方面。人人上的最多的還是那些分享相冊的,真心無語。感覺那些相冊沒有什麼用


圈子裡的人生活狀態轉移也是重要原因。比如畢業工作,比如結婚生子的多了


推薦閱讀:

TAG:互聯網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社交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