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學已知五蘊非我之理,但諸法無我之理不敢確定,故請求各位師兄前來解惑?

末學是學般若空宗的,兼學唯識。末學已了知五蘊非我,而真正的常樂我凈中的我是第八阿賴耶如來藏。是無相之相。

現對法無我的理解如下。

諸法空相,且僅此一相,此一相無人無我,執我者乃五蘊浮雲是也。且,諸法之相只此一相,卻能生出萬相,故諸法中無我

末學作偈一首

空無自性即真空,真空一相處處同。

處處同者生萬法,即知萬法非我衷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

我今為汝說無受法。汝當諦聽諦受。如善作意記念思惟。

阿難當知。離於我相即無受法。何以故。我法若有受法隨生。為由了達我法是空何有受者。

阿難。我及受法二皆滅已。即無所有住平等見。

阿難。受法有其三種。謂樂受苦受非苦樂受。

言樂受者。所謂受者及所受法。於此二種。若能了達是滅壞法。即無樂受。是故無所受法。何以故。當知樂受是無常法。樂受滅已即離我相。我相既無何為受者。

複次苦受。所謂受者及所受法。於此二種。若能了達是滅壞法。即無苦受。是故無所受法。何以故。當知苦受是無常法。苦受滅已即離我相。我相既無何為受者。

複次非苦樂受亦復如是。所謂受者。受法有其二種。若能了達此二是滅壞法。即於苦於樂及非苦樂。三法平等即無所受。何以故。此三受法皆是無常竟無有實。此受滅已即離我相。我相既無何有受者。

阿難於汝意云何。當知諸受從心所生。心無轉故即內無受者。法無實故即外無所受。是故阿難。如是了知住平等見。住是見者。即為了達無受法故。此無受法。即是諸佛根本法。為諸佛眼。是諸佛所歸趣處。

是時阿難而復贊言。

善哉世尊。善說此法。我等聞已信解受持。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

我今為汝說無我法。汝等諦聽諦受。如善作意記念思惟。

阿難。了受無所有即離我見。離我見已住平等見。住是見者於相平等。由平等故即於世間無所生起。了無生已即得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阿難當知。我見不生住平等見。如是即得心善解脫。無知無見及無所得。離諸思惟於得無得。非有得非無得而悉了達。如是了達。即於語言及語言道。非語言及非語言道。所生及所生道。皆悉無知無見。如是了達已即離我見。住平等見如實了知。是即名為達無我法。此是諸佛根本法。為諸佛眼。是諸佛所歸趣處。

是時阿難聞佛所說又復贊言。

善哉世尊。善說此法。我等聞已信解受持。


五蘊非我,那五蘊是誰?

已知五蘊非我,那知五蘊非我的又是誰?


無相之相也是相,把無相之相也要拿掉,才是無相之相。

諸法空相,是沒有任何相,連「諸法空相」也沒有。怎麼還會有「僅此一相」呢?

五蘊非我也是我,真我何曾異五蘊?

空亦無空即真空,真空妙有處處同,

處處同者生萬法,即知萬法也是空。


《壇經》:

師曰:汝是釋子,何習外道斷常邪見,而議最上乘法?據汝所說,即色身外別有法身,離生滅求於寂滅;又推涅槃常樂,言有身受用。斯乃執吝生死,耽著世樂。汝今當知佛為一切迷人,認五蘊和合為自體相,分別一切法為外塵相。好生惡死,念念遷流,不知夢幻虛假,枉受輪迴,以常樂涅槃,翻為苦相,終日馳求。佛愍此故,乃示涅槃真樂,剎那無有生相,剎那無有滅相,更無生滅可滅,是則寂滅現前。當現前時,亦無現前之量,乃謂常樂。此樂無有受者,亦無不受者,豈有一體五用之名?何況更言涅槃禁伏諸法,令永不生。斯乃謗佛毀法。

聽吾偈曰:

無上大涅槃 圓明常寂照 凡愚謂之死 外道執為斷

諸求二乘人 自以為無作 盡屬情所計 六十二見本

妄立虛假名 何為真實義 惟有過量人 通達無取捨

以知五蘊法 及以蘊中我 外現眾色像 一一音聲相

平等如夢幻 不起凡聖見 不作涅槃解 二邊三際斷

常應諸根用 而不起用想 分別一切法 不起分別想

劫火燒海底 風鼓山相擊 真常寂滅樂 涅槃相如是

吾今強言說 令汝舍邪見 汝勿隨言解 許汝知少分

志道聞偈大悟 ,踴躍作禮而退。


諸法就是「一切法」

什麼是「一切法」? 就是五蘊(色、受、想、行、識)、十二處(六根、六塵)、十八界(六根、六塵、六識)。

既然知道了五蘊非我,同理也可知「諸法無我」


凡所有相皆是自心所生,凡所有法門都是方便法門,覺知自心而不加判斷(分別)可以入門,能有什麼果報就隨緣了。


諸法無我無我所,法本無生,亦不自生,既空既假既空,非空非有,方便說空,甚空無緣,空無自性即真空,(真空不空觀妙有,緣起性空真如是)

真空一相處處同。

(一合如來本言此,佛智無生而凈用,

般若無知遍一切,毗盧遮那一切法)

處處同者生萬法,(真妄一如,道切生法,用心,無我所者無心用,見聞覺知皆非非)

即知萬法非我衷(萬法既然非你衷,般若滅法,善法生,萬法無我無我所五智不二,執我生法,一切法,無正無邪亦無縛,無我無法方棄法,無法可說一切法是佛法,非心非法然方便,諸法實相離文字,觀照文字般若體方便說體,體甚深,三世諸佛從此出,無我亦非無我所,無住安住,法真如,)


在修行過程中,遇到疑惑太正常不過了。起疑是好事。

我以前也被這個問題卡住過,自到學了《心經》」《楞嚴經》才明白。要真弄懂「我」,須要學的有很多,具體的要你自己去探索領悟。

這裡指個大概方向供你參考。

「人無我」:四大五蘊六根六識非我你已明白。

「法無我」:心本幻,法豈真。而「我」是永恆存在的,法卻是因緣和合之物,緣盡即散。故法無我。

而什麼是真正的永恆的「我」呢?想通達這個理得學《楞嚴經》。佛告阿難:「汝可還者,自然非汝,不汝還者,非汝還誰」……


空宗啊,是早期的印度大乘佛法的一個教派,如今印度的佛法衰微,恐怕已經失去了這個教派的傳承,就是你想到印度學也不會找到的。其實這個空宗講的是中觀概念,不是般若。他的教法傳到中國,就是稱作中觀的。所以你也別亂給自己設名頭,而且差的這麼遠。

五宗八教,修行佛法都要去修般若唯識,這是不能分開的,沒有什麼兼學之類的說法。

你說的常樂我凈,是涅槃四德吧。法無我,是指諸法無我持之性。非是諸蘊之性相,是諸蘊不持其自性相為我。這個就是如來藏,八識。一切法皆各自有其自性,而無他法之性。希望你能懂。

你的偈子,稍稍改一下,是個不錯的偈子。

空無自性亦是假,真空一如處處同。

處處同者等萬法,即知萬法大寂滅。

佛法是心法,不能著相修行。我看所敘述的,竟然不著一個心字,也真難為你了,你說說你差到哪裡去了?!


無相之相,是有相還是無相?誰知之?

諸法空相還是相,空無自性還是有。

圓覺經:

善男子,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由堅執持遠離心故,心如幻者,亦復遠離;遠離為幻,亦復遠離;離遠離幻,亦復遠離。得無所離,即除諸幻。譬如鑽火,兩木相因,火出木盡,灰飛煙滅;以幻修幻,亦復如是。諸幻雖盡,不入斷滅。

  「善男子,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離諸幻。


你即不懂中觀,也不懂唯識。

五蘊是指色(四大及四大種所造色法)受想(二心所)行(除受想外一切心所心不相應行法)識(六識或八識心王),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所有的有為法都可以包含在五蘊之中。所以五蘊無我就是諸法無我。

什麼叫諸法無我,首先要明白佛教的「我」指的啥。佛教的我指的是「神我」,意思是永恆不變,卻又參與緣起的形而上的本體,比如「梵」,比如「道」。諸法無我,是指的諸法因緣而生,本質上都是剎那變異的,沒有一個「不變」的「我」存在。千萬不能把諸法無我理解成所有的事物都不存在。

種子。種子是指的還沒有現行,但是總會現行的業果。唯識宗將這種潛在的業果形象的稱為種子。那麼,業是由身口意造作的。這其中定然有善惡無記之分,也有有漏無漏之分。所以種子也同樣有這幾種分法。

阿賴耶識是唯識宗為了明確識蘊的業感作用,提出的一個概念。絕大部分沒有系統學過法相學的人根本就搞不明白阿賴耶識是什麼。

首先,第八識屬於五蘊的識蘊,十二處的意處(七八兩識互為俱有依),十八界的意識界。是一個有為法。

其次,第八識的作用前面說過,是業感積集。也就是第八識能夠持攝種子。部派佛教雖然沒有提出第八識,但早就有類似第八識的概念「心」。心就是識得業感積集功能。但是這裡有一點要注意了,第八識雖然持攝種子,但絕對不能理解為種子第八識生出來的。因為第八識自身也是業感的,成唯識論開篇就說「識能變有三,異熟思量了別境識」。又說「阿陀那識甚細微,種子恆轉如瀑流」。所以第八識正確的運轉方式是這樣的。首先,阿陀那識執持的種子起現行,現行成無覆無記的真異熟阿賴耶識。阿賴耶識現行後感召三性業果,阿陀那識執持,然後再次現行,無始無終。

如來藏。如來藏可以用來指代真如無為。(窺基大師就常用如來藏這個詞語)也可以指代道諦(太虛大師起信論別解中就是把如來藏解釋為道諦)。因此,如果是第一種如來藏指真如。那麼如來藏就是法性(諸法無我性)。法性為法所依,不能熏習,不能生法。是六種無為法之一。如果是指道諦,那麼如來藏就對應有為無漏法,只通善性,可以通過聞思修熏習。


佛法終究是需要實證的,隔靴搔癢,怕是沒什麼用。


標籤為禪宗哇,那好吧。

一,第八阿賴耶如來藏,唯識是如何安立的?第八到底是阿賴耶,還是阿賴耶識?兩者與如來藏何種關係?

二,現對法無我的理解如下。

諸法空相,且僅此一相,此一相無人無我,執我者乃五蘊浮雲是也。且,諸法之相只此一相,卻能生出萬相,故諸法中無我

末學作偈一首

空無自性即真空,真空一相處處同。

處處同者生萬法,即知萬法非我衷

你這是求印證啊,還是說你已經開悟了?


空有自性性亦空,真空萬相皆不同。

有我無我之分別,即知知者猶未通。


推薦閱讀:

TAG:佛教 | 禪宗 | 佛學 | 心經 | 唯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