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很多地方,同等檔次的本地菜館要比別的菜系的飯館人均消費要高?

去其他地方旅遊,包括現在在北京上學,都有這種感覺,(我指的不是那種街邊的排擋)這是跟菜系的流傳程度有關嗎?還是因為某種地域上的關係?

(我沒有去過四川這樣大菜系的發源地,對當地的情況不是很了解,也許是我見得太少了太淺薄了)


謝邀

用知乎上現在廣泛流傳的一句話來說:先問是不是,再問有沒有。

鮑參翅肚的高檔粵菜,懷石風格的高檔日料,名廚主理的法意大餐,一般是各地餐館價位排行的前三位。你說的本地菜比外地菜更貴的情況,只是從你的視角出發。

不過你的想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為什麼你會覺得本地菜系比外地菜貴,因為只有在本地,本地菜系才能植根於人民群眾之間,不斷創新與發展,所以在本地的本地菜系,與在外地的該菜系,其繁複程度是不能相比的。另外,最最重要的一點原因,本地菜系本身的形成與發展,與本地的原料物產是分不開的。

淮揚菜里的長江三鮮,刀魚幾千一斤,在外地淮揚菜館裡,且不說食客能否接受刀魚那綿密的刺,起碼正宗的刀魚就是完全供應不出的,至於懷胎甲魚,三套鴨這些淮揚名菜,其製作手段的複雜,都讓在外地的淮揚菜館很難把這些直接寫在菜單上——製作工藝太複雜,標價低了,廚師手工成本接受不了,標價高了,外地的民眾接受不了。

舉個例子,杭幫菜比較成功的連鎖店外婆家的菜單上有一道簡化的類三套鴨菜:葫蘆鴨,鴨子拆骨綁成葫蘆形狀,然而你每次去點這道菜,服務生多半告訴你這菜沒有,為什麼?因為製作太繁瑣,又賣不上價,乾脆廚師懶得製備。

所以,在外地的某系菜館,其實多半是選取本菜系最精簡,最招牌的幾道菜寫在菜單上賣賣就好了,每個菜系的精華部分,只有到本地去,你才能享用的到。像魯菜,外地人最多知道一個黃燜雞米飯,能知道九轉大腸,漕溜魚片,蔥燒海參的已經算是美食家了,但是海膽九珍燴這些高檔玩意兒,只有在膠東半島,才能吃到正宗。同樣就像上海菜在外地最高檔恐怕就是大閘蟹,響油鱔糊,根本不會做什麼蝦子大烏參,河南菜在外地恐怕就是鐵鍋蛋,鯉魚焙面,根本不會有什麼水席。

又有這樣一種情況,因為粵菜重原料,川菜重烹飪重口味的風格與全國各地菜系不斷滲透,鮑魚這種東西,以前也就粵菜魯菜做做,現在哪怕西北的清真菜系也發展出了自己獨到的烹飪鮑魚的方法,這些吃法,也只有本地菜系的高檔餐館才會絞盡腦汁去做大做強發揚本菜系。喻家廚房,譚家菜這樣的精品川菜,出川的生命力就不一定有上海的辛香匯、川川川川這樣的大眾川菜旺盛。

以上,僅為一點兒淺見,可能絮叨的東西過多了,不是所有朋友都能看明白裡面的邏輯,不過懂的自然懂。


推薦閱讀:

要一起,去吃飯么?
最讓你欲罷不能的廣東美食是什麼?
為什麼沒有中原菜系?
川菜、湘菜、江西菜都是以辣出名,而這三者中的辣都有哪些不同?
為什麼中原歷史悠久,豫菜卻不出名?

TAG:美食 | 餐廳 | 菜系 | 社會 |